CN219406860U - 一种海床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床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860U
CN219406860U CN202320593720.8U CN202320593720U CN219406860U CN 219406860 U CN219406860 U CN 219406860U CN 202320593720 U CN202320593720 U CN 202320593720U CN 219406860 U CN219406860 U CN 219406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elease
piece
base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3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丽松
施以诺
肖艺斌
马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TANDARDS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3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床基,其包括基座、释放器和浮球组件;基座包括立柱、连接部和阻挡部;阻挡部与两连接部和立柱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释放器包括本体、释放件和驱动件,驱动件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释放件,释放件在解锁时脱离本体和驱动件;浮球组件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锁定部,限位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为弧形槽或斜槽,限位部适于贯通让位空间并使阻挡部嵌入限位槽;锁定部与释放件连接,浮球组件适于在释放件解锁时在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使限位部脱离阻挡部以上浮。该海床基结构简单,且仅采用一个释放器即可,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海床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检测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床基。
背景技术
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逐渐加大力度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需要对海洋的水体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和了解。为了掌握海洋环境的确切数据,对海洋资源的勘查、开发,水下观测仪器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为了长期、连续、多要素同步监测海底水文水质参数,研究海洋环境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演变过程,需要在水下进行长期的、连续性的监测活动以采集相关数据;海床基是搭载海洋观测设备的载体,是一种在海底工作的综合监测装置,海床基具有长时间监测、结构简单、隐秘性好等特点,是获取水下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床基可布设于近海海底、河口或者港湾等地方,对海水悬浮泥沙、海水的流速、潮汐变化、海水盐度变化等参数进行长期、同步、自动测量并分析上传,它对于海洋工程的建设、航道的疏浚、海港环境的整治、海上安全作业以及海洋动力沉积学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海床基通常具有浮体和释放器,释放器适于受控时释放浮体使得浮体上浮至水面上,以便用户识别海床基的位置,便于捞取;现有技术中,在采用多个释放器的基础上并对浮体结构进行分体改进,导致海床基的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海床基。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海床基,包括
基座,其包括立柱、连接部和阻挡部;所述连接部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端面;所述阻挡部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连接,所述阻挡部与两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释放器,其装设于所述基座,其包括本体、释放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本体并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所述释放件,所述释放件在解锁时脱离所述本体和所述驱动件;浮球组件,其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锁定部,所述限位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弧形槽或斜槽,所述限位部适于贯通所述让位空间并使所述阻挡部嵌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释放件连接,所述浮球组件适于在所述释放件解锁时在所述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阻挡部以上浮,该海床基结构简单,且仅采用一个释放器即可,成本低。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基座设有盘线槽,所述浮球组件包括浮体、线盘和释放杆,所述释放杆贯穿所述浮体并在贯穿所述浮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锁定部,所述浮体的浮力大于所述释放杆、线盘和所述浮体的重量;所述线盘置于所述盘线槽内且所述线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体和所述盘线槽的槽底固接。
方案三,基于方案二,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浮体的浮力作用点设置。
方案四,基于方案一,所述本体设有止转槽,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件和电机,所述电机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所述转动件设有和所述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部的齿数,所述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所述止转槽内;所述释放件与所述转动件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所述止转槽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释放件相对所述止转槽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所述释放件在所述转动件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所述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止转槽。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安装件和锁盖,所述安装件设有连通孔,所述安装件座落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密封腔,所述安装件一端伸出于所述外壳,另一端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安装件设有所述止转槽,所述止转槽的宽度与所述释放件的宽度相匹配;所述止转槽于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非回转面,所述连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止转槽和所述密封腔;所述锁盖与所述外壳螺接并与所述安装件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相抵;所述电机置于所述密封腔内。
方案六,基于方案一,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浮球组件位置对应以供所述浮球组件上升的通过孔。
方案七,基于方案六,所述上盖还设有顶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所述顶板设有所述通过孔,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和所述第三导向板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通过孔连通的导向空间,所述锁定部置于所述导向空间内。
方案八,基于方案六,所述上盖还设有侧板,所述侧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过沙孔。
方案九,基于方案一,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基座的检测装置、控制器、换能器和电源;所述驱动件、检测装置、控制器、换能器和电源相互电连接;
所述换能器适于接收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发出的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并将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电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件解锁所述释放件;
所述检测装置适于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换能器,以使所述换能器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供海面上的接收装置接收。
方案十,基于方案九,还包括与所述换能器电连接的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基座坐落于海底时的水平度,并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换能器,所述换能器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监测所述换能器或所述海床基是否保持垂直朝向海面。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方案一,基座包括立柱、连接部和阻挡部;阻挡部与两连接部和立柱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
释放器包括本体、释放件和驱动件,驱动件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释放件,释放件在解锁时脱离本体和驱动件;浮球组件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锁定部,限位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为弧形槽或斜槽,限位部适于贯通让位空间并使阻挡部嵌入限位槽;锁定部与释放件连接,浮球组件适于在释放件解锁时在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使限位部脱离阻挡部以上浮。
使用前,令限位部与阻挡部配合,锁定部与释放件连接,释放件与驱动件和本体装配,此时释放件处于锁定状态,当沉底时,限位部一端由于浮球组件的浮力与阻挡部相抵从而处于限位状态,而两连接部的存在也防止限位部沿靠近连接部的方向脱离;锁定部一端被释放件所锁定,也处于限位状态,因此,此时浮球组件不能上浮。当释放件解锁时,在浮球组件的浮力作用下,首先,锁定部一端先带动锁定件上浮,限位部一端绕阻挡部旋转,由于限位部一端设置了弧形槽或斜槽,限位部在斜面的作用下能够在绕阻挡部旋转时相对阻挡部轻易脱钩,此时浮球组件整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直至浮至海面,然后通过绞网机将海床基整体从海洋底部拉起;该海床基结构简单,且仅采用一个释放器即可,成本低。
2、方案二,浮体的浮力大于释放杆、线盘和浮体的重量从而能带动浮球组件和释放件整体上浮;通过线盘置于盘线槽内使得线盘不会跑动,且线盘的两端分别与浮体和盘线槽的槽底固接,使得浮体浮至水面时,能够相对基座不偏离太远,方便定位。
3、方案三,限位槽远离浮体的浮力作用点设置,根据杠杆原理,限位槽远离浮体的浮力作用点设置,则浮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力臂更长,更易旋转脱钩。
4、方案四,本体设有止转槽,驱动件包括转动件和电机,电机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转动件设有与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第二齿部的齿数大于第一齿部的齿数,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内;释放件与转动件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止转槽止转配合以防止释放件相对止转槽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释放件在转动件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止转槽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转动件和止转槽(由于转动件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内从而防止释放件脱离止转槽后,还仍然与转动件螺接),由于传动比=第二齿部的齿数/第一齿部的齿数,传动比越大,转动件的扭矩就越大,从而防止海底生物附着于止转槽和释放件间的间隙时,导致释放器释放卡顿或释放失败,同时减少驱动件的功率输出,降低电能消耗。
5、方案五,电机置于密封腔内从而方便电机的密封处理,防止进水损坏,将本体拆分成可组装的外壳、安装件和锁盖,从而方便将电机置于密封腔内。
6、方案六,上盖盖设于基座从而保护上述元件,上盖与基座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拆卸进行故障检查和更换元件。
7、方案七,上盖还设有顶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顶板设有通过孔,第二导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与通过孔连通的导向空间,锁定部置于导向空间内,通过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的阻挡,锁定部在锁定件解锁时不会因水流或其他原因运动至导向空间外,锁定部在导向空间引导下,能顺利穿过通过孔,防止锁定部与顶板下端面间干涉导致浮球组件无法顺利的由通过孔通过,
8、方案八,上盖还设有侧板,侧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侧板上设有若干过沙孔,从而防止,以防止泥沙覆盖和堆积。
9、方案九,换能器适于接收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发出的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并将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电信号时控制驱动件解锁释放件;检测装置适于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传输给换能器,以使换能器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供海面上的接收装置接收。通过设置换能器,实现声波信号和电信号的互转,能够更稳定地传递长距离的声波信号和精确快速传递电信号,便于与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和接收装置和海底的检测装置、控制器间进行信息传递。
10、方案十,还包括与换能器电连接的姿态传感器,姿态传感器适于检测基座坐落于海底时的水平度,并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传输给换能器,换能器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监测换能器或海床基是否保持垂直朝向海面以保证换能器能够更好的接收到声波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海床基隐藏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立柱处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标示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海床基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标示处的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立柱11;连接部12;阻挡部13;让位空间14;盘线槽15;把手16;
释放器2;本体21;外壳211;安装件212;连通孔2121;止转槽2122;锁盖213;密封腔214;释放件22;螺纹孔221;驱动件23;电机231;第一齿部2311;转动件232;第二齿部2321;外螺纹段2322;
浮球组件3;浮体31;线盘32;释放杆33;限位部331;限位槽3311;锁定部332;
上盖4;顶板41;通过孔411;侧板42;过沙孔421;第一导向板43;第二导向板44;第三导向板45;
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电源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图6,一种海床基,包括基座1、释放器2、浮球组件3、上盖4、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电源8和姿态传感器。
参见图1-图2,基座1包括立柱11、连接部12、阻挡部13、让位空间14、盘线槽15和把手16。具体的,连接部12有两个,并平行设置于立柱11的上端面,阻挡部13的两端和两连接部12的上端垂直连接,阻挡部13与两连接部12和立柱11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14,让位空间14位于阻挡部13的下方,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3呈圆柱状。盘线槽15的槽口向上设置。把手16大致成“冂”状,把手16的数量为四个,并均匀间隔分布,把手16方便起重机吊装海床基。基座1的外轮廓呈八边形,内部的安装板呈米字型设置,把手16位于斜向交叉的安装板上。
参见图3,释放器2装设于基座1,释放器2包括本体21、释放件22、驱动件23。
本体21包括外壳211、安装件212和锁盖213。外壳211为具有一开口的桶状,安装件212设有连通孔2121。安装件212座落于外壳211上并与外壳211围合形成密封腔214,安装件212一端伸出于外壳211,另一端置于外壳211内,并且安装件212的侧端装设有密封件,密封件抵于外壳211的内壁;安装件212设有止转槽2122,止转槽2122的投影为非回转面,如多边形;连通孔2121的两端分别连通止转槽2122和密封腔214;锁盖213与外壳211螺接并与安装件212相抵,此时,安装件212的两端分别与锁盖213和外壳211伸出外壳211的一端相抵,从而实现安装件212锁定,将本体21拆分成组装的外壳211、安装件212和锁盖213,从而方便密封腔214内的元件装配。
驱动件23装设于本体21并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释放件22,具体的,驱动件23包括电机231和转动件232,电机231装设于本体21的密封腔214内,防止接触水损坏。电机231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释放件22,电机231绕第一轴线转动且电机23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2311,在本实施例中,电机231为转动电机231。转动件232用来传递动力,转动件232设有与第一齿部2311啮合的第二齿部2321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第二齿部2321置于密封腔214内,转动件232的输出端贯穿连通孔2121并置于止转槽2122内。第二齿部2321的齿数大于第一齿部2311的齿数,转动件232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2122内,转动件232的输出端具有外螺纹段2322。
释放件22在解锁时脱离本体21和驱动件23,释放件22与转动件232的输出端螺接,具体的,释放件22具有一螺纹孔221,螺纹孔221与外螺纹段2322螺接,释放件22与止转槽2122止转配合,本实施例中,释放件22的形状与止转槽2122适配,也为多边形以防止释放件22相对止转槽2122绕第二轴线转动,并且止转槽2122的宽度与释放件22的宽度相匹配;相匹配是指止转槽2122的宽度略微大于或等于释放件22的宽度,以防止海底生物附着于止转槽2122和释放件22间的间隙。当电机231不转动时,即锁定状态,此时释放件22相对本体21和转动件232固定,当电机231转动时,转动件232也被带动转动,由于释放件22与止转槽2122止转配合,因此释放件22不会转动,仅会沿背离止转槽2122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转动件232和止转槽2122,从而实现解锁(由于转动件232的输出端置于止转槽2122内从而防止释放件22脱离止转槽2122后,还仍然与转动件232螺接)。由于传动比=第二齿部2321的齿数/第一齿部2311的齿数,传动比越大,转动件232的扭矩就越大,从而防止海底生物附着于止转槽2122和释放件22间的间隙时,导致释放器2释放卡顿或释放失败,同时减少驱动件23的功率输出,降低电能消耗。
参见图4,浮球组件3包括浮体31、线盘32和释放杆33。浮体31的浮力大于湿水后的释放杆33、线盘32、释放件22和浮体31的重量从而能带动浮球组件3和释放件22整体上浮;释放杆33贯穿浮体31并在贯穿浮体31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部331和锁定部332,限位部331设有限位槽3311,限位槽3311为弧形槽或斜槽,且限位槽3311远离浮体31的浮力作用点设置,限位部331适于贯通让位空间14并使阻挡部13嵌入限位槽3311;锁定部332与释放件22连接,具体的,锁定部332与释放件22间通过绳子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优选的,为使得释放杆33与浮体31连接牢固,二者可采用螺接的方式连接,将浮体31和释放杆33分体设置,二者可选用不同材质,其中,限位部331和锁定部332形成于释放杆33上,方便加工。线盘32置于盘线槽15内使得线盘32不会跑动,且线盘32的两端分别与浮体31和盘线槽15的槽底固接,使得浮体31浮至水面时,能够相对基座1不偏离太远,方便定位。
使用前,先将线盘32盘绕然后置于盘线槽15内,并令限位部331与阻挡部13配合,锁定部332与释放件22连接,释放件22与驱动件23和本体21装配,此时释放件22处于锁定状态,当沉底时,限位部331一端由于浮体31的浮力与阻挡部13相抵从而处于限位状态,而两连接部12的存在也防止限位部331沿靠近连接部12的方向脱离;锁定部332一端被释放件22所锁定,也处于限位状态,因此,此时浮体31不能上浮。
当释放件22解锁时,在浮体31的浮力作用下,首先,锁定部332一端先带动锁定件上浮,限位部331一端绕阻挡部13旋转,由于限位部331一端设置了弧形槽或斜槽,限位部331在斜面的作用下能够在绕阻挡部13旋转时相对阻挡部13轻易脱钩,此时浮球组件3整体在浮力作用下上浮,直至浮至海面,然后通过绞网机将海床基整体从海洋底部拉起。本实施例优选的,限位槽3311远离浮体31的浮力作用点设置,根据杠杆原理,限位槽3311远离浮体31的浮力作用点设置,则浮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力臂更长,更易旋转脱钩。
参考图5、图6,上盖4盖设于基座1并与基座1可拆卸连接,上盖4包括顶板41、四个侧板42、第一导向板43、第二导向板44和第三导向板45,顶板41上设有与浮球组件3位置对应以供浮球组件3上升的通过孔411。各侧板4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41和基座1连接,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整体呈梯形,从而防止被渔网刮住,且侧板42上设有若干过沙孔421,以防止泥沙覆盖和堆积;各侧板42之间通多三角板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顶板41两侧的侧板42可相对基座1打开,以便安装各零件。在本实施例中,侧板42上还设有把手孔,把手孔与把手16一一对应,以供把手16露出。
第一导向板43、第二导向板44和第三导向板45与顶板41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导向板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板43和第二导向板44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与通过孔411连通的导向空间,该导向空间上下贯通且侧向开口,其中,侧向开口朝向限位部331的一侧,锁定部332置于导向空间内。
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姿态传感器和电源8均装设于基座1上,且驱动件23、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姿态传感器和电源8相互电连接。电源8用于给上述电元件供电。
检测装置5装设于基座1并用于检测水质,其在检测完水质后发出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以传输给换能器7,换能器7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海面上的浮标或海面的接收装置对该声波信号进行接收从而得到水质的检测信息。
检测装置5可以是水环境多参数监测装置,以监测海水环境中的温度、溶解氧、pH、电导率、浊度、叶绿素、藻类等参数。
当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发出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时,换能器7接收该声波信号并将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该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6,控制器6接收电信号时控制驱动件23解锁释放件22;应当了解的是,换能器7还可接收停止的信号,以使控制器6控制驱动件23停止工作;也可以的是,驱动件23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动停止。
姿态传感器适于检测基座1坐落于海底时的水平度,并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传输给换能器7,换能器7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监测换能器7或海床基是否保持垂直朝向海面,当不水平时,通过重新吊装海床基更换沉底位置,从而调整至水平,以使换能器7能够更好的接收到声波信号。
通过设置换能器7,实现声波信号和电信号的互转,能够更稳定地传递长距离的声波信号和精确快速传递电信号,便于与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和接收装置和海底的检测装置5、控制器6、姿态传感器间进行信息传递。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其包括立柱(11)、连接部(12)和阻挡部(13);所述连接部(12)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11)的上端面;所述阻挡部(13)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连接部(12)的上端连接,所述阻挡部(13)与两所述连接部(12)和所述立柱(11)的上端面共同围合形成让位空间(14);
释放器(2),其装设于所述基座(1),其包括本体(21)、释放件(22)和驱动件(23),所述驱动件(23)装设于所述本体(21)并被配置为适于锁定和解锁所述释放件(22),所述释放件(22)在解锁时脱离所述本体(21)和所述驱动件(23);
浮球组件(3),其一端设有限位部(331),另一端设有锁定部(332),所述限位部(331)设有限位槽(3311),所述限位槽(3311)为弧形槽或斜槽,所述限位部(331)适于贯通所述让位空间(14)并使所述阻挡部(13)嵌入所述限位槽(3311);所述锁定部(332)与所述释放件(22)连接,所述浮球组件(3)适于在所述释放件(22)解锁时在所述浮球组件(3)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限位部(331)脱离所述阻挡部(13)以上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设有盘线槽(15),所述浮球组件(3)包括浮体(31)、线盘(32)和释放杆(33),所述释放杆(33)贯穿所述浮体(31)并在贯穿所述浮体(31)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限位部(331)和所述锁定部(332),所述浮体(31)的浮力大于湿水后的所述释放杆(33)、所述线盘(32)、所述释放件(22)和所述浮体(31)的重量;所述线盘(32)置于所述盘线槽(15)内且所述线盘(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体(31)和所述盘线槽(15)的槽底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311)远离所述浮体(31)的浮力作用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1)设有止转槽(2122),所述驱动件(23)包括转动件(232)和电机(231),所述电机(231)绕第一轴线转动且其输出端设有第一齿部(2311),所述转动件(232)设有和所述第一齿部(2311)啮合的第二齿部(2321)并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部(2321)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部(2311)的齿数,所述转动件(232)的输出端置于所述止转槽(2122)内;所述释放件(22)与所述转动件(232)的输出端螺接且其与所述止转槽(2122)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释放件(22)相对所述止转槽(2122)绕第二轴线转动,以使所述释放件(22)在所述转动件(232)旋转时适于沿背离所述止转槽(2122)槽底的方向滑动,直至脱离所述转动件(232)和所述止转槽(21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1)包括外壳(211)、安装件(212)和锁盖(213),所述安装件(212)设有连通孔(2121),所述安装件(212)座落于所述外壳(211)上并与所述外壳(211)围合形成密封腔(214);所述安装件(212)一端伸出于所述外壳(211),另一端置于所述外壳(211)内;所述安装件(212)设有所述止转槽(2122),所述止转槽(2122)于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非回转面,所述止转槽(2122)的宽度与所述释放件(22)的宽度相匹配;所述连通孔(212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止转槽(2122)和所述密封腔(214);所述锁盖(213)与所述外壳(211)螺接并与所述安装件(212)伸出所述外壳(211)的一端相抵;所述电机(231)置于所述密封腔(214)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4),所述上盖(4)盖设于所述基座(1)并与所述基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4)上设有与所述浮球组件(3)位置对应以供所述浮球组件(3)上升的通过孔(4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还设有顶板(41)、第一导向板(43)、第二导向板(44)和第三导向板(45),所述顶板(41)设有所述通过孔(411),所述第一导向板(43)、所述第二导向板(44)和所述第三导向板(45)与所述顶板(41)的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导向板(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板(43)和所述第二导向板(44)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与所述通过孔(411)连通的导向空间,所述锁定部(332)置于所述导向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还设有侧板(42),所述侧板(4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侧板(42)上设有若干过沙孔(42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基座(1)的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和电源(8);所述驱动件(23)、检测装置(5)、控制器(6)、换能器(7)和电源(8)相互电连接;
所述换能器(7)适于接收海面上的发出装置发出的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并将包含解锁命令的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接收所述电信号时控制所述驱动件(23)解锁所述释放件(22);
所述检测装置(5)适于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换能器(7),以使所述换能器(7)将包含检测信息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供海面上的接收装置接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海床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换能器(7)电连接的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基座(1)坐落于海底时的水平度,并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换能器(7),所述换能器(7)将包含水平度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后发出,以监测所述换能器(7)或所述海床基是否保持垂直朝向海面。
CN202320593720.8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海床基 Active CN219406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720.8U CN219406860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海床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3720.8U CN219406860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海床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860U true CN21940686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6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3720.8U Active CN219406860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海床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8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5082A (zh) * 2023-10-20 2024-01-16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5082A (zh) * 2023-10-20 2024-01-16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CN117405082B (zh) * 2023-10-20 2024-05-1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6492B (zh) 一种实现海洋数据区域监测的高精度潜标阵系统
CN108189969B (zh) 一种基于卫星通讯数据实时传输的深海锚系潜标系统
CN219406860U (zh) 一种海床基
CN109835438B (zh) 一种升降式潜标装置
CN105564616B (zh) 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
CN219406861U (zh) 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EP0971838B1 (en) Submersible and retrievable buoy
CN108917727B (zh) 一种海洋垂直剖面测量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733540B (zh) 一种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应急浮标释放装置
CN110696965A (zh) 一种可遥控升降式浮标
KR101140163B1 (ko) 침몰선박용 위치확인장치
CN213274245U (zh) 一种自适应坐底观测系统
CN114609353B (zh) 一种自动沉浮式海洋剖面温、盐、深、浊监测装置
KR101231972B1 (ko) 자가이동부표
CN110274580A (zh) 一种海床基
CN11126806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传输的小模块海洋磁力探测装置
KR101803430B1 (ko) 해수에 의한 퇴적과 침식에 의한 해저면의 굴곡변화와 지형변화를 확인해 위치정보를 갱신하는 지형확인시스템
JP5881484B2 (ja) 水中浮魚礁およびその回収方法
CN110194257A (zh) 一种可回收海底监测装置
CN114148492A (zh) 一种深海着陆器
CN205366025U (zh) 一种水下监测机器人
KR20120032124A (ko) 해양부표
CN210555523U (zh) 一种长续航式可回收海底监控平台
CN209945342U (zh) 一种海床基
KR102192981B1 (ko) 퇴적물의 유기탄소 산화율 측정기능이 제공된 아르고 플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