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5082A -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5082A
CN117405082A CN202311361727.8A CN202311361727A CN117405082A CN 117405082 A CN117405082 A CN 117405082A CN 202311361727 A CN202311361727 A CN 202311361727A CN 117405082 A CN117405082 A CN 117405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tating shaft
upper shell
assembly
sea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1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05082B (zh
Inventor
王勇智
杜军
石洪华
仲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filed Critical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to CN2023113617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5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5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5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05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5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4Foundation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ordn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52Submerged foundations, i.e. submerged in open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4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a r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01C13/008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measuring depth of open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61Production methods for working under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监测定位组件、控制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上壳体不断调整高度以保持防淤,待调节至最大量时,上壳体通过主动脱离组件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监测定位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因海床基淤埋于海床内,导致设备无法回收和监测数据丢失的问题,确保了设备和数据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背景技术
为高质量长时间观测砂质和粉砂淤泥质海岸的海流或海浪等其他水文要素,以便于开展海滩侵蚀研究及其修复保护工作,一般使用海床基锚系固定于海底的方式观测,获取长期海流和波浪要素数据。海床基投放至海底后,由于砂质和粉砂淤泥质海床较为松散,加之海床基自身重力沉降作用,海床基会逐渐淤埋于海床中。
若海床基淤埋深度超过海床基自身高度2/3时,作用于海床基侧壁和底部的泥沙吸附力较大,仅依靠水面回收人员拉动回收绳索,则不容易完成海床基的脱淤和回收。
若海床基完全淤埋于海床时,当海床基上表面淤埋的泥沙厚度超过10cm时,观测设备不能正常获取数据,当海床基上表面淤埋的泥沙厚度超过20cm时,水面回收人员无法与海床基的水下释放器建立通讯,水下释放器无法接收到水面回收人员发出的释放信号,导致其无法应答并启动释放浮球,则海床基回收成功可能性很低,极易导致观测数据和设备双重丢失。
当海床基淤埋于海床后,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回收:
1、借助浮球携带的释放绳索,强行拉动绳索,但海床基底部和侧面与海床的水沙存在较大的粘附力,易导致绳索断裂或者海床基外壳受损变形,并可能导致海床基内置的观测设备受损。
2、若海床基已经完全淤埋于海床中,海床基无法接收到水面回收人员的释放信号,其附带的释放器无法应答并释放,释放器浮球无法上浮。一般需潜水员在水下徒手摸索,并在可能淤埋海床基的位置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海床表层沉积物,待发现海床基后,使用高压水枪持续冲刷海床基周边泥沙直至海床基侧壁泥沙完全冲刷干净后,潜水员系缆与海床基上,船上配合拉动绳索,海床基方可脱困。然而,潜水员水下人工搜索耗时耗力,受氧气瓶和潜水员体力所限,加之近海水体浑浊度较高,水下能见度很低,依靠徒手在海床摸索,往往需要潜水员多次下水搜索,成功率较低。上述回收淤埋于海床的海床基方法均存在不足,若海床基不能顺利回收,将导致观测数据和设备的丢失或损坏,造成观测数据不能及时读取和处理,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此外,海床基长期置于海底,大量藻类和贝壳类生物易在海床基的水文观测设备表面繁殖,可对探头表面造成一定破坏,而且难以清理,若每次观测后采用物理方式清理,探头表面受损较大,从而影响数据获取质量,若海床基带有防生物附着装置,可有效保护水文观测设备。
因此,亟需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以防止海床基淤埋,提高海床基的回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监测定位组件、控制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主动脱离组件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监测定位组件、所述上浮组件和所述主动脱离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脱离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上壳体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底部与所述下壳体顶部固接;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上壳体内壁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滑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底部;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同轴固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用于使所述第一齿轮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离部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轴心固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
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用于使所述第二齿轮向上移动;
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空间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四齿轮同轴固接,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同轴固接;
所述第二转轴或所述第三转轴其中之一同轴固接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监测定位组件至少包括铱星信标定位器、水文观测设备和超声波测深器,所述铱星信标定位器、所述水文观测设备和所述超声波测深器固接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
所述水文观测设备顶部设有防生物附着装置;
所述铱星信标定位器、所述水文观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测深器和所述防生物附着装置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滑道,所述滑道固接在所述上壳体顶部,两所述滑道之间滑动连接有清洁刷的两端,所述清洁刷用于清理所述水文观测设备表面附着的生物和其他杂物;
所述清洁刷的中部固接有支臂的一端,所述支臂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组件,所述往复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臂活动的支臂活动槽;
所述往复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在所述上壳体顶部内壁,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有两中心对称设置的凸轮,所述凸轮同轴固接有第五齿轮,两所述第五齿轮相互啮合,两所述凸轮之间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固接在所述安装板中部,所述第二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支臂的一端固接;
所述滑块的两端交替与相对应一侧的所述凸轮相接触;
任一所述第五齿轮固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板固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浮组件包括若干气囊,所述气囊固接在所述上壳体内,若干所述气囊连通有液化空气存储罐,所述液化空气存储罐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上壳体内固接有水下释放器,所述水下释放器传动连接有释放浮球,所述水下释放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使用时,将本装置投放至海床后,由水文观测设备对海洋波浪、海流、潮汐等要素进行观测,并存储到水文观测设备的存储器中,同时控制组件控制监测定位组件实时测量海床基上表面距离海床的距离。当海床基发生淤埋于海床内时该距离小于预设的临界参数时,由控制组件控制主动脱离组件运作,使上壳体向上调节,直至达到预设的临界参数。此时,虽然下壳体虽然仍陷于海床中,但搭载水文观测设备的上壳体仍未淤埋于海床中,确保了设备和数据安全。当上壳体沿下壳体向上移动至极限时,说明海床基下壳体淤埋深度已经较大,此时控制组件启动上浮组件工作,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上壳体上浮至水面,监测定位组件启动工作,将上壳体实时位置信息发送给地面观测人员,观测人员可根据实时位置信息查找到上壳体,并开展回收工作。若在当上壳体未沿下壳体向上移动至极限时,水面回收人员向上浮组件发出回收信息,上浮组件接收到信号后,其脱钩启动,释放浮球脱离脱钩,并携带释放绳索上浮至水面,水面回收人员找到释放浮球后,通过拖拽释放绳索可回收海床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动脱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动脱离组件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往复驱动组件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下壳体;3、铱星信标定位器;4、电机;5、支臂活动槽;6、滑道;7、清洁刷;8、支臂;9、水文观测设备;10、超声波测深器;11、释放浮球;12、水下释放器;13、往复驱动组件;14、电池仓;15、控制模块;16、液化空气存储罐;17、气囊;18、第一齿条;19、第二齿条;20、第一齿轮;21、第一转轴;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第一安装支架;25、第二齿轮;26、第二安装支架;27、第二转轴;28、第三齿轮;29、第四齿轮;30、第三转轴;31、第三锥齿轮;32、第四锥齿轮;33、第四转轴;1301、安装板;1302、第五齿轮;1303、凸轮;1304、第二滑道;1305、滑块;1101、浮球本体;1102、折叠杆;1103、电动伸缩杆;1104、信号旗;1105、风哨;1106、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上设有监测定位组件、控制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上壳体1通过主动脱离组件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
监测定位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使用时,将本装置投放至海床后,由水文观测设备对海洋波浪、海流、潮汐等要素进行观测,并存储到水文观测设备的存储器中,同时控制组件控制监测定位组件实时测量海床基上表面距离海床的距离。当海床基发生淤埋于海床内时该距离小于预设的临界参数时,由控制组件控制主动脱离组件运作,使上壳体1向上调节,直至达到预设的临界参数。此时,虽然下壳体2虽然仍陷于海床中,但搭载水文观测设备的上壳体1仍未淤埋于海床中,确保了设备和数据安全。当上壳体1沿下壳体向上移动至极限时,说明海床基下壳体2淤埋深度已经较大,此时控制组件启动上浮组件工作,上壳体1与下壳体2分离,上壳体1上浮至水面,监测定位组件启动工作,将上壳体1实时位置信息发送给地面观测人员,观测人员可根据实时位置信息查找到上壳体1,并开展回收工作。若在当上壳体1未沿下壳体2向上移动至极限时,水面回收人员向上浮组件发出回收信息,上浮组件接收到信号后,其脱钩启动,释放浮球脱离脱钩,并携带释放绳索上浮至水面,水面回收人员找到释放浮球后,通过拖拽释放绳索可回收海床基。
进一步优化方案,主动脱离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支架26,第二安装支架26与上壳体1顶部内壁固接,第二安装支架26上设有驱动部,驱动部传动连接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第一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二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二齿条19,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底部与下壳体2顶部固接;
驱动部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上壳体1内壁开设有用于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滑动的滑槽。
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等长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分离部包括第二转轴27,第二转轴27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24,第一安装支架24固接在第二安装支架26底部;
第二转轴27的一端与驱动部传动连接,第二转轴27的另一端同轴固接有第二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3啮合有第一锥齿轮22,第一锥齿轮22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20,第一齿轮20与第一齿条18啮合,第一齿条18用于使第一齿轮20向上移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分离部包括第三转轴30,第三转轴30与第二安装支架26转动连接,第三转轴30的一端与驱动部传动连接,第三转轴30的另一端轴心固接有第三锥齿轮31,第三锥齿轮31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2,第四锥齿轮32同轴固接有第四转轴33,第四转轴33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支架26上;
第四转轴33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25与第二齿条19啮合;第二齿条19用于使第二齿轮25向上移动;
第四转轴33与第一转轴21空间垂直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驱动部包括第三齿轮28和第四齿轮29,第三齿轮28和第四齿轮29啮合,第三转轴30的顶端与第四齿轮29同轴固接,第二转轴27的顶端与第三齿轮28同轴固接;
第二转轴27或第三转轴30其中之一同轴固接有电机4的输出轴,电机4的固定端与第二安装支架26固接。
本实施例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27同轴固接。
如图4所示,通过电机4带动第二转轴27转动,在第三齿轮28和第四齿轮29啮合作用下,第二转轴27和第三转轴30同时转动,分别带动第二锥齿轮23和第三锥齿轮31转动,第三锥齿轮31与第四锥齿轮32啮合,第二锥齿轮23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进而能够带动第四转轴33和第一转轴21转动。
第四转轴33转动带动两第二齿轮25同时转动,第一转轴21转动带动两第一齿轮20转动,第一齿轮20与第一齿条18配合,第一齿条18设置在使第一齿轮20上升的一侧,第二齿轮25与第二齿条19配合,第二齿条19设置在使第二齿轮25上升的一侧,通过第一齿轮20与第一齿条18配合以及第二齿轮25与第二齿条19配合,使得上壳体1能够相对下壳体2向上移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监测定位组件至少包括铱星信标定位器3、水文观测设备9和超声波测深器10,铱星信标定位器3、水文观测设备9和超声波测深器10固接在上壳体1的顶部;
水文观测设备9顶部设有防生物附着装置;
铱星信标定位器3、水文观测设备9、超声波测深器10和防生物附着装置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超声波测深器10用于实时测量海床基上表面距离海床的距离。
铱星信标定位器3用于上壳体在水面时获取和发射定位信息。
进一步优化方案,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滑道6,滑道6固接在上壳体1顶部,两滑道6之间滑动连接有清洁刷7的两端,清洁刷7用于清理水文观测设备9表面附着的生物和其他杂物;
清洁刷7的中部固接有支臂8的一端,支臂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组件13,往复驱动组件1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上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支臂8活动的支臂活动槽5;
往复驱动组件13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往复驱动组件13包括安装板1301,安装板1301固接在上壳体1顶部内壁,安装板1301转动连接有两中心对称设置的凸轮1303,凸轮1303同轴固接有第五齿轮1302,两第五齿轮1302相互啮合,两凸轮1303之间设有第二滑道1304,第二滑道1304固接在安装板1301中部,第二滑道1304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305,滑块1305与支臂8的一端固接;
滑块1305的两端交替与相对应一侧的凸轮1303相接触;
任一第五齿轮1302固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电机的固定端与安装板1301固接,驱动电机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第五齿轮1302转动,使两个啮合的第五齿轮1302同时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中心对称的凸轮1303同时转动,两个凸轮1303交替与滑块1305相对应的端部接触,进而使滑块1305在第二滑道1304上往复滑动,滑块1305往复运动带动支臂8往复运动,进而使清洁刷7在两滑道6上往复滑动,清洁刷7往复运动实现对水文观测设备9的探头表面的清洁。
进一步优化方案,上浮组件包括若干气囊17,气囊17固接在上壳体1内,若干气囊17连通有液化空气存储罐16,液化空气存储罐16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上壳体1内固接有水下释放器12,水下释放器12传动连接有释放浮球11,水下释放器12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在上壳体1内部的顶部,装有一个液化空气存储罐16,液化空气存储罐16的放气电磁阀受控于控制组件,放气电磁阀一端与若干气囊17连接。当控制组件发出释放上壳体1的指令后,控制组件发出指令给放气电磁阀,放气电磁阀与气囊17连通,液化空气存储罐16中的气体释放至气囊17中,海床基上壳体1的浮力立即增加,上壳体1上浮至海面后,铱星信标定位器3中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水压力值基本为零时,开始工作,通过北斗或GPS,将上壳体1的位置信息发给调查人员。
控制组件优选为控制模块15和电池仓14,控制模块15和电池仓14固接在上壳体1内,控制模块15和电池仓14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5与铱星信标定位器3、电机4、水文观测设备9、超声波测深器10、水下释放器12、往复驱动组件13和液化空气存储罐16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发明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两大部分组成,上壳体1主要内附水文观测设备9、水下释放器12、铱星信标定位器3、超声波测深器10、控制模块15和主动脱离组件等,下壳体2上固接有若干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上壳体1上开设有用于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滑动的开槽,上壳体1和下壳体2拼接后,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伸入到滑槽内,且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与主动脱离组件的相对应的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5限位配合,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上下滑动和固定。
海床基投放前,通过计算机与控制模块15连接,设置清洁装置的往复驱动组件13的频率,设置上壳体1上表面至海床基下壳底部下壳体2的距离DM,设置超声波测深器10的探测距离工作频率,设置上壳体1上表面至海床的临界距离参数DCR,设置下壳体2第一齿条18或第二齿条19的长度参数DL
海床基投放前,电池仓14、水下释放器12和铱星信标定位器3内的电池均保持满电状态,电机4及驱动电机的状态良好。
本发明投放后至海床后,超声波测深器10每间隔一定时间工作,根据超声波在水中匀速直线传播,遇到海床表面会反射回来,通过发出和接收声波时间可计算出超声波测深器距离海床表面距离。
当测得上壳体1上表面至海床的距离与上壳体1上表面至下壳体2底部的距离DM相同时,表明海床基已经着陆,控制模块15发出指令给往复驱动组件13的驱动电机使其开始工作,清洁刷7在支臂8的往复运动下,实现清洁水文观测设备9表面,防止生物和泥沙附着的目的。
海床基投放后至海床后,超声波测深器10每间隔一定时间工作,测量上壳体1至海床的距离D,若D大于设定的临界距离参数DCR时,表明海床基未发生沉降或者沉降的幅度较小,控制模块15不会发送启动工作信号给电机4;若D小于设定的临界距离参数DCR时,表明海床基已经发生较大的沉降,需要立即调整上壳体1向上移动,此时控制模块15发送启动工作信号给电机4。电机4启动后,两个第一齿轮20和两个第二齿轮25转动,与各自相对应的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产生相对移动,下壳体2位置固定不动,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在相应的滑槽内滑动,使上壳体1相对于下壳体2向上移动,从而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达到上壳体1脱淤的目的。
超声波测深器10呈L型,一端固定在上壳体1,一端向外伸出,以便测量上壳体1上表面距离海床距离。
在上壳体1逐渐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超声波测深器10持续测量上壳体1的上表面与海床之间的距离D,当D大于设定的临界距离参数DCR时,控制模块15给电机4发出停止工作信号,上壳体1的向上移动结束,控制模块15同时记录本次上壳体1向上移动的距离Bi
因为下壳体2的第一齿条18或第二齿条19长度限值为BC,当海床基上壳体1在不断向上移动中Bi的累加值等于BC时,表明海床基上壳体1已经向上调整至极限。当超声波测深器10测得D小于设定的临界距离参数DCR时,表明下壳体2淤埋于海床深度已经较大,为确保观测设备和数据安全,控制模块15发出启动电机4工作和水下释放器12启动的信号,此时两个第一齿轮20和两个第二齿轮25和各自相对应的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19再无结合,海床基上壳体1和下壳体2已无连接,随着水下释放器12启动后,释放浮球11携带回收绳索上浮,同时控制模块15发出指令给放气电磁阀,将液化空气存储罐16中的气体释放至气囊17中,海床基上壳体1的浮力立即增加,上壳体1上浮至海面后,铱星信标定位器3中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水压基本为零时,开始工作,通过北斗或GPS,将上壳体1的位置信息发给调查人员,观测人员接收到位置信息后,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设备打捞。
当上壳体1在不断向上移动中Bi的累加值小于BC时,表明上壳体1仍然具有向上调整的空间,此时若水面回收人员实施设备回收,可跟水下释放器12进行声通讯,发出水下释放器12启动的工作指令,水下释放器12工作后,释放浮球11携带回收绳索上浮至水面,水面回收人员可通过拉动回收绳索,实施海床基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回收。
实施例2: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释放浮球11包括浮球本体1101,浮球本体1101的底部同轴固接有折叠杆1102的顶端,折叠杆1102的底端固接有配重1106,释放浮球本体1101的顶部同轴固接有电动伸缩杆1103的底端,电动伸缩杆1103的顶端固接有信号旗1104和风哨1105。
释放浮球本体1101中间留有孔洞,下部装有折叠杆1102,上部装有电动伸缩杆1103,折叠杆1102穿过释放浮球本体1101的孔洞,折叠杆1102可以进行两段折叠,电动伸缩杆1103上部装有红色的信号旗1104,信号旗1104顶端有风哨1105,折叠杆1102的底端固接有配重1106。当水下释放器12接收到水面回收人员的释放信号时,启动连接释放浮球本体1101的钩子,释放浮球本体1101脱钩后,携带释放绳索开始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折叠杆1102的折叠端逐渐打开。当释放浮球本体1101上浮至水面后,由于折叠杆1102下部配重1106的作用,以及释放浮球本体1101的浮力作用,使折叠杆1102在水面保持竖直状态,电动伸缩杆1103上部的信号旗1104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便于水面回收人员在海况较差时,尤其是波浪较大时,可通过信号旗1104较快的发现释放浮球本体1101。同时,风哨1105在海表面风力的作用下,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便于回收人员根据声响快速查找到释放浮球本体110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监测定位组件、控制组件、上浮组件和主动脱离组件,所述上壳体(1)通过所述主动脱离组件与所述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
所述监测定位组件、所述上浮组件和所述主动脱离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脱离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支架(26),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与所述上壳体(1)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一齿条(18),所述第二分离部的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第二齿条(19),所述第一齿条(18)和所述第二齿条(19)底部与所述下壳体(2)顶部固接;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上壳体(1)内壁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齿条(18)和所述第二齿条(19)滑动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包括第二转轴(27),所述第二转轴(27)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24),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4)固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底部;
所述第二转轴(27)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7)的另一端同轴固接有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啮合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同轴固接有第一转轴(21),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与所述第一齿条(18)啮合,所述第一齿条(18)用于使所述第一齿轮(20)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部包括第三转轴(30),所述第三转轴(30)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0)的另一端轴心固接有第三锥齿轮(31),所述第三锥齿轮(31)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2),所述第四锥齿轮(32)同轴固接有第四转轴(33),所述第四转轴(33)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上;
所述第四转轴(33)的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5)与所述第二齿条(19)啮合;所述第二齿条(19)用于使所述第二齿轮(25)向上移动;
所述第四转轴(33)与所述第一转轴(21)空间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三齿轮(28)和第四齿轮(29),所述第三齿轮(28)和所述第四齿轮(29)啮合,所述第三转轴(30)的顶端与所述第四齿轮(29)同轴固接,所述第二转轴(27)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齿轮(28)同轴固接;
所述第二转轴(27)或所述第三转轴(30)其中之一同轴固接有电机(4)的输出轴,所述电机(4)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6)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定位组件至少包括铱星信标定位器(3)、水文观测设备(9)和超声波测深器(10),所述铱星信标定位器(3)、所述水文观测设备(9)和所述超声波测深器(10)固接在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
所述水文观测设备(9)顶部设有防生物附着装置;
所述铱星信标定位器(3)、所述水文观测设备(9)、所述超声波测深器(10)和所述防生物附着装置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滑道(6),所述滑道(6)固接在所述上壳体(1)顶部,两所述滑道(6)之间滑动连接有清洁刷(7)的两端,所述清洁刷(7)用于清理所述水文观测设备(9)表面附着的生物和其他杂物;
所述清洁刷(7)的中部固接有支臂(8)的一端,所述支臂(8)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有往复驱动组件(13),所述往复驱动组件(13)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内,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臂(8)活动的支臂活动槽(5);
所述往复驱动组件(13)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组件(13)包括安装板(1301),所述安装板(1301)固接在所述上壳体(1)顶部内壁,所述安装板(1301)转动连接有两中心对称设置的凸轮(1303),所述凸轮(1303)同轴固接有第五齿轮(1302),两所述第五齿轮(1302)相互啮合,两所述凸轮(1303)之间设有第二滑道(1304),所述第二滑道(1304)固接在所述安装板(1301)中部,所述第二滑道(1304)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305),所述滑块(1305)与所述支臂(8)的一端固接;
所述滑块(1305)的两端交替与相对应一侧的所述凸轮(1303)相接触;
任一所述第五齿轮(1302)固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板(1301)固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组件包括若干气囊(17),所述气囊(17)固接在所述上壳体(1)内,若干所述气囊(17)连通有液化空气存储罐(16),所述液化空气存储罐(16)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上壳体(1)内固接有水下释放器(12),所述水下释放器(12)传动连接有释放浮球(11),所述水下释放器(12)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CN202311361727.8A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Active CN117405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1727.8A CN117405082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1727.8A CN117405082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5082A true CN117405082A (zh) 2024-01-16
CN117405082B CN117405082B (zh) 2024-05-10

Family

ID=8949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1727.8A Active CN117405082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50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805A (zh) * 2015-03-21 2015-08-05 云升军 一种新型海床基
US20220341735A1 (en) * 2020-02-25 2022-10-27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over shallow-water cohesive seabed and arran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15946832A (zh) * 2023-03-10 2023-04-11 青岛霍金海洋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回收的海床基
CN218986923U (zh) * 2023-02-08 2023-05-09 青岛泰戈菲斯海洋装备股份公司 一种分体式海床基
CN219406861U (zh) * 2023-03-23 2023-07-25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CN219406860U (zh) * 2023-03-23 2023-07-25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床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805A (zh) * 2015-03-21 2015-08-05 云升军 一种新型海床基
US20220341735A1 (en) * 2020-02-25 2022-10-27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over shallow-water cohesive seabed and arrangement method thereof
CN218986923U (zh) * 2023-02-08 2023-05-09 青岛泰戈菲斯海洋装备股份公司 一种分体式海床基
CN115946832A (zh) * 2023-03-10 2023-04-11 青岛霍金海洋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回收的海床基
CN219406861U (zh) * 2023-03-23 2023-07-25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器及海床基
CN219406860U (zh) * 2023-03-23 2023-07-25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床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5082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6492B (zh) 一种实现海洋数据区域监测的高精度潜标阵系统
US10272980B2 (en) Underwater vehicles and inspection methods
CN109835438B (zh) 一种升降式潜标装置
CN101487704B (zh) 一种海洋监测用潜标
CN107860371B (zh) 一种基于大型浮标的自由伸缩式海洋剖面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3518143A (zh) 声纳数据采集系统
CN111664886B (zh) 一种用于海底观测仪器回收的升降控制机构
CN111361702A (zh) 基于空化射流技术的船底清洗潜水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12719A (zh) 基于海底观测网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CN114910978B (zh) 海上自主升沉式探杆贯入综合监测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CN115503899A (zh) 混合驱动的海洋平台清洗与检测机器人及其作业方法
CN112937803A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桥梁水下检测双目机器人
CN117405082B (zh) 一种自调节防淤海床基
CN210822697U (zh) 用于水体横纵剖面化学参数观测的拖曳式系统
CN114408104B (zh) 一种用于复杂水域环境测绘防搁浅无人船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20740B (zh) 一种基于移动型深海取样钻机的深海取样方法
CN202101863U (zh) 一种深水导航采样装置
CN209878352U (zh) 一种防倒可移动海底大视野观测取样设备
CN114313153A (zh) 一种冰区环境海底地震仪回收装置与方法
CN205562796U (zh) 一种辅助侧扫声呐作业装置
CN210000513U (zh) 一种可潜式水下地形测量船
CN202879769U (zh) 一种大型船舶船底水下清洗设备
CN113386101A (zh) 一种海洋搜索用的履带式机器人
KR102648692B1 (ko) 계류형 해양 환경 모니터링 장치
CN219545059U (zh) 一种用于海洋基础全自动勘探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