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4678U - 一种防水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4678U
CN219394678U CN202320734950.1U CN202320734950U CN219394678U CN 219394678 U CN219394678 U CN 219394678U CN 202320734950 U CN202320734950 U CN 202320734950U CN 219394678 U CN219394678 U CN 219394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requency converter
heat
conduction plate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49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勇
徐晓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if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i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i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i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49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4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4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4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壳体,壳体的上端扣接有盖板,壳体左、右两侧及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内设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框、固定于安装框内部的散热翅、固定于安装框内侧的金属导热板、固定于金属导热板内侧的石墨烯导热板,安装框焊接于散热口内,金属导热板的外侧设有凹槽,散热翅的内端抵靠在金属导热板的凹槽内,石墨烯导热板位于壳体内,且石墨烯导热板紧贴在变频器本体上。变频器本体的热量经三侧的石墨烯导热板、金属导热板传导至散热翅,再由散热翅传至壳体外侧,能从多个方向对变频器本体散热,散热效果佳,而且安装框焊接于散热口上,可防止水从散热口处进入壳体内,防水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现有防水安装结构为增加防水的效果,通常采用完全密封的方式进行防水保护,此种防水方式会导致变频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变频器工作时易出现过热的情况。
经检索发现,授权公告号为CN2174706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频器防水安装结构,当变频器主体放置完毕后,操作人员即可转动多个螺纹杆带动多个橡胶防水板水平移动并与变频器主体的侧边相挤压贴合,即可对变频器主体进行牢固的挤压定位,此时变频器主体的工作端会位于防水外壳内部,即可对其进行防水保护。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防水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变频器主体的上部未完全隐藏在防水外壳内部,长时间使用后,水还是容易经缝隙进入变频器本体内部;(2)其散热时,通过导热架与变频器主体贴合,变频器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即会通过导热架传导至固定筒内,完成热量的传导,由该专利的附图可知,导热架与变频器主体的接触面积小,从而导致传导的热量较少,一方面起不到应有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可能还达不到汽化冷凝液的作用,因此无法驱动风轮转动,致使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变频器,既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又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设置于变频器本体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扣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四周边缘向壳体的外侧延伸,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及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安装框、固定于安装框内部的散热翅、固定于安装框内侧的金属导热板、固定于金属导热板内侧的石墨烯导热板,所述安装框焊接于散热口内,且安装框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持平,所述金属导热板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翅的内端抵靠在金属导热板的凹槽内,所述金属导热板的四周固定有第一密封条,所述散热口的四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配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石墨烯导热板位于壳体内,且石墨烯导热板紧贴在变频器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及后侧的散热翅通过冷却液输送管相连,且冷却液输送管在每一侧的散热翅内呈S型分布,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也呈S型分布的冷却液循环管,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一端为进液管,另一端为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壳体的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由壳体的另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泵体。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翅能将变频器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而在散热翅上设置冷却液输送管,可加快带走散热翅上的热量,大大提高散热翅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及后侧的散热翅通过冷却液输送管相连,且冷却液输送管在每一侧的散热翅内呈S型分布,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也呈S型分布的冷却液循环管,所述冷却液循环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液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由壳体的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由壳体的另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泵体。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泵体将冷却液循环管内的冷却液向冷却液输送管输送,冷却液与散热翅热交换后,再回到冷却液循环管内,由于冷却液输送管的两端位于壳体外部,因此冷却液在回流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会流失掉一部分热量,使冷却液温度降低,以便进行一下次对变频器本体的散热工作。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密封连接有透明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面板方便观察变频器本体的使用情况。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盖板的底面设有与第二密封槽配合的第二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盖板通过第二密封条插接在第二密封槽内,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防止水从壳体上部进入。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有风罩、过滤罩和引风机,所述壳体下部的两侧壁开设有倾斜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由壳体的外部向上倾斜并与空腔连通,所述风罩罩设在一侧的通风孔上,所述过滤罩罩设在另一侧的通风孔上,所述风罩内设有过滤板,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与风罩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总管,所述出风总管上连接有若干风嘴,所述风嘴朝向冷却液循环管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换热并回流至冷却液循环管内后,通过引风机将风引向出风总管,并通过风嘴对冷却液循环管吹风,使冷却液循环管快速冷却,过滤板和过滤罩能过滤掉壳体外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而倾斜的通风孔可防止壳体外部的水倒流进空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变频器本体置于壳体内,并盖上盖板,使变频器本体完全处于壳体的保护之中,能起到很好的防水和保护效果;
(2)石墨烯导热板大范围地紧贴在变频器本体的三侧,金属导热板又紧贴在相应的石墨导热板上,散热翅的内端紧贴在相应的金属导热板的凹槽内,变频器本体的热量经石墨烯导热板、金属导热板传导至散热翅,再由散热翅传至壳体外侧,能从多个方向对变频器本体散热,散热效果佳,而且安装框焊接于散热口上,金属导热板通过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槽连接,可防止水从散热口处进入壳体内,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壳体与盖板的示意图;
图中:1-变频器本体、2-壳体、3-盖板、4-散热结构、401-安装框、402-散热翅、403-金属导热板、404-石墨烯导热板、405-第一密封条、5-冷却液输送管、6-空腔、7-冷却液循环管、8-进液管、9-出液管、10-泵体、11-透明面板、12-第二密封槽、13-第二密封条、14-风罩、15-过滤罩、16-引风机、17-通风孔、18-过滤板、19-出风总管、20-风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防水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设置于变频器本体1外侧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上端扣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四周边缘向壳体2的外侧延伸,以使防止雨水直接从壳体2的上部进入,所述壳体2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槽12,所述盖板3的底面设有与第二密封槽12配合的第二密封条13,第二密封条13卡在第二密封槽12内,进一步起到了密封作用。
所述壳体2左、右两侧及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有散热结构4;具体的,所述散热结构4包括安装框401、固定于安装框401内部的散热翅402、固定于安装框401内侧的金属导热板403、固定于金属导热板403内侧的石墨烯导热板404,所述安装框401焊接于散热口内,且安装框401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外表面持平,所述金属导热板403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翅402的内端抵靠在金属导热板403的凹槽内,所述金属导热板403的四周固定有第一密封条405,所述散热口的四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配合的第一密封槽,通过安装框401与散热口的焊接,以及第一密封条405和第一密封槽的配合,能防止水从散热口进入壳体2内,所述石墨烯导热板404紧贴在变频器本体1上,由于石墨烯材质硬度小,其直接与变频器本体1接触,不会对变频器本体1造成磨损,还能起到很好的导热作用。
所述壳体2左、右两侧及后侧的散热翅402通过冷却液输送管5相连,且冷却液输送管5在每一侧的散热翅402内呈S型分布,所述壳体2内的下部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内设有也呈S型分布的冷却液循环管7,所述冷却液循环管7的一端连接有进液管8,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8由壳体2的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9由壳体2的另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9上连接有泵体10。
当变频器本体1工作产生热量时,变频器本体1的热量经三个方向的石墨烯导热板404、金属导热板403传导至散热翅402,再由散热翅402传至壳体2外侧,能从多个方向对变频器本体2散热,散热效果佳,为了提高散热翅402的散热效率,可通过泵体10将冷却液循环管7内的冷却液向冷却液输送管5输送,冷却液与散热翅热402交换后,再回到冷却液循环管7内,由于冷却液输送管5的两端位于壳体外部,因此冷却液在回流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会流失掉一部分热量,使冷却液温度降低,以便进行一下次对变频器本体1的散热工作。
为了观察变频器本体1,在壳体2的前侧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密封连接有透明面板11,通过透明面板11来观察变频器本体1的工作情况,无需经常打开盖板3来检测变频器本体。
实施例2
为了提高冷却液循环管7的内冷却液的冷却速度,在空腔6内设有风罩14、过滤罩15和引风机16,所述壳体2下部的两侧壁开设有倾斜的通风孔17,所述通风孔17由壳体2的外部向上倾斜并与空腔6连通,所述风罩14罩设在一侧的通风孔17上,所述过滤罩15罩设在另一侧的通风孔17上,所述风罩14内设有过滤板18,所述引风机16的进风口与风罩14连接,所述引风机16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总管19,所述出风总管19上连接有若干风嘴20,所述风嘴20朝向冷却液循环管7设置。
当冷却液换热并回流至冷却液循环管7内后,通过引风机16将风引向出风总管19,并通过风嘴20对冷却液循环管7吹风,使冷却液循环管7快速冷却,以便保证冷却液下一散热环节的效果,过滤板18和过滤罩15能过滤掉壳体2外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而倾斜的通风孔17可防止壳体2外部的水倒流进空腔6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防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本体(1)、设置于变频器本体(1)外侧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上端扣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四周边缘向壳体(2)的外侧延伸,所述壳体(2)左、右两侧及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设有散热结构(4);
所述散热结构(4)包括安装框(401)、固定于安装框(401)内部的散热翅(402)、固定于安装框(401)内侧的金属导热板(403)、固定于金属导热板(403)内侧的石墨烯导热板(404),所述安装框(401)焊接于散热口内,且安装框(401)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外表面持平,所述金属导热板(403)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翅(402)的内端抵靠在金属导热板(403)的凹槽内,所述金属导热板(403)的四周固定有第一密封条(405),所述散热口的四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配合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石墨烯导热板(404)紧贴在变频器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左、右两侧及后侧的散热翅(402)通过冷却液输送管(5)相连,且冷却液输送管(5)在每一侧的散热翅(402)内呈S型分布,所述壳体(2)内的下部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内设有也呈S型分布的冷却液循环管(7),所述冷却液循环管(7)的一端连接有进液管(8),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8)由壳体(2)的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9)由壳体(2)的另一侧穿出且穿出端与冷却液输送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液管(9)上连接有泵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前侧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密封连接有透明面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槽(12),所述盖板(3)的底面设有与第二密封槽(12)配合的第二密封条(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内设有风罩(14)、过滤罩(15)和引风机(16),所述壳体(2)下部的两侧壁开设有倾斜的通风孔(17),所述通风孔(17)由壳体(2)的外部向上倾斜并与空腔(6)连通,所述风罩(14)罩设在一侧的通风孔(17)上,所述过滤罩(15)罩设在另一侧的通风孔(17)上,所述风罩(14)内设有过滤板(18),所述引风机(16)的进风口与风罩(14)连接,所述引风机(16)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总管(19),所述出风总管(19)上连接有若干风嘴(20),所述风嘴(20)朝向冷却液循环管(7)设置。
CN202320734950.1U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防水变频器 Active CN219394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4950.1U CN219394678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防水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4950.1U CN219394678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防水变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4678U true CN21939467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4950.1U Active CN219394678U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防水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4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63861U (zh) 一种用于大型电机内部热交换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19394678U (zh) 一种防水变频器
CN206420335U (zh) 一种工业生产专用的高效型散热器
CN211089059U (zh) 一种新型智能母线槽
CN21135090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结构
CN215768997U (zh) 一种用于新型激光雷达的散热防护装置
CN214152340U (zh) 一种防尘散热型的广告灯箱
CN210788648U (zh) 一种冲压模具用智能冷却循环系统
CN208369019U (zh) 一种可迅速降温的电控箱
CN220896791U (zh) 一种工业交换机散热柜
CN213152706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机箱的高效散热结构
CN211909407U (zh) 一种真空镀膜电源用超高效率的散热结构
CN219123063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工作的高效降温机构
CN212061095U (zh) 一种旋转式节水型散热器
CN110793348A (zh) 一种大型设备用油的箱式风冷型翅片管散热器
CN214588358U (zh) 电炉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20476218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13458864U (zh) 一种led电子屏用散热装置
CN21667937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排风方式的激光清洗机
CN211606104U (zh) 一种低压智能谐波抑制电容器
CN213510842U (zh) 一种新型带有防尘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CN218275734U (zh) 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开关控制设备
CN219415788U (zh) 一种套片式冷却塔用空气冷却器
CN210321308U (zh) 一种冷凝水处理组件
CN2121139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 Linta Village, Liangduo Town, Dongtai City,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2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Maif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Linta Village, Liangduo Town, Dongtai City,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2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ai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