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8202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8202U
CN219388202U CN202320260360.XU CN202320260360U CN219388202U CN 219388202 U CN219388202 U CN 219388202U CN 202320260360 U CN202320260360 U CN 202320260360U CN 219388202 U CN219388202 U CN 219388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outlet
air
neck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03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梦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qitiant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qitiant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qitiant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qitianta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8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8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包括脖挂本体及扇风组件,所述脖挂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且内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容纳腔以收纳所述扇风组件,所述扇风组件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在所述容纳腔内对应所述出风口处沿容纳腔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垂直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延伸方向从靠近所述风扇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挡风件垂直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依次增加,能分别阻挡容纳腔内不同深度空气的流动并引导排出出风口,进而减轻了因为气压压强过大堵塞出风口的可能,均衡出风口的排放量,提高出风的流畅性。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挂脖风扇相关技术现已成熟,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挂脖风扇类型,但是在提高排风量的同时会导致出风口的气压较高,空气在排出时流速减小从而形成堵塞反而影响排风量,在保证美观及续航的同时以小成本提高出风口气流均衡性的方式有待去探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维持出风口气流排出的均衡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脖风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脖挂本体及扇风组件,所述脖挂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且内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容纳腔以收纳所述扇风组件,所述扇风组件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在所述容纳腔内对应所述出风口处沿容纳腔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垂直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延伸方向从靠近所述风扇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
优选地,所述扇风组件还包括引导空气流向的导风件,所述脖挂本体在所述风扇与导风件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中空,朝向所述导风件的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在所述容纳腔内壁形成斜面,所述导风件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的侧壁与所述斜面贴合和/或嵌设。
优选地,所述脖挂本体大致呈“U”形,所述脖挂本体包括弯曲部及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远离弯曲部的端面,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收纳于所述延伸部内,靠近并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出风口包括开设在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吸热件。
优选地,界定所述延伸部相互靠近的两侧为内侧,远离的两侧为外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内侧与外侧连接垂直于内外两侧的平面上,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为间隔排列的多个通孔,所述挡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及导风件之间,且间隔所述通孔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吸热件对应的隔热凹槽。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端面设置有隔离层。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导风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靠近所述风扇的为第一段并依次延伸,所述导风件包括引导气流走向的导风面,所述出风口在所述脖挂本体上对应所述导风件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开设,所述导风件的侧壁完全贴合所述脖挂本体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驱动工作的电子组件,所述导风件的导风面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界定为置物腔,所述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置物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对应所述过渡段处的内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至少开设一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风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启动开关可控制所述挂脖风扇的开启与关闭及风扇的档位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包括脖挂本体及扇风组件,脖挂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且内部开设有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容纳腔以收纳扇风组件,扇风组件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在容纳腔内对应出风口处沿容纳腔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挡风件垂直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延伸方向从靠近风扇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挡风件垂直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依次增加,能分别阻挡容纳腔内不同深度空气的流动并引导排出出风口,进而减轻了因为气压压强过大堵塞出风口的可能,均衡出风口的排放量,提高出风的流畅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扇风组件还包括引导空气流向的导风件,脖挂本体在风扇与导风件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过渡段,过渡段中空,朝向导风件的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在容纳腔内壁形成斜面,导风件靠近风扇的一端的侧壁与斜面贴合和/或嵌设。风扇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进风面较大,设置过渡段逐渐减小容纳腔的内径,能使得被吸取的空气输入小空间后压缩气体体积,进而增大气体压强,在排出时会因为更高的出风风压,增大出风强度;容纳腔内壁的斜面与导风件的侧壁抵持贴合和/或嵌设能防止气体从此处溢出在容纳腔内大范围流动,降低气体压强,进一步保证容纳腔内的气压大小,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脖挂本体大致呈“U”形,脖挂本体包括弯曲部及设置在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进风口开设在延伸部远离弯曲部的端面,风扇为轴流风扇,收纳于延伸部内,靠近并正对进风口设置,出风口包括开设在延伸部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吸热件。脖挂本体呈“U”形能更好地贴合使用者颈部,延伸部端面开设进风口能避免吸入头发进而导致堵塞,吸热件通常采用凝胶制成,用于吸收使用者脖颈上的热量,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可拆卸设置能让使用者在使用前对吸热件进行降温或冰镇,或吸热件温度上去后强制进行降温,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界定延伸部相互靠近的两侧为内侧,远离的两侧为外侧,第一出风口开设在延伸部内侧与外侧连接垂直于内外两侧的平面上,且第一出风口为间隔排列的多个通孔,挡风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及导风件之间,且间隔通孔均匀设置。出风口形状及大小会对出风的强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挡风件设置在出风口与导风件之间能将导风件引导的气流通过挡风件进行对应阻拦并引导排出出风口,均匀设置能进一步保证出风口排出气流的均衡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弯曲部内侧开设有与吸热件对应的隔热凹槽。隔热凹槽底部可以降低容纳腔内部向吸热件的热量传递,隔热凹槽与吸热件的配合能防止吸热件凸起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且隔热凹槽底部的隔热设计能防止由于工作时内部元件的发热被吸热件吸收,进而使吸热件快速失去凉爽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脖挂本体的端面设置有隔离层。通过设置隔离层能进一步防止抽取空气过程中吸入使用者头发的可能性,也能挡住大颗粒杂物,保护内部的扇风组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导风件设置于延伸部内与延伸部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导风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靠近风扇的为第一段并依次延伸,导风件包括引导气流走向的导风面,出风口在脖挂本体上对应导风件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开设,可拆卸连接的导风件的侧壁完全贴合脖挂本体的内壁。通过此设计,导风件与脖挂本体内壁完全贴合能形成密闭空间,被抽取的空气能在此进一步压缩气压,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增强了出风强度,导风件第一段逐渐压缩容纳腔体积,在第二段及第三段位置达到最大气压,对应此处开设出风口能进一步加强出风强度;可拆卸连接能降低生产工艺,一体成型能提升挂脖风扇的密闭性,进一步增强出风强度。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挂脖风扇还包括驱动工作的电子组件,导风件的导风面将容纳腔分隔开,远离出风口的一侧界定为置物腔,电子组件设置于置物腔内。通过此设计,将容纳腔分隔开保证空气进出风通道的流畅且能压缩气压,电子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不会被带出,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体验感。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第二出风口开设在延伸部对应过渡段处的内侧,第二出风口至少开设一个通孔。通过此设计,能增加出风口的总面积,更好的多方位覆盖使用者的颈部,并且对应过渡段设置能减轻气体压缩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出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延伸部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开关,启动开关与风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启动开关可控制挂脖风扇的开启与关闭及风扇的档位调节。通过此设计,使用者操作更方便,且通过调节档位控制风扇工作以调整所需要的出风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之延伸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之延伸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之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之延伸部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挂脖风扇;
11、脖挂本体;12、扇风组件;13、电子组件;
111、延伸部;112、弯曲部;113、容纳腔;114、过渡段;115、启动开关;121、风扇;122、导风件;
1111、进风口;1112、出风口;1113、隔离层;1114、挡风件;1131、置物腔;1121、吸热件;1122、隔热凹槽;1221、导风面;
11121、第一出风口;11122、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1,包括脖挂本体11及扇风组件12,脖挂本体11上开设有进风口1111与出风口1112,且脖挂本体11内部开设有连通进风口1111与出风口1112的容纳腔113以收纳扇风组件12,扇风组件12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121;在容纳腔113内对应出风口1112处沿容纳腔113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1114,挡风件1114垂直出风口1112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设置方向从靠近风扇121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挡风件1114的不会与其他部件抵触,降低出风口1112的出风效率。
可以理解地,挡风件1114的长度增加能分别阻挡容纳腔113内不同深度空气的流动并引导排出出风口1112,进而减轻了因为气压压强过大堵塞出风口1112的可能,均衡出风口1112的排放量,提高出风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扇风组件12还包括引导空气流向的导风件122,脖挂本体11在风扇121与导风件122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过渡段114,过渡段114中空,朝向导风件122的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在容纳腔113内壁形成斜面,导风件122靠近风扇121的一端的侧壁与斜面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段114从轴流风扇的风口开始向着远离风扇121的一侧延伸并包含导风件122的至少一部分;导风件122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第一段设置在过渡段114内部并向着远离轴流风扇的一侧依次延伸,总体以斜支的形式架设在轴流风扇的风口处,并向出风口1112倾斜支撑在出风口1112的位置,沟通进风口1111至出风口1112的风道。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过渡段114从轴流风扇的出风口1112延伸至导风件122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
可以理解地,轴流风扇的进风面较大,设置过渡段114逐渐减小容纳腔113的内径,能使得被吸取的空气输入小空间后压缩气体体积,进而增大气体压强,在排出时会因为更高的出风风压,增大出风强度;容纳腔113内壁的斜面与导风件122的侧壁贴合能防止气体从此处溢出,进一步保证容纳腔113内的气压大小,解决了出风强度的问题。
进一步的,过渡段114中斜面与导风件122侧壁的匹配方式包括贴合和/或嵌设。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段114的斜面与导风件122的侧壁连接形式为光滑连接或非光滑连接,能防止空气渗透,形成密封即可。如过渡段114的斜面可以形成与导风件122侧壁匹配的凹槽,导风件122侧壁嵌设在凹槽中,形成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可以理解地,过渡段114的斜面与导风件122的侧壁抵持贴合和/或嵌设可以防止空气在容纳腔113内大范围流动,降低气体压强,此设计能通过阻挡气体流动并将空气进行导流进小空间增大气压,进而当气体被排出时增强排出气体的强度,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脖挂本体11大致呈“U”形,脖挂本体11包括弯曲部112及设置在弯曲部112两端的延伸部111,进风口1111开设在延伸部111远离弯曲部112的端面,风扇121为轴流风扇,收纳于延伸部111内,靠近并正对进风口1111设置,出风口1112包括开设在延伸部111的第一出风口11121和第二出风口11122,弯曲部112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吸热件1121。
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扇设置于脖挂本体11的端面,能从脖挂本体11的端面进行抽取空气,初步防止吸入头发的可能性,并且进风口1111的大小能提高抽取空气的效率,进而提高出风口1112的出风强度;吸热件1121的材料不设限制,能起到良好的导热作用即可,通常采用凝胶制成,用于吸收使用者脖颈上的热量,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此外,多位置的出风口1112能更全面覆盖使用者的颈部,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可以理解地,脖挂本体11呈“U”形能更好地贴合使用者颈部,延伸部111端面开设进风口1111能避免吸入头发进而导致堵塞,吸热件1121可拆卸设置能让使用者在使用前对吸热件1121进行降温,或吸热件1121温度上去后强制进行降温,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
进一步的,弯曲部112内侧开设有与吸热件1121对应的隔热凹槽1122,隔热凹槽1122底部可以降低容纳腔113内部向吸热件1121的热量传递。
可以理解地,隔热凹槽1122与吸热件1121的配合能防止吸热件1121相对平面凸起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且隔热凹槽1122底部的隔热设计能防止由于工作时内部元件的发热被吸热件1121吸收,进而使吸热件1121快速失去凉爽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图4及图5,界定延伸部111相互靠近的两侧为内侧,远离的两侧为外侧,第一出风口11121开设在延伸部111内侧与外侧连接垂直于内外两侧的平面上,且第一出风口11121为间隔排列的多个通孔,挡风件1114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121及导风件122之间,且间隔通孔均匀设置,第一出风口11121斜向挂脖风扇1的内侧。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每一个延伸部111上的第一出风口11121通孔的数量为七个,通孔形状为六边形,每间隔两个通孔设置一个挡风件1114,共设置三个挡风件1114。
可以理解地,第一出风口11121形状及大小会对出风的强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挡风件1114设置在出风口1112与导风件122之间能将导风件122引导的气流通过挡风件1114进行对应深度的阻拦并引导排出第一出风口11121,均匀设置能进一步保证第一出风口11121排出气流的均衡性;第一出风口11121斜向挂脖风扇1的内侧能在出风时朝向使用者,且不会因为皮肤遮挡影响出风效率,也不会因为人体头部与脖颈宽度差异形成的空间降低头发堵塞第一出风口11121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延伸部111的端面设置有隔离层1113。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隔离层1113能进一步防止抽取空气过程中吸入使用者头发的可能性,也能挡住大颗粒杂物,保护内部的扇风组件12。
进一步的,导风件122设置于延伸部111内包括引导气流走向的导风面1221,第一出风口11121在脖挂本体11上对应导风件122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开设,导风件122的侧壁完全贴合延伸部111的内壁。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风件122大致呈“Z”形,第一段的侧壁贴合脖挂本体11过渡段114的内壁,并与内壁成夹角延伸,第二段与脖挂本体11的延伸部111延伸方向平行,第三段相对第二段呈夹角相对第一段的同向延伸,并抵持延伸部111的内壁,三段的侧壁均与延伸部111内壁完全贴合,使得靠近导风面1221的一侧形成小的密闭空间以压缩吸入的空气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调整第一段与第三段的长度以控制密闭空间的体积,进而控制对空气的压缩效果,进一步增强出口气流的强度。
可以理解地,通过此设计,导风件122与脖挂本体11内壁完全贴合能形成密闭空间,被抽取的空气能在此进一步压缩气压,并通过第一出风口11121排出,增强了出风强度,导风件122第一段逐渐压缩容纳腔113体积,在第二段及第三段位置达到最大气压,对应此处开设第一出风口11121能进一步加强出风强度。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2及图6,第二出风口11122开设在延伸部111对应过渡段114处的内侧,第二出风口11122至少开设一个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风口11122开设在延伸部111的内侧能增加使用者的受风面积,且第二出风口11122的出风朝向可以做设计调整,更好的让使用者感受到风吹。
可以理解地,通过此设计,能增加出风的总面积,更好的多方位覆盖使用者的颈部,并且对应过渡段114设置能减轻气体压缩并从第一出风口11121排出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出风口11121的出风强度不会减弱太多,且相应的减小出风时产生的噪声,第二出风口11122的出风总面积小于第一出风口11121的出风总面积,具体的,第二出风口11122的出风总面积占第一出风口11121出风总面积的20%-40%,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1122的出风总面积占第一出风口11121出风总面积的28%。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挂脖风扇1还包括驱动工作的电子组件13,导风件122的导风面1221将容纳腔113分隔开,远离出风口1112的一侧界定为置物腔1131,电子组件13设置于置物腔113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导风件122第一段与第三段长度控制容纳吸入气流的密闭空间体积时,也同时控制置物腔1131的体积,密闭空间的体积与置物腔1131的体积成反比。
此外,电子组件13包括提供蓄电的蓄电装置,用于保证挂脖风扇1能脱离充电装置续航,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可以理解地,通过此设计,将容纳腔113分隔开保证空气进出风通道的流畅且能压缩气压,电子组件13工作产生的热量不会被带出,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体验感。
进一步的,扇风组件12设置于延伸部111内,延伸部111可沿轴线方向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11121的通孔开设位置为延伸部111轴线上的对应壳体位置,略微靠近挂脖风扇1的内侧。
可以理解地,延伸部111与弯曲部112可拆卸便于对单一部件进行维修,延伸部111自身可拆卸便于组装的便捷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导风件122与脖挂本体11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风件122与脖挂本体11的延伸部111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地,可拆卸连接能降低生产工艺,一体成型能提升挂脖风扇1的密闭性,进而增强出风强度,两种工艺均有优点,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取舍。
进一步的,请结合图1-图2,延伸部111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开关115,启动开关115与风扇121及电子组件13电性连接,启动开关115可控制挂脖风扇1的开启与关闭及风扇121的档位调节。
可以理解地,通过此设计,使用者操作更方便,且通过调节档位控制风扇121工作以调整所需要的出风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包括脖挂本体及扇风组件,脖挂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且内部开设有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容纳腔以收纳扇风组件,扇风组件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在容纳腔内对应出风口处沿容纳腔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挡风件垂直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延伸方向从靠近风扇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挡风件垂直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依次增加,能分别阻挡容纳腔内不同深度空气的流动并引导排出出风口,进而减轻了因为气压压强过大堵塞出风口的可能,均衡出风口的排放量,提高出风的流畅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扇风组件还包括引导空气流向的导风件,脖挂本体在风扇与导风件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过渡段,过渡段中空,朝向导风件的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在容纳腔内壁形成斜面,导风件靠近风扇的一端的侧壁与斜面贴合和/或嵌设。风扇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进风面较大,设置过渡段逐渐减小容纳腔的内径,能使得被吸取的空气输入小空间后压缩气体体积,进而增大气体压强,在排出时会因为更高的出风风压,增大出风强度;容纳腔内壁的斜面与导风件的侧壁抵持贴合和/或嵌设能防止气体从此处溢出在容纳腔内大范围流动,降低气体压强,进一步保证容纳腔内的气压大小,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脖挂本体大致呈“U”形,脖挂本体包括弯曲部及设置在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进风口开设在延伸部远离弯曲部的端面,风扇为轴流风扇,收纳于延伸部内,靠近并正对进风口设置,出风口包括开设在延伸部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吸热件。脖挂本体呈“U”形能更好的贴合使用者颈部,延伸部端面开设进风口能避免吸入头发进而导致堵塞,吸热件通常采用凝胶制成,用于吸收使用者脖颈上的热量,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可拆卸设置能让使用者在使用前对吸热件进行降温或冰镇,或吸热件温度上去后强制进行降温,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界定延伸部相互靠近的两侧为内侧,远离的两侧为外侧,第一出风口开设在延伸部内侧与外侧连接垂直于内外两侧的平面上,且第一出风口为间隔排列的多个通孔,挡风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及导风件之间,且间隔通孔均匀设置。出风口形状及大小会对出风的强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挡风件设置在出风口与导风件之间能将导风件引导的气流通过挡风件进行对应阻拦并引导排出出风口,均匀设置能进一步保证出风口排出气流的均衡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弯曲部内侧开设有与吸热件对应的隔热凹槽。隔热凹槽底部可以降低容纳腔内部向吸热件的热量传递,隔热凹槽与吸热件的配合能防止吸热件凸起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且隔热凹槽底部的隔热设计能防止由于工作时内部元件的发热被吸热件吸收,进而使吸热件快速失去凉爽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脖挂本体的端面设置有隔离层。通过设置隔离层能进一步防止抽取空气过程中吸入使用者头发的可能性,也能挡住大颗粒杂物,保护内部的扇风组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导风件设置于延伸部内与延伸部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导风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靠近风扇的为第一段并依次延伸,导风件包括引导气流走向的导风面,出风口在脖挂本体上对应导风件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开设,可拆卸连接的导风件的侧壁完全贴合脖挂本体的内壁。通过此设计,导风件与脖挂本体内壁完全贴合能形成密闭空间,被抽取的空气能在此进一步压缩气压,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增强了出风强度,导风件第一段逐渐压缩容纳腔体积,在第二段及第三段位置达到最大气压,对应此处开设出风口能进一步加强出风强度;可拆卸连接能降低生产工艺,一体成型能提升挂脖风扇的密闭性,进一步增强出风强度。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挂脖风扇还包括驱动工作的电子组件,导风件的导风面将容纳腔分隔开,远离出风口的一侧界定为置物腔,电子组件设置于置物腔内。通过此设计,将容纳腔分隔开保证空气进出风通道的流畅且能压缩气压,电子组件工作产生的热量不会被带出,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体验感。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第二出风口开设在延伸部对应过渡段处的内侧,第二出风口至少开设一个通孔。通过此设计,能增加出风口的总面积,更好的多方位覆盖使用者的颈部,并且对应过渡段设置能减轻气体压缩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出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延伸部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开关,启动开关与风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启动开关可控制挂脖风扇的开启与关闭及风扇的档位调节。通过此设计,使用者操作更方便,且通过调节档位控制风扇工作以调整所需要的出风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脖挂本体及扇风组件,所述脖挂本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且内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容纳腔以收纳所述扇风组件,所述扇风组件包括抽取外界空气的风扇;
在所述容纳腔内对应所述出风口处沿容纳腔延伸方向并列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垂直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长度或投影长度沿设置方向从靠近所述风扇到远离的排列中依次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组件还包括引导空气流向的导风件,所述脖挂本体在所述风扇与导风件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中空,朝向所述导风件的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在所述容纳腔内壁形成斜面,所述导风件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的侧壁与所述斜面贴合和/或嵌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脖挂本体大致呈“U”形,所述脖挂本体包括弯曲部及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远离弯曲部的端面,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收纳于所述延伸部内,靠近并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出风口包括开设在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弯曲部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吸热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界定所述延伸部相互靠近的两侧为内侧,远离的两侧为外侧,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内侧与外侧连接垂直于内外两侧的平面上,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为间隔排列的多个通孔,所述挡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及导风件之间,且间隔所述通孔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吸热件对应的隔热凹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端面设置有隔离层。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内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导风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靠近所述风扇的为第一段并依次延伸,所述导风件包括引导气流走向的导风面,所述出风口在所述脖挂本体上对应所述导风件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开设,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导风件的侧壁完全贴合所述脖挂本体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驱动工作的电子组件,所述导风件的导风面将所述容纳腔分隔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界定为置物腔,所述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置物腔内。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延伸部对应所述过渡段处的内侧,所述第二出风口至少开设一个通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设置有启动开关,所述启动开关与所述风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启动开关可控制所述挂脖风扇的开启与关闭及风扇的档位调节。
CN202320260360.XU 2023-01-13 2023-02-09 挂脖风扇 Active CN2193882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6401 2023-01-13
CN202320159640 2023-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8202U true CN21938820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0360.XU Active CN219388202U (zh) 2023-01-13 2023-02-09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8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32083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A2570972A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201879514U (zh) 具隔热导风板的烤箱
CN101292841A (zh) 一种烤箱
CN206120126U (zh) 一种低噪音料理机
CN219388202U (zh) 挂脖风扇
CN111397275A (zh) 一种单系统双风机多温区的冰箱
CN206023490U (zh) 一种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CN213450914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536129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108224883A (zh) 风道组件、制冷设备及风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01223310Y (zh) 一种烤箱
CN208435392U (zh)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CN213119673U (zh) 一种由送风组件构成的冰箱风道系统
CN213696534U (zh) 一种蒸汽烤箱的箱门散热结构
CN213628072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0715180U (zh)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出风装置
CN117847007A (zh) 挂脖风扇
CN210951683U (zh) 一种水冷风扇
CN217926366U (zh) 一种双入风口且出风口隐藏的手持风扇
CN210930794U (zh) 一种一体式食物料理机的隔热通风结构
CN2165545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8030788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5373114U (zh) 一种防止冷冻风道冰堵的新型风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