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5392U -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5392U
CN208435392U CN201820202417.XU CN201820202417U CN208435392U CN 208435392 U CN208435392 U CN 208435392U CN 201820202417 U CN201820202417 U CN 201820202417U CN 208435392 U CN208435392 U CN 208435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chamber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24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佑业
刘榕
曾祥和
徐建飞
刘自强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24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5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5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5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座组件和料理机,该机座组件包括机座壳体和设于机座壳体内的电源板组件、线圈、滤波板组件及电机,机座壳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电源板组件和线圈设于第一散热风道内,滤波板组件和电机设于第二散热风道内;机座壳体内还设有挡板,挡板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机座壳体还开设有连通进风腔的至少一进风口和连通排风腔的至少一出风口,进风腔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入口连通,排风腔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Description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涉及机座组件和具有该机座组件的料理机。
背景技术
料理机在使用过程中,机座组件的温度会逐渐升高。现有料理机的散热方式通常采用单风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单风道散热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机座组件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未隔离,导致热风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机座组件的散热,进而影响料理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座组件,其旨在解决现有料理机的机座组件内部散热效果差、气流紊乱、气流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座组件,用于料理机,包括机座壳体和设于机座壳体内的电源板组件、线圈、滤波板组件及电机,所述机座壳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电源板组件和线圈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滤波板组件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
所述机座壳体内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所述机座壳体还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至少一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腔的至少一出风口,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腔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壳体包括底盖、底座及主机壳,所述底盖和所述主机壳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和顶部,所述主机壳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周缘的外壳,所述底盖、底座和底壁配合围成所述下腔室,所述底盖和/或底壁凸设有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的所述挡板,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所述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腔的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腔内设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风机罩,所述挡板包括设于所述底壁的第一挡板和设于所述底盖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风机罩和第二挡板配合连接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壳体还包括上固定架和连接座,所述上固定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机壳背向所述底盖的一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架的顶部,所述底壁、外壳、上固定架及连接座配合围成所述上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一竖向流道、从所述第一竖向流道顶端折弯延伸的横向流道、及连通所述横向流道和所述排风腔的第二竖向流道,所述电源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竖向流道内,所述线圈于所述横向流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架与所述连接座配合围成所述横向流道,所述底壁背向所述底盖的表面凸设有电机壳,所述外壳和所述电机壳配合围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形成所述第二竖向流道,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板组件两侧的电源板盖板和电源板保护板,所述电源板盖板和电源板保护板配合围成所述第一竖向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包括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三竖向流道、及连通所述第三竖向流道和所述排风腔的第四竖向流道,所述第二腔室形成所述第三竖向流道,所述滤波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三竖向流道内,所述电机壳形成所述第四竖向流道,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四竖向流道内,所述电机具有沿竖直方向反向设置的上输出轴和下输出轴,所述下输出轴设有散热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风机罩与所述底壁之间的电机风道罩,所述电机风道罩将所述排风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排风腔和第二排风腔,所述出风口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排风腔的第一出风口、和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排风腔与所述第二竖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与所述第四竖向流道连通,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第二排风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部、右侧部、后侧部及左侧部,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前侧部和/或左侧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右侧部和后侧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料理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机座组件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座组件上的杯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机座组件包括机座壳体和设于机座壳体内的电源板组件、线圈、滤波板组件及电机,机座壳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在上腔室内分隔形成两条互不交叉、完全独立的散热风道,并将电源板组件和线圈设置于其中的一条散热风道内,将滤波板组件和电机设置于另一条散热风道内。这样,一方面使得两条散热风道都可独立地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电源板组件、线圈、滤波板组件及电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散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两个独立散热风道的引导,可有效改善了机座组件内部气流的流动特性,从而利于防止机座组件内出现气流紊乱、气流噪音大的现象。
进一步地,通过在下腔室内设置挡板,将下腔室内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机座壳体开设有连通进风腔的进风口和连通排风腔的出风口,也即将进风口和出风口隔离,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从而达到及时排出热风,提高了机座组件的散热效果,延长机座组件和料理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座组件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座组件的右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座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机座组件 41 上输出轴
1 机座壳体 42 下输出轴
11 底盖 5 滤波板组件
12 底座 6 第一散热风道
121 进风口 61 第一竖向流道
122 出风口 62 横向流道
1221 第一出风口 63 第二竖向流道
1222 第二出风口 7 第二散热风道
13 主机壳 71 第三竖向流道
131 底壁 72 第四竖向流道
132 电机壳 81 进风腔
133 外壳 82 排风腔
134 第一腔室 821 第一排风腔
135 第二腔室 822 第二排风腔
14 上固定架 9 挡板
15 连接座 91 第一挡板
2 电源板组件 92 第二挡板
21 电源板盖板 10 风机
22 电源板保护板 101 风机罩
3 线圈 20 散热风扇
4 电机 30 电机风道罩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座组件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组件100用于料理机,机座组件100包括机座壳体1和设于机座壳体1内的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该机座壳体1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未标示)和下腔室(未标示),上腔室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设于第一散热风道6内,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设于第二散热风道7内。该机座壳体1内还设有挡板9,挡板9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机座壳体1还开设有连通进风腔81的至少一进风口121和连通排风腔82的至少一出风口122,进风腔81与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的入口连通,排风腔82与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的出口连通。
具体地,料理机可以是电磁加热料理机,也即IH(Induction Heat)加热料理机。机座外壳1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21和多个出风口122,多个进风口121与进风腔81连通,多个出风口122与排风腔82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机座外壳1开设有两个进风口121,有利于提高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的进风效率。
现有料理机的机座组件通常采用单风道散热,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单风道散热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同时,机座组件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未隔离,导致热风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机座组件的散热,进而影响料理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座组件100中机座壳体1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在下腔室内设置挡板9,将下腔室内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机座壳体1开设有连通进风腔81的进风口121和连通排风腔82的出风口122,也即将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隔离,使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从而达到及时排出热风,提高了机座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延长机座组件100和料理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通过在上腔室内分隔形成两条互不交叉、完全独立的散热风道,并将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设置于其中的一条散热风道内,将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设置于另一条散热风道内。这样,一方面使得两条散热风道都可独立地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散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两个独立散热风道的引导,可有效改善了机座组件100内部气流的流动特性,从而利于防止机座组件100内出现气流紊乱、气流噪音大的现象。
优选地,机座组件100还包括设于机座外壳1外的控制面板(未标示),控制面板、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都与电源板组件2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主要用于供用户进行界面操作,以实现对机座组件100运行的控制;具体地,用户通过在控制面板输入不同的功能指令,可以实现控制机座组件100以不同的方式运行,例如机座组件100的搅拌转速、加热温度、运行时间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壳体1包括底盖11、底座12及主机壳13,底盖11和主机壳13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12的底部和顶部。主机壳13包括底壁131和连接于底壁131周缘的外壳133,底盖11、底座12和底壁131配合围成下腔室,底盖11和/或底壁131凸设有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的挡板9,底座1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进风腔81的进风口121和连通排风腔82的出风口122,进风腔81内设有风机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组件100运行时,外界冷空气受到风机10的吸引,可从进风口121进入进风腔81内,进风腔81内的冷风可分别进入第一散热风道6和/或第二散热风道7,然后流经第一散热风道6内,对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进行热交换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机座外壳1外,这样,即完成了对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的一次散热;和/或,然后流经第二散热风道7内,对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进行热交换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机座外壳1外,这样,即完成了对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的一次散热。
具体地,进风腔81内设置风机10,有利于提高散热风道内的进风效率。进风口121设于靠近风机10的底座12侧壁,这样,一方面可使得进风口121与和风机10比较靠近,便于风机10的分布设置,利于提高产品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利于充分提升散热风道内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利于提升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的散热效果。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当线圈3的功率较大或者一个风机10的风量不满足散热需求时,可以设置两个风机。
更具体地,如图1、图3、图5至图8所示,主机壳13的底壁131将机座壳体1分隔形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由底盖11、底座12和底壁131配合围成。底盖11和/或底壁131凸设有挡板9,挡板9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将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开设于底座12的侧壁,有利于顺利从底座12的侧壁进风和出风,避免了现有从底盖11的底部进风导致进风和出风不畅、进风和出风受阻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板9可以凸设于底盖11面向底壁131的表面并与底壁131抵接;挡板9也可以凸设于底壁131面向底盖11的表面并与底盖11抵接;挡板9还可以分别设于底盖11和底壁131上,底盖11上的挡板9与底壁131上的挡板9可以是上下配合关系或左右配合关系,以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6、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组件100还包括装配于底盖11与底座12之间的风机罩101,挡板9包括设于底壁131的第一挡板91和设于底盖11的第二挡板92,第一挡板91、风机罩101和第二挡板92配合连接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
在本实用新型中,风机10设于底座12和底盖11之间,风机罩101的设置,有利于保护风机10避免受到损坏。具体地,风机罩101装配于底盖11与底座12之间,并罩盖于风机10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挡板9包括设于底壁131的第一挡板91和设于底盖11的第二挡板92,也即第一挡板91和第二挡板92分别设于底壁131和底盖11。如图2、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挡板91和第二挡板92均竖向设于机座外壳1内,并位于风机罩101两侧。此时,第一挡板91、风机罩101和第二挡板92配合连接将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81和排风腔82,使得进风口121与出风口122完全分隔开,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从而达到及时排出热风,提高了机座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延长机座组件100和料理机的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一挡板91设于底壁131面向底盖11的表面,第二挡板92凸设于底盖11面向底壁131的表面。
具体散热过程中,外界的冷空气被风机10从进风口121吸入下腔室的进风腔81,然后从进风腔81进入第一散热风道6和/或第二散热风道7内,并与第一散热风道6内的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进行换热,进入排风腔82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实现了对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的散热;或者,与第二散热风道7内的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进行换热,进入排风腔82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实现了对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的散热。此外,由于进入第一散热风道6内的冷空气先对电源板组件2进行散热,这样,可使得电源板组件2的散热效果非常好,从而利于保证电源板组件2的使用寿命。进入第二散热风道7内的冷空气几乎完全对电机4进行散热,这样,可使得电机4的散热效果非常好,从而利于保证电机4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壳体1还包括上固定架14和连接座15,上固定架14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壳13背向底盖11的一侧,连接座15可拆卸安装于上固定架14的顶部,底壁131、外壳133、上固定架14及连接座15配合围成上腔室。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固定架14外侧可拆卸的安装有装饰上盖(未标示),以提高机座组件100的美观度。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面板穿过装饰上盖固设于上固定架14上。上固定架14和主机壳13之间压合安装有用于固定电机4的电机支架(图未示),电机支架与上固定架14和主机壳13可拆卸连接。连接座15主要用于实现机座组件100与杯体组件的卡位配合。上固定架14与连接座15配合形成安装空间,线圈3安装于该安装空间内,利于提高产品的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散热风道6包括连通进风腔81的第一竖向流道61、从第一竖向流道61顶端折弯延伸的横向流道62、及连通横向流道62和排风腔82的第二竖向流道63,电源板组件2设于第一竖向流道61内,线圈3于横向流道62内。
具体地,第一散热风道6的具体散热过程为:外界的冷空气被风机10从进风口121吸入进风腔81,然后从进风腔81进入第一竖向流道61内并与电源板组件2进行第一次换热,然后再从第一竖向流道61进入横向流道62并与线圈3进行第二次换热,然后再从横向流道62进入第二竖向流道63,从第二竖向流道63进入排风腔82,最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实现了对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的散热。此外,由于进入第一散热风道6内的冷空气先对电源板组件2进行散热,这样,可使得电源板组件2的散热效果非常好,从而利于保证电源板组件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固定架14与连接座15配合围成横向流道62,底壁131背向底盖11的表面凸设有电机壳132,外壳133和电机壳132配合围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134和第二腔室135,第一腔室134形成第二竖向流道63,第二腔室135内安装有分别位于电源板组件2两侧的电源板盖板21和电源板保护板22,电源板盖板21和电源板保护板22配合围成第一竖向流道61。
可以理解的,电源板盖板21和电源板保护板22配合隔离罩住电源板组件2,上固定架14和连接座15配合隔离罩住线圈3,一方面可利于将进风腔81内的空气引导流向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从而实现对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的散热;另一方面可将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与机座外壳1内部的周边元件隔离开,使得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上的强电与周边塑胶件之间的安全距离达到相关防火阻燃标准的要求,消除了由于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与周边塑胶件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容易产生火灾的安全隐患,且其不需要加大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与周边塑胶件之间的距离,利于提高产品的结构紧凑性,最终利于减小产品的体型。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散热风道7包括连通进风腔81的第三竖向流道71、及连通第三竖向流道71和排风腔82的第四竖向流道72,第二腔室135形成第三竖向流道71,滤波板组件5设于第三竖向流道71内,电机壳132形成第四竖向流道72,电机4设于第四竖向流道72内,电机4具有沿竖直方向反向设置的上输出轴41和下输出轴42,下输出轴42设有散热风扇20。
具体地,电机4以其中心轴竖直放置的方式安装于机座外壳1内,且上输出轴41位于下输出轴42的上方。电机4的上输出轴41用于与杯体组件的驱动轴连接。第二散热风道7的散热过程为:外界的冷空气被风机10从进风口121吸入进风腔81,然后从进风腔81进入第三竖向流道71内并与滤波板组件5进行第一次换热,然后再从第三竖向流道71进入第四竖向流道72并与电机4进行第二次换热,然后再从第四竖向流道72进入排风腔82,最后再从出风口122排出,实现了对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的散热。此外,由于进入第二散热风道7内的冷空气几乎完全对电机4进行散热,这样,可使得电机4的散热效果非常好,从而利于保证电机4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地,散热风扇20间隔设于风机10的上方,风机罩101设于散热风扇20与风机10之间,这样,风机罩101可将排风腔82与进风腔81隔开,页使得第一散热风道6与第二散热风道7的完全隔离。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机座组件100还包括装配于风机罩101与底壁131之间的电机风道罩30,电机风道罩30将排风腔82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排风腔821和第二排风腔822,出风口122包括连通第一排风腔821的第一出风口1221、和连通第二排风腔822的第二出风口1222,第一排风腔821与第二竖向流道63连通,第二排风腔822与第四竖向流道72连通,散热风扇20设于第二排风腔822内。
具体地,电机风道罩30与底壁131配合围成第二排风腔822,散热风扇20设于第二排风腔822内。电机风道罩30将排风腔82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排风腔821和第二排风腔822,使得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完全分隔开,使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从而更好的实现排出热风,提高了机座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延长机座组件100和料理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5、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部、右侧部、后侧部及左侧部,进风口121设于前侧部和/或左侧部,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分别对应设于右侧部和后侧部。
具体地,如图7所示,底座12具有相互连接的前侧部、右侧部、后侧部及左侧部,底座12的前侧部和后侧部间隔反向设置,底座12的左侧部和右侧部间隔反向设置。其中,底座12的左侧部连接前侧部的一侧与后侧部的一侧,底座12的右侧部连接前侧部的另一侧与后侧部的另一侧。具体地,在用户正常使用操控机座组件100时,底座12的前侧部面向用户,底座12的后侧部背对用户,底座12的左侧部位于用户的左侧,底座12的右侧部位于用户的右侧。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121设于底座12的前侧部和/左侧部,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分别设于底座12的后侧部和右侧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风口121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的通风面积,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可使得从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排出的热风不是朝向使用产品的用户吹出的,从而利于保证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可在保证产品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使得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具有较大的进风面积和出风面积,进而利于保证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内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的散热效果。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将进风口121设于底盖11,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也可设于底盖11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座组件100,在两个独立的三段式封闭风道内通过强制对流风冷散热原理同时对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进行散热,这样,不仅使机座组件100的结构紧凑化、体积小型化,而且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电气安全系数及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由于电源板组件2和线圈3与滤波板组件5和电机4的散热风道相对独立,两个风道互不交叉,故,充分保证了电源板组件2、线圈3、滤波板组件5及电机4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进风口121与第一出风口1221和第二出风口1222也是完全彼此独立,且互不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机座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同时,出风口都不是朝向设置在机座组件100的前侧部,所以用户使用操控机座组件100时,不会有热风吹向用户,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实还提出一种料理机,其包括上述的机座组件100和可拆卸安装于机座组件100上的杯体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料理机可以是电磁加热料理机,由于本料理机采用了上述的机座组件100,故,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料理机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可降低料理机的运行噪音。此外,用户可以非常灵活地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具体地,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性地在机座组件100上装配不同的杯体组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一机座组件100多用的效果,有效实现了料理机功能的多样化。
优选地,杯体组件为破壁机的杯体组件或者搅拌机的杯体组件或者榨汁机的杯体组件或者豆浆机的杯体组件或者面条机的杯体组件或者和面机的杯体组件或者切丝切片机的杯体组件或者绞肉机的杯体组件。具体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机座组件100上装配不同的杯体组件,并在控制面板上选择不同的功能,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食物处理效果,其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座组件,包括机座壳体和设于机座壳体内的电源板组件、线圈、滤波板组件及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壳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电源板组件和线圈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滤波板组件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
所述机座壳体内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所述机座壳体还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至少一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腔的至少一出风口,所述进风腔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腔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壳体包括底盖、底座及主机壳,所述底盖和所述主机壳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和顶部,所述主机壳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周缘的外壳,所述底盖、底座和底壁配合围成所述下腔室,所述底盖和/或底壁凸设有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进风腔和排风腔的所述挡板,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的所述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腔的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腔内设有风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底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风机罩,所述挡板包括设于所述底壁的第一挡板和设于所述底盖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风机罩和第二挡板配合连接将所述下腔室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和所述排风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壳体还包括上固定架和连接座,所述上固定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机壳背向所述底盖的一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架的顶部,所述底壁、外壳、上固定架及连接座配合围成所述上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一竖向流道、从所述第一竖向流道顶端折弯延伸的横向流道、及连通所述横向流道和所述排风腔的第二竖向流道,所述电源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竖向流道内,所述线圈于所述横向流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与所述连接座配合围成所述横向流道,所述底壁背向所述底盖的表面凸设有电机壳,所述外壳和所述电机壳配合围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形成所述第二竖向流道,所述第二腔室内安装有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板组件两侧的电源板盖板和电源板保护板,所述电源板盖板和电源板保护板配合围成所述第一竖向流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包括连通所述进风腔的第三竖向流道、及连通所述第三竖向流道和所述排风腔的第四竖向流道,所述第二腔室形成所述第三竖向流道,所述滤波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三竖向流道内,所述电机壳形成所述第四竖向流道,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四竖向流道内,所述电机具有沿竖直方向反向设置的上输出轴和下输出轴,所述下输出轴设有散热风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风机罩与所述底壁之间的电机风道罩,所述电机风道罩将所述排风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排风腔和第二排风腔,所述出风口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排风腔的第一出风口、和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排风腔与所述第二竖向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排风腔与所述第四竖向流道连通,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第二排风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前侧部、右侧部、后侧部及左侧部,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前侧部和/或左侧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右侧部和后侧部。
10.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座组件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座组件上的杯体组件。
CN201820202417.XU 2018-02-05 2018-02-05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Active CN208435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2417.XU CN208435392U (zh) 2018-02-05 2018-02-05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2417.XU CN208435392U (zh) 2018-02-05 2018-02-05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5392U true CN208435392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96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2417.XU Active CN208435392U (zh) 2018-02-05 2018-02-05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53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8625A (zh) * 2019-04-14 2019-06-28 山东天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用低噪音破壁机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8625A (zh) * 2019-04-14 2019-06-28 山东天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用低噪音破壁机
CN109938625B (zh) * 2019-04-14 2021-04-27 山东天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用低噪音破壁机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13133684B (zh) * 2020-01-17 2023-10-2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0972A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206565829U (zh) 风道结构、底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104456724A (zh) 空调器
EP3051215B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208435392U (zh) 机座组件和料理机
CN208301544U (zh) 机座组件及电磁加热料理机
CN205505332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734065U (zh) 立式空调器
CN110464200A (zh) 烹饪设备
CN109381074A (zh) 导风罩、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4494523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炉具
CN102316777B (zh) 适于搅拌机的底座
CN209090941U (zh) 一种烤箱
CN109381070A (zh) 机座组件及电磁加热料理机
CN209285144U (zh) 一种具有双风道的烤箱
CN207122933U (zh) 嵌入式烹饪装置
CN211260900U (zh) 一种电磁炉的模块化炉芯
CN212368820U (zh) 一种电烤箱
CN209279221U (zh) 一种侧部进出风散热的多头炉
CN208371649U (zh) 导风罩、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5825138U (zh) 台式轻薄双灶电磁炉
CN205829392U (zh) 一种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CN214128250U (zh) 一种混合出风的食物处理机
CN201103941Y (zh) 一种嵌入式灶具的通风散热结构
CN206018745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