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7568U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77568U CN219377568U CN202320645806.0U CN202320645806U CN219377568U CN 219377568 U CN219377568 U CN 219377568U CN 202320645806 U CN202320645806 U CN 202320645806U CN 219377568 U CN219377568 U CN 2193775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ustion
- burner
- shell
- air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Spray And Ultrasonic-Wave- Spray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属于农林植保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燃烧器和燃烧壳体,燃烧壳体安装于燃烧器的尾端,且燃烧壳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燃烧器上设有点火塞和燃料管,燃烧器的尾端端盖上开设有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的出焰孔;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与燃烧器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喷雾器相较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同时有助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节省燃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植保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背景技术
喷雾器是农林植保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杀虫、消毒杀菌或施肥工作中。喷雾器包括烟雾机和蒸汽式喷雾器,其中烟雾机将农药和烟雾剂混合后打入烟雾机的排气管,排气管内部温度一般在1000度左右,且排气管与农药接触的长度一般在1米左右,会出现高温烧药降低药效的情况。蒸汽式喷雾器只加热助剂,助剂一般会加入水,蒸汽温度一般在100度左右。另外蒸汽喷雾器的喷嘴一般采用拉瓦尔管机构,蒸汽会以超音速的速度和农药混合,农药会加水混合,农药里面的水分会起到降温的作用,蒸汽式喷雾器比烟雾机的绝对温度能够降低十倍,且接触时间极短。同时蒸汽式喷雾器相对烟雾机具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因此,蒸汽式喷雾器的应用更为广泛。
蒸汽式喷雾器对助剂的加热普遍利用燃料进行燃烧加热,喷雾器内设有燃烧器用于点火燃烧,燃烧器上连接有燃料管道和点火塞,将燃料和所需要的空气引入燃烧器后,利用点火塞进行点火燃烧,从而对助剂进行高温加热。目前的喷雾器整体结构设计已经能实现单手持握操作,结构相对较为小巧,但对于整机设备的轻量化始终是不变的追求,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操作体验,且目前的喷雾器结构有时仍存在燃料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在保持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若能进一步改善燃烧充分性,对于行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经检索,申请号202110491752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植保无人机上的烟雾机,其烟雾机结构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烟雾机包括有本体壳体1,燃烧器3设置于本体壳体1内,风机2也设置与本体壳体1内,燃烧器3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多组贯通的进风孔4进行进风,风机通过周向的进风孔进入燃烧器内部供风。申请号202220869892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喷雾器电喷供油系统,喷雾器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同样是设置有本体壳体1,将燃烧器3和风机2安装在本体壳体内,利用燃烧器3周边进风孔4供风。此类设计导致本体壳体整体体积较大,造型略显笨重,且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相对更优化的设计是,如申请号2022230271623公开的蒸汽式喷雾器,以及申请号2022230271500公开的蒸汽式喷雾器用供风系统和蒸汽式喷雾器,其结构设计均如图5所示,均将风机2设置于本体壳体1之外,相较而言壳体结构有轻量化提升,但对于整机设计而言,仍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拟提供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与现有喷雾器相较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同时有助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节省燃料。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器和燃烧壳体,燃烧壳体位于燃烧器后方,且燃烧壳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燃烧器的尾端开设有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的出焰孔;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连通至燃烧器的内腔,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
更进一步地,可将供风风机设置于燃烧器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
更进一步地,供风风机设置于燃烧器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
更进一步地,燃烧壳体上还设有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供风。具体地,包括补风管道直接与补风风机相连,补风风机直接向燃烧壳体内供风;
或者:补风管道一端与供风风机的供风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中。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上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可供手持部位。
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
更进一步地,燃烧壳体的内腔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的连接部沿燃烧壳体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
为具体实现整体装置的持握操作,燃烧器的首端外侧还罩设有安装壳,安装壳上安装有把手。
更优化地,输送管道在燃烧壳体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与燃烧器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
更优化地,燃烧壳体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排烟管的内腔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与燃烧器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由于供风风机直接连接在燃烧器侧壁上,可以显著缩小燃烧器前端安装壳体积大小,甚至可以取消前端安装壳,从而有效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供风风机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便于形成空气涡流促进燃烧,与目前现有设计中采取的燃烧器周边开设多组进风孔,风机供风从多组进风孔进入的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保障充分供风,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并降低风机风压,减小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已公开专利(申请号2021104917522)中植保烟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烟雾机内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已公开专利(申请号2022208698929)中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喷雾器内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已公开专利中(申请号2022230271623)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喷雾器开设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燃烧器前端不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蒸汽式喷雾器设置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A-A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双风机喷雾器开设有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喷雾器双风机不同侧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单风机双通道供风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本体壳体;2、风机;3、燃烧器;4、进风孔;
100、安装壳;101、点火塞;102、燃料管;103、供风风机;104、防烫罩;105、燃烧壳体;106、排烟管;107、把手;108、输送管道;109、喷头;110、药剂管道;111、供风管道;112、燃烧器;113、燃烧腔体;114、出焰孔;115、补风风机;116、补风管道;117、排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6-图18,本实施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器112和燃烧壳体105,燃烧壳体105安装于燃烧器112的尾端,且燃烧壳体105的内腔为燃烧腔体113,燃烧腔体113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108,输送管道108在燃烧腔体113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后最终穿出燃烧壳体105的尾端端盖并与喷头109连接,喷头109上还连接有药剂管道110。燃烧器112上设有点火塞101和燃料管102,燃烧器112的尾端端盖上开设有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的出焰孔114;供风风机103用于向燃烧器112供风。使用时将燃料和空气送入燃烧器112内并经点火燃烧,火焰经出焰孔114进入燃烧腔体113内,从而对输送管道108内助剂进行高温加热,最终与常温药剂混合后进行喷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供风风机103通过供风管道111直接与燃烧器112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112内供风,且燃烧器112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更准确地说,燃烧器112的全部侧壁中,除去出焰孔114位置开孔、安装点火塞101和燃料管102的位置处设有配合安装孔、以及与供风管道111连接处有配合连通孔外,其余全部侧壁均保持封闭状态,没有单独开设的与外部相通的孔位。实践中燃烧器112的周向侧壁处还可套设有一安装架,用于固定燃烧器112并实现燃烧器112与后方燃烧壳体105的连接,如图9所示。与目前现有设计中采取的燃烧器周边开设多组进风孔,风机供风从多组进风孔进入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保障充分供风,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且基于此种设计,由于供风风机103直接连接在燃烧器112侧壁上,可以显著缩小燃烧器112前端安装壳100体积大小,甚至可以取消前端安装壳100,从而有效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实践中更优化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将点火塞101安装于燃烧器112的周向侧壁筒体上,燃料管102则安装于燃烧器112的首端端盖上,具体安装在燃烧器112的首端端盖中心位置;供风风机103则设置于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111沿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112内腔,便于形成空气涡流促进燃烧,有利于保障燃烧充分性。
为具体实现整体装置的持握操作,可采用不同设计,包括燃烧器112的首端外侧仍然罩设有安装壳100,并可在安装壳100上安装有把手107。具体结合图6-图8,本实施例所说的前后方向即是以图中左右延伸方向为前后延伸方向,此时安装壳100仅仅需要包覆住燃烧器112的前端位置即可,燃料管102穿过安装壳100与燃烧器112连通,此时安装壳100的延伸长度和整体体积比在先设计都明显缩小,重量明显减轻,且仍可以作为把手107安装位便于设置把手107。本实施例所说的把手107不局限于可供人手抓握的把手设计,也可以作为其他配套设备的安装连接部,如采用自动机械喷洒时,可利用把手将整机安装在自动机械上等,把手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灵活调整。
喷雾器持握操作还可以实现的其他方式包括:结合图11和图12,此时取消安装壳100,燃烧壳体105外侧设有防烫罩104,把手107可安装于防烫罩104上。需要解释的是,防烫罩104作为安全防烫的基础设计,在本实施例的各种整机结构设计中均可以设置,不局限于作为把手107安装区域时才配合设置。防烫罩104亦可采用覆盖在燃烧壳体105上方的半包式或覆盖在燃烧壳体105周向的全包式等,全包式可采用上下分层拼接组成,罩体具体可采用弧板状、平板状等各种结构,能够在把手107和燃烧壳体105之间进行有效的热量隔绝即可。且实践中为充分保障人手持握操作舒适性,可以对把手进一步设置各种隔热防烫层,在此不再详述。实践中,当取消安装壳100时,把手107亦可直接设置安装在燃烧器112上并进行对应防烫处理。
在保障燃料有效燃烧的基础下,为更加高效利用燃烧热能,提高热效率,以下方案可适用于上述各种整机结构设计,实现整机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包括:输送管道108在燃烧壳体105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108与燃烧器112后方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结合图8、图10和图12所示,螺旋盘管状设计可以有效充分利用燃烧热能对助剂进行加热,提高热效率,盘管前端与燃烧器112具有一定长度的间隙,维持较多缓冲空间,使空气流通形成涡流,促进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一步混合,使混合物燃烧更加充分和稳定。实践中为进一步提升热效率,输送管道108可先在燃烧壳体105外周呈盘管分布后再伸入燃烧壳体105内侧,即输送管道108呈内外双层盘管布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对燃烧热能充分利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13所示,燃烧壳体105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106,排烟管106的内腔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并朝向背向把手107的方向延伸,可以有效减少明火产生,减少黑烟排出,提高整体性能。实践中,如图10和图16所示,亦可在燃烧壳体105的端部上侧壁直接开设与外界相通的排烟口117,以实现排烟。
实践中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在有效改善燃烧热效率的同时,在燃烧壳体105的一定长度区域内,容易出现风力不济、燃烧不充分现象,容易产生黑烟和燃油浪费。针对此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效供风量,保障燃油充分燃烧是十分必要的,在保障充分燃烧的基础上,再结合上述优化设计提高热效率,保障产生热能的有效利用。
作为保障充分燃烧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本实施例燃烧壳体105上还设有补风管道116,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105供风。具体地,如图13所示,补风管道116可以直接与补风风机115相连,补风风机115直接向燃烧壳体105内供风;或者如图18所示,补风管道116一端与供风风机103的供风管道11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103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105中,在供风风机103设置于侧边并切线进风的条件下,具有充分的供风量可以实现双通道供风。通过设置补风管道116可以对燃烧壳体105内进行有效补风,显著提升燃烧效率,进一步提升输送管道108的热效率,减少燃油浪费,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整机综合使用性能大幅度改善。且结合图18的设计,可进一步对把手进行不同设计选择,如可将补风管道116的某段延伸区域设置供人持握的把手区域,包括可直接将补风管道116的至少部分区域材质采用可以手提受力的硬件材质,如金属管等,可直接作为把手进行持握操作,实现一体化设计;还包括可选择的其他设计为,在补风管道116的外周配设把手,但两者处于同一位置,此种情况下补风管道116和把手虽同时存在但位置统一,补风管道116位于把手内侧,即使采用稍软材质如波纹金属软管等亦可,不影响把手的持握。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直接将补风管道116作为把手使用,或者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套设分布,补风管道116内部为冷空气输送管道,可以显著改善把手的隔热防烫效果,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降低作业人员被烫伤的风险,提升把手持握舒适度。
在提供补风供风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补风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燃烧情况亦有不同,无论是采用供风风机103双通道供风方式,还是采用双风机配合供风方式,均可以有效控制补风位置和补风方向,实现精确补风,高效燃烧。经大量研究论证,更优化的设计是,燃烧壳体105的内腔,即燃烧腔体113的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105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具体结合图18,即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通处处于长度L2分布的区域,其中L2=1/2L1,L2区域指从L1中点向前后两侧各延伸1/4L1的区域;此处所述的燃烧腔体113的长度L1,更准确地说,指燃烧腔体113尾端与燃烧器112尾端之间的距离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通位置处于L2区域内,可以发挥最佳的供风燃烧效果,实现补风量的充分利用。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发现还可采用以下设计提升燃烧效果,结合如图15、图17和图18所示,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105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108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夹角α可进一步设为15°-75°或30°-60°,如具体采用10°、15°、30°、45°、60°、75°、80°等。自然,补风管道116亦可以设置为直角式补风,即夹角α可采用90°,与现有设计相比,亦可以提升整体有效供风量,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可沿燃烧壳体105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有助于实现涡流进一步促进燃烧。且当配合采用补风风机115时,补风风机115和供风风机103可以位于燃烧壳体105的同一侧,如图16所示;亦可分布于燃烧壳体105的不同侧面位置,如图17所示,互不影响各自的供风效果。
本实施例的燃烧机构,对燃烧器112结构进行突破性优化,取消其周向开设的多组进风孔,采用封闭式筒体结构,并配合在侧边连通供风风机103直接供风,与现有设计相比,可以显著缩小或取消前端安装壳,从而减小整体体积,实现整机紧凑化轻量化设计,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升使用体验。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112)和燃烧壳体(105),燃烧壳体(105)位于燃烧器(112)后方,且燃烧壳体(105)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108),燃烧器(112)的尾端开设有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的出焰孔(114);
供风风机(103)通过供风管道(111)连通至燃烧器(112)的内腔,用于向燃烧器(112)内供风,燃烧器(112)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供风风机(103)设置于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111)沿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112)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上还设有补风管道(116),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105)供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补风风机(115)相连,补风风机(115)直接向燃烧壳体(105)内供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一端与供风风机(103)的供风管道(11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103)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105)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上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可供手持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105)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108)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105)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沿燃烧壳体(105)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12)的首端外侧还罩设有安装壳(100),安装壳(100)上安装有把手(107)。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管道(108)在燃烧壳体(105)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108)与燃烧器(112)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106),排烟管(106)的内腔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5806.0U CN219377568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5806.0U CN219377568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77568U true CN219377568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6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5806.0U Active CN219377568U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77568U (zh)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20645806.0U patent/CN2193775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37518U (zh) | 用于加热休闲旅游车中的水和空气的加热设备和休闲旅游车 | |
US6112516A (en) | Optimally cooled, carbureted flameholder | |
CN106524223A (zh) | 带有主喷嘴组件和微型喷嘴组件的燃烧室 | |
CN219377568U (zh)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
CN218999358U (zh)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 |
CN209909876U (zh) | 一种改进型蒸汽锅炉 | |
CN219352864U (zh) | 一种高效燃烧的蒸汽喷雾器 | |
JPS63173613U (zh) | ||
CN202371811U (zh) | 一种现代化养殖取暖装置 | |
CN215365455U (zh) | 用于玻璃窑炉的喷枪和玻璃窑炉 | |
CN115885962A (zh)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 |
CN210275639U (zh) | 一种农业植保弥雾机 | |
CN211502771U (zh) | 一种燃气燃烧器 | |
CN109297048A (zh) | 生物质气化暖炉 | |
CN106894876B (zh) | 大缸径单缸燃气内燃机以及多缸燃气内燃机 | |
CN218959892U (zh) | 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 | |
CN206682929U (zh) | 一种低NOx燃烧器 | |
CN219125197U (zh)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 |
CN205119798U (zh) | 一种蓄能远红外燃气熔炼炉 | |
CN219199172U (zh)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
CN214840804U (zh) | 一种烟气再循环降低NOx排放的装置 | |
CN204457954U (zh) | 柴油发动机dpf低温再生点火器专用点火燃烧腔总成 | |
CN219460176U (zh) | 蒸汽喷雾器及其加热管 | |
CN219301023U (zh) | 全预混技术常压相变锅炉 | |
CN217785786U (zh) | 一种回转炉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