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7568U -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7568U
CN219377568U CN202320645806.0U CN202320645806U CN219377568U CN 219377568 U CN219377568 U CN 219377568U CN 202320645806 U CN202320645806 U CN 202320645806U CN 219377568 U CN219377568 U CN 219377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burner
shell
ai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5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Fast Manti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Fast Manti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Fast Manti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Fast Mantis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5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7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7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7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Spray And Ultrasonic-Wave- Spray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属于农林植保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燃烧器和燃烧壳体,燃烧壳体安装于燃烧器的尾端,且燃烧壳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燃烧器上设有点火塞和燃料管,燃烧器的尾端端盖上开设有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的出焰孔;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与燃烧器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喷雾器相较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同时有助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节省燃料。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植保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背景技术
喷雾器是农林植保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杀虫、消毒杀菌或施肥工作中。喷雾器包括烟雾机和蒸汽式喷雾器,其中烟雾机将农药和烟雾剂混合后打入烟雾机的排气管,排气管内部温度一般在1000度左右,且排气管与农药接触的长度一般在1米左右,会出现高温烧药降低药效的情况。蒸汽式喷雾器只加热助剂,助剂一般会加入水,蒸汽温度一般在100度左右。另外蒸汽喷雾器的喷嘴一般采用拉瓦尔管机构,蒸汽会以超音速的速度和农药混合,农药会加水混合,农药里面的水分会起到降温的作用,蒸汽式喷雾器比烟雾机的绝对温度能够降低十倍,且接触时间极短。同时蒸汽式喷雾器相对烟雾机具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因此,蒸汽式喷雾器的应用更为广泛。
蒸汽式喷雾器对助剂的加热普遍利用燃料进行燃烧加热,喷雾器内设有燃烧器用于点火燃烧,燃烧器上连接有燃料管道和点火塞,将燃料和所需要的空气引入燃烧器后,利用点火塞进行点火燃烧,从而对助剂进行高温加热。目前的喷雾器整体结构设计已经能实现单手持握操作,结构相对较为小巧,但对于整机设备的轻量化始终是不变的追求,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升操作体验,且目前的喷雾器结构有时仍存在燃料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在保持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若能进一步改善燃烧充分性,对于行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经检索,申请号202110491752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植保无人机上的烟雾机,其烟雾机结构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烟雾机包括有本体壳体1,燃烧器3设置于本体壳体1内,风机2也设置与本体壳体1内,燃烧器3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多组贯通的进风孔4进行进风,风机通过周向的进风孔进入燃烧器内部供风。申请号202220869892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喷雾器电喷供油系统,喷雾器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同样是设置有本体壳体1,将燃烧器3和风机2安装在本体壳体内,利用燃烧器3周边进风孔4供风。此类设计导致本体壳体整体体积较大,造型略显笨重,且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相对更优化的设计是,如申请号2022230271623公开的蒸汽式喷雾器,以及申请号2022230271500公开的蒸汽式喷雾器用供风系统和蒸汽式喷雾器,其结构设计均如图5所示,均将风机2设置于本体壳体1之外,相较而言壳体结构有轻量化提升,但对于整机设计而言,仍有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拟提供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与现有喷雾器相较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同时有助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节省燃料。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器和燃烧壳体,燃烧壳体位于燃烧器后方,且燃烧壳体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燃烧器的尾端开设有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的出焰孔;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连通至燃烧器的内腔,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
更进一步地,可将供风风机设置于燃烧器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
更进一步地,供风风机设置于燃烧器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
更进一步地,燃烧壳体上还设有补风管道,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供风。具体地,包括补风管道直接与补风风机相连,补风风机直接向燃烧壳体内供风;
或者:补风管道一端与供风风机的供风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中。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上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可供手持部位。
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
更进一步地,燃烧壳体的内腔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补风管道与燃烧壳体的连接部沿燃烧壳体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
为具体实现整体装置的持握操作,燃烧器的首端外侧还罩设有安装壳,安装壳上安装有把手。
更优化地,输送管道在燃烧壳体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与燃烧器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
更优化地,燃烧壳体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排烟管的内腔与燃烧壳体内腔相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供风风机通过供风管道与燃烧器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内供风,燃烧器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由于供风风机直接连接在燃烧器侧壁上,可以显著缩小燃烧器前端安装壳体积大小,甚至可以取消前端安装壳,从而有效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供风风机沿燃烧器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内腔,便于形成空气涡流促进燃烧,与目前现有设计中采取的燃烧器周边开设多组进风孔,风机供风从多组进风孔进入的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保障充分供风,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并降低风机风压,减小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已公开专利(申请号2021104917522)中植保烟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烟雾机内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已公开专利(申请号2022208698929)中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喷雾器内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已公开专利中(申请号2022230271623)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蒸汽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喷雾器开设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燃烧器前端不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蒸汽式喷雾器设置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A-A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双风机喷雾器开设有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喷雾器双风机不同侧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单风机双通道供风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本体壳体;2、风机;3、燃烧器;4、进风孔;
100、安装壳;101、点火塞;102、燃料管;103、供风风机;104、防烫罩;105、燃烧壳体;106、排烟管;107、把手;108、输送管道;109、喷头;110、药剂管道;111、供风管道;112、燃烧器;113、燃烧腔体;114、出焰孔;115、补风风机;116、补风管道;117、排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6-图18,本实施例的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包括燃烧器112和燃烧壳体105,燃烧壳体105安装于燃烧器112的尾端,且燃烧壳体105的内腔为燃烧腔体113,燃烧腔体113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108,输送管道108在燃烧腔体113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后最终穿出燃烧壳体105的尾端端盖并与喷头109连接,喷头109上还连接有药剂管道110。燃烧器112上设有点火塞101和燃料管102,燃烧器112的尾端端盖上开设有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的出焰孔114;供风风机103用于向燃烧器112供风。使用时将燃料和空气送入燃烧器112内并经点火燃烧,火焰经出焰孔114进入燃烧腔体113内,从而对输送管道108内助剂进行高温加热,最终与常温药剂混合后进行喷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供风风机103通过供风管道111直接与燃烧器112的内腔相通,用于向燃烧器112内供风,且燃烧器112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更准确地说,燃烧器112的全部侧壁中,除去出焰孔114位置开孔、安装点火塞101和燃料管102的位置处设有配合安装孔、以及与供风管道111连接处有配合连通孔外,其余全部侧壁均保持封闭状态,没有单独开设的与外部相通的孔位。实践中燃烧器112的周向侧壁处还可套设有一安装架,用于固定燃烧器112并实现燃烧器112与后方燃烧壳体105的连接,如图9所示。与目前现有设计中采取的燃烧器周边开设多组进风孔,风机供风从多组进风孔进入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风阻,保障充分供风,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且基于此种设计,由于供风风机103直接连接在燃烧器112侧壁上,可以显著缩小燃烧器112前端安装壳100体积大小,甚至可以取消前端安装壳100,从而有效减小整机体积,降低整机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实践中更优化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将点火塞101安装于燃烧器112的周向侧壁筒体上,燃料管102则安装于燃烧器112的首端端盖上,具体安装在燃烧器112的首端端盖中心位置;供风风机103则设置于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111沿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112内腔,便于形成空气涡流促进燃烧,有利于保障燃烧充分性。
为具体实现整体装置的持握操作,可采用不同设计,包括燃烧器112的首端外侧仍然罩设有安装壳100,并可在安装壳100上安装有把手107。具体结合图6-图8,本实施例所说的前后方向即是以图中左右延伸方向为前后延伸方向,此时安装壳100仅仅需要包覆住燃烧器112的前端位置即可,燃料管102穿过安装壳100与燃烧器112连通,此时安装壳100的延伸长度和整体体积比在先设计都明显缩小,重量明显减轻,且仍可以作为把手107安装位便于设置把手107。本实施例所说的把手107不局限于可供人手抓握的把手设计,也可以作为其他配套设备的安装连接部,如采用自动机械喷洒时,可利用把手将整机安装在自动机械上等,把手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灵活调整。
喷雾器持握操作还可以实现的其他方式包括:结合图11和图12,此时取消安装壳100,燃烧壳体105外侧设有防烫罩104,把手107可安装于防烫罩104上。需要解释的是,防烫罩104作为安全防烫的基础设计,在本实施例的各种整机结构设计中均可以设置,不局限于作为把手107安装区域时才配合设置。防烫罩104亦可采用覆盖在燃烧壳体105上方的半包式或覆盖在燃烧壳体105周向的全包式等,全包式可采用上下分层拼接组成,罩体具体可采用弧板状、平板状等各种结构,能够在把手107和燃烧壳体105之间进行有效的热量隔绝即可。且实践中为充分保障人手持握操作舒适性,可以对把手进一步设置各种隔热防烫层,在此不再详述。实践中,当取消安装壳100时,把手107亦可直接设置安装在燃烧器112上并进行对应防烫处理。
在保障燃料有效燃烧的基础下,为更加高效利用燃烧热能,提高热效率,以下方案可适用于上述各种整机结构设计,实现整机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包括:输送管道108在燃烧壳体105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108与燃烧器112后方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结合图8、图10和图12所示,螺旋盘管状设计可以有效充分利用燃烧热能对助剂进行加热,提高热效率,盘管前端与燃烧器112具有一定长度的间隙,维持较多缓冲空间,使空气流通形成涡流,促进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一步混合,使混合物燃烧更加充分和稳定。实践中为进一步提升热效率,输送管道108可先在燃烧壳体105外周呈盘管分布后再伸入燃烧壳体105内侧,即输送管道108呈内外双层盘管布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对燃烧热能充分利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13所示,燃烧壳体105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106,排烟管106的内腔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并朝向背向把手107的方向延伸,可以有效减少明火产生,减少黑烟排出,提高整体性能。实践中,如图10和图16所示,亦可在燃烧壳体105的端部上侧壁直接开设与外界相通的排烟口117,以实现排烟。
实践中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在有效改善燃烧热效率的同时,在燃烧壳体105的一定长度区域内,容易出现风力不济、燃烧不充分现象,容易产生黑烟和燃油浪费。针对此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效供风量,保障燃油充分燃烧是十分必要的,在保障充分燃烧的基础上,再结合上述优化设计提高热效率,保障产生热能的有效利用。
作为保障充分燃烧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本实施例燃烧壳体105上还设有补风管道116,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105供风。具体地,如图13所示,补风管道116可以直接与补风风机115相连,补风风机115直接向燃烧壳体105内供风;或者如图18所示,补风管道116一端与供风风机103的供风管道11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103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105中,在供风风机103设置于侧边并切线进风的条件下,具有充分的供风量可以实现双通道供风。通过设置补风管道116可以对燃烧壳体105内进行有效补风,显著提升燃烧效率,进一步提升输送管道108的热效率,减少燃油浪费,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整机综合使用性能大幅度改善。且结合图18的设计,可进一步对把手进行不同设计选择,如可将补风管道116的某段延伸区域设置供人持握的把手区域,包括可直接将补风管道116的至少部分区域材质采用可以手提受力的硬件材质,如金属管等,可直接作为把手进行持握操作,实现一体化设计;还包括可选择的其他设计为,在补风管道116的外周配设把手,但两者处于同一位置,此种情况下补风管道116和把手虽同时存在但位置统一,补风管道116位于把手内侧,即使采用稍软材质如波纹金属软管等亦可,不影响把手的持握。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直接将补风管道116作为把手使用,或者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套设分布,补风管道116内部为冷空气输送管道,可以显著改善把手的隔热防烫效果,在长期使用中,有效降低作业人员被烫伤的风险,提升把手持握舒适度。
在提供补风供风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补风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燃烧情况亦有不同,无论是采用供风风机103双通道供风方式,还是采用双风机配合供风方式,均可以有效控制补风位置和补风方向,实现精确补风,高效燃烧。经大量研究论证,更优化的设计是,燃烧壳体105的内腔,即燃烧腔体113的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105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具体结合图18,即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通处处于长度L2分布的区域,其中L2=1/2L1,L2区域指从L1中点向前后两侧各延伸1/4L1的区域;此处所述的燃烧腔体113的长度L1,更准确地说,指燃烧腔体113尾端与燃烧器112尾端之间的距离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通位置处于L2区域内,可以发挥最佳的供风燃烧效果,实现补风量的充分利用。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发现还可采用以下设计提升燃烧效果,结合如图15、图17和图18所示,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105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108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夹角α可进一步设为15°-75°或30°-60°,如具体采用10°、15°、30°、45°、60°、75°、80°等。自然,补风管道116亦可以设置为直角式补风,即夹角α可采用90°,与现有设计相比,亦可以提升整体有效供风量,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可沿燃烧壳体105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有助于实现涡流进一步促进燃烧。且当配合采用补风风机115时,补风风机115和供风风机103可以位于燃烧壳体105的同一侧,如图16所示;亦可分布于燃烧壳体105的不同侧面位置,如图17所示,互不影响各自的供风效果。
本实施例的燃烧机构,对燃烧器112结构进行突破性优化,取消其周向开设的多组进风孔,采用封闭式筒体结构,并配合在侧边连通供风风机103直接供风,与现有设计相比,可以显著缩小或取消前端安装壳,从而减小整体体积,实现整机紧凑化轻量化设计,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升使用体验。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112)和燃烧壳体(105),燃烧壳体(105)位于燃烧器(112)后方,且燃烧壳体(105)内设有用于输送助剂的输送管道(108),燃烧器(112)的尾端开设有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的出焰孔(114);
供风风机(103)通过供风管道(111)连通至燃烧器(112)的内腔,用于向燃烧器(112)内供风,燃烧器(112)的周向筒体侧壁保持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供风风机(103)设置于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侧边位置,且供风管道(111)沿燃烧器(112)周向筒体的切线方向连通至燃烧器(112)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上还设有补风管道(116),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连通,用于向燃烧壳体(105)供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补风风机(115)相连,补风风机(115)直接向燃烧壳体(105)内供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一端与供风风机(103)的供风管道(11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相通,用于将供风风机(103)的供风部分送入燃烧壳体(105)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上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可供手持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呈倾斜分布,与燃烧壳体(105)的夹角α为10-80°,使得沿输送管道(108)中助剂的流通方向相前补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的内腔延伸长度为L1,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相连通的位置处于燃烧壳体(105)内腔中部1/2L1区域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补风管道(116)与燃烧壳体(105)的连接部沿燃烧壳体(105)的切线方向进入补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12)的首端外侧还罩设有安装壳(100),安装壳(100)上安装有把手(107)。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管道(108)在燃烧壳体(105)内腔中呈螺旋盘管状延伸,且输送管道(108)与燃烧器(112)尾端之间沿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壳体(105)的尾部设有向上延伸的排烟管(106),排烟管(106)的内腔与燃烧壳体(105)内腔相通。
CN202320645806.0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Active CN219377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5806.0U CN21937756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5806.0U CN21937756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7568U true CN21937756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5806.0U Active CN21937756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7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37518U (zh) 用于加热休闲旅游车中的水和空气的加热设备和休闲旅游车
US6112516A (en) Optimally cooled, carbureted flameholder
CN106524223A (zh) 带有主喷嘴组件和微型喷嘴组件的燃烧室
CN219377568U (zh)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机构
CN218999358U (zh)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CN209909876U (zh) 一种改进型蒸汽锅炉
CN219352864U (zh) 一种高效燃烧的蒸汽喷雾器
JPS63173613U (zh)
CN202371811U (zh) 一种现代化养殖取暖装置
CN215365455U (zh) 用于玻璃窑炉的喷枪和玻璃窑炉
CN115885962A (zh)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CN210275639U (zh) 一种农业植保弥雾机
CN211502771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09297048A (zh) 生物质气化暖炉
CN106894876B (zh) 大缸径单缸燃气内燃机以及多缸燃气内燃机
CN218959892U (zh) 一种蒸汽喷雾器及其隔热结构
CN206682929U (zh) 一种低NOx燃烧器
CN219125197U (zh) 一种蒸汽式喷雾器
CN205119798U (zh) 一种蓄能远红外燃气熔炼炉
CN219199172U (zh)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CN214840804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降低NOx排放的装置
CN204457954U (zh) 柴油发动机dpf低温再生点火器专用点火燃烧腔总成
CN219460176U (zh) 蒸汽喷雾器及其加热管
CN219301023U (zh) 全预混技术常压相变锅炉
CN217785786U (zh) 一种回转炉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