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9759U -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9759U
CN219369759U CN202320123523.XU CN202320123523U CN219369759U CN 219369759 U CN219369759 U CN 219369759U CN 202320123523 U CN202320123523 U CN 202320123523U CN 219369759 U CN219369759 U CN 219369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ample
reagent strip
clamping shell
liquid esc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35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鹏
王翔梦
陈金树
吴银飞
吴彦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lltest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lltest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lltest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lltest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35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9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9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9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本检测装置;该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卡壳和下卡壳,以及设置在上卡壳与下卡壳之间的试剂条。上卡壳上开设有加样口和结果读取窗口。所述的上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液体逃逸围栏。第一液体逃逸围栏环绕在加样口的周围。所述的下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位置和形状均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对应。第一液体逃逸围栏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边缘处对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液体逃逸围栏合围形成的腔室能够约束多余样本液体,从而能够在将检测装置倾斜甚至竖直放置时,降低样本液体泄漏到卡壳外部或直接流动到试剂条的检测显示区影响检测准确性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样本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免疫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质,检测产品中板型(卡壳)方式被广泛使用在多种样本液体类型(尿液/唾液/血清/血浆/全血/鼻咽试子等)的产品检验中,样本液体(或经缓冲液稀释后的样本)通过滴管或移液枪等定量转移器具滴加到板型加样口内,然后样本液体与板内试剂条通过免疫结合反应,显示出结果。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卡壳水平放置于操作台面上,读取结果时同样要求水平放置在操作台面上。
现有卡壳形式产品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卡壳水平放置于操作台面上,读取结果同样要求放置水平操作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的环境限制卡壳有时不能放置在水平操作台上。此外,读取结果时操作者为更好地观察结果会把卡壳以非水平状态拿在手上进行近距离判读。
而板型检测产品在非水平的姿态下进行操作和读取易导致以下两个问题:1.检测结果异常;2.样本或经缓冲液稀释后的样本可能会随着卡壳流出到操作者手上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卡壳和下卡壳,以及设置在上卡壳与下卡壳之间的试剂条。上卡壳上开设有加样口和结果读取窗口。试剂条的加样区和检测显示区与加样口、结果读取窗口分别对齐。所述的上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液体逃逸围栏。第一液体逃逸围栏环绕在加样口的周围。所述的下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位置和形状均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对应。第一液体逃逸围栏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边缘处对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体逃逸围栏的内侧壁与加样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液体吸附区。第二液体逃逸围栏内设置有第二液体吸附区和层析起始区。第二液体吸附区为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内侧与试剂条错开的区域。层析起始区为第二液体逃逸围栏的内侧与试剂条对齐的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的层析起始区包括沿着试剂条层析方向排列的倾斜抬升段和毛细隔空段。倾斜抬升段上设置有沿着试剂条层析方向逐渐抬升的倾斜面。倾斜抬升段的最高处与加样口对齐;毛细隔空段低于倾斜抬升段的最高处;毛细隔空段为疏水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液体吸附区和第二液体吸附区上均设置有毛细纹理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毛细纹理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条毛细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卡壳内设置有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均设置在加样口与结果读取窗口之间。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抵接在试剂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卡壳内设置有试剂条屈服钉。试剂条屈服钉位于加样口远离结果读取窗口的一侧,并抵接在试剂条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样口呈漏斗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与试剂条的两端分别位置对应。试剂条的两端分别嵌入在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中。
作为优选,下卡壳的内侧面设置有试剂条支撑平台。试剂条支撑平台位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靠近试剂条的检测显示区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卡壳与下卡壳通过一体成型在上卡壳上的管钉以及一体成型在下卡壳上的管孔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两个卡壳上均设置液体逃逸围栏;两个液体逃逸围栏合围形成的腔室能够约束多余样本液体,从而能够在将检测装置倾斜甚至竖直放置时,降低样本液体泄漏到卡壳外部或直接流动到试剂条的检测显示区影响检测准确性的风险。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样本检测装置能够在非水平状态下进行操作和读取结果。
2、本实用新型在液体逃逸围栏内设置毛细纹理结构,利用毛细效应和液体的表面张力吸附多余的液体样本,进一步降低多余液体样本泄漏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液体逃逸围栏内设置毛细隔空段,中断毛细作用,一方面能够避免已吸入试剂条内的样本液体被毛细纹理结构过量吸出,以及防止层析流动样本液体从试剂条背部流走、流至试剂条反应区,从而确保样本液体能够在试剂条中正常层析流动,保证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试剂条的背面沾染到样本液体而导致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卡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卡壳100、试剂条200和下卡壳300。上卡壳100与下卡壳300通过一体成型在上卡壳100上的管钉13以及一体成型在下卡壳300上的管孔14连接在一起。试剂条200设置在上卡壳100和下卡壳300之间。上卡壳100上开设有加样口1和结果读取窗口2。试剂条200的加样区和检测显示区与加样口1、结果读取窗口2分别对齐。
如图2所示,上卡壳10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的形状为矩形与等腰梯形的拼接形状。等腰梯形的长度较大的底边与矩形上最远离结果读取窗口2的边缘重合。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环绕在加样口1的周围。加样口1呈漏斗状结构。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的内侧壁与加样口1之间设置有第一液体吸附区3。第一液体吸附区3上设置有毛细纹理结构,能够起到吸附液体样本的作用。毛细纹理结构具体为依次间隔设置的多根凸条。相邻的两根凸条之间形成毛细槽。毛细槽能够利用毛细现象吸附样本液体,避免样本液体流出到样本检测装置的外部。
上卡壳100内设置有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和试剂条屈服钉6。间隔设置的两根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设置在加样口1与结果读取窗口2之间。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试剂条200的宽度方向。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的长度大于试剂条200的宽度。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用于挤压试剂条200,使得试剂条200中的样本液体能够均匀流动至试剂条200的检测显示区。试剂条屈服钉6位于加样口1远离结果读取窗口2的一侧,用于抵住试剂条200的端部,起到稳固试剂条200位置的作用。
如图3所示,下卡壳30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10、试剂条支撑平台11和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10与试剂条200的两端分别位置对应。试剂条200的两端分别嵌入在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10中,从而实现对试剂条200的限位。试剂条支撑平台11设置在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靠近试剂条200的检测显示区的一侧,位置与上卡壳100上的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对应,用于起到支撑试剂条200的作用。
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内设置有第二液体吸附区8和层析起始区。第二液体吸附区8设置在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的内侧与试剂条200错开的区域。层析起始区设置在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的内侧与试剂条200对齐的区域。第二液体吸附区8上设置有毛细纹理结构,能够吸附液体样本。
层析起始区包括倾斜抬升段15和毛细隔空段9。毛细隔空段9位于倾斜抬升段15靠近试剂条检测显示区的一侧。倾斜抬升段15上设置有沿着试剂条层析方向逐渐抬升(即逐渐远离下卡壳300的内腔底面)的倾斜面,以及与倾斜面的最高处相连的水平面。倾斜抬升段(15)的最高处与上卡壳100上的加样口1对齐。毛细隔空段9与倾斜抬升段15的倾斜面最低处平齐。由此使得试剂条的背面与毛细隔空段9上下间隔设置。倾斜面的最高处高于第二液体吸附区8的最高处。
毛细隔空段9为疏水的光滑平面;吸附在第二液体吸附区8的样本液体不会进入到毛细隔空段9中;因此,毛细隔空段9能够确保试剂条200的背面(即试剂条检测面的反面)不会出现样本液体;从而避免试剂条200的背面被样本液体浸润,而影响试剂条200的正常层析。在此情况下,即使试剂条层析过程中竖直放置,依然不出现试剂条200的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
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位置和形状均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对应。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边缘处对接在一起,形成能够阻止液体样本流出的封闭腔室。试剂条200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之间的缝隙穿出。液体样本难以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之间的缝隙漏出。同时,第一液体吸附区3和第二液体吸附区8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液体样本的吸附能力,避免样本检测装置在非水平状态下液体样本漏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样本检测装置水平或倾斜握持在手上或放置在台面,使用滴管、移液枪等工具将液体样本滴加到上卡壳100的加样口,样本液体流动至试剂条200的加样区,且多余的样本液体在毛细效应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液体吸附区3和第二液体吸附区8的毛细纹理结构上扩散开并受到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和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阻挡,而无法进一步扩散;由于多余的样本液体基本都附着在毛细纹理结构上,故样本液体不易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当样本液体层析流动至试剂条200与毛细隔空段9接触处时,毛细作用被毛细隔空段9中断,而试剂条200依然能够可以吸收到样本液体,也不会造成试剂条200背部流至试剂条200的检测显示区导致结果异常。因此,本申请能够以非水平的姿态进行操作和读取结果,而不会发生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和液体样本漏出的问题。
实施例2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和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形状不同。
如图4、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和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形状均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10)

1.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卡壳(100)和下卡壳(300),以及设置在上卡壳(100)与下卡壳(300)之间的试剂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壳(100)上开设有加样口(1)和结果读取窗口(2);试剂条(200)的加样区和检测显示区与加样口(1)、结果读取窗口(2)分别对齐;所述的上卡壳(10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环绕在加样口(1)的周围;所述的下卡壳(30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位置和形状均与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对应;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边缘处对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逃逸围栏(5)的内侧壁与加样口(1)之间设置有第一液体吸附区(3);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内设置有第二液体吸附区(8)和层析起始区;第二液体吸附区(8)为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内侧与试剂条(200)错开的区域;层析起始区为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的内侧与试剂条(200)对齐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析起始区包括沿着试剂条层析方向排列的倾斜抬升段(15)和毛细隔空段(9),倾斜抬升段(15)上设置有沿着试剂条层析方向逐渐抬升的倾斜面,倾斜抬升段(15)的最高处与加样口(1)对齐;毛细隔空段(9)低于倾斜抬升段(15)的最高处;毛细隔空段(9)为疏水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液体吸附区(3)和第二液体吸附区(8)上均设置有毛细纹理结构;所述的毛细纹理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条毛细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壳(100)内设置有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设置在加样口(1)与结果读取窗口(2)之间;样本液体释放控制筋(4)抵接在试剂条(2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壳(100)内设置有试剂条屈服钉(6);试剂条屈服钉(6)位于加样口(1)远离结果读取窗口(2)的一侧,并抵接在试剂条(200)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样口(1)呈漏斗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卡壳(30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框(7)和第二固定框(10);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10)与试剂条(200)的两端分别位置对应;试剂条(200)的两端分别嵌入在第一固定框(7)、第二固定框(10)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卡壳(300)的内侧面设置有试剂条支撑平台(11);试剂条支撑平台(11)位于第二液体逃逸围栏(12)靠近试剂条(200)的检测显示区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卡壳(100)与下卡壳(300)通过一体成型在上卡壳(100)上的管钉以及一体成型在下卡壳(300)上的管孔连接在一起。
CN202320123523.XU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369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3523.XU CN219369759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3523.XU CN219369759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9759U true CN219369759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8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3523.XU Active CN219369759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9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8681C (zh) 用于流体注射的载片盒
US11026611B2 (en) Rotatable disk-shaped fluid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US7799279B2 (en) Immunoassay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CA2846675C (en) Rotatable fluid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US20150251177A1 (en) Strip for lateral flow assay, comprising subpad, and cartridge for lateral flow assay used for the same
CN112198329A (zh) 用于分子或粒子的超灵敏探测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
CA2493322A1 (en) Accessible assa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20150224499A1 (en) Automated Microfluidic Sample Analyzer Platforms for Point of Care
DK0425604T3 (da) Analyseelement
JPH05253498A (ja) 生体関連物質の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反応容器
JP2011203267A (ja) 側方流分析テスト・ストリップ内の流体の流れ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構造
TW201344193A (zh) 檢體免疫分析檢測裝置
JP6289379B2 (ja) 分析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機械的な洗浄および測定装置
JP2006246777A (ja) 生化学反応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生化学反応カートリッジ内での溶液の移動方法
US20100080732A1 (en) Analyzer and liquid container
JP4294588B2 (ja) 液体のメニスカス及び振動を制御する内部構造を備えた測定先端
US20220357320A1 (en) Two-layer microfluidic chip with magnetic bead luminescence and detection system
JP2008292197A (ja) テストストリップ用デバイス
KR20080034907A (ko) 분석물 검출 장치 조립체 및 방법
CN219369759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JP504658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4829460B2 (ja) 密閉容器およ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KR20030070913A (ko) 시험 장치
JP3417143B2 (ja) キャピラリ電気泳動装置
EP3487624A1 (en) Portable kit for automated immunoenzymatic ass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