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8457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8457U
CN219368457U CN202222524489.5U CN202222524489U CN219368457U CN 219368457 U CN219368457 U CN 219368457U CN 202222524489 U CN202222524489 U CN 202222524489U CN 219368457 U CN219368457 U CN 219368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ccommodating cavity
heat exchanger
she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44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爽
王飞
李阳
张心怡
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44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8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8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8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设有多条换热管路,相邻所述换热管路之间通过弯头连接,且所述弯头裸露于所述换热本体外部;壳体,设于所述换热本体一侧,且与所述换热本体围限出一用以容纳所述弯头的容置腔,所述壳体构造有一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以对所述容置腔抽真空;预警装置,密封设于所述贯穿孔;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预警装置触发以报警。在对制冷剂的泄漏做到及时预警的同时,密封泄漏的制冷剂,避免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热泵系统中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减缓臭氧空洞的考虑,采用低GWP与低ODP的制冷剂已成为趋势,而此类制冷剂如R32、R290(丙烷)、R161、R600a等具有可燃性,R717(氨)既是可燃制冷剂又具有毒性,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泄漏则会对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传统应对制冷剂泄漏的方案多采取检测系统压力、温度等异常数据,或者布置粒子浓度或红外传感器,一旦发生泄漏,系统停止运转或者报警。但是制冷剂持续泄漏,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以在对制冷剂的泄漏做到及时预警的同时,密封泄漏的制冷剂,从而避免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
换热本体,设有多条换热管路,相邻所述换热管路之间通过弯头连接,且所述弯头裸露于所述换热本体外部;
壳体,设于所述换热本体一侧,且与所述换热本体围限出一用以容纳所述弯头的容置腔,所述壳体构造有一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以对所述容置腔抽真空;
预警装置,密封设于所述贯穿孔;
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预警装置触发以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警装置包括:
外壳,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围限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电控开关,包括电连接的滑片和电源模块,所述滑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可滑动;
报警器,电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导电部;
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滑片在压力作用下滑动至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向所述报警器供电,所述报警器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且裸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
止挡部,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绝缘部,以止挡所述滑片滑出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片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于开口处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弯折部,以使所述外壳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以避免所述外壳滑出所述容置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呈U型结构,且多条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端均同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进液管,贯穿所述壳体,与一换热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出液管,贯穿所述壳体,与一换热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壳体罩设弯头,对换热管路和弯头的连接部位所在容置腔抽真空处理,在连接部位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容置腔内的压力上升,在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预警装置触发,实现报警功能,提示换热器发生制冷剂泄漏;这样,换热器不仅可密封泄漏的制冷剂,而且同时对制冷剂的泄漏做到及时预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预警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预警装置中报警器通电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换热本体;20:换热管路;30:弯头;40:壳体;401:容置腔;402:贯穿孔;50:预警装置;501:外壳;5011:导电部;5012:绝缘部;5013:止挡部;5014:弯折部;502:容纳腔;5021:第一腔室;5022:第二腔室;503:滑片;504:电源模块;505:报警器;60:进液管;7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10、壳体40和预警装置50。在换热器的制冷剂发生泄漏时,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进行预警提示,及时进行维护,以防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以及影响使用体验。
换热本体10,设有多条换热管路20,相邻换热管路20之间通过弯头30连接,且弯头30裸露于换热本体10外部。壳体40,设于换热本体10一侧,且与换热本体10围限出一用以容纳弯头30的容置腔401,壳体40构造有一连通容置腔401的贯穿孔402,贯穿孔402用以对容置腔401抽真空。预警装置50,密封设于贯穿孔402;其中,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预警装置50触发以报警。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可为翅片换热器。换热本体10则为多个翅片平行形成的翅片组。换热管路20贯穿换热本体10(即贯穿翅片组)设置。换热管路20的连接端位于换热本体10的外部,以便连接弯头30。
换热器的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连接处通过焊接高温火焰灼烧后,连接处的金属材料晶粒度变粗,强度下降。且,焊接处的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壁厚变薄,其壁厚大约为其他管段的壁厚的1/2。故,焊接部位是最易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弯头3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裸露在换热本体10的外部,这样,不仅便于安装连接,而且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还能够便于维修。
多条换热管路20通过多个弯头30依次连接,串联设置,以便换热管路20内的制冷剂流动。可选地,多条换热管路20规格相同。
可选地,多条换热管路20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弯头30,顾名思义,弯头30为弯曲结构/弧形结构/U型结构。如此,在连接相邻换热管路20的情况下,保证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动顺畅。
本实施例中,壳体40设于换热本体10的一侧,壳体40与换热本体10之间不仅固定连接,而且还需对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壳体40与换热本体10的连接处存在间隙,从而影响对容置腔401的抽真空处理、制冷剂外泄、以及影响预警装置50预警的准确度。
壳体40位于换热本体10的一侧,且与换热本体10围限出容置腔401。弯头30位于容置腔401内。如此,弯头3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也均位于容置腔401内。
壳体40侧壁构造的贯穿孔402,通过贯穿孔402对容置腔401进行抽真空处理,达到容置腔401内接近真空状态,压力绝对值为或接近0Pa。其中,对容置腔401抽真空的时间则根据容置腔401的体积及抽真空设备功率确定。另外,位于容置腔401侧的换热管路20与换热本体10之间也进行密封处理,以防影响容置腔401抽真空。
在容置腔401抽真空后,将预警装置50密封设置于贯穿孔402,维持容置腔401内的真空状态。且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可通过预警装置50及时预警。即,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预警装置50触发,从而进行报警,以便用户维护,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另外,在容置腔401抽真空,且预警装置50与壳体40装配后,若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焊接部位发生泄漏,此时容置腔401内的压力低,焊接管段内与容置腔401之间存在压差,使得焊接管段内的制冷剂快速从泄漏点外泄至容置腔401内,使得容置腔401内的压力上升。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在压力作用下,预警装置50触发通电,实现报警功能,提示用户,换热器发生制冷剂泄漏。结合图4和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预设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壳体40罩设弯头30,对换热管路20和弯头30的连接部位所在容置腔401抽真空处理,在连接部位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容置腔401内的压力上升,在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预警装置50触发,实现报警功能,提示换热器发生制冷剂泄漏;这样,换热器不仅可密封泄漏的制冷剂,而且同时对制冷剂的泄漏做到及时预警。
可选地,预警装置50包括外壳501、电控开关和报警器505。外壳501设于贯穿孔402,且与贯穿孔402的连接处密封设置。电控开关和报警器505设于外壳501。
外壳501,包括导电部5011和绝缘部5012,导电部5011和绝缘部5012围限形成一容纳腔502,容纳腔502与容置腔401连通。电控开关,包括电连接的滑片503和电源模块504,滑片503设于容纳腔502内,且可滑动。报警器505,电连接于外壳501的导电部5011;其中,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滑片503在压力作用下滑动至导电部5011,与导电部5011电连接,以使电源模块504向报警器505供电,报警器505报警。
示例性地,导电部501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绝缘部50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导电部5011与绝缘部5012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本实施例中,外壳501呈一凹槽结构。其中,导电部5011也成凹槽结构,且导电部5011为呈凹槽结构的外壳501的槽底区域。绝缘部5012为内部中空的环状结构。
外壳501贯穿设于壳体40的贯穿孔402,且,外壳501与贯穿孔402相适配。其中,绝缘部5012与贯穿孔402的孔壁相连接,以避免在导电部5011有电流通过时,使得壳体40和/或换热本体10带电。
外壳501的开口(即容纳腔502的开口)朝向容置腔401,容纳腔502与容置腔401相连通。如此,容置腔401内的压力与容纳腔502内的压力相同或接近。
滑片50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电源模块504设于滑片503上,滑片503不仅起到承载电源模块504的作用,而且还起到用以连接电源模块504与报警器505的通电导线的作用。
示例性地,电源模块504可为电池。
滑片503与容纳腔502的侧壁相抵触,且可沿容纳腔502的侧壁滑动。
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滑片503在压力作用下滑动至导电部5011。电源模块504、滑片503、导电部5011和报警器505形成一个串联电路,电源模块504向报警器505供电,报警器505工作,报警。
本实施例中,报警器505不仅与外壳501的导电部5011电连接,而且外壳501的导电部5011还起到承载报警器505的作用,即报警器505与外壳501的导电部5011固定且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预警装置50,通过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变化,驱动滑片503移动至导电部5011,从而导通电源模块504向报警器505供电的串联电路,触发报警器505,报警器505报警。而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则在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之间发生制冷剂泄漏时发生变化。即,在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连接处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所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变化体现,且最终体现在滑片503动作,导通报警器505的通电电路,报警器505通电报警。
示例性地,报警器505不仅可进行蜂鸣提示,而且还可进行灯光提示。
可选地,报警器505设于外壳501的外侧壁,且裸露于壳体40的外部。
通过将报警器505设于外壳501的外侧壁,且裸露于壳体40的外部,这样,在报警器505发出蜂鸣的声音时,可以避免对报警声音的阻碍,使其尽可能的传递更远的距离。另外,裸露于壳体40外部的报警器505,能够进行灯光提示,以便用户观察。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过裸露于壳体40外部的报警器505,提示用户此处设置有预警装置50。
可选地,外壳501还包括:止挡部5013,设于容纳腔502的内侧壁,且位于绝缘部5012,以止挡滑片503滑出容纳腔502。
初始状态下,容置腔401和容纳腔502内的压力值接近0Pa,即呈真空状态,此时滑片503与止挡部5013相抵靠,滑片503通过止挡部5013支撑,从而将滑片503和电源模块504限制于容纳腔502内,以防滑片503和电源模块504滑出容纳腔502。
可选地,止挡部5013与绝缘部5012一体成型。
可选地,止挡部5013环绕设置于容纳腔502的内侧壁。
可选地,止挡部5013包括多个止挡块,其中,至少两个止挡块对称设置于容纳腔502的内侧壁。
本实施例中,对于止挡部5013是否绝缘或导电不做限制。
可选地,滑片503将容纳腔502划分为第一腔室5021和第二腔室5022,电源模块504位于第一腔室5021,第二腔室5022与容置腔401相连通。
初始状态下,第一腔室5021和第二腔室5022的压力相等,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第二腔室5022与容置腔401连通,容置腔401的压力上升,第二腔室5022的压力也随之上升,即第二腔室5022的压力与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同步变化。
滑片503在压力作用下,向第一腔室5021侧移动,如此扩大了第二腔室5022的容积,缩小了第一腔室5021的容积。直至滑片503移动至导电部5011,导通报警器505的通电电路,使得报警器505工作报警,提示用户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滑片503移动至导电部5011,导通报警器505的通电电路后,制冷剂依旧在泄漏,容置腔401和第二腔室5022内的压力继续上升,导致滑片503可继续滑动,即缩小第一腔室5021的容积。通过将电源模块504置于第一腔室5021,在电源模块504随滑片503抵靠于导电部5011的底壁时,滑片503不再滑动。这样,通过电源模块504止挡滑片503滑动,并间隔导电部5011和滑片503,能够避免滑片503滑动至导电部5011的底壁,从而使得报警器505的通电电路发生短路问题。
可选地,滑片503所在平面与外壳501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通过滑片503所在平面与外壳501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容置腔401内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滑片503,无遮挡阻碍,避免压力损失,从而提高报警器505预警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另一方面,保证在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且压力作用于滑片503时,能够保证滑片503受力均匀。
可选地,外壳501于开口处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弯折部5014,以使外壳501穿设于贯穿孔402以避免外壳501滑出容置腔401。
本实施例中外壳501于开口处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弯折部5014,即,可以理解为外壳501于弯折部5014处的横截面呈八字形结构。这样,在发生制冷剂泄漏,容置腔401内的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弯折部5014进行限位止挡,从而避免外壳501在压力作用下,自贯穿孔402滑出容置腔401。
另外,在装配预警装置50与壳体40的时候,通过弯折部5014,还可提示用户安装是否到位,从而保证预警装置50与壳体40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换热管路20呈U型结构,且多条换热管路20的连接端均同侧设置。
此处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定义换热本体10的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换热管路20呈U型结构,且自换热本体10的第一侧面插入,贯穿换热本体10,并凸出于第二侧面。换热管路20的连接端均位于换热本体10的第二侧面一侧。如此,便于与弯头30连接,还有助于换热器的整体美观度。
另外,通过换热管路20呈U型结构,且多条换热管路20的连接端均同侧设置,这样,只需将壳体40及预警装置50安装于换热本体10一侧,有助于节约成本,且还能够减小换热器的整体体积。
虽然本实施例提供了换热管路20呈U型结构,且多条换热管路20的连接端均同侧设置,但是并不限制将壳体40及预警装置50也设置于换热本体10的另一侧。在实际应用中,预判换热器的某些位置存在泄漏制冷剂的风险,即可将壳体40罩设该位置所在区域,然后,通过预警装置50进行预警。
可选地,换热器还包括:进液管60,贯穿壳体40,与一换热管路20连接;其中,进液管6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位于容置腔401内。
换热器的换热管路20通过进液管60与外部制冷剂管路连通。换热管路20与进液管60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参照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连接,焊接部位是最易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如此,将进液管6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置于容置腔401内,进液管6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裸露在换热本体10的外部。这样,不仅便于安装连接,而且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还能够便于维修。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预警装置50进行预警提示。
可选地,换热器还包括:出液管70,贯穿壳体40,与一换热管路20连接;其中,出液管7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位于容置腔401内。
换热器的换热管路20通过出液管70与外部制冷剂管路连通。换热管路20与出液管70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参照换热管路20与弯头30的连接,焊接部位是最易发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如此,将出液管7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置于容置腔401内,出液管70与换热管路20的连接处裸露在换热本体10的外部。这样,不仅便于安装连接,而且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还能够便于维修。在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通过预警装置50进行预警提示。
本实施例中,进液管60贯穿壳体4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出液管70贯穿壳体4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以便容置腔401抽真空,且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能够避免制冷剂外泄,且通过容置腔401内的压力变化,及时通过预警装置50进行预警提示。
可选地,进液管60、换热管路20、弯头30和出液管70串联设置。制冷剂自进液管60流入,流经换热管路20和弯头30后,自出液管70流出。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本体,设有多条换热管路,相邻所述换热管路之间通过弯头连接,且所述弯头裸露于所述换热本体外部;
壳体,设于所述换热本体一侧,且与所述换热本体围限出一用以容纳所述弯头的容置腔,所述壳体构造有一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以对所述容置腔抽真空;
预警装置,密封设于所述贯穿孔;
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预警装置触发以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装置包括:
外壳,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围限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电控开关,包括电连接的滑片和电源模块,所述滑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可滑动;
报警器,电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导电部;
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滑片在压力作用下滑动至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向所述报警器供电,所述报警器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且裸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止挡部,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绝缘部,以止挡所述滑片滑出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片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的开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于开口处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构造形成弯折部,以使所述外壳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以避免所述外壳滑出所述容置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路呈U型结构,且多条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端均同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液管,贯穿所述壳体,与一换热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液管,贯穿所述壳体,与一换热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CN202222524489.5U 2022-09-23 2022-09-23 换热器 Active CN219368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489.5U CN219368457U (zh) 2022-09-23 2022-09-23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489.5U CN219368457U (zh) 2022-09-23 2022-09-23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8457U true CN219368457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8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4489.5U Active CN219368457U (zh) 2022-09-23 2022-09-23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8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71312B1 (en) Refrigerant leakage warning device using flammable refrigerant
US11365910B2 (en) Cooling module
KR970007216A (ko) 냉장고 및 응축기
CN107062560A (zh)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冷媒泄漏保护装置和方法
US11274866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ith a refrigerant leakage detec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
KR920007633B1 (ko) 냉매 누설을 테스트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176469B2 (ja) 自動販売機
CN106133452A (zh) 空调机
CN205090563U (zh) 具有制冷剂泄漏安全报警装置的空调系统
CN219368457U (zh) 换热器
JP5401825B2 (ja) 自動販売機
FR2827948A1 (fr) Pompe a chaleur a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de securite
US5192194A (en) Explosion proof compressor and a method for explosion proofing a compressor
JP20130645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配管接続構造
EP0824656A1 (en) Arrangement at a tube evaporator
KR100931135B1 (ko) 진공 시스템 및 그 운전방법
JP2004286315A (ja) 冷凍回路の安全装置
JP200109953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028355A (ja) 冷蔵庫
JP3086547B2 (ja) アンモニア吸収冷凍機の安全装置
JP3563958B2 (ja) 防爆冷凍・冷蔵装置
CN209672066U (zh) 液压管加热与泄漏检测关闭装置
CN210384669U (zh) 一种具有高防爆等级的阀控制喷淋系统
CN221098773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2192371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