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8143U -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 Google Patents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8143U
CN219368143U CN202320402526.7U CN202320402526U CN219368143U CN 219368143 U CN219368143 U CN 219368143U CN 202320402526 U CN202320402526 U CN 202320402526U CN 219368143 U CN219368143 U CN 219368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tank
water
waterway structure
circulation water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25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显光
陈垠仰
熊景
尹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25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8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8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8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该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散热模组,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第一水箱与第二管路连通,以使第一水箱的水能够进入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制冷模组能够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对用冷端降温,散热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散热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二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以使散热模组能够对制冷模组进行散热,以提高制冷模组的制冷效果,从而提高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背景技术
医用控温仪常常应用于患者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并维持在30-35℃内的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
市面上的医用控温仪设备中,采用半导体制冷模块为制冷器件,其水路结构对成人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常常需要水毯降温至4℃,在面对成人患者这个较大负载情况,还需同步将水箱内液体同步降低到4℃,使得制冷器件的制冷效果较差,从而使制冷效率较为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旨在解决市面上的医用控温仪设备中,采用半导体制冷模块为制冷器件,其水路结构对成人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常常需要水毯降温至4℃,在面对成人患者这个较大负载情况,还需同步将水箱内液体同步降低到4℃,使得制冷器件的制冷效果较差,从而使制冷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散热模组;
所述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所述散热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制冷模组和所述用冷端之间循环流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一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散热模组和所述第二水箱之间循环流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上,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将热量输送到外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散热翅片上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压力值。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一水箱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温仪,所述控温仪包括显示屏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该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的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二管路连通,以使第一水箱的水能够进入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制冷模组能够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对用冷端降温,散热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散热模组的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二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以使散热模组能够对制冷模组进行散热,以提高制冷模组的制冷效果,从而提高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制冷模组;8、散热模组;81、散热翅片;82、风扇;9、第一水泵;10、第一传感器;11、PID控温器;20、第二水泵;30、第二传感器;40、第五管路;100、用冷端;101、入水口;102、出水口;200、控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一并结合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进行说明,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用于控温仪200中。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制冷模组7、第三管路5、第四管路6和散热模组8。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模组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3与用冷端100的入水口101相连通,制冷模组7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4与用冷端100的出水口102相连通,其中,第一水箱1与第二管路4连通。具体的,用冷端100可以是水毯,还可以是冰帽。
进一步的,散热模组8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5与第二水箱2的入水口相连通,散热模组8的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6与第二水箱2的出水口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该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的制冷模组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3与用冷端100的入水口101相连通,制冷模组7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4与用冷端100的出水口102相连通,第一水箱1与第二管路4连通,以使第一水箱1的液体能够进入到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制冷模组7能够对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的液体进行降温,从而对用冷端100降温,散热模组8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5与第二水箱2的入水口相连通,散热模组8的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6与第二水箱2的出水口相连通,以使散热模组8能够对制冷模组7进行散热,以提高制冷模组7的制冷效果,从而提高制冷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放置在控温仪200的最高处,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的水流进并充满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和第四管路6中。
进一步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设于第二管路4,并用于驱动液体在制冷模组7和用冷端100之间循环流动。具体的,第一水泵9能够将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的液体在制冷模组7和用冷端100之间循环流动,从而能够持续对用冷端100进行降温。此外,由于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充满水后,并且在第一水泵9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液体在循环流动下产生剪切力,以使第一水箱1中的液体不会再流到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从而使制冷模组7只对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中的液体制冷。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0,第一传感器10设于第一管路3,并用于感测第一管路3内液体的温度值。具体的,第一传感器10为温度传感器,以能够感测制冷模组7流入第一管路3内液体的温度值,从而能够实时监测制冷模组7制冷液体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PID控温器11,PID控温器11连接第一传感器10和制冷模组7,使得PID能够控制制冷模组7的制冷功率,从而能够控制制冷模组7制冷液体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水泵20,第二水泵20设于第四管路6,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散热模组8和第二水箱2之间循环流动。具体的,第二水泵20能够将液体在散热模组8和第二水箱2之间循环流动,使得循环的液体能够持续吸收散热模组8的热量,以使散热模组8能够持续对制冷模组7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81和风扇82,散热翅片81安装于第四管路6,风扇82安装于散热翅片81上,以使风扇82产生的气流能够将热量输送到外部。具体的,由于散热模组8吸收了制冷模组7散发的热量,在散热模组8和第二水箱2之间循环流动的液体吸收了散热模组8的热量,吸收热量的循环液体经过散热翅片81和风扇82后,风扇82产生的气流能够将散热翅片81吸收循环液体的热量输送到外部,从而对在散热模组8和第二水箱2之间循环流动的液体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风扇82设有多个,并在散热翅片81上间隔设置。具体的,风扇82设有两个,从而能够加快散热翅片81吸收的热量输送到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30,第二传感器30设于第三管路5,并用于感测第三管路5内液体的压力值。具体的,第二传感器30为压力传感器,从而能够检测第三管路5内液体的压力,以避免第三管路5内水压太大,导致设备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第三传感器设于第三管路5,并用于感测第三管路5内液体的温度值。具体的,第三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以能够感测散热模组8流入第二水箱2内液体的温度值,从而能够实时监测散热模组8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40,第一水箱1通过第五管路40与第二水箱2连通。这样,只需对第一水箱1或者第二水箱2中的一者进行加水、排水时,也可对另一者进行加水或排水,从而提高便捷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制冷模组、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散热模组;
所述制冷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用冷端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用冷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所述散热模组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模组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制冷模组和所述用冷端之间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一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第四管路,并用于驱动液体在所述散热模组和所述第二水箱之间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扇,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上,以使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将热量输送到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散热翅片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压力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管路,并用于感测所述第三管路内液体的温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水路结构还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一水箱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
10.控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仪包括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
CN202320402526.7U 2023-02-25 2023-02-25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Active CN219368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2526.7U CN219368143U (zh) 2023-02-25 2023-02-25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2526.7U CN219368143U (zh) 2023-02-25 2023-02-25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8143U true CN21936814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9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2526.7U Active CN219368143U (zh) 2023-02-25 2023-02-25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8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9760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ラック状装置
US10306803B2 (en) Water-cooling radiator unit and water-cooling module using same
CN108807313B (zh) 一种微电子器件散热装置
CN206251557U (zh) 一种用于小型密封电子系统的循环散热装置
CN107396599A (zh) 一种移动式机柜级服务器系统的散热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CN106058372A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7704054A (zh) 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散热系统
CN107228477A (zh) 即冷即热装置
CN207836045U (zh) 一种单通道气冷、液冷串联的服务器机柜
WO2019048950A1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换热装置的设备
KR101530702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온냉 겸용 에어컨
KR101490341B1 (ko) 냉온수 시스템
CN219368143U (zh) 水箱外循环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KR100746763B1 (ko)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 시트 온도 제어시스템
CN112616297A (zh) 一种散热装置、控制方法及服务器设备
CN202977401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116867249A (zh) 散热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4252187A (zh) 一种二次水环路服务器机柜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9368142U (zh) 自动排气水路结构及控温仪
CN207095081U (zh) 一种用于医疗设备的液冷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15529706U (zh) 散热装置
CN201444733U (zh) 静音散热器
CN104133538A (zh) 一种区位液冷快装模块式服务器系统
CN209784032U (zh) 试剂制冷装置
CN210573431U (zh) 一种热交换冷却温度传感器和热交换冷却温度传感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