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7933U -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7933U
CN219367933U CN202223240994.3U CN202223240994U CN219367933U CN 219367933 U CN219367933 U CN 219367933U CN 202223240994 U CN202223240994 U CN 202223240994U CN 219367933 U CN219367933 U CN 219367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fan
shutter
fa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09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建
王现林
安智
陈鹏宇
葛文博
李仕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32409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7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7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7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该风机结构包括蜗壳组件和风叶。蜗壳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连通所述蜗壳组件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出风口设有至少一个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将所述出风口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每个所述遮挡件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风叶安装于所述蜗壳组件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风叶通过所述进风口吸收外界的空气。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结构在出风口设置至少一个遮挡件,以将出风口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从而将流经出风口的气流划分为流动方向一致的多个部分,进而对气流的流向进行限定,以降低气流流出出风口后,发生相撞从而导致风量损失的概率。

Description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在密闭空间进行换热,不断循环室内空气容易造成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对此,越来越多空调增加换新风装置。
然而,新风装置利用风机结构来吸收外界的空气,因为风机结构的转速高,而且气流的出风口面积较小,导致出风口处的风速大,气流极易产生紊乱,从而导致风量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处的风量衰减程度较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该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具有减小出风口的风量衰减的技术效果。
一种风机结构,包括:
蜗壳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连通所述蜗壳组件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出风口设有至少一个遮挡件,全部所述遮挡件将所述出风口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每个所述遮挡件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
风叶,安装于所述蜗壳组件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所述风叶通过所述进风口吸收外界的空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遮挡件沿同一方向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全部所述遮挡件中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遮挡件,及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遮挡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挡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遮挡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遮挡件的长度范围为8mm~1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件的形状和所述第二遮挡件的形状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遮挡件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关于所述第二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端面呈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第二部的方向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遮挡件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平行,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部和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范围,及所述第三部和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范围均为3°~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第二遮挡件的第三部和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2和L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遮挡件的长度范围为10mm~2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所述遮挡件的厚度范围为0.5mm~3.0m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机结构。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
上述风机机构、新风装置及空调,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出风口设置至少一个遮挡件,以将出风口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从而将流经出风口的气流划分为流动方向一致的多个部分,进而对气流的流向进行限定,以降低气流流出出风口后,发生相撞从而导致风量损失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同时设有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设有第一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设有第一遮挡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设有第二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设有第二遮挡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结构的出风口设有第二遮挡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二遮挡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蜗壳组件;11、出风口;12、遮挡件;121、第一遮挡件;122、第二遮挡件;1221、第一部;1222、第二部;1223、第三部;13、进风口;20、风叶;100、风机结构;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风机结构100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风机结构100运行时,风叶20不断转动。外界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13进入蜗壳组件10的内部,随后沿着蜗壳组件10内部的通道流动,最后从蜗壳组件10的出风口11排出蜗壳组件10。因为蜗壳组件10内的空气通过出风机排出蜗壳组件10时,其气流速度较高,从而导致从出风口11排出的气流容易紊乱,例如,气流的方向容易和出风口11的方向相交。如此,导致风量损失较大。
为了减小风量的损失量,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100。
请参考图1,该风机结构100包括蜗壳组件10和风叶20。其中,蜗壳组件10包括相连通的进风口13(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11。进风口13和出风口11均连通蜗壳组件10的内部和外界,出风口11设有至少一个遮挡件12,遮挡件12将出风口11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11,每个遮挡件12自进风口13向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设置。风叶20安装于蜗壳组件10内,且位于出风口11和进风口13之间,风叶20通过进风口13吸收外界的空气。
示例性地,当外界的空气进入蜗壳组件10内,并从出风口11排出时,出风口11处的遮挡件12能够对气流进行梳理。基于该遮挡件12能够将出风口11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11。例如,当出风口11设置一个遮挡件12时,可将出风口11划分为两个子出风口11;当出风口11设置两个遮挡件12时,可出风口11划分为三个子出风口11。因此,当气流通过出风口11时,遮挡件12可对原本紊乱的气流进行梳理,使其分别从不同的子出风口11流出。需要说明的是,从每个子出风口11流出的气流的方向一致。
如此,将流经出风口11的气流划分为流动方向一致的多个部分,从而对其流向进行限定,以降低气流流出出风口11后,发生相撞从而导致风量损失的概率。此外,基于紊乱的高速气流吹向物体时,其与物体表面碰撞时能够发出较大的声音。因此,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机结构100还能降低气流吹向物体时,与物体的表面碰撞所发出的声音。
其中,当出风口11处所设置的遮挡件12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遮挡件12可以沿同一方向间隔分布,每个遮挡件12也可以沿不同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全部遮挡件12可以沿第一方向XX间隔排布。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全部遮挡件12可以沿第二方向YY间隔排布。其中,设置于出风口11的遮挡件12的数量可以为1~5,如此,既能够对出风口11处的气流进行有效梳理,还可以尽可能少的遮挡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减少风量的损失。
当出风口11设置沿两个方向排布的多个遮挡件12时,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多个遮挡件12中的第一遮挡件121沿第一方向X排布,多个遮挡件12中的第二遮挡件122沿第二方向Y排布。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而且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构成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例如,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方向Y可为自蜗壳组件10的蜗舌向蜗壳组件10的蜗喉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X可与第二方向Y垂直。
如此,设置沿两个方向排布的遮挡件12能够提高对出风口11的气流的梳理能力,改善被梳理后的气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遮挡件12也既可以沿多个方向间隔排布,在此不在一一列举。
其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遮挡件12的厚度范围为0.5mm~3.0mm。例如,遮挡件12的厚度可为1mm、1.5mm、2.0mm或者2.5mm。如此,既可以保证遮挡件12具有足够的强度,又可以减少对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的遮挡,减少风量的损失。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遮挡件121沿第一方向X平行设置,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遮挡件122沿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如此,可使得流经从出风口11的气流的流向一致,降低从出风口11流出的多股气流互相发生碰撞的概率,进一步改善出风口11处气流的梳理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垂直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遮挡件121的长度H1的范围为8mm~18mm。例如,H1可为10mm、12mm或者15mm。
当气流流到第一遮挡件121时,可以从相邻两个第一遮挡件121之间所形成的通道流出蜗壳组件10。此时,气流和第一遮挡件121的表面能够摩擦从而产生阻力,即沿程阻力。其中,沿程阻力的大小与气流流经的路程长度成正比。
因此,将第一遮挡件121的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在实现对气流流向梳理的基础上,减小气流和第一遮挡件121之间所产生的沿程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挡件121的形状和第二遮挡件122的形状可以相同,第一遮挡件121的形状和第二遮挡件122的形状相同。两种遮挡件12在垂直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可为楔形(例如图5示出的示例)、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或者水滴形等等。如此,扩大了第一遮挡件121和第二遮挡件122的类型,便于对第一遮挡件121和第二遮挡件122进行生产加工。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6和图7,沿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第二遮挡件122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部1221、第二部1222和第三部1223,第一部1221和第三部1223关于第二部1222对称设置,第一部1221远离第二部1222的端面呈弧面,弧面向远离第二部1222的方向凸出。
基于第二遮挡件122的第一部1221的端面呈弧面,因而可减小气流和第二遮挡件1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减小气流和第二遮挡件122的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进而可减小因摩擦力而产生的沿程阻力。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第二遮挡件122可与出风口11的侧壁平行,而且第一部1221可远离出风口11设置。其中,第一部1221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a和第三部1223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b可以相等。夹角a和夹角b的角度范围均可为3°~23°。例如:夹角a和夹角b可为5°、8°、10°、15°或者20°等。
如此,扩大了第二遮挡件122的设置方式,使其能够进一步改善对气流流向的梳理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部1221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和第三部1223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也可以不相等,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出风口11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1,第二遮挡件122的第三部1222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2和L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1。例如:上述比值范围可为0.5、0.6或者0.75等。
如此,可通过调整第二遮挡件122和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来确定从第二遮挡件122和出风口11之间所形成的通道流出的风量,以在对出风口11的气流流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减少风量的损失。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第二遮挡件122的长度H2的范围为10mm~22mm。例如,H2可为15mm、18mm或者20mm。
当气流流到第二遮挡件122时,可以从相邻两个第二遮挡件122之间所形成的通道流出蜗壳组件10。此时,气流和第二遮挡件122的表面能够摩擦从而产生沿程阻力。
因此,将第二遮挡件122的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在实现对气流流向梳理的基础上,减小气流和第二遮挡件122之间所产生的沿程阻力。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包括上述风机结构100。因而该新风装置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风机结构100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新风装置。因而该空调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组件(10),包括相连通的进风口(13)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13)和所述出风口(11)均连通所述蜗壳组件(10)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出风口(11)设有至少一个遮挡件(12),全部所述遮挡件(12)将所述出风口(11)划分为多个子出风口(11),每个所述遮挡件(12)自所述进风口(13)向所述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设置;全部所述遮挡件(12)中具有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遮挡件(121)及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二遮挡件(122);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而且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构成所述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
风叶(20),安装于所述蜗壳组件(10)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11)和所述进风口(13)之间,所述风叶(20)通过所述进风口(13)吸收外界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遮挡件(121)沿所述第一方向(X)平行设置,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遮挡件(122)沿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11)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遮挡件(121)的长度范围为8mm~1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件(121)的形状和所述第二遮挡件(122)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遮挡件(122)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部(1221)、第二部(1222)和第三部(1223),所述第一部(1221)和所述第三部(1223)关于所述第二部(12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部(1221)远离所述第二部(1222)的端面呈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第二部(1222)的方向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二遮挡件(122)与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平行,所述第一部(1221)远离所述出风口(11)设置,所述第一部(1221)和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范围,及所述第三部(1223)和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范围均为3°~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出风口(11)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第二遮挡件(122)的第三部(1223)和所述出风口(1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2,其中,L2和L1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遮挡件(122)的长度范围为10mm~22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所述遮挡件(12)的厚度范围为0.5mm~3.0mm。
10.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100)。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装置。
CN202223240994.3U 2022-12-02 2022-12-02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Active CN219367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0994.3U CN219367933U (zh) 2022-12-02 2022-12-02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0994.3U CN219367933U (zh) 2022-12-02 2022-12-02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7933U true CN21936793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0994.3U Active CN219367933U (zh) 2022-12-02 2022-12-02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7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07806B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H11283A (ja) 吹出ノズル
CN219367933U (zh)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JP490682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832217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1703217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0801396U (zh) 风机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7512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136005B (zh) 送风装置和空调机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6861333B2 (ja) エアカーテン
JP7280063B2 (ja) 吹出ボックス装置
CN209763287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083324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8578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117706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4012189A1 (en) Air duct component for cross-flow impeller,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214120224U (zh) 风机及风管机
CN212691952U (zh) 蜗舌、风机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7082923U (zh) 一种吹风机的内部导风结构
CN219934113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79092A (zh) 具有部分过滤结构的空调
CN219385713U (zh) 风道结构及干衣设备
CN220524220U (zh) 空调器
CN20976327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