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7725U -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7725U
CN219367725U CN202320462137.3U CN202320462137U CN219367725U CN 219367725 U CN219367725 U CN 219367725U CN 202320462137 U CN202320462137 U CN 202320462137U CN 219367725 U CN219367725 U CN 21936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floor heating
pipe
circu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21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ongdou Geotherm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21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属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领域,包括板式换热器、水泵、地暖管和水箱,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板式换热器之间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地暖管连接,所述地暖管与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水管。本实用新型水箱内部漏斗状滤筒的设置,能够在降温水回流至水箱内部之后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转杆、叶轮以及刮板进行使用,能够在回流水进入到水箱内部之后冲击在叶轮上,带动刮板进行旋转,自动对漏斗状滤筒的内侧进行清洁,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过滤速率,另外在利用收集罩以及排污管的使用,能够将扫落的杂质进行收集,并能够在装置使用时进行杂质排放,确保了供热的持续循环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属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色低碳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供暖技术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节能新技术,绿色低碳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供暖技术是通过在地下安装微换热器,从地下中深层岩土层取热,再由地面专用设备系统向建筑物或末端供热,解决人们对采暖、热水、制冷及发电的能源需求,具有系统工艺先进、寿命长、稳定安全可靠、普遍适用、循环持续、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环境零干扰和污染零排放等特征。
目前地热间接供热是利用深井潜水泵从开采井提取地热水,经地热管线送至换热器,利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供热循环水,温度降低后的地热水经输水管线送至回灌井进行回灌,获取热量、温度升高的供热循环水,由供热管线送至热用户,供热用户利用热能,温度降低后的供热循环水经供热管线输送至换热器再次换热获取热量、提高温度,如此周而复始循环。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供热循环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利用过滤器进行杂质过滤,但长时间使用之后滤网表面会粘连较多杂质,影响供水的效果,而在滤网清洁时需要暂时关闭循环管路,影响持续供热;
为此设计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来优化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水箱内部漏斗状滤筒的设置,能够在降温水回流至水箱内部之后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转杆、叶轮以及刮板进行使用,能够在回流水进入到水箱内部之后冲击在叶轮上,带动刮板进行旋转,自动对漏斗状滤筒的内侧进行清洁,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过滤速率,另外在利用收集罩以及排污管的使用,能够将扫落的杂质进行收集,并能够在装置使用时进行杂质排放,确保了供热的持续循环进行,通过限位环、插槽、固定环、限位块、挤压弹簧、顶板组成的定位机构的设置,通过漏斗状滤筒与固定环之间连接,使得漏斗状滤筒的拆卸以及更换更加方便,实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水泵、地暖管和水箱,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板式换热器之间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地暖管连接,所述地暖管与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与板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水管,所述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漏斗状滤筒,所述漏斗状滤筒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水箱的内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安装有叶轮,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与漏斗状滤筒的内壁贴合,所述漏斗状滤筒的底端安装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延伸至水箱的外侧,且排污管上安装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截流管,所述第一回水管上安装有温度计,所述进水管、第一回水管和截流管上皆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透明窗,所述收集罩的制作材料为透明亚克力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限位环、插槽和固定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水箱的内侧,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均匀开设有插槽,所述限位环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均匀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环与漏斗状滤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用于控制限位块的顶部与限位环的内顶部贴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四组,且相邻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弹簧和顶板,所述挤压弹簧均匀固定在限位环的内底部,所述挤压弹簧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与固定环的底部贴合。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水箱内部漏斗状滤筒的设置,能够在降温水回流至水箱内部之后进行过滤,同时配合转杆、叶轮以及刮板进行使用,能够在回流水进入到水箱内部之后冲击在叶轮上,带动刮板进行旋转,自动对漏斗状滤筒的内侧进行清洁,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过滤速率,另外在利用收集罩以及排污管的使用,能够将扫落的杂质进行收集,并能够在装置使用时进行杂质排放,确保了供热的持续循环进行;
通过限位环、插槽、固定环、限位块、挤压弹簧、顶板组成的定位机构的设置,通过漏斗状滤筒与固定环之间连接,使得漏斗状滤筒的拆卸以及更换更加方便,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环俯视图。
图中:1、板式换热器;2、水泵;3、地暖管;4、水箱;5、进水管;6、第一回水管;7、第二回水管;8、截流管;9、温度计;10、漏斗状滤筒;11、定位机构;12、转杆;13、叶轮;14、刮板;15、收集罩;16、排污管;17、限位环;18、插槽;19、固定环;20、限位块;21、挤压弹簧;2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水泵2、地暖管3和水箱4,水泵2的输入端与板式换热器1之间安装有进水管5,水泵2的输出端与地暖管3连接,地暖管3与水箱4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水管6,水箱4的底部与板式换热器1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水管7,水箱4的内部安装有漏斗状滤筒10,漏斗状滤筒10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机构11,水箱4的内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杆12,转杆12的顶部安装有叶轮13,转杆12的底部固定有刮板14,刮板14的外侧与漏斗状滤筒10的内壁贴合,漏斗状滤筒10的底端安装有收集罩15,收集罩15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6,排污管16延伸至水箱4的外侧,且排污管16上安装有开关阀,第一回水管6与进水管5之间设置有截流管8,第一回水管6上安装有温度计9,进水管5、第一回水管6和截流管8上皆设置有电磁阀,水箱4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透明窗,收集罩15的制作材料为透明亚克力板。
使用时地热井中抽取的热源进入到板式换热器1的内部,与供热循环水进行热量交换,换热之后的供热水经过水泵2的控制通过进水管5进入到地暖管3的内部,对室内进行供热,然后降温后的循环水利用第一回水管6进入到水箱4的内部,在进入到水箱4的内部之后,冲击在叶轮13上,带动刮板14贴合在漏斗状滤筒10的内壁进行旋转,对过滤的杂质进行清扫,杂质刮落之后积存在收集罩15的内部,杂质收集较多时,打开排污管16上的开关阀对杂质进行排放,过滤之后的循环水通过第二回水管7进入到板式换热器1的内部进行换热,当第一回水管6排出水温大于室内温度时,第一回水管6内部的水通过截流管8再次进入大进水管5以及地暖管3的内部进行供热。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定位机构11包括限位环17、插槽18和固定环19,限位环17固定在水箱4的内侧,限位环17的顶部均匀开设有插槽18,限位环1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环19,固定环19的外侧均匀固定有限位块20,固定环19与漏斗状滤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环17的内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用于控制限位块20的顶部与限位环17的内顶部贴合。
在对漏斗状滤筒10安装时,将固定环19上的限位块20对准插槽18,然后向下按压,将限位块20压入限位环17的内部,然后旋转固定环19,将限位块20与插槽18错位,并通过挤压机构将限位块20的顶部与限位环17的内顶部贴合,稳定固定环19的位置,漏斗状滤筒10的安装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0设置有四组,且相邻限位块20之间的间距相同。
确保了在漏斗状滤筒10安装之后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弹簧21和顶板22,挤压弹簧21均匀固定在限位环17的内底部,挤压弹簧21的顶部固定有顶板22,顶板22的顶部与固定环19的底部贴合。
在限位块20压入到限位环17的内部之后,挤压弹簧21对顶板22提供向上的挤压力,顶板22贴合在固定环19的顶部,确保限位块20与限位环17的内顶部贴合,稳定固定环19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2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提高在使用过程中顶板22与固定环19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固定环19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1)、水泵(2)、地暖管(3)和水箱(4),所述水泵(2)的输入端与板式换热器(1)之间安装有进水管(5),所述水泵(2)的输出端与地暖管(3)连接,所述地暖管(3)与水箱(4)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水管(6),所述水箱(4)的底部与板式换热器(1)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水管(7),所述水箱(4)的内部安装有漏斗状滤筒(10),所述漏斗状滤筒(10)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机构(11),所述水箱(4)的内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顶部安装有叶轮(13),所述转杆(12)的底部固定有刮板(14),所述刮板(14)的外侧与漏斗状滤筒(10)的内壁贴合,所述漏斗状滤筒(10)的底端安装有收集罩(15),所述收集罩(15)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6),所述排污管(16)延伸至水箱(4)的外侧,且排污管(16)上安装有开关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6)与进水管(5)之间设置有截流管(8),所述第一回水管(6)上安装有温度计(9),所述进水管(5)、第一回水管(6)和截流管(8)上皆设置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透明窗,所述收集罩(15)的制作材料为透明亚克力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11)包括限位环(17)、插槽(18)和固定环(19),所述限位环(17)固定在水箱(4)的内侧,所述限位环(17)的顶部均匀开设有插槽(18),所述限位环(1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环(19),所述固定环(19)的外侧均匀固定有限位块(20),所述固定环(19)与漏斗状滤筒(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17)的内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用于控制限位块(20)的顶部与限位环(17)的内顶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0)设置有四组,且相邻限位块(20)之间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弹簧(21)和顶板(22),所述挤压弹簧(21)均匀固定在限位环(17)的内底部,所述挤压弹簧(21)的顶部固定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顶部与固定环(19)的底部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CN202320462137.3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Active CN21936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2137.3U CN219367725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2137.3U CN219367725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7725U true CN219367725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2137.3U Active CN219367725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7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67725U (zh) 一种地暖供热循环装置
CN216769791U (zh) 一种对洗浴废水余热进行热回收的热泵热水器
CN110262600B (zh) 高尔夫球场余热供给草坪的加温控制方法
CN110332710B (zh) 高尔夫球场整体专用余热回收系统
CN218033393U (zh) 一种便于控制出风温度的精密空调风柜
CN201823378U (zh) 原生污水专用滤水器
CN106382759B (zh)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室外地能换热装置
CN112594771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热水处理装置
CN221237909U (zh) 一种供暖工程用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5536477U (zh) 带过滤装置的风冷热泵机组
CN111023861A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19103757U (zh) 一种防堵型工业烟气余热节能回收装置
CN208253864U (zh) 一种热回收新风机组混风防冻装置
CN220250352U (zh) 地源热泵自动控温装置
CN202700215U (zh) 一种鼠笼型空压机冷却塔专用冷却水过滤器
CN220285000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防堵塞结构
CN220648748U (zh) 一种生产车间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16240933U (zh) 带有节能循环型散热机构的发动机水冷结构
CN110327684B (zh) 高尔夫球场泡池排水的处理方法
CN219415074U (zh) 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系统
CN209630911U (zh) 便于拆装维修的暖通空调用过滤器
CN110332711B (zh) 适用在高尔夫球场的热量联动方法
CN210663549U (zh) 一种热泵供热技术用除霜装置
CN211695145U (zh) 一种供热系统自动控制装置
CN115012478B (zh) 一种建筑环保用水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