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6418U - 立式电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66418U CN219366418U CN202320321231.7U CN202320321231U CN219366418U CN 219366418 U CN219366418 U CN 219366418U CN 202320321231 U CN202320321231 U CN 202320321231U CN 219366418 U CN219366418 U CN 219366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upper body
- locking member
- electric appliance
- vertical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电器,包括上机身、下机身、锁定机构以及操作机构。上机身与下机身沿第一方向可拆装地装配连接。锁定机构设于上机身及下机身的连接处,并被配置具有将两者锁定的锁定状态及允许两者分离的解锁状态。操作机构设于上机身,包括操作部及驱动杆,驱动杆的纵长方向沿第一方向布置,操作部设置于驱动杆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并通过驱动杆驱动锁定机构进行状态切换。上述立式电器,使用者可通过操作位于上机身的操作机构进行解锁,并能够无障碍地将上机身与下机身分离。驱动杆能使用于进行操作的操作部的高度明显提高,更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而不用通过弯腰或下蹲在位置较低的上机身与下机身连接处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塔扇占地面积小,上下出风范围广,在家用风扇中销量一直较好。但是由于其贯流风叶形状呈圆柱形,导致整机及风道内积灰情况严重,是塔扇产品一直以来的最主要缺陷之一。
市面上存在一种可拆卸的塔扇,能够通过将具有风道组件的上机身相对下机身拆卸分离,以便单独进行充分水洗,解决了塔扇风道内积灰严重的问题。然而,这类风扇中,为保证在安装使用时连接的稳定性,其通常会在连接处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而这些连接件都处在出风组件与基座交界处附近,位置较低,使用者在拆机时需要弯腰双手操作,非常不方便,且容易产生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使用者在拆机时需要弯腰双手操作而存在的操作不便容易疲劳的问题,提供一种上机身的拆卸难度低且便于操作的立式电器。
一种立式电器,所述立式电器包括:
上机身及下机身,所述上机身与所述下机身沿第一方向可拆装地装配连接;
锁定机构,被配置有将所述上机身与所述下机身固定的锁定状态及允许两者分离的解锁状态;
操作机构,设于所述上机身,包括操作部及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纵长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
其中,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于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机身与所述下机身之间的第一锁定件及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连接所述上机身,所述第二锁定件连接所述下机身;
所述第一锁定件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锁定件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分离时,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可绕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锁定件转动,并通过转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在卡合与分离之间切换;
所述驱动杆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相对所述第二锁定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机身沿所述第一方向构造滑道,所述驱动杆设置于所述滑道内并能够沿所述滑道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构造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斜向相交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传动杆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下机身滑动时,其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绕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转向转动;
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所述传动杆施加驱动力,在所述驱动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具有绕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二转向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转向与所述第一转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转向上的移动路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呈轴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圆盘状,并在周侧形成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沿所述第一锁定件的周向延伸形成锁舌,所述第二卡合部构造有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构造有轴孔,所述下机身构造有轴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配合,且所述转轴靠近所述上机身的一端在靠近所述上机身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连接所述上机身,所述第一锁定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盘背向所述下机身的一侧;
所述第二卡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凸起设置,所述定位盘上构造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卡合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并使所述锁孔暴露于定位盘背向所述下机身的一侧。
上述立式电器,在需要对上机身进行清洁或出于运输等其它目的而需要将其与下机身分离时,使用者可通过操作位于上机身的操作机构进行解锁,将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通过双手能够无障碍地将上机身与下机身分离并取下。而在进行上机身与下机身的安装时,只需在两者装配后,通过操作机构进行锁定即可实现上机身与下机身稳定连接。由于操作部与位于上机身和下机身的连接处的锁定机构通过驱动杆传动连接,而驱动杆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能使用于进行操作的操作部的高度明显提高,更加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而不用通过弯腰或下蹲在位置较低的上机身与下机身连接处进行操作。即使在上机身较为细长,重心偏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操作部在较高的位置进行操作,在解锁的同时通过双手稳定地拆卸上机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立式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器的上机身与下机身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器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器的除去上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立式电器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立式电器中第一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立式电器中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立式电器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立式电器;10、上机身;30、下机身;31、转轴;50、锁定机构;51、第一锁定件;511、第一卡合部;5111、锁舌;513、传动杆;5131、弧形表面;515、轴孔;53、第二锁定件;531、第二卡合部;5311、锁孔;5312、限位槽;55、定位盘;551、定位孔;552、限位筋;553、限位柱;555、端槽;70、操作机构;71、操作部;73、驱动杆;731、导向斜面;7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电器100,包括上机身10、下机身30、锁定机构50以及操作机构70。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沿第一方向(对应于图3中X方向)可拆装地装配连接。锁定机构50设于上机身10及下机身30的连接处,并被配置有将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固定的锁定状态及允许两者分离的解锁状态。操作机构70设于上机身10,包括操作部71及驱动杆73,驱动杆73的纵长方向沿第一方向布置,操作部71设置于驱动杆73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其中,驱动杆73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能够驱动锁定机构50于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立式电器100可以为风扇,其中,上机身10可作为风扇的出风机身,包括上机壳、风道组件等,下机身30可作为基座,包下机壳、电机等。其中,上机身10能够且应当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清理,清除灰尘杂污,以保持上机身10内,尤其是风道组件干净,使风扇吹出的气流保持洁净。在本实施例中,风扇可以为塔扇,其风道组件内采用的是贯流风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立式电器100还可以为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等设备,其可通过下机身30立设在地面等平面上。
上机身10及下机身30沿第一方向装配连接,在实际使用中,第一方向也就是立式电器100的高度方向。在高度方向上,上机身10位于上方,下机身30位于下方。操作机构70控制锁定机构50切换至锁定状态的操作可称为锁定,相对地,控制锁定机构50切换至解锁状态的操作也就是解锁。当锁定机构50处于解锁状态时,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可以执行拆装操作。当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装配在一起时,可通过操作操作机构70进行锁定,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在进行锁定后,便稳定地被固定连接在一起。此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在进行解锁前,上机身10和下机身30都不会分离,来满足立式电器10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要求。
可以理解地,驱动杆7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用于驱动锁定机构50的一端相对更加靠近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的连接处。显然地,在实际使用中,位于驱动杆73另一端的操作部71的位置高度更高,且为便于操作,操作部71可暴露于上机身10的外表面,操作部71在立式电器100上的实际高度位置以便于使用者无需进行大幅度弯腰或下蹲操作为宜。使用者通过操作暴露于下机身30表面的操作部71来带动驱动杆73动作,其动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或绕第一方向转动等,进而通过驱动杆73驱动锁定机构50进行状态切换。驱动杆73能够驱动锁定机构50进行的状态切换可以包括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和/或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
上述立式电器100,在需要对上机身10进行清洁或出于运输等其它目的而需要将其与下机身30分离时,使用者可通过操作位于上机身10的操作机构70进行解锁,将锁定机构50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通过双手能够无障碍地将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分离并取下。而在进行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的安装时,只需在两者装配后,通过操作机构70进行锁定即可实现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稳定连接。由于操作部71与位于上机身10和下机身30的连接处的锁定机构50通过驱动杆73传动连接,而驱动杆7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能使用于进行操作的操作部71的高度明显提高,更加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而不用通过弯腰或下蹲在位置较低的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连接处进行操作。即使在上机身10较为细长,重心偏高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操作部71在较高的位置进行操作,在解锁的同时通过双手稳定地拆卸上机身10。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50包括设置于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之间的第一锁定件51及第二锁定件53,第一锁定件51连接上机身10,第二锁定件53连接下机身30。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511,第二锁定件53构造有与第一卡合部511配合的第二卡合部531。当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卡合时,锁定机构50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分离时,锁定机构50处于解锁状态。
第一锁定件51设于上机身10的底部,第二锁定件53设于下机身30的顶部。可以理解地,第二卡合部531的数量与第一卡合部511的数量一致,当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卡合时,对与第一锁定件51连接的上机身10和与第二锁定件53连接的下机身30在第一方向上产生限位效果,换言之,也就是锁定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相反地,当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分离时,失去对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效果,两者能够被正常分离。因而,操作机构70进行锁定或解锁的本质就是驱动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卡合或分离。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51及第二锁定件53共构造有四组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合部511和第二卡合部531,四组第一卡合部511和第二卡合部531分别沿第一锁定件51和第二锁定件53的周向均匀布置。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511和第二卡合部531的数量还可以做出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锁定件51可绕第一方向相对第二锁定件53转动,并通过转动使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在卡合与分离之间切换。驱动杆73被配置为驱动第一锁定件51相对第二锁定件53转动。
驱动杆73能够驱动第一锁定件51转动,第一锁定件51转动连接上机身10。第二锁定件53相对下机身30固定,第一锁定件51相对于第二锁定件53转动的同时,也在相对上机身10和下机身30转动,并通过转动将其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锁定件53的第二卡合部531卡合或分离。
请一并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51呈轴向沿第一方向的圆盘状,并在周侧形成第一卡合部511,第一卡合部511沿第一锁定件51的周向延伸形成锁舌5111,第二卡合部531构造有与锁舌5111配合的锁孔5311。
可以理解地,在尺寸较短的情况下,出于降低制造难度等目的,锁舌5111也可以沿其所处圆盘位置的切向延伸。锁孔5311的开设方向与锁舌5111的延伸方向相适应,第一卡合部511的锁舌5111可通过跟随第一锁定件51转动卡入锁孔5311,也就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卡入锁孔5311,换言之,锁孔5311与锁舌5111的配合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转向上可分离,而在第一方向等其它方向上则受到限制,进而产生第一方向上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轴孔515,第二锁定件53构造有轴向沿第一方向的转轴31,转轴31与轴孔515配合,且转轴31靠近上机身10的一端在靠近上机身10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
连接在上机身10的第一锁定件51与连接于下机身30的第二锁定件53可通过轴孔515与转轴31配合的方式进行定位装配,且上机身10的转动为绕转轴31进行。转轴31至少一端为在第一方向上随着远离下机身30而逐渐变细,也是为了便于与第一锁定件51进行定位,第一锁定件51的转动表现为绕转轴31转动。此外,下机身30的零部件也能通过轴孔515与上机身10的零部件形成配合。
请一并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50还包括定位盘55,定位盘55连接上机身10,第一锁定件51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盘55背向下机身30的一侧。第二卡合部531沿第一方向凸起设置,定位盘55上构造有定位孔551,第二卡合部531穿设于定位孔551,并使锁孔5311暴露于定位盘55背向下机身30的一侧。
定位盘55与第一锁定件51同轴设置,第一锁定件51依托定位盘55转动连接上机身10,进而能够相对第二锁定件53转动。同时,第二卡合部531与定位孔551形成配合关系,定位孔551能够代表第二卡合部531的位置,便于根据定位孔551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卡合部511位置,使其锁舌5111与第二卡合部531的锁孔5311进行配合。在对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进行装配时,通过定位孔551与第二卡合部531的配合找准定位,以便锁舌5111卡入锁孔5311进行锁定。可理解地,定位孔551数量与第二卡合部531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定位盘55及第二锁定件53中一者构造有限位槽5312,另一者构造有与限位槽5312相配合的限位筋552。
限位槽5312与限位筋552的配合,进一步使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装配时更易于找准定位,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产生限位效果。具体地,定位盘55构造有环形布置的限位筋552,第二锁定件53上构造有与之配合的环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机身10沿第一方向构造滑道,驱动杆73设置于滑道内并能够沿滑道滑动。驱动杆73在滑道内滑动,即沿第一方向滑动,相应地操作部71也可受控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用者可通过上提操作部71或下压操作部71带动驱动杆73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9,进一步地,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传动杆513。传动杆513用于驱动第一锁定件51的一端构造有与第一方向斜向相交的导向斜面731,导向斜面731与传动杆513抵接。
驱动杆73在沿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会带动与传动杆513抵接的导向斜面731上下移动。可以理解地,与第一方向斜向相交的导向斜面731朝向传动杆513,并在移动过程中改变其与传动杆513抵接的位置,进而通过传动杆513驱动第一锁定件51绕第一方向转动。其中,传动杆513的断面大体为矩形,且传动杆513用于与导向斜面731抵接的表面构造为弧形表面5131,以便与导向斜面731进行平顺地滑动。
从受力角度分析,导向斜面731与传动杆513之间的作用力垂直于导向斜面731,当其朝向传动杆513移动时,导向斜面731向传动杆513施加的驱动力可分解出一个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力,在该力的作用下,传动杆513能够带动第一锁定件51绕第一方向转动。为更好地进行传动,传动杆513优选为沿圆盘的径向向外延伸。
因此,驱动杆73处于第一方向上的低位和高位时,第一锁定件51分别对应处于不同的角度位置,也就分别对应锁定机构50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考虑到驱动杆73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处在低位时可以更加稳定,而立式电器100在正常使用时,锁定机构50也通常应处于锁定状态,故将驱动杆73的低位状态与锁定机构50的锁定状态对应起来。将驱动杆73沿第一方向朝低位移动的过程配置为锁定过程,相应地,驱动杆73沿第一方向朝高位移动的过程为解锁过程。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驱动第一锁定件51转动,例如,通过齿轮传动,并以转动作为动作方式,且能够通过自身不同的转动方向带动第一锁定件51沿不同转向转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定位盘55在驱动杆73的移动路径上构造有用于容纳其端部的端槽555。端槽555能够增大驱动杆73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使导向斜面731能够充分划过传动杆513的表面,并对驱动杆73的端部进行定位,增强其稳定性。
进一步地,驱动杆73沿第一方向朝向下机身30滑动时,其通过传动杆513驱动第一锁定件51绕第一方向沿第一转向转动。操作机构70还包括弹性件75,弹性件75被配置为向传动杆513施加驱动力,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锁定件51具有绕第一方向沿第二转向转动的趋势,第二转向与第一转向相反。
第一锁定件51沿两个相反的转向分别实现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31在卡合与分离。具体可为,当第一锁定件5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可使第一卡合部511的锁舌5111卡入第二卡合部531的锁孔5311,当第一锁定件51沿第二转向转动时,可使第一卡合部511的锁舌5111与第二卡合部531的锁孔5311分离。相应地,当驱动杆73朝向下机身30滑动时,也就是驱动杆73自高位朝低位移动的过程,其通过导向斜面731向传动杆513施力,并驱动第一锁定件51沿第一转向转至锁舌5111卡入锁孔5311,完成锁定操作。
另一方面,弹性件75能够提供一个驱动力,该驱动力的方向驱动第一锁定件51沿第二转向转动的方向,也就是使第一锁定件51具有沿第二转向转动的趋势。当驱动杆73自高位朝低位移动时,能够使传动杆513克服该驱动力,使其沿第一方向转动。而当驱动杆73自高位朝低位移动时,其对传动杆513的支撑位置逐渐改变,进而在弹性件75的驱动力驱动下逐渐沿第二转向移动,并在此过程中使锁舌5111逐渐脱离锁孔5311,完成解锁。
具体来讲,弹性件75与驱动杆73可分别位于传动杆513的两侧,弹性件75设置于定位盘55的表面,并具体可为与传动杆513抵接的弹扣。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75还可设置于其它位置,只需能够通过传动杆513向第一锁定件51施加驱动力或直接向第一锁定件51施加驱动力,使第一锁定件51能够绕第一方向沿第二转向转动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71控制驱动杆73所处的位置,进而控制锁定机构50进行状态切换。
更进一步地,锁定机构50还包括限位柱553,限位柱553位于传动杆513在第二转向上的移动路径上。
由于弹性件75的驱动行程并不稳定,难以控制,因此在其驱动传动杆513移动的路径上设置限位柱553,能够限制传动杆513在弹性件75驱动下的移动范围,使其在驱动杆73位于高位时,保持位于驱动杆73的移动路径上,以便确保驱动杆73具有对传动杆513的驱动能力。具体地,限位柱553构造于定位盘55面向第一锁定件51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除了通过弹性件75配合传动杆513实现驱动第一锁定件51沿两个不同转向的转动外,在驱动杆73采用前述的齿轮传动方式驱动第一锁定件51时,还可以通过驱动杆73的不同转向来带动第一锁定件51沿不同转向转动。此外,还可以在驱动杆73上构造有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导向斜槽,将传动杆553的一端位于导向斜槽内,并可沿导向斜槽移动,当驱动杆73分别沿第一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时,传动杆553便会在导向斜槽的驱动下分别沿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实现驱动第一锁定件51沿两个不同转向的转动。
上述立式电器100,在需要将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进行拆离时,只需通过上提暴露于上机身10外表面的操作部71,使驱动杆73向上移动至高位。在此过程中,随着导向斜面731位置的改变,传动杆513在弹性件75的驱动下带动第一锁定件51转动,至锁舌5111与锁孔5311完全脱离,完成解锁操作。而在需要将分离的上机身10与下机身30进行组合时,将上机身10通过限位槽5312与限位筋552找准定位,并使第二卡合部531找准并穿过定位孔551。此时,按下操作部71,使驱动杆73向下移动至低位。在此过程中,随着导向斜面731与传动杆513抵持位置的变化,传动杆513带动第一锁定件51转动,至驱动杆73的一端卡入端槽555。此时,锁舌5111与锁孔5311完全卡合,完成锁定操作。无论是进行解锁还是锁定,操作部71通过驱动杆73来控制锁定机构50的状态,因此操作部71能够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降低操作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机身(10)及下机身(30),所述上机身(10)与所述下机身(30)沿第一方向可拆装地装配连接;
锁定机构(50),被配置有将所述上机身(10)与所述下机身(30)固定的锁定状态及允许两者分离的解锁状态;
操作机构(70),设于所述上机身(10),包括操作部(71)及驱动杆(73),所述驱动杆(73)的纵长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操作部(71)设置于所述驱动杆(7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
其中,所述驱动杆(7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50)于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50)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机身(10)与所述下机身(30)之间的第一锁定件(51)及第二锁定件(53),所述第一锁定件(51)连接所述上机身(10),所述第二锁定件(53)连接所述下机身(30);
所述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511),所述第二锁定件(53)构造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511)配合的第二卡合部(531);当所述第一卡合部(51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531)卡合时,所述锁定机构(5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部(51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531)分离时,所述锁定机构(5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51)可绕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锁定件(53)转动,并通过转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51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531)在卡合与分离之间切换;
所述驱动杆(7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51)相对所述第二锁定件(53)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身(10)沿所述第一方向构造滑道,所述驱动杆(73)设置于所述滑道内并能够沿所述滑道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传动杆(513),所述传动杆(51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51)的一端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方向斜向相交的导向斜面(731),所述导向斜面(731)与所述传动杆(513)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73)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下机身(30)滑动时,其通过所述传动杆(513)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51)绕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一转向转动;
所述操作机构(70)还包括弹性件(75),所述弹性件(75)被配置为向所述传动杆(513)施加驱动力,在所述驱动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51)具有绕所述第一方向沿第二转向转动的趋势,所述第二转向与所述第一转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50)还包括限位柱(553),所述限位柱(553)位于所述传动杆(513)在所述第二转向上的移动路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51)呈轴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圆盘状,并在周侧形成所述第一卡合部(511),所述第一卡合部(511)沿所述第一锁定件(51)的周向延伸形成锁舌(5111),所述第二卡合部(531)构造有与所述锁舌(5111)配合的锁孔(53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51)构造有轴孔(515),所述下机身(30)构造有轴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轴(31),所述转轴(31)与所述轴孔(515)配合,且所述转轴(31)靠近所述上机身(10)的一端在靠近所述上机身(10)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50)还包括定位盘(55),所述定位盘(55)连接所述上机身(10),所述第一锁定件(5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盘(55)背向所述下机身(30)的一侧;
所述第二卡合部(531)沿所述第一方向凸起设置,所述定位盘(55)上构造有定位孔(551),所述第二卡合部(531)穿设于所述定位孔(551),并使所述锁孔(5311)暴露于定位盘(55)背向所述下机身(30)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1231.7U CN21936641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立式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1231.7U CN21936641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立式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66418U true CN219366418U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3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21231.7U Active CN21936641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立式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66418U (zh) |
-
2023
- 2023-02-23 CN CN202320321231.7U patent/CN2193664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18169B2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and handheld and upright integrated vacuum cleaner | |
CA2448342C (en) | Filter assembly for a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 |
US9527052B2 (en) | Blender jar collars and interlocks | |
CN105157114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WO2018137377A1 (zh) | 一种空调 | |
US20080307597A1 (en) | Upright vacuum cleaner | |
WO2018137419A1 (zh) | 叶轮组件及空调器 | |
US20060277713A1 (en) | Vacuum turbo nozzle with movable visor | |
EP2567649A1 (en) | Vacuum cleaner with belt drive disengager | |
CN219366418U (zh) | 立式电器 | |
CN118532354A (zh) | 立式电器 | |
US4305176A (en) | Air-powered vacuum cleaner floor tool | |
US4306330A (en) | Air-powered vacuum cleaner floor tool | |
CN106996600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CN218738746U (zh) | 地面清洁设备的地刷装置和地面清洁设备 | |
CN113842083B (zh) | 滚刷组件、地刷及吸尘器 | |
CN108662741B (zh) | 空气净化器的滤网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 |
CN21345389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20238032A1 (zh) | 制冰机及具有其的冰箱 | |
WO2018137378A1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1205094U (zh) | 空气炸锅 | |
CN221205090U (zh) | 空气炸锅 | |
CN221205095U (zh) | 空气炸锅 | |
CN221533621U (zh) | 地刷以及清洁设备 | |
CN220522854U (zh) | 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