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5182U -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5182U
CN219365182U CN202223544104.8U CN202223544104U CN219365182U CN 219365182 U CN219365182 U CN 219365182U CN 202223544104 U CN202223544104 U CN 202223544104U CN 219365182 U CN219365182 U CN 219365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layer
sleeve
pipeline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41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孟晓东
楚志萌
于琦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41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5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管道结构包括内管和套管,套管用于套接在屋面上的管道孔中,内管穿设在套管上且贯穿设置于管道孔中;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有管道空隙,管道空隙内填充有第一保温层,并且管道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管道防水层;套管与管道孔之间形成有屋面空隙,屋面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屋面防水层,通过在内管与套管之间填充的第一保温层,起到对于内管的保温作用,避免屋面内部的热量通过内管散失到外界的情况,同时管道空隙的开口处以及套管与管道孔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开口处设置的防水层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节能减排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下,环保节能型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被动式建筑为典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其通过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来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被动式建筑的屋面结构上会设置有与屋内进行连通的管道,管道穿出屋面处较为薄弱,通常会设置防水结构将管道与屋面的连接处进行包裹。然而,防水结构只能起到防水作用,管道自身直接与外界接触,其与屋面之间未设置任何具有保温效果的结构,导致管道处会出现热量渗透形成热桥,整个被动式建筑的屋面保温性能会因为管道结构而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套管用于套接在屋面上的管道孔中,所述内管穿设在所述套管中且贯穿于所述管道孔设置;
所述内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管道空隙,整个所述管道空隙内填充有第一保温层,并且所述管道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管道防水层;所述套管与所述管道孔之间形成有屋面空隙,所述屋面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屋面防水层。
可选的,所述套管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屋面的楼板层的靠近室外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楼板层上形成有所述管道孔的一部分,所述内管与所述楼板层上的所述管道孔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伸入至所述屋面内侧的部分上包覆有第二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屋面内侧的靠近所述管道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所述防潮隔汽膜自所述屋面内侧延伸包覆至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
可选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楼板层、隔汽层、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隔汽层设置于所述楼板层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并且所述隔汽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防水层自所述楼板层的朝向室外的一侧沿远离所述楼板层的方向依次叠设;
所述隔汽层自所述楼板层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防水层自所述保温层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管道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防水封头和卡箍;
所述防水封头设置在所述防水层的位于所述套管上的边缘处,并且所述防水封头通过所述卡箍箍紧固定在所述防水层的边缘处。
可选的,所述防水层的位于所述套管上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防水圈。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通过设置套管结构,并将内管穿设在套管上,以在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的管道空隙中填充第一保温层,来起到对于内管的保温作用,从而避免了内管直接接触外界而在屋面上形成热桥,造成屋面内部的热量通过内管散失到外界的情况,保证了屋面上管道结构处的保温效果,同时,在管道空隙的开口处设置管道防水层,以及在套管与管道孔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开口处设置屋面防水层,以在设置了保温结构的同时保证管道结构上各个空隙处的防水效果,使保证了管道结构保温性能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建筑物的屋面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管道结构;11、内管;12、套管;13、第一保温层;14、管道防水层;15、屋面防水层;16、固定组件;17、第一防水圈;18、第二保温层;19、防潮隔汽膜;2、屋面;21、楼板层;22、隔汽层;23、保温层;2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对节能减排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下,环保节能型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被动式建筑为典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其通过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来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被动式建筑的屋面结构上会设置有与屋内进行连通的管道,管道穿出屋面处较为薄弱,通常会设置防水结构将管道与屋面的连接处进行包裹。然而,防水结构只能起到防水作用,管道自身以及管道与屋面的连接处并未设置具有保温效果的结构,导致管道处会出现热量渗透形成热桥,整个被动式建筑的屋面保温性能会因为管道结构而大大降低。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通过同时设置保温结构和防水结构,不仅保证了管道结构处的防水效果,同时保证了管道结构处不会出现热桥。关于该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见以下实施例内容。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包括内管11和套管12,套管12用于套接在屋面2上的管道孔中,内管11穿设在套管12上且贯穿设置于管道孔中;
内管11与套管12之间形成有管道空隙,管道空隙内填充有第一保温层13,并且管道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管道防水层14;套管12与管道孔之间形成有屋面空隙,屋面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屋面防水层15。
其中,套管12套接在屋面2上的管道孔中,其顶端可平齐于屋面2顶部,也可伸出至屋面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使套管12伸出于屋面2外侧,并且长度与内管11的伸出于屋面2外侧的长度基本相同。套管12可使用刚度和强度均较好的材料,例如钢管,或者强度较高的塑料管。内管11使用建筑中常用的管道材料即可,例如硬塑管等。
具体实现时,可先将套管12套接固定在管道孔中,然后将内管11穿入套管12中,使内管11的位置保持固定,然后在套管12和内管11之间的管道空隙中填充第一保温层13。在第一保温层13填充完成后,对管道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管道防水层14,以对空隙进行防水设置。在内管11和套管12以及第一保温层13设置完成后,需对套管12与管道孔之间的屋面2空隙中同时进行防水设置,即在屋面2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屋面防水层15。
虽然套管12与管道孔之间实现了套接固定,并且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也填充了第一保温层13,但是由于无法完全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以及抵接的紧密程度,因此相接触的两个结构之间仍然可能存在空隙,空隙的存在则会影响到接触位置处的防水效果,因此,防水层24的设置能够保证管道结构1附近各个位置处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通过设置套管结构,并将内管11穿设在套管12上,以在内管11与套管12之间形成的管道空隙中填充第一保温层13,来起到对于内管11的保温作用,从而避免了内管11直接接触外界而在屋面2上形成热桥,造成屋面2内部的热量通过内管11散失到外界的情况,保证了屋面2上管道结构1处的保温效果,同时,在管道空隙的开口处设置管道防水层14,以及在套管12与管道孔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开口处设置屋面防水层15,以在设置了保温结构的同时保证管道结构1上各个空隙处的防水效果,使保证了管道结构1保温性能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效果。
其中,第一保温层13的材料可使用发泡胶,具体地,可在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相互固定后,向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的管道空隙中填充发泡胶,待发泡胶凝结后则形成了第一保温层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保温层13的保温效果,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的管道空隙的厚度需要不小于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孔为贯穿整个屋面2结构而形成的通孔,因此,内管11可完全贯穿于管道孔,套管12则可抵接于屋面2结构的某处,以保证套管12相对于屋面2结构的位置不变,且对内管11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可使套管12的底部抵接于屋面2的楼板层21的靠近室外的一侧。
在设置屋面结构时,由于楼板层21为屋面结构最初形成的基础部分,楼板层21的顶部还会继续铺设用于起到相应功能的其他构造层,因此,可在楼板层21完成构造后就将套管12进行设置。具体地,套管12的底部抵接于屋面2的楼板层21的靠近室外的一侧。即,套管12的底部抵接在楼板层21上的管道孔的开口边缘处,然后穿设内管11,并在套管12与内管11之间填充好第一保温层13,再进行屋面结构的其他层,例如防水层、保温层等的铺设。这样设置,能方便将套管12的底部埋设于屋面结构内,同时进一步保证其位置固定。
在将内管11穿设在管道孔中时,由于套管12的底部抵接于楼板层21的靠近室外的一侧,也就是说,内管11外侧自屋面2的楼板层21朝向室外的方向均套设有套管12,仅内管11与楼板层21之间无其他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内管11与楼板层21之间保证固定效果,同时也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水作用,在内管11与管道孔之间进一步设置混凝土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圈17可通过在定位管与管道孔的开口边缘的抵接处涂覆防水密封材料固化后形成,第二防水圈可通过在定位管的端部与套管12之间的缝隙的连通外界的开口处涂覆防水密封材料固化后形成。防水密封材料可使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卷材均可。
由于内管11贯穿在管道孔中,内管11会具有一部分伸入至屋面2内侧,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内管11的伸入至屋面2内侧的部分上包覆有第二保温层18。这样设置,能够在屋面2内侧的部分内管11上再建立一道保温层,进一步避免屋内的热量传递到内管11上。示例性地,第二保温层18可使用围设在内管11侧壁面的保温材料形成,保温材料具体可选用例如橡塑材料等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的材料。
另外,在屋面2内部,针对于防水防汽的效果,可进一步进行设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在屋面2内侧的靠近管道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19,防潮隔汽膜19自屋面2内侧延伸至内管11的外侧壁上。防潮隔汽膜19可在屋面2内侧的管道孔的开口处建立一道防水层,以进一步避免屋内的水汽通过该处朝向管道外侧发散而造成热量的损失。防潮隔汽膜19可使用防水隔汽材料,例如PE膜,或者复合聚乙烯膜等。
对于安装有上述管道结构的屋面2,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屋面2结构。该屋面2结构包括楼板层21、隔汽层22、保温层23和防水层24,隔汽层22设置于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并且隔汽层22、保温层23和防水层24自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沿远离楼板层21的方向依次叠设。屋面结构通过依次叠设有隔汽层22、保温层23和防水层24,使隔汽层22来对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进行水汽的阻隔,保温层23用于实现温度的隔绝,防水层24进一步避免室外水汽朝向屋内的额渗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设置有该屋面结构的被动式建筑的防水保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使屋面2结构的防水层24自保温层23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至套管12的外表面。防水层24能够对套管12和屋面2上管道孔的衔接处起到防水效果,避免水汽从此处渗透,进一步保证了防水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结构1还包括固定组件16,固定组件16包括防水封头和卡箍;防水封头设置在防水层24的位于套管12上的边缘处,并且防水封头通过卡箍进行箍紧固定在防水层的边缘处。固定组件1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供箍紧作用力,保证了防水层封头处的固定以及密封效果。
在设置有固定组件16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固定组件16与管道结构1之间的防水密封性,可在防水层24的位于套管上的边缘处设置第一防水圈17。第一防水圈17的设置使保温层与套管12之间形成的空隙开口处同样通过防水结构进行密封,进一步保证管道结构1的防水效果。
在屋面结构包括有隔汽层22的情况下,可使隔汽层22自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至套管12的外表面。隔汽层22能够对套管12和屋面2上管道孔的衔接处起到隔汽效果,以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发,并且,隔汽层22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1)和套管(12),所述套管(12)用于套接在屋面(2)上的管道孔中,所述内管(11)穿设在所述套管(12)中且贯穿于所述管道孔设置;
所述内管(11)与所述套管(12)之间形成有管道空隙,整个所述管道空隙内填充有第一保温层(13),并且所述管道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管道防水层(14);所述套管(12)与所述管道孔之间形成有屋面空隙,所述屋面空隙顶部的连通至外界的开口处设置有屋面防水层(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2)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屋面(2)的楼板层(21)的靠近室外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层(21)上形成有所述管道孔的一部分,所述内管(11)与所述楼板层(21)上的所述管道孔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1)的伸入至所述屋面(2)内侧的部分上包覆有第二保温层(18)。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2)内侧的靠近所述管道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19),所述防潮隔汽膜(19)自所述屋面(2)内侧延伸包覆至所述内管(11)的外侧壁上。
6.一种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包括楼板层(21)、隔汽层(22)、保温层(23)和防水层(24),所述隔汽层(22)设置于所述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并且所述隔汽层(22)、所述保温层(23)和所述防水层(24)自所述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沿远离所述楼板层(21)的方向依次叠设;
所述隔汽层(22)自所述楼板层(21)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于所述套管(12)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4)自所述保温层(23)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设置于所述套管(12)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1)还包括固定组件(16),所述固定组件(16)包括防水封头和卡箍;
所述防水封头设置在所述防水层(24)的位于所述套管(12)上的边缘处,并且所述防水封头通过所述卡箍箍紧固定在所述防水层(24)的边缘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4)的位于所述套管(12)上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防水圈(17)。
CN202223544104.8U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Active CN219365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104.8U CN219365182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104.8U CN219365182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5182U true CN219365182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4104.8U Active CN219365182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5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4228B2 (en) Prefabricated sealed composite insulating panel and method of utilizing same to insulate a building
EP0018338B1 (en) Method of building a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and a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CN112283457A (zh) 一种含穿墙管道的建筑外墙用防渗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9371941B1 (en) Exterior ductwork system
CN219365182U (zh)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JP5077058B2 (ja) 断熱改修壁
CN108252427A (zh) 一种一体化装配式保温外墙
KR101578860B1 (ko) 외벽체 창호 시스템 및 그의 설치 방법
US2215241A (en) Insulating board and plaster base
JP2010013839A (ja) 断熱壁
CN105863085A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19365193U (zh)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KR101431012B1 (ko) 무기 발포 판재를 이용한 내단열 밀착 시공방법
JP5494761B2 (ja) 断熱改修壁
CN211691104U (zh) 建筑外围防水保温结构
CN207436284U (zh) 一种实心墙体与轻型木结构屋面的连接结构
CN207686052U (zh) 一种带穿墙管道的防水隔气墙体结构
CN207110322U (zh) 一种外墙防水结构
CN215673986U (zh) 一种被动房的穿墙管道结构和被动房
FR2583337A1 (fr) Panneau composite de couverture dont un parement est en bois
CN214994815U (zh) 一种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预制复合保温防火板
KR200247568Y1 (ko) 방습단열재
CN220598797U (zh) 一种复合保温板
JPS6040757Y2 (ja) サイデイングボ−ド
CN211688903U (zh) 一种建筑保温防水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