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5193U -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5193U
CN219365193U CN202223544118.XU CN202223544118U CN219365193U CN 219365193 U CN219365193 U CN 219365193U CN 202223544118 U CN202223544118 U CN 202223544118U CN 219365193 U CN219365193 U CN 219365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roof
layer
heat preserva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41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晓东
楚志萌
李志�
于琦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41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5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上的风筒,风筒上形成有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和屋面上的风道孔共同形成贯通屋面的风道;风筒的突出于屋面外侧的部分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风道的整个侧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层,外部保温层与屋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空气通道的连通于外界的开口处盖设有风帽,风帽与外部保温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通过在风筒外表面设置外部保温层,并在风道侧壁上设置内部保温层,将整个风筒进行完全包裹,阻隔了热量的散失,提升了保温性能,同时,防水层的设置避免外部雨水从风道结构附近渗透进屋面内部,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节能减排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下,环保节能型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被动式建筑为典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其通过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来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被动式建筑的屋面结构上,通常会设置与屋内进行连通的风道,风道附近会设置防水隔层,以保证风道位置处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渗透。然而,由于风道结构需要伸出屋面起到排气效果,其和外界接触会出现热量渗透形成热桥,导致整个被动式建筑的屋面保温性能会因为风道结构而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屋面上的风筒,所述风筒上形成有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用于和所述屋面上的风道孔共同形成贯通所述屋面的风道;
所述风筒的突出于所述屋面外侧的部分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所述风道的整个侧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层,并且,所述外部保温层与所述屋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空气通道的连通于外界的开口处盖设有风帽,所述风帽与所述外部保温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可选的,所述风筒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和盖板,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风筒的顶部,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风筒连接,且盖设在所述风筒的顶部;
所述盖板上对应所述空气通道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风帽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处。
可选的,所述外部保温层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风筒的顶部之间夹设有隔热垫块。
可选的,所述屋面的内部还设置有屋内风道,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外部连通段和屋内转换段,所述外部连通段与外界连通,所述屋内转换段与屋内风道连通;
设置在所述屋内转换段上的所述内部保温层的厚度小于设置在所述外部连通段上的所述内部保温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屋面的内部还设置有屋内风道,所述内部保温层贯穿所述屋内风道的侧壁;
所述内部保温层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内的一部分与所述屋内风道的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
可选的,所述内部保温层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的一部分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屋内风道的风道口,所述风道口处设置有连接阀门,所述连接阀门与所述风道口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
可选的,所述内部保温层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的一部分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屋内风道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内部保温层贯穿于所述屋面的楼板层,并且所述内部保温层与所述楼板层之间设置有混凝土隔层。
可选的,所述内部保温层为盖设在所述风道侧壁上的真空绝热板或岩棉形成;
和/或,所述外部保温层为盖设在所述风筒表面的石墨聚苯板或岩棉形成。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通过在风筒的整个外表面设置外部保温层,并在风筒和风道孔形成的风道侧壁上设置内部保温层,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屋面通过风筒和外界实现热量传递,阻隔了热量的散失,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屋面结构整体的保温性能,同时,配合外部保温层的设置,外部保温层与屋面之间还设置了第一防水层,并在外部保温层与空气通道开口处设置了第二防水层,从而能够将整个风筒进行包裹,不仅实现了隔热,同时仅通过两处防水层即实现了外部雨水无法从风道结构及附近位置渗透进屋面内部,在保证了保温性能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建筑物的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屋面;11、屋内风道;12、楼板层;13、隔汽层;14、保温层;15、防水层;2、风筒;20、空气通道;20a、外部连通段;20b、屋内转换段;21、外部保温层;22、内部保温层;23、第一防水层;24、风帽;25、第二防水层;3、固定支架;4、盖板;5、隔热垫块;6、防潮隔汽膜;7、连接阀门;8、屋内风道保温层;9、保温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对节能减排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下,环保节能型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被动式建筑为典型的环保节能型建筑,其通过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来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被动式建筑的屋面结构上,通常会设置与屋内进行连通的风道,风道附近会设置防水隔层,以保证风道位置处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渗透。然而,目前的风道结构处并未针对屋面的保温性能设置任何保温措施,导致风道处会出现热量渗透形成热桥,风道结构成为屋面上保温较为薄弱的结构,整个被动式建筑的屋面保温性能会因为风道结构而大大降低。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通过在风道结构上设置同时保温结构和防水结构,在保证屋面风道处防水性能的同时保证了保温效果。关于该风道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见以下实施例内容所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屋面1上的风筒2,风筒2上形成有空气通道20,空气通道20用于和屋面1上的风道孔共同形成贯通屋面1的风道;风筒2的突出于屋面1外侧的部分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21,风道的整个侧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层22,并且,外部保温层21与屋面1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3,空气通道20的连通于外界的开口处盖设有风帽24,风帽24与外部保温层21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25。
其中,风帽24为盖设在空气通道20顶部开口处的结构,用于对空气通道20进行遮挡,避免雨水浇入或杂物掉入空气通道20中。同时,风帽24与空气通道20顶部开口之间的周侧会留有空气流通的开口,以在对空气通道20进行遮挡的同时,不影响气流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筒2为在屋面1上的风道孔处构建的砌体墙,在其他实施例中,风筒2为一体式的风道管结构,例如混凝土制的预制管贯穿设置于风道孔中,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屋面1外侧的风道孔处构建砌体墙,以形成风筒2结构。
整个风筒2的突出于屋面1外侧的部分的表面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21,即风筒2原本与外界能够进行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外部保温层21即指其表面包覆有外部保温层21。同样地,在风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层22,即形成整个风道的侧壁面上均包覆有内部保温层22。也就是说,对于风筒2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部保温层21和内部保温层22将其完整包覆,避免了直接和外部进行接触,隔绝了风筒2与外界的热传递。
另外,对于第一防水层23和第二防水层25的设置,由于风筒2上包覆了内部保温层22和外部保温层21,在衔接的位置处,外部保温层21的沿风筒2的延伸方向在屋面1外侧表面以及风筒2顶部空气通道20开口的位置处会存在与屋面1之间以及与风筒2之间的衔接缝隙,因此,第一防水层23和第二防水层25的设置能够将缝隙进行密封,保证了风道结构处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通过在风筒的整个外表面设置外部保温层,并在风筒和风道孔形成的风道侧壁上设置内部保温层,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屋面通过风筒和外界实现热量传递,阻隔了热量的散失,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屋面结构整体的保温性能,同时,配合外部保温层的设置,外部保温层与屋面之间还设置了第一防水层,并在外部保温层与空气通道开口处设置了第二防水层,从而能够将整个风筒进行包裹,不仅实现了隔热,同时仅通过两处防水层即实现了外部雨水无法从风道结构及附近位置渗透进屋面内部,在保证了保温性能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防水性能。
其中,对于外部保温层21和内部保温层22的形成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对外部保温层21采用覆设在风筒2表面的保温材料形成,具体选用石墨聚苯板或者岩棉等均可。对于内部保温层22也可采用覆设在风道侧壁上保温材料形成,具体选用真空绝热板或者岩棉均可。并且,由于风道的宽度受限,在选用保温材料时,可使用较薄的材料,或者将保温材料的厚度减薄,保证足够的保温性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内部保温层22的设置,为了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可使内部保温层22通过一层岩棉加一层真空绝热板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筒2上还设置有固定支架3和盖板4,固定支架3固定于风筒2的顶部,盖板4通过固定支架3与风筒2连接,且盖设在风筒2的顶部,并且,盖板4上对应空气通道20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口,风帽24设置在连接口处。固定支架3和盖板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对风筒2顶部的防护作用。具体地,固定支架3与风筒2连接,可通过锚固的方式设置在风筒2顶部。
由于外部保温层21夹设在了盖板4与固定支架3之间,并且盖板4上设置有对应空气通道20开口的连接口,风帽24设置在连接口处,因此,为风帽24与外部保温层21之间设置的第二防水层25可直接设置在盖板4和风帽24之间。第二防水层25可通过涂覆在连接口与风帽24衔接处的密封胶固化形成。
在设置有固定支架3和盖板4时,外部保温层21的一部分设置在盖板4与固定支架3之间,固定支架3与风筒2的顶部之间夹设有隔热垫块5。隔热垫块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固定支架3与风筒2之间形成热桥,以进一步进行隔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屋面1的内部还设置有屋内风道11,内部保温层22贯穿屋内风道11的侧壁,并且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屋内风道11内的一部分与屋内风道11的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6。防潮隔汽膜6可在内部保温层22和屋内风道11的衔接处建立一道防水层,以进一步避免屋内的水汽通过该处朝向管道外侧发散而造成热量的损失,或者屋外的水汽通过该处进入屋面1结构内部影响屋面1结构的性能。防潮隔汽膜6可使用防水隔汽材料,例如PE膜,或者复合聚乙烯膜等。
另外,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屋内风道11的一部分上还开设有连通于屋内风道11的风道口,风道口处设置有连接阀门7,连接阀门7与风道口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6。风道口和连接阀门7的设置用于将屋内风道11和整个风道,具体和空气通道20进行连通,以将屋内需要排风的气体通过该风道结构排出至屋外。而连接阀门7与风道口的相接处同样有可能产生缝隙而导致出现散热问题,因此在该处设置防潮隔汽膜6,同样进一步提升了防水隔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屋内风道11内的一部分的整个外侧壁上设置有屋内风道保温层8。即在屋内风道11的部分上再设置一到保温隔热层,以进一步提升风道结构的保温绝热性能。此处的屋内风道保温层8可使用真空绝热板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材质的保温材料。
由于风道内设置的内部保温层22会沿着风道延伸贯穿整个屋面1结构,因此,在屋面1的楼板层12的位置处会预留有使内部保温层22通过的通孔,保温层能够覆设在通孔壁上。为了保证内部保温层22在通孔处的固定效果,可在内部保温层22与楼板层12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混凝土隔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通道20还包括有相互连通的外部连通段20a和屋内转换段20b,外部连通段20a与外界连通,屋内转换段20b与屋内风道11连通。在屋面1的部分位置处,由于屋内风道11的设置位置和空气通道20的设置位置距离较大,或者难以直接通过直接贯穿的空气通道20连通,因此会设置外部连通段20a和屋内转换段20b,方便将风道与屋内风道11进行连通。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屋内转换段20b上的内部保温层22的厚度小于设置在外部连通段20a上的内部保温层22的厚度。这样设置,能够在连通屋内风道11的较小宽度的位置处预留更大的空间,避免由于保温层14的设置影响到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具体可参见图5所示。
对于安装有上述风道结构的屋面1,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屋面结构。该屋面1结构包括楼板层12、隔汽层13、保温层14和防水层15,隔汽层13覆设于楼板层12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并且隔汽层13、保温层14和防水层15自楼板层12的朝向室外的一侧沿远离楼板层12的方向依次叠设。屋面1结构通过依次叠设有隔汽层13、保温层14和防水层15,使隔汽层13来对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进行水汽的阻隔,保温层14用于实现温度的隔绝,防水层15进一步避免室外水汽朝向屋内的额渗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设置有该屋面1结构的被动式建筑的防水保温效果。
在设置屋面1上的保温层14时,可在屋面1上的保温层14的靠近风筒2的位置处通过将屋面1上的保温层14和风筒2外表面的外部保温层21之间通过保温隔离带9进行衔接,以使风道结构处的结构平整过渡。其中,保温隔离带9可使用岩棉隔离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使屋面1结构的防水层15自保温层14的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至覆设至风道结构的外表面,即覆设至外部保温层21的表面,且可一直延伸至风筒2上的空气通道20的顶部开口处。防水层15能够对外部保温层21起到防水效果,避免水汽从此处渗透,保证防水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屋面1上也设置有保温层14,因此,屋面1的防水层15的一部分即可作为第一防水层23,起到对风道结构的防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屋面(1)上的风筒(2),所述风筒(2)上形成有空气通道(20),所述空气通道(20)用于和所述屋面(1)上的风道孔共同形成贯通所述屋面(1)的风道;
所述风筒(2)的突出于所述屋面(1)外侧的部分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外部保温层(21),所述风道的整个侧壁上设置有内部保温层(22),并且,所述外部保温层(21)与所述屋面(1)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3),所述空气通道(20)的连通于外界的开口处盖设有风帽(24),所述风帽(24)与所述外部保温层(21)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2)上设置有固定支架(3)和盖板(4),所述固定支架(3)固定于所述风筒(2)的顶部,所述盖板(4)通过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风筒(2)连接,且盖设在所述风筒(2)的顶部;
所述盖板(4)上对应所述空气通道(20)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风帽(24)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保温层(2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盖板(4)与所述固定支架(3)之间,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风筒(2)的顶部之间夹设有隔热垫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内部还设置有屋内风道(11),所述空气通道(20)包括相互连通的外部连通段(20a)和屋内转换段(20b),所述外部连通段(20a)与外界连通,所述屋内转换段(20b)与所述屋内风道(11)连通;
设置在所述屋内转换段(20b)上的所述内部保温层(22)的厚度小于设置在所述外部连通段(20a)上的所述内部保温层(22)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内部还设置有屋内风道(11),所述内部保温层(22)贯穿所述屋内风道(11)的侧壁;
所述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11)内的一部分与所述屋内风道(11)的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11)的一部分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屋内风道(11)的风道口,所述风道口处设置有连接阀门(7),所述连接阀门(7)与所述风道口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潮隔汽膜(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保温层(22)的位于所述屋内风道(11)的一部分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屋内风道保温层(8)。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保温层(22)贯穿于所述屋面(1)的楼板层(12),并且所述内部保温层(22)与所述楼板层(12)之间设置有混凝土隔层。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保温层(22)为盖设在所述风道侧壁上的真空绝热板或岩棉形成;
和/或,所述外部保温层(21)为盖设在所述风筒(2)表面的石墨聚苯板或岩棉形成。
10.一种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
CN202223544118.XU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Active CN219365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118.XU CN21936519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118.XU CN21936519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5193U true CN21936519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4118.XU Active CN219365193U (zh) 2022-12-29 2022-12-29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5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4382A (en) Infiltration and energy barrier
US5134831A (en)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building
EP0018338B1 (en) Method of building a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and an energy saving building
CN205840013U (zh) 一种工民建筑工程墙体外置保温板材装置
CN219365193U (zh) 应用于屋面的风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CN212358765U (zh) 一种复合幕墙结构
KR20200060814A (ko) 외단열 보강 시스템 및 시공방법
CN217517850U (zh) 一种一体式保温防阻燃建筑用外墙面板
CN217581790U (zh)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结构
JP2010013839A (ja) 断熱壁
CN211524506U (zh) 一种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嵌装式外窗结构
CN219365182U (zh) 应用于屋面的管道结构及建筑物的屋面结构
JP2006249769A (ja) 住宅の断熱・防湿・熱反射構造
CN111005646A (zh)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外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175236U (zh) 一种建筑外围护结构空气渗漏点封堵系统
CN207686052U (zh) 一种带穿墙管道的防水隔气墙体结构
CN209523344U (zh) 入户门气密结构
JP2007107360A (ja) 空気静止法を取り入れた遮熱・断熱材取付工法
CN216973780U (zh) 一种实现高效防水窗口构造结构
JP2004300709A (ja) 建造物の壁構造
CN216520029U (zh) 一种装配外墙穿风管结构
RU2777232C1 (ru) Модульная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навесная фасад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её монтажа
CN217652030U (zh) 一种无热桥且高气密性的窗墙节点
CN21720496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通风管出屋面结构
CN219955564U (zh) 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电梯机房外墙排风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