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0063U -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0063U
CN219360063U CN202320901732.2U CN202320901732U CN219360063U CN 219360063 U CN219360063 U CN 219360063U CN 202320901732 U CN202320901732 U CN 202320901732U CN 219360063 U CN219360063 U CN 219360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support plate
cell
wire
rectangul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17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鹏
孔祥冲
陈付清
程国强
李加浩
卢连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ih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17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0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0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0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的支撑板;还包括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边的挡板;所述支撑板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挡板均为可拆卸安装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板相匹配,所述挡板上下抽动插入两个相邻的支撑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能够将筛选并贴完泡棉的电芯放置整齐后,直接一组转运到挤压工装处进行挤压,避免分次搬运、重新排序放置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浪费,在保障挤压效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电化学储能的高速增长,电化学储能技术向着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的方向快速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是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作为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具备高电压、高能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等特点,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众多技术领域,其中,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锂电池储能领域的首选。
电化学储能的首要步骤为电池包(即电池PACK)的生产,电池PACK包括电芯堆叠挤压组装成的电芯模组,其中,电芯挤压起着首要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的电芯堆叠挤压过程,操作步骤繁琐,需要人为的将一个一个电芯先放到工装台上,然后将电芯贴好泡棉,再依次拿到挤压工装上进行挤压,这一过程即浪费时间时间又浪费人力,而且人工的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能够将筛选并贴完泡棉的电芯直接一组转运到挤压工装上,避免重复搬运电芯,降低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的支撑板;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边的挡板;
所述支撑板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挡板均为可拆卸安装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板相匹配,所述挡板上下抽动插入两个相邻的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匹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钩形中的任一种形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大于电芯的长度,所述矩形框架的开口宽度小于电芯的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作为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左右两侧的挡板平行,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作为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前后两侧的挡板平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可调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的长度可调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为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之间的距离长度;
所述第三挡板的长度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四挡板的长度为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为带有圆孔的固定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为L折型支撑板,所述挡板为平板;
两个相邻的L折型支撑板的处于同一侧的折边与一个平板相匹配,两个相邻的L折型支撑板支撑平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能够将筛选并贴完泡棉的电芯放置整齐后,直接一组转运到挤压工装处进行挤压,避免分次搬运、重新排序放置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浪费,在保障挤压效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施例一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取出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装有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二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二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取出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体框架,2、矩形框架,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第四支撑板,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第三挡板,10、第四挡板,11、圆孔,12、固定片,13、第一L折型支撑板,14、第二L折型支撑板,15、第三L折型支撑板,16、第四L折型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是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立体框架1,如图2所示,该立体框架1包括底面的矩形框架2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1四个直角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结构相同,其高度、宽度、厚度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第四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所述第二支撑板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5和所述第四支撑板6平行设置。
上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装置的前后左右、分别垂直于所述立体框架1四个直角边安装的挡板,包括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其中,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作为装置左右两侧的挡板平行,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0作为装置前后两侧的挡板平行。每个挡板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一挡板7的长度为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二挡板8的长度为第三支撑板5和第四支撑板6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三挡板9的长度为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长度,所述第四挡板10的长度为第二支撑板4和第四支撑板6相邻侧边之间的距离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立体框架1采用碳钢材料,碳钢材料具有良好的硬度和强度,不易变形。
如图3所示,考虑到电芯挤压装置是将电芯反装后再进行挤压的,即,将电芯正负极朝下放置后,利用电芯挤压装置进行积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电芯正负极朝上因误触而造成电芯短路的情况。电压挤压装置的下端开口,因此,本实施例所提出的上述装置底面为矩形框架,相当于该装置的底面开口,该开口对应挤压工装/设备/装置的开口。
进一步的,由于电芯正负极朝下放置,为了避免电芯从矩形框架的开口处漏出,因此,设置该矩形框架2的宽度大于电芯的长度,该矩形框架2的开口宽度小于电芯的长度,使得电芯能够放置在该矩形框架2上不掉漏。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2的宽度略大于电芯的长度,保障贴好泡棉的电芯能够恰好嵌入到该矩形框架2前后两侧设置的挡板之间。
上述矩形框架2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适用于不同数量的电芯的整齐、紧密放置,该矩形框架2的长度可调节。具体的,该矩形框架的长边框为可伸缩边框,其结构与伸缩杆类似,该长边框的一端为扁平的空心立体结构,另一端为与该空心立体结构相匹配的直板,该直板插入空心立体结构的内部,可根据需要调节插入的长度,以此实现矩形框架的长度调节。在这一情况下,该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挡板,即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0,其长度可调节,其实现方式与上述可伸缩边框类似。
进一步的,由于电芯挤压时是从堆叠电芯的两侧进行挤压,为了便于电芯的堆叠放置,上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的左右两侧的挡板,即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可拆卸。同样的,在将电芯贴好泡棉装入转运装置时,为了方便装入,本实施例所述装置前后两侧的固定挡板,即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挡板。
所述挡板均为可拆卸安装的挡板。具体的,所述挡板和上述支撑板相匹配,该挡板插入两个支撑板之间,实现挡板的固定与拆卸。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所示A处为第三挡板9和第三支撑板5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板5的一侧边设置向内凹陷的卡槽,第三挡板9的一侧边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匹配,将所述第三挡板9的卡块插入到该第三支撑板5的卡槽,实现第三挡板9一侧的固定。同样的,所述第三挡板9的另一侧边也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卡槽相匹配,通过第一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5,实现第三挡板9的上下抽动安装与固定。
同样的,如图5所示,图5所述B处为第一支撑板3和第一档板7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另一侧边设置向内凹陷的卡槽,第一档板7的一侧边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匹配,将所述第一档板7的卡块插入到该第一支撑板3的卡槽,实现第一档板7一侧的固定。
实际上,所述挡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匹配,所述挡板通过该匹配的卡块与卡槽,插入两个支撑板之间,实现该挡板的上下抽动安装与固定。同样的,所述挡板可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抽出,具备可拆卸功能。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矩形、钩形等任意一种形状。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吊装部,该吊装部为带有圆孔11的固定片12,便于电芯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首先,将电芯上线挤压装置的前后挡板(即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抽出,放到工作台上;
步骤2、将电芯贴好泡棉后,直接按照顺序将电芯依次倒立放置到该装置中;
步骤3、电芯装好后,将该装置的前后挡板插入两个支撑板之间,并通过起吊装置勾住该装置四个支撑板吊装部的勾环处(即圆孔11),直接将该装置加电芯一通转运到挤压装置上;
步骤4、电芯转运到挤压装置后,抽出前后挡板(即第三挡板9、第四挡板10)和左右挡板(即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通过挤压装置的限位装置固定电芯的前后,通过挤压装置从电芯的左右两侧开始挤压直至完成挤压。
重复上述步骤及操作,进行下一组电芯的转移及挤压。
通过本实施例上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能够直接将贴好泡棉的电芯放置整齐,并直接搬运至挤压装置处进行挤压,避免分次搬运、重新排序放置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浪费,在保障挤压效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该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装置结构相同,包括一体成型的立体框架1,该立体框架1包括底面的矩形框架2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1四个直角的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结构相同,其高度、宽度、厚度均相同。同样的,该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装置的前后左右、分别垂直于所述立体框架1四个直角边安装的挡板。
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装置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L折型支撑板,所述挡板为平板。如图7所示,所述L折型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第三支撑板15、第四支撑板16,通过L折型支撑板,实现挡板的固定。如图6所示,L折型支撑板的折边宽度相同,两个L折型支撑板的处于同一侧的折边与一个挡板相匹配,起到支撑挡板的作用。例如,第一L折型支撑板13和第二L折型支撑板14的同一侧的折边,支撑第一挡板;第三L折型支撑板15和第四L折型支撑板16的同一侧的折边,支撑第二挡板。通过设置挡板,能够保障该装置放置电芯后运转电芯时,避免电芯的晃动及掉落。
同样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固定安装在立体框架1上,该挡板分别通过第一L折型支撑板13和第三L折型支撑板15、第二L折型支撑板14和第四L折型支撑板16支撑固定。
进一步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长度小于矩形框架的长度,但大于矩形框架的开口长度;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小于矩形框架的宽度,但大于矩形框架的开口宽度。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电芯上线挤压装置的使用方式/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相同。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体成型的立体框架,所述立体框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的支撑板;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四个直角边的挡板;
所述支撑板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挡板均为可拆卸安装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板相匹配,所述挡板上下抽动插入两个相邻的支撑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钩形中的任一种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大于电芯的长度,所述矩形框架的开口宽度小于电芯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可调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作为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左右两侧的挡板平行,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作为所述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前后两侧的挡板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的长度可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为带有圆孔的固定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为L折型支撑板,所述挡板为平板;
两个相邻的L折型支撑板的处于同一侧的折边与一个平板相匹配,两个相邻的L折型支撑板支撑平板。
CN202320901732.2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Active CN219360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1732.2U CN2193600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1732.2U CN2193600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0063U true CN21936006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1732.2U Active CN21936006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0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07109A (ko) 전극 조립체의 복수개의 전극 탭과 전극 리드의 연결부의 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이차 전지
CN219360063U (zh) 一种电芯上线挤压装置
CN217086767U (zh) 一种能够组装拼接的锂离子蓄电池组
CN214622978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用ocv测试辅助装置
CN207705848U (zh) 一种用于双节锂电池充电的连体座
CN204834769U (zh) 软包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设备
CN211654914U (zh) 一种不用点焊的锂电池组支架
CN210040320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结构
CN107887650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一次化成的密封夹紧系统及方法
CN112928379A (zh) 一种拼接式电池模组
CN220710507U (zh) 一种充电桩用电池支架
CN212783627U (zh) 一种组装锂电池用的固定装置
CN219371109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液压充电连接装置
CN220420644U (zh) 激光切叠一体机
CN216680782U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堆叠激光点焊的治具
CN217848068U (zh) 一种ups电池生产专用夹具
CN22066071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生产加工的拆解装置
CN212783680U (zh) 一种新型扣式电池夹
CN215438568U (zh) 一种电池卷芯中转平台装置
CN210848767U (zh) 一种多串半锂电池组点焊专用治具
CN219957644U (zh) 一种紧凑型圆柱电池pcb板卡工装
CN218385647U (zh) 一种微型应急电源用连接片和微型应急电源
CN218448359U (zh) 一种电池组镍片支架结构
CN214957125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组
CN218997013U (zh) 一种无线式电池包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717, Huaihe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Yih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17, Huaihe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Y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