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520U -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 Google Patents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520U
CN219353520U CN202320757455.2U CN202320757455U CN219353520U CN 219353520 U CN219353520 U CN 219353520U CN 202320757455 U CN202320757455 U CN 202320757455U CN 219353520 U CN219353520 U CN 21935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lt
wool
silk
slee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74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7574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平铺状态下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的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包括羊毛套和内芯;所述羊毛套内部设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空心腔体,所述内芯为填充在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蚕丝垫;所述被子本体上分散分布有多个点缝固定点;所述点缝固定点将所述羊毛套和内芯固定。蚕丝被蓬松质量轻,但是不保暖,价格昂贵,一般只能夏天用,但是羊毛,具有优良的保暖效果,质量(重量)比较大,因此将羊毛弄成一个羊毛套(套体结构),内部有扁平空腔(空心腔体),容置符合标准GB/T24252‑2009的蚕丝垫,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相互融合,缺点互补,在兼顾保暖的同时拥有较佳的透气和自然抗螨性能。

Description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背景技术
现有的蚕丝被为单纯的蚕丝被,羊毛被也为单纯的羊毛被,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经常与其他材料(例如聚酯纤维)混用,按照行业标准难以认定为蚕丝被或羊毛被(羊毛被是指含羊毛50%及以上的被)。
示意性质地举例为:目前市场上所公开的蚕丝羊毛混合被包括被子本体,被子本体包括正被面和背被面,所述的正被面与背被面之间依次设置为桑蚕丝层、第一聚酯纤维层、羊毛层、第二聚酯纤维层,正被面和背被面的四周绗缝连接形成一个容纳桑蚕丝层、第一聚酯纤维层、羊毛层和第二聚酯纤维层的腔室;将蚕丝的吸湿与羊毛的排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但是,该蚕丝羊毛被以层层叠加的方式采用羊毛层、桑蚕丝层和其他纤维层,该混合被将桑蚕丝作为外层,虽然桑蚕丝具备透气和自然抗螨的效果,但是桑蚕丝的天然属性是保暖性差,进而将桑蚕丝作为外层的混合被,其作为保暖被的使用效果就很差,外层的桑蚕丝对保暖效果会有很大影响。
如果,将桑蚕丝仅仅单独作为其中一个中间层,那么这种制造方式会十分影响桑蚕丝的蓬松度,难以利用到桑蚕丝轻薄蓬松的特点。
如此,目前市场的蚕丝羊毛被都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桑蚕丝和羊毛优点有机结合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包括在平铺状态下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的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包括羊毛套和内芯;所述羊毛套内部设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空心腔体,所述内芯为填充在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蚕丝垫;所述被子本体上分散分布有多个点缝固定点;所述点缝固定点将所述羊毛套和内芯固定。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羊毛套和蚕丝垫之间重量比例为40-70:30-60;并且,所述蚕丝垫的重量小于所述羊毛套的重量。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蚕丝垫由桑蚕丝构成;所述羊毛套由羊毛构成。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被子本体套设于一被套内;所述点缝固定点将所述被套与所述被子本体固定缝接,或者,所述被套一端设有开合口以放入或移除所述被子本体。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被子本体尺寸为150厘米×210厘米,或者,200厘米×230厘米,或者,220厘米×240厘米。
作为优选的一个方面,所述被子本体的长为240cm多个所述点缝固定点呈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点缝固定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蚕丝被蓬松质量轻,但是不保暖,价格昂贵,一般只能夏天用,但是羊毛,具有优良的保暖效果,质量(重量)比较大,因此将羊毛弄成一个羊毛套(套体结构),内部有扁平空腔(空心腔体),容置符合标准GB/T24252-2009的蚕丝垫,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相互融合,缺点互补。如此二者结合后,被子整体的重量变轻,同时羊毛套将蚕丝垫包裹在其内部,兼顾保暖的同时,蚕丝在其内部空腔可不影响其蓬松度,进行拥有较佳的透气和自然抗螨性能。而且,主要成分为羊毛的基础上可减少蚕丝的使用量,进而可充分降低制造成本,从而降低被子的销售价格,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点缝固定点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羊毛套;11、点缝固定点;2、内芯(蚕丝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包括在平铺状态下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的被子本体5。所述被子本体5包括羊毛套1和内芯。所述羊毛套1内部设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空心腔体(扁平腔体),所述内芯为填充在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蚕丝垫2。所述被子本体5上分散分布有多个点缝固定点11;所述点缝固定点11将所述羊毛套1和内芯固定。
所述被子本体5尺寸为150厘米×210厘米,或者,200厘米×230厘米,或者,220厘米×240厘米。所述蚕丝垫2由桑蚕丝构成;所述羊毛套1由羊毛构成。也即,蚕丝垫2符合标准GB/T24252-2009,其由100%桑蚕丝构成,羊毛套1为100%羊毛所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羊毛套1和蚕丝垫2之间重量比例为40-70:30-60。并且,所述蚕丝垫2的重量不大于所述羊毛套1的重量。例如,所述羊毛套1和蚕丝垫2之间的重量比例为50:50。该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可符合羊毛被标准,其羊毛含量在50%以上,因而可称为桑蚕丝羊毛被。
具体的,在该桑蚕丝羊毛混合被作为夏凉被的实施例中,被子整体总重3斤左右(±2两),蚕丝重量(蚕丝垫2重量)可在6两左右(±2两)。在该桑蚕丝羊毛混合被作为保暖被(或四季被)的实施例中,被子总重7斤左右,蚕丝重量可为0.5-1公斤;羊毛0.8公斤-3公斤。
为避免羊毛套1裸露,所述被子本体5套设于一被套内,以便于用户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被子本体5可作为产品单独制造,此时,所述被套一端设有开合口以放入或移除所述被子本体5。被套在对应被子本体5的短边6或长边7一侧设置通过拉链开合的开合口,以将被子本体5放入。
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诸如纯棉材质的被套与被子本体5为不可拆卸连接,所述点缝固定点11将所述被套与所述被子本体5固定缝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羊毛套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点缝固定点11,所述点缝固定点11用于内芯2均匀分布在羊毛套1内。多个所述点缝固定点11呈阵列排布,为避免影响蚕丝垫2的蓬松度,相邻两个所述点缝固定点1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其中点缝固定点11可人工缝制(星点缝工艺或结粒绣工艺,结粒绣工艺可在被子本体5的正面缝制结粒,以增加美观度),点缝工艺的采用可避免采用绗缝,因为绗缝会影响桑蚕丝蓬松度。点缝固定点11的采用能够使蚕丝垫2能够在羊毛套1内部固定且降低对蚕丝蓬松度的影响,还可保证被子整体更加的均匀,蓬松度保持一致。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5)

1.一种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平铺状态下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的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包括羊毛套和内芯;所述羊毛套内部设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空心腔体,所述内芯为填充在所述空心腔体内的蚕丝垫;所述被子本体上分散分布有多个点缝固定点;所述点缝固定点将所述羊毛套和内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羊毛套和蚕丝垫之间重量比例为40-70:30-60;并且,所述蚕丝垫的重量小于所述羊毛套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垫由桑蚕丝构成;所述羊毛套由羊毛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子本体套设于一被套内;所述点缝固定点将所述被套与所述被子本体固定缝接,或者,所述被套一端设有开合口以放入或移除所述被子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丝羊毛混合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子本体尺寸为150厘米×210厘米,或者,200厘米×230厘米,或者,220厘米×240厘米;
多个所述点缝固定点呈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点缝固定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
CN202320757455.2U 2023-04-07 2023-04-07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Active CN21935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7455.2U CN219353520U (zh) 2023-04-07 2023-04-07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7455.2U CN219353520U (zh) 2023-04-07 2023-04-07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520U true CN21935352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7455.2U Active CN219353520U (zh) 2023-04-07 2023-04-07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8372B (zh) 多层复合毯以及生产工艺
WO2002063082A1 (fr) Tissu de tricotage a trois couches
WO1999016705A1 (en) Filling comprising a polyester fibre
CN219353520U (zh) 桑蚕丝羊毛混合被
CN209047804U (zh) 一种蚕丝羽绒一体被
CN201436930U (zh) 一种十孔兔绒冬被
CN215423772U (zh) 一种藤席床垫
CN108914378A (zh) 一种保温絮片及其制备方法、保温制品
CN201960769U (zh) 具有容置部的布料结构
CN210471734U (zh) 一种蚕丝羊毛被
CN220512615U (zh) 一种无边仿羽绒纤维被及被芯
CN201617222U (zh) 一种复衬棉和一种棉服
CN107447364A (zh) 一种天然植物中草药抗菌保健填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11239530A (ja) 布団用充填物
CN201435977U (zh) 一种兔绒夏被
JPS58131058A (ja) キルテイング
CN201831423U (zh) 双层被子
CN217510220U (zh) 一种防拖拽的分段式多功能被子
CN210249356U (zh) 一种热感桑蚕丝夹心被
CN214711834U (zh) 一种气凝胶保暖蚕丝被
JP2015210000A (ja) こたつ掛布団
CN213786604U (zh) 一种控温被
CN202739451U (zh) 吸湿发热被
CN204995084U (zh) 棉芯及其填充被
CN210870841U (zh) 一种保暖透气型化纤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