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461U -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461U
CN219353461U CN202223594331.1U CN202223594331U CN219353461U CN 219353461 U CN219353461 U CN 219353461U CN 202223594331 U CN202223594331 U CN 202223594331U CN 219353461 U CN219353461 U CN 21935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tress
side wall
bed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43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zhou Bao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zhou Bao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zhou Bao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zhou Bao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43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居产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包括床体部和设置于床体部顶部的床垫部,床体部包括顶片、底片和侧围片,侧围片的顶部与顶片的边缘连接,侧围片的底部与底片的边缘连接;床垫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粘接层和海绵层,海绵层的底部与顶片的顶部抵接;侧围片的顶部垂直延伸设置有连接围片,连接围片的顶部与面料层的四周边缘连接,连接围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充放气咀。本申请将床垫部的海绵层直接与床体部的顶片抵接,仅在靠近底片的一侧环设连接膜片,节约多个连接膜片以及床垫部底部的面料层和粘合层的生产成本,且能提高海绵层与顶片的抵接平整性,使用舒适,充气使用及排气收卷操作便利,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居产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背景技术
充气床是由具有防水性的柔性材料连接形成的床体结构,当未充气时,可将充气床折叠或卷绕进行收纳存放,当将其充气后,形成床体结构进行使用,通过充放气可改变床体状态,适用于室内外环境。
目前市面上有在充气床体结构的顶部连接设置床垫结构,来提高充气床的使用舒适性,但发明人发现目前将成型的床垫连接安装于充气床体顶部后,由于床垫与充气床体为两个单独结构的连接结合,会使得床垫底部与充气床体顶部之间存在空腔,并容易集聚空气在空腔内,使得床垫充气床在折叠收卷收纳时容易出现空腔空气无法排尽、影响折叠收卷的情况。
对此,有相关产品是将床垫与充气床体的连接片开设排气孔,使得在收卷床垫充气床时将空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但排气孔的开设会增加床垫充气床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也会使得床垫与充气床体在使用时,坐、躺等使用方式均会将空腔内的空气从排气孔排走,出现床垫充气床下塌的情况,降低了充气床的充气承托效果;且在折叠收卷时,排气孔的排气效率较低,使得收卷过程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床垫充气床在折叠收卷收纳时排气孔难以快速将空腔内空气排空的情况,以及排气孔的开设影响床垫充气床生产效率、使用感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包括床体部和设置于所述床体部顶部的床垫部,所述床体部包括顶片、底片和侧围片,所述侧围片的顶部与所述顶片的边缘连接,侧围片的底部与所述底片的边缘连接;
所述床垫部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粘接层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底部与所述顶片的顶部抵接;
所述侧围片的顶部垂直延伸设置有连接围片,所述连接围片的顶部与面料层的四周边缘连接,所述连接围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充放气咀。
目前市面上的床垫充气床,是将海绵垫两表面均连接有面料的最终成型床垫部与床体部的顶部抵接,然后将床垫部顶部的边缘通过连接围片与床体部连接,但是床垫部表面的面料层透气性较差,床垫部底部与床体部顶部之间会形成空隙,并容易集聚空气在空腔中,且空腔中的空气不易渗入至海绵层,使得空气留存于空腔中,影响床垫充气床的折叠收卷,若在连接围片开设排气孔,通过排气孔将空腔内空气排出,但在使用时也容易由于空腔内空气排出而出现床垫充气床下塌的情况,且在收卷时排气孔的排气效率较低。
对此,本申请通过将床垫部的海绵层直接与床体部的顶片抵接,使得床垫部与床体部顶部之间的空气可进入至海绵层的海绵微孔中,并能节约床垫部底部的面料层和粘合层的材料及生产工序;且连接围片的第一充放气咀,能便于对床垫部进行充气,充入的空气进入至海绵层的海绵微孔中,充气后将第一充放气咀密封,则能减少床垫部内空气的外溢或泄露,使得床垫部在使用时能维持空气充盈的承托状态;同样地,可通过第一充放气咀将床垫部内的空气排空,优选可采用抽气泵连接第一充放气咀,以辅助快速排空床垫部内的空气,便于折叠或收卷床垫充气床体,实用性高。
可选的,所述床体部还包括连接膜片,所述连接膜片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且连接膜片的顶部与侧围片靠近底片的一侧连接,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连接。
而本申请的床垫充气床仅在靠近底片的一侧环设连接膜片,节约床体部的上连接膜片,使得顶片靠近边缘处没有形成第一连接条结构,进而使得顶片外表面平整,与床垫部底部相抵接时抵接平整,减少床垫部底部底部与床体部顶部之间的空隙,当对床垫部充气时,充入的空气能均匀地进入至海绵层的海绵微孔内,使得床垫充气床使用时相对平整、平稳;当对床垫部排气时也能快速排气进行折叠收卷。另一方面,本申请的床垫充气床能减少多个连接膜片的设置,减少工艺流程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膜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顶片、侧围片、连接膜片和底片围设形成第一腔室,侧围片、连接膜片和底片围设形成第二腔室,通过在连接膜片上开设通孔,能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连接膜片的通孔实现连通,当对床体部充气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均能一并充气,当对床体部放气处理时,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均能一并放气,便于快速折叠收纳床垫充气床,实用性高。
可选的,所述侧围片设置有充放气泵和/或第二充放气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充放气泵实现床体部的充放气,或通过将第二充放气咀外接的气泵实现充放气,又或者可同时使用充放气泵和第二充放气咀实现充放气,提高操作效率,实用性高。
可选的,所述床体部还包括若干个连接拉带,所述连接拉带的一端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的另一端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顶片与底片连接,提高床体部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拉带优选采用柔性拉带,使得床体部放气后,连接拉带能随着顶片、底片和侧围片进行折叠或收卷,当充气后,亦能在第一腔室内将顶片和底片连接稳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为绳状拉带或片材状拉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顶片与底片连接稳定,其中,如绳状拉带,可通过吸盘等连接件结构与顶片、底片连接,使得在顶片外表面、底片外表面形成阵列设置的圆盘状连接处;如片材状拉带,可直接与顶片内表面、底片内表面连接,使得在顶片外表面、底片外表面形成阵列设置的条状连接处,优选的,该片材状拉带可以床体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腔室内,或者以床体部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腔室内;上述的圆盘状连接处以及条状连接处,均能提高顶片与海绵层的抵接紧密性、提高底片与地面的抵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端面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另一端面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顶片与底片连接稳定,具体是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以长片状拉带宽度方向的位置与顶片的内表面、底片的内表面连接,使得顶片的外表面、底片的外表面呈阵列设置的椭圆形连接处;上述的椭圆形连接处能提高顶片与海绵层的抵接紧密性、提高底片与地面的抵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顶片与底片连接稳定,具体是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以长片状拉带长度方向的侧边与与顶片的内表面、底片的内表面连接,使得顶片的外表面、底片的外表面呈间隔排列的若干个腰形连接处;上述的腰形连接处能提高顶片与海绵层的抵接紧密性、提高底片与地面的抵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将床垫部的海绵层直接与床体部的顶片抵接,使得床垫部与床体部顶部之间的空气可进入至海绵层的海绵微孔中,并能节约床垫部底部的面料层和粘合层的材料及生产工序,且通过第一充放气咀对床垫部进行充气,充入的空气进入至海绵层的海绵微孔中,使得床垫部在使用时能维持空气充盈的承托状态;同样地,可通过第一充放气咀将床垫部内的空气排空,便于折叠或收卷床垫充气床体,实用性高。
2.本申请的床垫充气床仅在靠近底片的一侧环设连接膜片,节约床体部的上连接膜片,使得顶片外表面平整,与床垫部底部相抵接时抵接平整,减少床垫部底部底部与床体部顶部之间的空隙,使得床垫充气床使用时相对平整、平稳,且能减少多个连接膜片的设置,减少工艺流程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本申请床体部的连接拉带结构多变,均能使得顶片与底片连接稳固,提高床体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市面上设置有上连接膜片的充气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连接拉带为绳状拉带。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连接拉带为片材状拉带。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连接拉带为回形结构拉带,且以连接拉带的宽度方向与顶片、底片连接。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连接拉带为回形结构拉带,且以连接拉带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与顶片、底片连接。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床垫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床垫部的另一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述床垫部的结构爆炸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述床垫部的另一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部;11、顶片;12、底片;13、侧围片;131、充放气泵;132、第二充放气咀;14、连接围片;141、第一充放气咀;15、连接膜片;151、通孔;16、连接拉带;17、第一腔室;18、第二腔室;2、床垫部;21、面料层;22、粘接层;23、海绵层;231、通道;232、海绵块;101、上连接膜片;102、第一连接条;103、第二连接条;104、第三连接条;105、第四连接条;106、空隙;107、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目前的充气床体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是在床体内部上下对称设置有倾斜的上连接膜片101和下连接膜片15,上连接膜片101的顶部与顶片11靠近四周边缘的位置连接、并于顶片11的连接处形成环状的第一连接条102,上连接膜片101的底部与侧围片13靠近顶片11的四周边缘连接、并于侧围片13的连接处形成环状的第二连接条103,顶片11、侧围片13和上连接膜片101围设形成环形的上腔室,且上腔室的一侧边纵截面成类三角状,以提高侧围片13与顶片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下连接膜片15的顶部与侧围片13靠近底片12的四周边缘连接、并于侧围片13的连接处形成环形的第三连接条104,下连接围片14的底部与底片12靠近四周边缘的位置连接、并于底片12的连接处形成环形的第四连接条105,使得底片12、侧围片13和下连接膜片15围设形成环形的下腔室,且下腔室的一侧边纵截面成类三角状,以提高侧围片13与底片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虽然通过上述的上连接膜片101和下连接膜片15来提高充气床体在充气后的整体稳定性,但是发明人发现,上连接膜片101与顶片11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第一连接条102是相对顶片11向下凹陷,使得顶片11的表面不平整,与床垫部2底部的贴合平整度较低,且第一连接条102相对下凹的部分与床垫部2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106,该空隙106内亦容易存有空气,导致将床垫充气床折叠或卷绕时难以将空气排尽,影响折叠或卷绕的紧密性,而在连接围片14处开设的排气孔107,也较难快速地排空空隙106中的气体,且排气孔107的开设,会使得在使用充气床时,空隙106中空气受床垫部2下压而排气,则床垫部2相对于床体部1会出现下塌现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实施例1
参照图2和图3,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包括床体部1和床垫部2,床体部1包括顶片11、底片12、侧围片13、连接膜片15和若干个连接拉带16,侧围片13的顶部与顶片11的边缘连接,侧围片13的底部与底片12的边缘连接,每个连接拉带16的顶部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16的底部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优选的,连接拉带16可以为绳状拉带、片材状拉带或是回形结构的拉带,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绳状拉带是指绳状结构的拉带的一端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绳状拉带的底部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如图4所示,片材状拉带是指片材状的拉带的一侧边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片材状拉带的相对另一侧边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如图5所示,回形结构拉带,是指长条片状拉带对称折叠并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拉带一端的折叠片状结构以其宽度方向直接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或是通过连接件等部件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拉带另一端的折叠片状结构则以其宽度方向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或是通过连接件等部件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使得连接拉带16与顶片11、底片12的连接处在外表面呈现椭圆形。如图6所示,回形结构的另一连接方式可以是:长条片状拉带对称折叠并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连接拉带16长度方向的一侧边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另一侧边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使得连接拉带16与顶片11、底片12的连接处在外表面呈现类回字型的腰形。
连接膜片15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且连接膜片15的顶部与侧围片13靠近底片12的一侧连接、并形成第三连接条104,连接膜片15的底部与底片12靠近侧围片13的一侧连接、并形成第四连接条105,使得顶片11、侧围片13、连接膜片15和底片12围设形成第一腔室17,侧围片13、连接膜片15和底片12围设形成第二腔室18,连接膜片1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51,以使得第一腔室17与第二腔室18连通,侧围片13设置有充放气泵131和/或第二充放气咀132,以对第一腔室17和第二腔室18一并进行充放气。
参见图3和图7,床垫部2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21、粘接层22和海绵层23,海绵层23的底部与顶片11的顶部抵接,侧围片13的顶部垂直延伸设置有面料层21四周边缘连接的连接围片14,连接围片14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充放气咀141,以对床垫部2进行充放气。该连接围片14与侧围片13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连接条,该连接条是顶片11边缘与连接围片14底部侧围片13顶部的连接处所形成的,对于整个床垫充气床而言,相当于市面传统的第二连接条103,使得能减少传统充气床设置有上连接膜片101的基础上,也能将床垫部2、床体部1连接稳定,亦对整个床垫充气床起稳定作用,而且能减少传统充气床的第一连接条102设置,提高顶片11与床垫部2底部之间的贴合度,减少两者之间由于空隙106而造成充气床折叠收卷困难的情况。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将连接拉带16的一端或一侧边与顶片11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16的另一端或另一侧边与底片12内表面连接;同时将连接膜片15的顶部与侧围片13靠近底片12处环形连接并形成第三连接条104,将连接膜片15的底部与底片12靠近侧围片13处环形连接并形成第四连接条105;然后再将顶片11的四周边缘与侧围片13的顶部四周边缘熔接、同时将底片12的四周边缘与侧围片13的底部四周边缘熔接,制得床体部1结构。
将面料层21、粘接层22以及海绵层23贴合稳定后,形成床垫部2,再将该床垫部2放置于顶片11的顶部并连接一体,具体是将海绵层23与顶片11抵接,然后将面料表面的四周边缘与连接围片14的顶部四周边缘熔接,去除边角料则制得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使用该一体式床垫充气床时,通过外界泵气组件与第二充放气咀132连通,或是通过充放气泵131,往床体部1的第一腔室17进行充气,充入的空气通过连接膜片15的通孔151流通至第二腔室18,实现第一腔室17与第二腔室18的同时充气;同时,也可通过外界泵气组件与第一充放气咀141连通,对床垫部2进行充气,充入的空气进入至海绵层23的海绵微孔,实现床垫部2的均匀充气,则完成对一体式床垫充气床的充气,则可使用。
当未使用床垫充气床时,将床垫部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充放气咀141的自放气排出,床体部1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充放气咀132的自放气排出,也可通过外界的抽气泵与第一充放气咀141、第二充放气咀132连通,加快对床垫部2、床体部1的空气排出,进而可将床垫部2、床体部1折叠、收卷,具体是可将床体部1跟随床垫部2的海绵层23卷绕而进行收卷,便于存放或携带该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8,海绵层2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道231,或者是如图9所示,沿海绵层23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道231,上述两种设置方式的通道231的两端贯穿海绵层23的两端,一方面能减少海绵用料、节约成本,且开设通过所产生的海绵废料可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开设的通道231使得往床垫部2内充入的空气能通过通道231均匀流通至海绵层23,促进空气均匀进入海绵层23海绵微孔。
其他结构特征及实施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0和图11,海绵层2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道231,或者是沿海绵层23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道231,上述两种设置方式的通道231的两端部设置有海绵块232,海绵块232的外侧与海绵层23的侧围齐平,使得通道231形成盲孔结构,当人体坐或躺在床垫部2时,海绵块232能提高对海绵层23的边缘位置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使用时海绵层23的边缘位置不易塌落,同时亦能保证充入床垫层的空气能通过海绵块232的海绵微孔进入至海绵层23,保证床垫部2的充气效果。
其他结构特征及实施原理均与实施例2-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部(1)和设置于所述床体部(1)顶部的床垫部(2),所述床体部(1)包括顶片(11)、底片(12)和侧围片(13),所述侧围片(13)的顶部与所述顶片(11)的边缘连接,侧围片(13)的底部与所述底片(12)的边缘连接;
所述床垫部(2)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料层(21)、粘接层(22)和海绵层(23),所述海绵层(23)的底部与所述顶片(11)的顶部抵接;
所述侧围片(13)的顶部垂直延伸设置有连接围片(14),所述连接围片(14)的顶部与面料层(21)的四周边缘连接,所述连接围片(14)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充放气咀(141),连接围片(14)不设有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部(1)还包括连接膜片(15),所述连接膜片(15)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且连接膜片(15)的顶部与侧围片(13)靠近底片(12)的一侧连接,连接膜片(15)的底部与底片(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膜片(15)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片(13)设置有充放气泵(131)和/或第二充放气咀(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部(1)还包括若干个连接拉带(16),所述连接拉带(16)的一端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16)的另一端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16)为绳状拉带或片材状拉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1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端面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另一端面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1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顶片(1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底片(12)的内表面连接。
CN202223594331.1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Active CN21935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331.1U CN2193534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331.1U CN2193534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461U true CN21935346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4331.1U Active CN219353461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1910B2 (en) Inflatable bed
US8584287B2 (en) Air mattresses
US7478448B2 (en) Inflatable reinforcing chamber
JPH0728784B2 (ja) ベッド
US20160000231A1 (en) Self inflating folding camp mat
US20090085393A1 (en) Inflatable Chair With Cushion Top
US20080256717A1 (en) Inflatable Two Chamber Bed with Raised Headboard
WO2019100649A1 (zh) 一种充气制品
US20200221884A1 (en) Portable mattress with drop-stitch inflatable chamber
US20230098052A1 (en) Inflatable bed
CN219353461U (zh) 一种一体式床垫充气床
US11903489B1 (en) Inflatable bed with mattress
CN211299197U (zh)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CN210095233U (zh) 一种气垫床
CN218651120U (zh) 一种可拆装充气床
CN215604477U (zh) 一种充气床组
CN219108915U (zh) 一种充气式支撑结构
CN219270565U (zh) 一种分体式床垫充气床
CN211933404U (zh) 一种充气床
CN218869866U (zh) 一种充气床垫
JP3241675U (ja) エアクッション
CN219069824U (zh) 一种户外充气床垫
CN210727297U (zh) 充气床垫
CN215126487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12394413U (zh) 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