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9197U -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9197U
CN211299197U CN201922258188.0U CN201922258188U CN211299197U CN 211299197 U CN211299197 U CN 211299197U CN 201922258188 U CN201922258188 U CN 201922258188U CN 211299197 U CN211299197 U CN 211299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air
air chamber
chamb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81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Li Plastic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g Li Plastic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 Li Plastic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g Li Plastic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81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9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9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9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包括气泵、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所述充气床由顶面、底面和侧面围合形成,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上补料四合片,所述底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下补料四合片,所述顶面、侧面和上补料四合片之间,以及所述底面、侧面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外围气室,所述顶面、底面、侧面、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床体气室,所述气泵设有两个充泄气装置,两个充泄气装置独立工作,且两个充泄气装置分别连接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对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充泄气装置,对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能更好地控制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所需的气体量,更符合人们所需。

Description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产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充气床一般不设单个的独立外围气室,只由一个充气室形成充气床,这样的床体很不稳定,人坐上去后容易倾倒,且由于充气床趋向于向中间膨胀,很容易造成中间和边缘的气压、力量不均匀,容易出现滑落的情况。
另外,现有技术的充气床,一般是通过在充气室内设置拉带,以使充气床在充气床形成一定的形状,使得床体的表面平整。传统的充气床垫所使用的拉带均是垂直连接充气床垫的面片和底片,在向充气床垫充气后,拉带会对面片和底片产生垂直方向的拉力。但是,具有此类结构的充气床垫具有以下不足:一是拉带和面片或底片连接的接缝处受力比较集中,从而容易使拉带与面片或底片的连接处断裂或者使得面片或底片被撕裂;二是容易使床体局部塌陷或上凸倾斜而不够平稳,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同时设在床体气室和侧围气室,且床体气室和侧围气室分别充气的两气室充气床,具有更稳定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包括气泵、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所述充气床由顶面、底面和侧面围合形成,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上补料四合片,所述底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下补料四合片,所述顶面、侧面和上补料四合片之间,以及所述底面、侧面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外围气室,所述顶面、底面、侧面、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床体气室,所述气泵设有两个充泄气装置,两个充泄气装置独立工作,且两个充泄气装置分别连接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对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外围气室能使充气床的四周更稳固、更坚硬,人躺上去后,外围气室能有效防止人滑落。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充泄气装置,对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能更好地控制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所需的气体量,更符合人们所需。
现有技术中,充气床的边缘受力时,由于侧面和拉带的支撑强度有限,容易使床体局部塌陷倾斜而不够平稳。本技术方案中,床垫本体通过顶面、侧面和底面围合形成长方体的形状,外围气室组成充气床的床沿,能有效提高床沿的支撑强度。其中,上床沿高于顶面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床沿的设置增大了床垫与底面的摩擦力,使床垫本体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起到了防滑作用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与外围气室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外围充泄气装置,所述外围气室分为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上外围气室高于顶面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外围气室的设置增大了空气床与底面的摩擦力,使充气床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起到了防滑作用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上双通装置,所述双通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对应设有两根管道,两根管道分别与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连接。
本技术方案巧妙地在外围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两根管道,从而实现给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充泄气,无需另外设置外围充泄气装置,具有节省成本的有益效果。
其中,所述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的充气量可以通过管道所占据出气口的空间大小进行控制,其中,占据出气口的空间越大的管道,其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进气量越多,其所对应的气室硬软度值更大。
进一步地,与床体气室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床体充泄气装置,所述气泵设在床体气室的侧面,所述床体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设在床体气室内。
本技术方案,外围充泄气装置与外围气室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而床体充泄气装置与床体气室之间直接连通,从而实现在同一个气泵上分别给不同的气室充泄气,具有简单、方便和节省成本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气室内设有拉带,所述拉带至少部分在床体气室内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对应使用者平躺的一面,底面对应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拉带起到约束床垫本体形成扁平状的床体形状的作用,但垂直设置的拉带由于受力的方向一致,其还是会存在床垫本体顶面及周边鼓起的问题,即形成面包状的外凸,导致床垫的美观性比较差。而拉带由于拉带顶部的垂直线与拉带底部的垂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顶面和底面的受力点相互间隔开,因此,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的约束性会更好,因此能起到限制床垫本体顶面及周边鼓起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得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的受力更均衡,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分别连接床体气室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拉带与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从床体气室的头尾两侧到床体气室的中部,逐渐增大,越趋向于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与底面所形成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0~90度。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床顶面的伸缩性大于底面的伸缩性。
其中,伸缩性越大,PVC软硬度值越低,PVC软硬度值越低,膨胀系数就越大,其伸缩度也越大,越容易变形。参数PHR即表示每100份(以质量计)PVC料中,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通过间接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间接表示PVC的PVC软硬度。其中,本技术方案的充气床,顶面的PVC软硬度为35~45PHR,底面的PVC软硬度为55~75PHR。既能保持充气床的平整、美观性能,避免充气床的表面形成面包状凸起,还能起到更好地与床体的软硬度和伸缩性匹配适应。
进一步地,顶面贴合层的PVC软硬度为40PHR,底面的PVC软硬度为60~70PHR。
其中,本技术方案的充气床,床体的顶面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和侧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顶面的植绒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底面和侧面的布料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顶面与侧面、底面与侧面之间的PVC/TPU层相互熔接形成床垫结构。
通过在充气床的顶面设置植绒层,能减少PVC材料与人体摩擦产生的噪音,且在充气床的顶面植绒,能使充气床更细腻、透气,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而布料层能减少充气床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避免破裂,提高充气床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气床,在充气后,充气床更多地会朝向圆弧型的形状膨胀,使得床垫本体呈现面包状突出,使充气床不够平整、不够美观,影响使用寿命。而布料层的设置限制了PVC/TPU层的膨胀,使充气床整体的拉伸更平整、美观,实现充气床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技术效果,且提高了充气床的硬度,使充气床的舒适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层由尼龙或涤纶或涤棉混纺面料或棉布或夹网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呈片状或柱状或环状结构,呈片状的拉带沿床垫本体的内周设置,且在床垫本体顶面/底面的连接处呈弯曲形或直线形设计;呈柱状或环状结构的拉带均匀设置于床垫本体的空间内,且按矩阵形排列。本技术方案的床位拉带不限于以上的结构设计,还可为其他的设计样式。
进一步地,所述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由PVC/TPU材料制成,并由PVC/TPU片材依次首尾熔接或贴合围成矩形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外围气室能使充气床的四周更稳固、更坚硬,人躺上去后,外围气室能有效防止人滑落。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充泄气装置,对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能更好地控制外围气室和床体气室所需的气体量,更符合人们所需。
(2)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拉带倾斜设置,使同一拉带的顶面和底面的受力点错开,使得顶面和底面的受力更均衡,也大大减小了床垫面片及周边面包状外凸的程度,使床垫本体更美观;同时将拉带设置为从顶面到底面逐渐向外倾斜,以及从中心到外的倾斜角度增大,使得床垫底面抓地更稳,保证了床垫本体的稳固性及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气泵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包括气泵100、床体气室200和外围气室300,所述充气床由顶面210、底面220和侧面230围合形成,所述顶面210和侧面230之间设有上补料四合片240,所述底面220和侧面230之间设有下补料四合片250,所述顶面210、侧面230和上补料四合片240之间,以及所述底面220、侧面230和下补料四合片250之间围合形成外围气室300,所述顶面210、底面220、侧面230、上补料四合片240和下补料四合片250之间围合形成床体气室200,所述气泵100设有两个充泄气装置,两个充泄气装置独立工作,且两个充泄气装置分别连接床体气室200和外围气室300,对床体气室200和外围气室300进行独立充泄气。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外围气室300能使充气床的四周更稳固、更坚硬,人躺上去后,外围气室300能有效防止人滑落。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工作的充泄气装置,对外围气室300和床体气室200进行独立充泄气,能更好地控制外围气室300和床体气室200所需的气体量,更符合人们所需。
现有技术中,充气床的边缘受力时,由于侧面230和拉带260的支撑强度有限,容易使床体局部塌陷倾斜而不够平稳。本技术方案中,床垫本体通过顶面210、侧面230和底面220围合形成长方体的形状,外围气室300组成充气床的床沿,能有效提高床沿的支撑强度。其中,上床沿高于顶面210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床沿的设置增大了床垫与底面220的摩擦力,使床垫本体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起到了防滑作用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3所示,其中,与外围气室300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外围充泄气装置101,所述外围气室300分为上外围气室300和下外围气室300,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101的出气口分别与上外围气室300和下外围气室300连通。
其中,上外围气室300高于顶面210的其他位置,能起到拦截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被子滑落,也能避免使用者睡觉时从床垫上滑落。下外围气室300的设置增大了空气床与底面220的摩擦力,使充气床的抓地力更大,抓地更稳,起到了防滑作用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101的出气口上双通装置120,所述双通装置120上设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对应设有两根管道130,两根管道130分别与上外围气室300和下外围气室300连接。
本技术方案巧妙地在外围充泄气装置101的出气口设置两根管道130,从而实现给上外围气室300和下外围气室300充泄气,无需另外设置外围充泄气装置101,具有节省成本的有益效果。
其中,所述上外围气室300和下外围气室300的充气量可以通过管道130所占据出气口的空间大小进行控制,其中,占据出气口的空间越大的管道130,其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的进气量越多,其所对应的气室硬软度值更大。
其中,与床体气室200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床体充泄气装置102,所述气泵100设在床体气室200的侧面230,所述床体充泄气装置102的出气口设在床体气室200内。
本技术方案,外围充泄气装置101与外围气室300之间通过管道130连通,而床体充泄气装置102与床体气室200之间直接连通,从而实现在同一个气泵100上分别给不同的气室充泄气,具有简单、方便和节省成本的有益效果。
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床体气室200内设有拉带260,所述拉带260至少部分在床体气室200内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210对应使用者平躺的一面,底面220对应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拉带260起到约束床垫本体形成扁平状的床体形状的作用,但垂直设置的拉带260由于受力的方向一致,其还是会存在床垫本体顶面210及周边鼓起的问题,即形成面包状的外凸,导致床垫的美观性比较差。而拉带260由于拉带260顶部的垂直线与拉带260底部的垂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顶面210和底面220的受力点相互间隔开,因此,床垫本体顶面210和底面220的约束性会更好,因此能起到限制床垫本体顶面210及周边鼓起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得床垫本体顶面210和底面220的受力更均衡,稳定性更好。
其中,所述拉带260分别连接床体气室200的顶面210和底面220,所述拉带260与底面220所形成的夹角,从床体气室200的头尾两侧到床体气室200的中部,逐渐增大,越趋向于直角。
其中,所述拉带260与底面220所形成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60~90度。
其中,所述充气床顶面210的伸缩性大于底面220的伸缩性。
其中,伸缩性越大,PVC软硬度值越低,PVC软硬度值越低,膨胀系数就越大,其伸缩度也越大,越容易变形。参数PHR即表示每100份(以质量计)PVC料中,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通过间接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间接表示PVC的PVC软硬度。其中,本技术方案的充气床,顶面210的PVC软硬度为35~45PHR,底面220的PVC软硬度为55~75PHR。既能保持充气床的平整、美观性能,避免充气床的表面形成面包状凸起,还能起到更好地与床体的软硬度和伸缩性匹配适应。
其中,顶面210贴合层的PVC软硬度为40PHR,底面220的PVC软硬度为60~70PHR。
其中,本技术方案的充气床,床体的顶面210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220和侧面230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顶面210的植绒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底面220和侧面230的布料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顶面210与侧面230、底面220与侧面230之间的PVC/TPU层相互熔接形成床垫结构。
通过在充气床的顶面210设置植绒层,能减少PVC材料与人体摩擦产生的噪音,且在充气床的顶面210植绒,能使充气床更细腻、透气,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而布料层能减少充气床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避免破裂,提高充气床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气床,在充气后,充气床更多地会朝向圆弧型的形状膨胀,使得床垫本体呈现面包状突出,使充气床不够平整、不够美观,影响使用寿命。而布料层的设置限制了PVC/TPU层的膨胀,使充气床整体的拉伸更平整、美观,实现充气床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技术效果,且提高了充气床的硬度,使充气床的舒适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其中,所述布料层由棉布或其他材质制成。
其中,所述上补料四合片240和下补料四合片250由PVC材料制成,并由PVC片材依次首尾熔接或贴合围成矩形的形状。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带260呈片状结构,呈片状的拉带260沿床垫本体的内周设置,且在床垫本体顶面210和底面220的连接处呈弯曲形设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泵、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所述充气床由顶面、底面和侧面围合形成,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上补料四合片,所述底面和侧面之间设有下补料四合片,所述顶面、侧面和上补料四合片之间,以及所述底面、侧面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外围气室,所述顶面、底面、侧面、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之间围合形成床体气室,所述气泵设有两个充泄气装置,两个充泄气装置独立工作,且两个充泄气装置分别连接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对床体气室和外围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与外围气室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外围充泄气装置,所述外围气室分为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上双通装置,所述双通装置上设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对应设有两根管道,两根管道分别与上外围气室和下外围气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与床体气室连接的充泄气装置为床体充泄气装置,所述气泵设在床体气室的侧面,所述床体充泄气装置的出气口设在床体气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气室内设有拉带,所述拉带至少部分在床体气室内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分别连接床体气室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拉带与底面所形成的夹角,从床体气室的头尾两侧到床体气室的中部,逐渐增大,越趋向于直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与床体气室的底面所形成夹角的角度范围为60~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顶面的伸缩性大于底面的伸缩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呈片状或柱状或环状结构,呈片状的拉带沿床垫本体的内周设置,且在床垫本体顶面/底面的连接处呈弯曲形或直线形设计;呈柱状或环状结构的拉带均匀设置于床垫本体的空间内,且按矩阵形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气室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补料四合片和下补料四合片由PVC/TPU材料制成,并由PVC/TPU片材依次首尾熔接或贴合围成矩形的形状。
CN201922258188.0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Active CN211299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8188.0U CN21129919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8188.0U CN21129919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9197U true CN211299197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8188.0U Active CN21129919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91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102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东莞市红宇塑胶有限公司 充气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102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东莞市红宇塑胶有限公司 充气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9431B2 (en) Air bed
CN101095587A (zh) 充气床垫
WO2008064561A1 (fr) Matelas de bulles d'air et lit de bulles d'air
US7634829B1 (en) Head and chest support kit
WO2023045102A1 (zh) 充气床
CN211299197U (zh) 一种两气室充气床
US6546579B1 (en) Conforming air and foam support device
CN108887977B (zh) 一种双侧支撑舒适度可调的办公座椅
US11583099B2 (en) Dual-chamber air bed
CN211154747U (zh) 一种充气床垫
US20210186225A1 (en) Hybrid pad
CN210095233U (zh) 一种气垫床
CN212699443U (zh) 一种充气脚垫
CN113662389A (zh) 充气床
CN210540223U (zh) 一种使用位置稳定的充气床
CN211354687U (zh) 一种拉带倾斜的充气床垫
CN211269596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工艺靠枕
CN211066007U (zh) 一种火山岩功能性枕头
CN210018644U (zh) 充气垫
CN117752193A (zh) 一种多层次和多腔室的充气床
CN215533121U (zh) 一种防回缩硬质记忆棉体及床垫
CN220174809U (zh) 一种靠背充气床
CN214484855U (zh) 一种新型残疾人轮椅用坐垫
CN218636297U (zh) 一种手术床用可调节体位枕
CN215959134U (zh) 充气橡胶球缓冲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