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1384U -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1384U
CN219341384U CN202222919239.1U CN202222919239U CN219341384U CN 219341384 U CN219341384 U CN 219341384U CN 202222919239 U CN202222919239 U CN 202222919239U CN 219341384 U CN219341384 U CN 219341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assembly
upper beam
thin
connecting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92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友
邓永均
张家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mefriend and Fuj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mefriend and Fuj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mefriend and Fuj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mefriend and Fuj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92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1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1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1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重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厚度小,且强度大。

Description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重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越来越兴起旧楼加装电梯,旧楼加装电梯可给旧楼居民的带来更多的便利。然而,旧有楼房因原来建筑设计时是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电梯的,因而无法提供常规尺寸的电梯井道。现有的做法是通过缩小电梯轿厢的尺寸来适应旧有楼房的电梯井道空间,但这样便会降低了电梯的运输能力,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此外,现有的对重架比较厚,使对重架的体积比较大,造成占用了电梯井道空间。现有对重架的上梁和下梁都是一体折弯成型的,因而对对重架的厚度进行了限制,难以做得更薄。再加上现有使用较薄的板材,而为了增加下梁和下梁的强度,会对板材进行折弯,这样便增加了对重架的厚度。而现有的对重架立柱采用的板厚为2.5mm,为增强立柱的强度,立柱设有4处折弯,而且立柱的宽度达到140mm,立柱的宽度大是造成了对重架厚度大的重要原因。再者,对重轮是安装于上梁上的,现有的安装方法是将对重轮的转轴架设上梁上,然后用螺栓将转轴锁紧在上梁上。由于转轴是架设在上梁上的,所以转轴必须足够长才能安装上,通常转轴的长度会比上梁的宽度大得多,这又会使对重架的厚度增加。因而,对重架的厚度大、体积大是造成电梯井道利用率低、电梯运输能力低的重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薄款对重架,厚度小,且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该薄款对重架的对重装置,厚度小,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该薄款对重架的电梯,电梯井道利用率高,电梯运输能力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款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
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梁连接板嵌于卡槽内,以使对重轮安装于两块上梁连接板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与两块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压件,所述压件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设于连接部的底端,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压件呈L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两侧设有立柱折弯块,所述立柱和立柱折弯块形成容腔,所述压紧组件设于容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梁连接板两侧设有下梁折弯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的宽度为90-12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3-6mm;
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6-10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8mm。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块和上述的薄款对重架,所述对重块安装于薄款对重架上。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上述的对重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薄款对重架采用立柱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与现有的140mm的立柱相比,可大大地减少对重架的厚度。再配合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将原来一体成型的上梁和下梁分别改为两块上梁连接板和两块下梁连接板,可与不同厚度的立柱配合安装,而且可保证连接的强度,不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再者,对重轮的转轴使用卡接的方式与上梁连接板进行连接,这样可减小转轴的长度,从而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因而,本实用新型薄款对重架在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的配合下,使对重架的厚度能做得更小,同时还保证了对重架的强度。厚度小、体积小的对重架可减少对电梯井道空间的占用,使电梯井道利用率高,可留更多的空间给电梯轿厢,使得电梯轿厢和电梯载重可做得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输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薄款对重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压紧组件安装于立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上梁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下梁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6是图1立柱的俯视图;
图7是图1对重轮和转轴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右视图;
图9是图8的B处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C处放大图;
图11是图1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款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
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薄款对重架采用立柱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与现有的140mm的立柱相比,可大大地减少对重架的厚度。再配合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将原来一体成型的上梁和下梁分别改为两块上梁连接板和两块下梁连接板,可与不同厚度的立柱配合安装,而且可保证连接的强度,不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再者,对重轮的转轴使用卡接的方式与上梁连接板进行连接,这样可减小转轴的长度,从而降低对重架的强度。因而,本实用新型薄款对重架在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的配合下,使对重架的厚度能做得更小,同时还保证了对重架的强度。厚度小、体积小的对重架可减少对电梯井道空间的占用,使电梯井道利用率高,可留更多的空间给电梯轿厢,使得电梯轿厢和电梯载重可做得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输能力。
优选地,所述上梁连接板、下梁连接板和立柱均由钢板制成。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转轴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梁连接板嵌于卡槽内,以使对重轮安装于两块上梁连接板之间。优选地,所述转轴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数量均为两块,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块安装板上。安装时,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安装板上,并将两卡槽分别套在两上梁连接板的底边上,最后将安装板用螺栓固定在上梁连接板上,这便完成对重轮的安装。对重轮通过卡槽卡在上梁连接板上,使转轴不会左右窜动,再通过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使转轴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既保证对重轮安装稳固的同时,又使转轴的长度尽可能做得更短,以满足薄款对重架对厚度需求。与现有对重轮的转轴架设上梁上,然后用螺栓将转轴锁紧在上梁上的安装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缩短转轴的长度,以进一步减小对重架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对重轮通过轴承绕转轴旋转。
优选地,如图11所示,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与两块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挡绳板用于挡绳,防止跳绳,保证对重装置的顺利运行。同时,挡绳板的设置,还加强了上梁组件的结构,使两块上梁连接板的安装和连接更加牢固、可靠,特别是两块上梁连接板中间的位置。
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压件,所述压件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设于连接部的底端,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优选为螺栓。使用时,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立柱上,通过压紧部和对重块抵触以压紧对重块,使对重块固定安装在对重架上。
优选地,所述压件呈L型。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立柱两侧设有立柱折弯块,所述立柱和立柱折弯块形成容腔,所述压紧组件设于容腔内。其中,两立柱为对称设置,两立柱的容腔开口为相对设置。容腔的设置使对重块的两端可嵌于容腔内,避免对重块滑落。所述压紧组件设有两组,分别设于两立柱的容腔内,分别压紧对重块的两端,以进一步将对重块锁紧在对重架上。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宽度为90-12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3-6mm。更佳地,所述立柱的宽度为100-11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4-5mm。更佳地,所述立柱的宽度为11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4mm。现有的立柱采用了2.5mm厚度的板材,并设有4个折弯位,宽度是140mm。与现有的立柱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立柱采用更厚的板材,只有2个折弯位,立柱宽度大大地减小了。因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工艺成本降低了,对重架的厚度也减小了。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下梁连接板两侧设有下梁折弯块。下梁折弯块的设置,既起到增强下梁连接板强度的作用,也起到承托对重块的作用,增大承托面积。
优选地,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6-10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8mm。更佳地,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7-9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7mm。更佳地,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8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mm。
现有上梁的板材厚度只有6mm,且为一体折弯成型,宽度不能调节。而本实用新型的上梁组件因由两块上梁连接块组成,可根据立柱的宽度来调节上梁连接块之间的距离,使用更灵活,而且上梁连接块的板材厚度要比现有的上梁更厚,能有效地保证上梁部分的强度。
现有下梁的板材厚度只有4mm,且为一体折弯成型,宽度不能调节。而本实用新型的下梁组件因由两块下梁连接块组成,可根据立柱的宽度来调节下梁连接块之间的距离,使用更灵活,而且下梁连接块的板材厚度要比现有的下梁更厚,能有效地保证下梁部分的强度。
相应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对重装置,包括对重块和上述的薄款对重架,所述对重块安装于薄款对重架上。所述薄款对重架的具体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对重块叠放在两块下梁连接板上,且两块分别嵌入两立柱的容腔内。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和上述的对重装置。所述对重装置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对重架的厚度更薄,可节省了电梯井道的空间,使得电梯轿厢的面积和电梯载重可做得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梯的运输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柱组件和对重轮组件,所述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分别设于立柱组件的顶部和顶部,所述对重轮组件设于上梁组件上;
所述上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上梁连接板;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下梁连接板;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至少两条立柱,所述立柱的宽度小于等于120mm;两块所述上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两块所述下梁连接板分别与两条立柱连接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对重轮组件包括对重轮、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对重轮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安装板卡接并固定于上梁连接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和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梁连接板嵌于卡槽内,以使对重轮安装于两块上梁连接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与两块上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压件,所述压件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设于连接部的底端,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呈L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两侧设有立柱折弯块,所述立柱和立柱折弯块形成容腔,所述压紧组件设于容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连接板两侧设有下梁折弯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款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宽度为90-120mm,所述立柱的材料厚度为3-6mm;
所述上梁连接板的厚度为6-10mm,所述下梁连接板的材料厚度为6-8mm。
9.一种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块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薄款对重架,所述对重块安装于薄款对重架上。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重装置。
CN202222919239.1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Active CN219341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9239.1U CN219341384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9239.1U CN219341384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1384U true CN21934138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9239.1U Active CN219341384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1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41384U (zh) 一种薄款对重架和对重装置及电梯
CN213864988U (zh) 一种电梯的底托式对重装置及应用其的对重安装结构
CN212101576U (zh) 电梯平开门以及门扇
CN217259894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外挂式电器盒固定支架
CN213774926U (zh) 一种具有偏心结构的车门限位器
CN210482984U (zh) 一种防坠防倾导向卸荷支座
CN220148940U (zh) 一种电梯用导轨支架
CN219073938U (zh) 一种用于钢绞线的拉丝模固定装置
CN221116592U (zh) 一种电梯绳头梁组件
CN218656452U (zh) 汽车底盘加强件的组合式模具
CN216638597U (zh) 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CN216509314U (zh) 一种捆钞机的压紧结构
CN220192728U (zh) 一种新型无夹片门帘
CN210177845U (zh) 用于集装箱房的围栏
CN221070583U (zh) 一种曳引机底座安装结构
CN220076129U (zh) 一种发动机支撑架
CN214615146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幕墙铝包钢装饰立柱
CN217544789U (zh) 一种采用冲压件固定pack模组的结构
CN213034771U (zh) 一种橡胶切胶机的切刀总成
CN216665079U (zh) 一种用于剪力墙安装的防震骨架
CN218117477U (zh) 一种安全围栏用围栏箱以及基于围栏箱的安全围栏
CN217577930U (zh) 一种电梯厅门门挂板组件
CN211711724U (zh) 一种提升机构及码垛机
CN217024957U (zh) 一种轿厢式电梯用带有防护结构的门头箱
CN220790087U (zh) 型材连接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