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8957U -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8957U
CN219338957U CN202223252542.7U CN202223252542U CN219338957U CN 219338957 U CN219338957 U CN 219338957U CN 202223252542 U CN202223252542 U CN 202223252542U CN 219338957 U CN219338957 U CN 219338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air
drying
fa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25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跃魁
曹春雷
姜宇
宋亚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Xut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25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8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8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8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包括:烘干风道,烘干风道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烘干风道连通;以及风机,风机设置在循环风道上;其中,薄膜能够穿过烘干风道进行烘干。该薄膜烘干通风结构能够实现热风的循环使用,降低了加热器的工作负荷,减小了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薄膜涂印后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石墨烯薄膜类产品的不断推广,石墨烯电热膜和石墨烯散热膜一经出现就受到行业内的追捧,石墨烯电热膜可深加工制作各种产品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发热卷轴画、家庭石墨烯地暖、家庭电热炕等。石墨烯散热膜深加工制品有手机散热膜和电脑散热膜。随着国家提出低碳减排的政策,很多企业开始转型制作石墨烯电热膜和石墨烯散热膜。目前石墨烯电热膜和石墨烯散热膜生产线上烘干涂印原料的通风是从独立的进风口进风,从单个或几个独立的排风口排风。石墨烯电热膜和石墨烯散热膜生产线以此种方式排风时,每次进来的全部是热风排出去的全部是热风,吸进来的冷风还需要重新加热,加热器需不停的满负荷工作,造成极大的能耗浪费。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新型的烘干通风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该薄膜烘干通风结构能够实现热风的循环使用,降低了加热器的工作负荷,减小了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包括:
烘干风道,烘干风道内部设置有加热器;
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烘干风道连通;以及
风机,风机设置在循环风道上;
其中,薄膜能够穿过烘干风道进行烘干。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风道包括风机出风道和风机进风道,风机出风道的一端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烘干风道连通;风机进风道一端与风机连接,另一端与烘干风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烘干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薄膜能够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的横截面积小于回流风口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烘干风道上设置有回流风口,风机进风道通过回流风口与烘干风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气排放机构,废气排放机构设置在风机进风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废气排放机构包括废气排风道和总集成排风道,废气排风道的一端与风机进风道连通,另一端与总集成排风道连通,总集成排风道连通有废气净化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阀,调节阀设置在风机进风道和回流风口之间,且与废气排风道连接,以能够将回流风口排出的气体在风机进风道和废气排风道之间分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阀为单向分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进风道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用以控制通往风机的气体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为侧流鼓风机、离心鼓风机、轴流鼓风机中的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包括烘干风道、循环风道以及电机,电机安装在循环风道上,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烘干风道连通,其中,烘干风道内部设置有加热器,风机通过循环风道的出气口将冷风吹入到烘干风道内,通过加热器将冷风加热成热风,然后风机再通过循环风道的进气口将热风回收,再由循环风道的出气口排出,由此实现热风的循环使用,如此一来,薄膜穿过烘干机不仅能够进行烘干,并且减小了加热器的工作负荷,减小了能耗,缩减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薄膜;2、烘干风道;3、回流风口;4、调节阀;5、气流控制阀;6、风机进风道;7、风机;8、加热器;9、废气排风道;10、总集成排风道;11、风机出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大于或等于两个;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包括烘干风道2、循环风道和风机7,在烘干风道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8,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烘干风道2连通,风机7设置在循环风道上。其中,加热器8用于对烘干风道2内的风进行加热,而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为出风口和进风口,风机7将冷风从出风口吹到烘干风道2中,然后冷风在烘干风道2中被加热器8加热成为热风,并对穿过烘干风道2的薄膜1进行烘干,具体地,可以对石墨烯电热膜或石墨烯散热膜上的涂印原料进行烘干,因为风机7的抽吸功能,所以经加热器8加热后的风从循环风道的进风口被吸入到循环管道中,再由风机7将其从出风口吹入到烘干风道2中,如此一来,先前被加热过的冷风变成热风后可以通过风机7以及循环风道的配合实现循环使用,加热器8无需重新对冷风进行加热,减轻了加热器8的工作负荷,另外还降低了能耗,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风道包括风机出风道11和风机进风道6,风机出风道11的一端与风机7连接,风机出风道11的另一端和烘干风道2连通,风机进风道6的一端与风机7连接,风机进风道6的另一端与烘干风道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风机7将冷风从外部吸入,然后通过风机出风道11输送到烘干风道2中,再通过风机进风道6将烘干风道2中的热风抽回并通过风机出风道11将抽回的热风再次送入到烘干风道2中,如此一来,加热器8无需进行高负荷的工作,对烘干风道2内的风进行加热,就可以使风达到预定温度,使烘干风道2内的风处于恒温状态,形成热风的循环,对薄膜1进行烘干,降低了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中的烘干风道2上还设置有回流风口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在风机进风道6和烘干风道2之间还设置有回流风口3,回流风口3作为连接件用以将风机进风道6和烘干风道2连接起来,如此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在后期维护时只将风机进风道6与回流风口3分离或只将烘干风道2和回流风口3分离,能够保护风机进风道6和烘干风道2,使二者不会出现互相的磕碰,进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烘干风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是为了方便薄膜1穿过烘干风道2,由于有些薄膜1上的涂印原料在加热后会产生有害物质,为了防止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被排放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膜1烘干通风结构以外的环境中,因此将烘干风道2的进料口的横截面积设计为小于回流风口3的横截面积,如此一来,即使薄膜1在通过进料口进入到烘干风道2时会携带部分冷风,但是由于回流风口3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料口的横截面积,使得通过回流风口3流过的风量远大于薄膜1在进料时所携带的风量,因此烘干风道2内能够形成负压状态,在负压状态下,使薄膜1在通过进料口进入到烘干风道2时会携带部分汇入烘干风道2、风机进风道6及风机出风道11形成的风循环中,基本不会随薄膜1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对涂印原料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不会扩散到外部环境中。
此外,为了减少有害物质的危害,在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进风道6上设置有能够回收使用过后的热风的废气排放机构。
参见图1,废气排放机构包括废气排风道9和总集成排风道10,废气排风道9的一端与风机进风道6连通,另一端与总集成排风道10连接,而总集成排风道10则与废气净化系统连接,薄膜1的涂印原料在烘干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随着空气通过废气排风道9排向总集成排风道10,总集成排风道10又将带着有害物质的气体送入到废气净化系统中,携带着有害物质的空气经过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排入到外界的环境中,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总集成排风道10可以连接多个废气排风道9,这样一来,在使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只用多个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可以对它们产生的废气进行统一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不污染环境。
为了能够在实现热风循环的同时又对携带有有害物质的空气进行处理,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调节阀4,调节阀4设置在风机进风道6和回流风口3之间,并且还与废气排风道9连通,调节阀4的主要作用是将回流风口3中排出的热风(携带有有害气体的废气)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废气排风道9排出,一部分经过风机进风道6进入风机7后进行热风循环,以此来避免循环的热风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因为调节阀4的存在能够控制分流的风量,这样一来进入到风机7中的热风的风量始终恒定,再混合风机7吸入的一定量的冷风进入到烘干风道2进行加热后,对薄膜1上的涂印原料进行烘干,以此来保证烘干风道2内的热风温度恒定,既能够做到对废气的处理,又能够恒定热风温度,减少加热器8的工作负荷,减少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阀4可以使用导向分流阀,单向分流阀能够对废气进行分流,并且还能够防止废气回流影响烘干风道2的气压。
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热风进入到风机7内的风量和流速,如图1所示,在风机进风道6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5,气流控制阀5能够控制热气进入到风机7内的流量和流速,能够平稳气流,使风机7吸收和吹出的气体保持较为平衡的流速和流量,保证烘干风道2内的温度恒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7可以为侧流鼓风机7、离心鼓风机7或轴流鼓风机7中的一种,对于风机7的要求只要能够保证吹出冷风的同时将烘干风道2内加热后的热风再次吸入并吹出即可。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0)

1.一种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风道(2),所述烘干风道(2)内部设置有加热器(8);
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烘干风道(2)连通;以及
风机(7),所述风机(7)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上;
其中,薄膜(1)能够穿过所述烘干风道(2)进行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包括风机出风道(11)和风机进风道(6),所述风机出风道(11)的一端与所述风机(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烘干风道(2)连通;所述风机进风道(6)一端与所述风机(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烘干风道(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风道(2)上设置有回流风口(3),所述风机进风道(6)通过所述回流风口(3)与所述烘干风道(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风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薄膜(1)能够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回流风口(3)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排放机构,所述废气排放机构设置在所述风机进风道(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放机构包括废气排风道(9)和总集成排风道(10),所述废气排风道(9)的一端与所述风机进风道(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总集成排风道(10)连通,所述总集成排风道(10)连通有废气净化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阀(4),所述调节阀(4)设置在所述风机进风道(6)和所述回流风口(3)之间,且与所述废气排风道(9)连接,以能够将所述回流风口(3)排出的废气在所述风机进风道(6)和所述废气排风道(9)之间分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4)为单向分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风道(6)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5),用以控制通往所述风机(7)的所述废气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烘干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为侧流鼓风机、离心鼓风机或轴流鼓风机中的一种。
CN202223252542.7U 2022-12-05 2022-12-05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Active CN219338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542.7U CN219338957U (zh) 2022-12-05 2022-12-05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2542.7U CN219338957U (zh) 2022-12-05 2022-12-05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8957U true CN219338957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2542.7U Active CN219338957U (zh) 2022-12-05 2022-12-05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8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4536A (zh) 一种串联式干燥系统
CN106678966A (zh) 低噪声模块化空气净化系统
CN101703995B (zh) 涂布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CN105972979A (zh) 一种排风热风干燥系统
CN219338957U (zh) 薄膜烘干通风结构
CN106403573A (zh) 一种多级热风干燥系统
CN205380993U (zh) 热泵式印刷烘干机
CN107364230A (zh) 一种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211518776U (zh) 干燥循环装置及复合机
CN207088728U (zh) 一种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110722870A (zh) 干燥循环装置、复合机以及干燥方法
CN206549438U (zh) 废气浓度波动工况下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1625890U (zh) 一种正压式谷物烘干塔
CN206660782U (zh) 适合多工况的节能型废气氧化处理系统
CN213421766U (zh) 多次混风部分除湿热泵干燥系统
CN210397174U (zh) 一种带双风道结构的双向引流风机
JP4038075B2 (ja) ストリッパブルペイントの乾燥炉
CN207779079U (zh) 调压式热风混合室
EP4052779A1 (en)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CN206690676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空气循环系统
CN212454975U (zh) 一种防止电机过热的轴流风机
WO2021013048A1 (zh) 一种利用工艺排风的节能通风系统
CN216500502U (zh) 一种涂布机节能加热减排热风的装置
CN116576682B (zh)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排放废气节能化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3873682U (zh) 矿物颗粒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