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9107U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9107U
CN219329107U CN202221456154.8U CN202221456154U CN219329107U CN 219329107 U CN219329107 U CN 219329107U CN 202221456154 U CN202221456154 U CN 202221456154U CN 219329107 U CN219329107 U CN 219329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dhesive layer
display
display panel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61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冯彬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61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9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9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9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降低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溢胶和拉胶的风险,以及降低显示装置弯折后产生折痕的风险。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粘接层、缓冲层、第二粘接层和支撑层,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缓冲层设置于第一粘接层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粘接层设置于缓冲层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支撑层设置于第二粘接层远离缓冲层的一侧,且支撑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本申请用于制造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由于材料和结构具有可弯曲的特性,为产品外观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例如,非平面的异形显示装置,非固定形状的折叠或滑卷显示装置。
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非显示侧的支撑组件。当柔性显示面板的形状发生改变时,支撑组件的形状也能够相应地变化,例如随着柔性显示面板一并发生弯曲或平铺,以支撑柔性显示面板。
但是,在一些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装置溢胶和拉胶的风险较高,且黑屏显示效果较差;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装置弯折后存在折痕问题,且抗冲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降低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溢胶和拉胶的风险,以及降低显示装置弯折后产生折痕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粘接层、缓冲层、第二粘接层和支撑层,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所述支撑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25μm~7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主体部、弯折部及电路板连接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连接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弯折部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背侧弯曲,使所述电路板连接部弯折至所述主体部的背侧;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边界、所述缓冲层的边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边界及所述支撑层的边界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界内或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界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多个非折叠部,所述主体部可沿所述折叠部折叠。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子粘接层,所述第二子粘接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折叠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4~2.5):(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25μm;和/或,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25μm;和/或,所述支撑层的厚度20μm~5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平面显示部和曲面显示部,所述平面显示部的出光侧的表面为平面,所述曲面显示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曲面显示部的出光侧的表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弯曲形成曲面。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上设有多个开口,且所述第一粘接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呈网格状,所述第二粘接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中心指向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边缘,所述多个开口的面积逐渐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7~1.8):(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25μm~45μm;和/或,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25μm~45μm;和/或,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50μm~15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摄像头设置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粘接层、所述缓冲层、第二粘接层和所述支撑层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摄像头设置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缓冲层可以作为应力释放层,以提供足够的错动能力并释放应力。也就是说,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仅起到粘接的作用即可,即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这样可以降低显示装置中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产生溢胶和拉胶的风险。此外,支撑层采用连续的整层结构,即不存在为了降低支撑层的支撑强度的镂空区,支撑层的支撑强度高,且弹性恢复力强,这样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并且降低显示装置弯折后存在折痕的风险,以及避免支撑层设有镂空区而导致显示面板上产生凹痕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粘接层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粘接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导航仪、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英文: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上述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曲面显示装置、折叠显示装置或者滑卷显示装置中的任一种。
参阅图3,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和壳体200。参阅图4,显示模组100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组件10、显示面板20和封装组件30。
其中,显示面板20具有相对的出光侧20A(图4中显示面板20的上侧)和非出光侧20B,出光侧20A是指显示面板20用于显示图像的出光表面,非出光侧20B是指显示面板20背离出光表面的一侧。参阅图4,支撑组件10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侧20B,封装组件30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出光侧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封装组件30包括圆偏光片33、粘胶层32和盖板31。
其中,圆偏光片33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出光侧20A,以降低显示模组100出光侧20A表面的光线反射率,提升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对比度。盖板31设置于圆偏光片33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用于保护显示面板20。粘胶层32设置于圆偏光片33与盖板31之间,用于粘接圆偏光片33与盖板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粘接层11、缓冲层12、第二粘接层13和支撑层14。
其中,第一粘接层11设置于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侧,缓冲层12设置于第一粘接层11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第二粘接层13设置于缓冲层12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支撑层14设置于第二粘接层13远离缓冲层12的一侧,且支撑层14为连续的整层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14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是指,支撑层14上除了设有避让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的开口后,未设有其他冗余开口,即不存在为了降低支撑层14的支撑强度的镂空区。其中,支撑层14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支撑层14可以由铜、银、铝合金和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层12可以作为应力释放层,以提供足够的错动能力并释放应力。也就是说,第一粘接层11和第二粘接层13仅起到粘接的作用即可,即第一粘接层11和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这样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000中的第一粘接层11和第二粘接层13产生溢胶和拉胶的风险。此外,支撑层14采用连续的整层结构,即不存在为了降低支撑层14的支撑强度的镂空区,支撑层14的支撑强度高,且弹性恢复力强,这样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并且降低显示装置100弯折后存在折痕的风险,以及避免支撑层14设有镂空区而导致显示面板20上产生凹痕的问题。
其中,上述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为10MPa~50MPa,以提供足够的错动能力并释放应力。示例性地,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为10MPa、20MPa、30MPa、40MPa和50MPa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0的弯曲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显示面板20为折叠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20的弯折程度大,需要释放的应力大,该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小,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可以为10Mpa;又例如,在显示面板20为曲面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20的弯折程度较小,需要释放的应力较小,该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大,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可以为50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上述缓冲层12可以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层。此时,在热塑性聚氨酯层能够提供足够的错动能力并释放应力的情况下,相较于发泡工艺形成的泡棉,热塑性聚氨酯层的平整度较高,即在热塑性聚氨酯层远离支撑层14的一侧的显示面板20的出光侧的表面平整度较高。
在此基础上,上述缓冲层12可以采用不透光的黑色材料制成,以降低显示装置1000在黑屏状态下的反射率,提升黑屏显示效果。示例性地,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层可以掺杂有着色剂材料,以使得该热塑性聚氨酯层整体呈现黑色的不透光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着色剂材料可以为石墨粉,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上述缓冲层12的厚度为25μm~75μm。示例性地,缓冲层12的厚度为25μm、35μm、45μm、55μm、65μm和75μm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在缓冲层12的弹性模量不变的情况下,缓冲层12的厚度可以根据缓冲层12所需要释放的应力进行设定。例如,在显示面板20为折叠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缓冲层12需要释放的应力较大,缓冲层12的厚度可以为75μm;又例如,在显示面板20为曲面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该缓冲层12的需要释放的应力较小,缓冲层12的厚度可以为2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显示面板20包括依次相连的主体部21、弯折部22及电路板连接部23。其中,主体部21可以被配置为显示面板20用于显示图像的部分,电路板连接部23可以被配置为与柔性电路板40绑定连接,以接收柔性电路板40提供的显示画面所需的数据信号。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弯折部22位于主体部21的一侧,电路板连接部23位于弯折部22远离主体部21的一侧。如图6所示,通过弯折工艺,弯折部22可朝向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弯曲,使电路板连接部23弯折至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从而降低显示装置1000的边框宽度。
其中,第一粘接层11的边界、缓冲层12的边界、第二粘接层13的边界及支撑层14的边界在显示面板20的正投影,均位于主体部21的边界内或与主体部21的边界重合。
这里,在将弯折部22朝向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弯曲,使电路板连接部23弯折至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之后,为了将弯折后的电路板连接部23固定在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粘接条15,粘接条15设置于支撑层14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粘接条15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20的电路板连接部23粘接,以使电路板连接部23固定在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
此外,为了将柔性电路板40固定在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粘接层16,第三粘接层16设置于支撑层14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第三粘接层16与支撑层14粘接,以使柔性电路板40固定在主体部21的非出光侧20B。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保护膜17,设置于显示面板20远离支撑组件10的一侧,且保护膜17至少覆盖显示面板20的弯折部22。其中,保护膜17能够改变显示面板20的弯折部22在弯折过程中的受力中性层的位置,避免显示面板20受到损伤。
在此基础上,保护膜17的一端延伸至显示面板20的弯折部22,另一端延伸至显示面板20的电路板连接部23,以降低显示面板20在主体部21、弯折部22以及电路板连接部23的交界处产生裂纹或者断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上述主体部21具有摄像头设置区S,摄像头设置区S被配置为透光,即摄像头设置区S不设置子像素,以使得外界环境光可以透过摄像头设置区S,进入显示面板20(参阅图4)的非出光侧20B(参阅图4)的摄像头内。
在此基础上,上述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贯穿第一粘接层11、缓冲层12、第二粘接层13和支撑层14的避让孔,避让孔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覆盖摄像头设置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5,主体部21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210和多个非折叠部220,主体部21可沿折叠部210折叠。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5所示,主体部21包括一个折叠部210和两个非折叠部220,两个非折叠部220位于折叠部210相对的两侧。以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大致为矩形为例,两个非折叠部220可以分别位于折叠部210的左侧和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矩形”是指,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的形状整体上呈矩形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例如,矩形的长边和短边在每个相交的位置(即拐角处)为弯曲状,即拐角处平滑,使得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在平面图的形状为圆角矩形。
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粘接层11为连续的整层结构,第二粘接层13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子粘接层130,第二子粘接层130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非折叠部2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粘接层11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是指,第一粘接层11除了设有避让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的开口后,未设有其他冗余开口,即不存在其他镂空区。其中,第一粘接层11和第二粘接层13可以为光学胶层或压敏胶层。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支撑层14的厚度可以为1:(0.4~2.5):(0.8~5)。
示例性地,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可以为10μm~25μm。例如,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可以为10μm、15μm、20μm和25μm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可以为10μm~25μm。例如,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可以为10μm、15μm、20μm和25μm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支撑层14的厚度可以为20μm~50μm。例如,支撑层14的厚度可以为20μm、30μm、40μm和50μm中的任一者,支撑层14的厚度具体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0所需的支撑强度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主体部21包括平面显示部230和曲面显示部240,平面显示部230的出光侧20A的表面为平面,曲面显示部240位于平面显示部230的至少一侧,且曲面显示部240的出光侧20A的表面朝向显示面板20的非出光侧20B弯曲形成曲面。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6所示,曲面显示部240位于平面显示部230相对的两侧。以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大致为矩形为例,曲面显示部240分别位于平面显示部230的左侧和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大致为矩形”是指,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的形状整体上呈矩形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例如,矩形的长边和短边在每个相交的位置(即拐角处)为弯曲状,即拐角处平滑,使得显示装置1000的边界在平面图的形状为圆角矩形。
在此基础上,参阅图6和图7,第一粘接层11上设有多个开口111,且第一粘接层11在显示面板20上的正投影呈网格状,第二粘接层13为连续的整层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粘接层11上的多个开口111的大小均匀,即面积大致相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由第一粘接层11的中心M指向第一粘接层11的边缘B,多个开口111的面积逐渐变大。
此时,第一粘接层11的网格状的结构,可以防止第一粘接层11与显示面板20的粘接过程中产生气泡,避免显示面板20出现鼓包等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粘接层13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是指,第二粘接层13除了设有避让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的开口后,未设有其他冗余开口,即不存在其他镂空区。其中,第一粘接层11和第二粘接层13可以为光学胶层或压敏胶层。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支撑层14的厚度为1:(0.7~1.8):(1.1~6)。
示例性地,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可以为25μm~45μm。例如,第一粘接层11的厚度可以为25μm、30μm、35μm、40μm和45μm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可以为25μm~45μm。例如,第二粘接层13的厚度可以为25μm、30μm、35μm、40μm和45μm中的任一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支撑层14的厚度可以为50μm~150μm。例如,支撑层14的厚度可以为50μm、80μm、110μm、130μm和150μm中的任一者,支撑层14的厚度具体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0所需的支撑强度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出光侧和非出光侧;
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
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且所述支撑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25μm~7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主体部、弯折部及电路板连接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连接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弯折部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背侧弯曲,使所述电路板连接部弯折至所述主体部的背侧;
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边界、所述缓冲层的边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边界及所述支撑层的边界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界内或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界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至少一个折叠部和多个非折叠部,所述主体部可沿所述折叠部折叠;
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子粘接层,所述第二子粘接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折叠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4~2.5):(0.8~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25μm;和/或,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10μm~25μm;和/或,所述支撑层的厚度20μm~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平面显示部和曲面显示部,所述平面显示部的出光侧的表面为平面,所述曲面显示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曲面显示部的出光侧的表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弯曲形成曲面;
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上设有多个开口,且所述第一粘接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呈网格状,所述第二粘接层为连续的整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中心指向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边缘,所述多个开口的面积逐渐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7~1.8):(1.1~6)。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25μm~45μm;和/或,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25μm~45μm;和/或,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50μm~15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摄像头设置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粘接层、所述缓冲层、第二粘接层和所述支撑层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摄像头设置区。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221456154.8U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329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154.8U CN219329107U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154.8U CN219329107U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9107U true CN219329107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6154.8U Active CN219329107U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9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5766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145646B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1082399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CN113470522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991945A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11654163U (zh)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
CN107942562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2289187A (zh) 柔性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5581236U (zh) 屏幕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6061977A (ja)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7167944A (zh) 显示装置
CN219329107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20256018A1 (en)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5182809U (zh) 折叠显示屏以及折叠终端
CN215679893U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403831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6678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13043B (zh) 一种曲面屏的制造方法、曲面屏及电子设备
CN220962679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513208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10653A (zh) 全面屏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4113897A1 (zh) 保护膜、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116141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986573B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