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6405U - 对辊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辊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6405U
CN219326405U CN202320399946.4U CN202320399946U CN219326405U CN 219326405 U CN219326405 U CN 219326405U CN 202320399946 U CN202320399946 U CN 202320399946U CN 219326405 U CN219326405 U CN 219326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rollers
driving
workpie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99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涛
李何欣
潘小莲
傅继贤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di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di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di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di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99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6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6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6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辊输送装置。所述对辊输送装置包括基座、输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对辊,所述第一对辊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之间形成第一输送间隙,所述第一输送间隙用于穿设工件。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对辊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能够利用反向转动的两个第一压辊,对工件进行便捷传输,同时第一对辊具备纠偏功能,使得在工件的传输过程中能够同步纠偏,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对辊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的生产工艺也愈受重视,如何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也成为各大电池厂商的研究方向。在现有的电池生产工艺中,通常需要分别加工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并将其组装以形成电池。
而在现有的极片加工过程中,在将来料的极卷进行切割之后,一般需要采用吸板等输送机构将极片传输至纠偏机构,从而能够通过纠偏机构对极片进行纠偏,保证极片处于合适的位置。然而,这种加工过程增加了极片的加工成本,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辊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极片加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辊输送装置。
所述对辊输送装置包括:
基座;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对辊,所述第一对辊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之间形成第一输送间隙,所述第一输送间隙用于穿设工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输送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传输工件。
可选地,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二对辊,所述第二对辊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压辊,两个所述第二压辊之间形成第二输送间隙,所述第二输送间隙和所述第一输送间隙连通并用于穿设工件,所述第一对辊和所述第二对辊在转动的情况下用于依次传输工件。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对辊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对辊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对辊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对辊的两个所述第二压辊反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对辊输送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工件的位置偏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偏差信息传递至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和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纠偏驱动件,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对辊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偏转,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工件进行纠偏。
可选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辊,两个所述第一对辊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每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均包括两个相对的驱动部,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的两个所述驱动部与一个所述第一对辊连接,并驱动一个所述第一对辊偏转,以对工件进行第一次纠偏;另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的两个所述驱动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连接,并驱动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偏转,以对工件进行第二次纠偏,且两个所述第一对辊的偏转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纠偏驱动件,所述第二纠偏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对辊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对辊移动,以在第二方向上对工件进行纠偏。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辊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对辊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检测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工件的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工件的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工件的对角偏差信息以得到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对辊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能够利用反向转动的两个第一压辊,对工件进行便捷传输,同时第一对辊具备纠偏功能,使得在工件的传输过程中能够同步纠偏,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的输送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输送组件;21、第一对辊;22、第二对辊;3、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件;32、第二驱动件;33、第一纠偏驱动件;331、驱动部;34、第二纠偏驱动件;4、检测组件;41、第一检测件;42、第二检测件;5、工件;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辊输送装置,该对辊输送装置可以通过对辊的转动来实现工件5的传输。其中,工件5可以为极片,利用该对辊输送装置即可对极片进行便捷传输。通过该对辊输送装置能够在传输工件5的同时进行纠偏,将传输机构和纠偏机构集成到一个机构内,降低了工件5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工件5的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辊输送装置包括:
基座1;
输送组件2,所述输送组件2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第一对辊21,所述第一对辊21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之间形成第一输送间隙,所述第一输送间隙用于穿设工件5;
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驱动组件3和所述输送组件2相连,所述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传输工件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输送组件2设置于基座1上,以能够利用输送组件2传输工件5。具体地,输送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对辊21,第一对辊21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且两个第一压辊之间布置形成第一输送间隙,可以将工件5穿设于该第一输送间隙中,以使工件5能够在该第一输送间隙中运动。
如图1所示,将驱动组件3和输送组件2相连,使得驱动组件3能够向输送组件2提供驱动力,从而驱动第一对辊21的两个第一压辊反向转动。比如图4中第一对辊21的位于上方的第一压辊逆时针转动,第一对辊21的位于下方的第一压辊顺时针转动,使得这两个第一压辊均能够在第一输送间隙处对工件5施加向右(沿X方向)的推力,以能够利用两个第一压辊的反向转动便捷地传输工件5。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辊输送装置,能够将传输和纠偏两个功能集成在一个装置中实现,从而节省了传输装置和纠偏装置的单独布置带来的成本增加,降低了工件5的生产成本,而传输和纠偏的同步进行也提高了工件5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对辊21,即可以根据输送距离的需求增加第一对辊21的数量,每个第一对辊21均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每个第一对辊21的两个第一压辊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输送间隙,多个第一输送间隙相连通,相连通的多个第一输送间隙用于穿设工件5并允许工件5在其中运动,利用这些反向转动的两个第一压辊,便能够实现工件5的连续便捷传输,同时在传输过程中第一压辊还能够对工件5进行纠偏,节省了传输装置和纠偏装置的单独布置带来的成本增加,降低了工件5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工件5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输送组件2还包括第二对辊22,所述第二对辊22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压辊,两个所述第二压辊之间形成第二输送间隙,所述第二输送间隙和所述第一输送间隙连通并用于穿设工件5,所述第一对辊21和所述第二对辊22在转动的情况下用于依次传输工件5。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输送组件2还可以包括第二对辊22,第二对辊22可以与第一对辊21结构相同,以能够便于第二对辊22和第一对辊21的互换使用,降低了该对辊输送装置的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
第二对辊22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压辊,两个第二压辊之间形成第二输送间隙,且设置第二输送间隙和第一输送间隙连通,使得工件5能够在第一输送间隙和第二输送间隙中连续运动。具体地,在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首先第一对辊21的两个第一压辊反向转动,之后第二对辊22的两个第二压辊也反向转动,以能够通过两个第一压辊和两个第二压辊依次传输工件5,从而实现工件5的连续传输。
另外,根据传输距离的需求,还可以增加第一对辊21和第二对辊22的数量,以增加该对辊输送装置的传输距离。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2和所述第二对辊22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对辊22的两个所述第二压辊反向转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驱动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分别用于对第一对辊21和第二对辊22提供驱动力,以驱动第一对辊21和第二对辊22转动,比如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气缸等。
具体地,设置第一驱动件31和第一对辊21连接,使得第一驱动件31能够驱动第一对辊21的两个第一压辊反向转动,推动工件5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5的传输。设置第二驱动件32和第二对辊22连接,使得第二驱动件32能够驱动第二对辊22的两个第二压辊反向转动,继续推动工件5沿X方向移动以实现工件5的传输。以此,利用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的独立驱动,使得第一对辊21的两个第一压辊和第二对辊22的两个第二压辊能够依次反向转动,以能够通过两个第一压辊和两个第二压辊依次传输工件5,从而实现工件5的连续传输。
可选地,所述对辊输送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3相连,所述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偏差信息传递至所述驱动组件3,其中,所述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和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对辊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组件4,检测组件4设置于基座1上,例如检测组件4可以直接固定于基座1上,检测组件4也可以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基座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比如工件5在放置于该对辊输送装置上之后在X和/或Y方向会存在偏移,可以仅在X方向存在偏移,也可以仅在Y方向存在偏移,还可以在X和Y方向都存在偏移,设置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这些偏移信息,也即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其中,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能够指示X方向的偏移,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能够指示Y方向的偏移。
检测组件4在检测到位置偏差信息也即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和/或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之后,能够将这些位置偏差信息传递至对辊输送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位置偏差信息来控制驱动组件3的驱动,从而实现工件5的纠偏。其中,检测组件4包括但不限于相机、传感器等。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纠偏驱动件33,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和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纠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驱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一纠偏驱动件33,第一纠偏驱动件33用于驱动第一对辊21实现工件5的纠偏。比如,可以将第一纠偏驱动件33和第一对辊21连接,使得第一纠偏驱动件33能够驱动第一对辊21沿旋转中心发生偏转,以能够带动穿设于其内的工件5也相应发生偏转,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纠偏。
其中,考虑到基座1上第一对辊21的结构限制和装配限制,其偏转角度具有上限值。对于具有较大偏差的工件5,可以通过增加多个第一对辊21的数量,以进行叠加纠偏,从而最终实现对工件5的纠偏,保证工件5处于合适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
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每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均包括两个相对的驱动部331,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所述驱动部331与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一次纠偏;另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所述驱动部331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二次纠偏,且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的偏转方向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输送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对辊21,两个第一对辊21分别设置于基座1上,以能够利用两个第一对辊21的依次转动对工件5进行连续传输。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驱动组件3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两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分别和两个第一对辊21一一对应连接以独立驱动。且设置每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均包括两个相对的驱动部331,使得能够通过这两个相对的驱动部331带动第一对辊21发生偏转。
而根据工件5的实际偏移情况,可以设置图2左侧的驱动部331向第一对辊21施加沿X方向的推力,而右侧的驱动部331向第一对辊21施加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拉力,以能够带动第一对辊21顺时针转动,也即带动第一对辊21发生偏转;也可以设置图2左侧的驱动部331向第一对辊21施加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拉力,而右侧的驱动部331向第一对辊21施加沿X方向的推力,以能够带动第一对辊21逆时针转动,也即带动第一对辊21发生偏转,从而能够对应工件5的不同偏移情况实现纠偏,保证工件5处于合适的位置。
另外,考虑到基座1上第一对辊21的结构限制和装配限制,其偏转角度具有上限值。对于具有较大偏差的工件5,可以通过增加多个第一对辊21的数量,以进行叠加纠偏。比如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对辊21和两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每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均包括两个相对的驱动部331,其中一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驱动部331与一个第一对辊21连接,并独立驱动该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一次纠偏;而另一个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驱动部331则与另一个第一对辊21连接,并独立驱动该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二次纠偏,以能够在第一次纠偏的基础上再叠加第二次纠偏,最终实现工件5的纠偏。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纠偏驱动件34,所述第二纠偏驱动件34和所述第二对辊22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对辊22移动,以在第二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纠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驱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二纠偏驱动件34,第二纠偏驱动件34和第二对辊22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对辊22沿第二方向(也即Y方向)移动,以能够对工件5的第二方向偏移进行纠偏,保证工件5处于合适的位置。
另外,当设置于该对辊输送装置上的工件5在第二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偏移时,也即检测组件4检测到的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较大时,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对辊22和多个第二纠偏驱动件34,即相应增加第二对辊22和第二纠偏驱动件34的数量,以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叠加纠偏,保证工件5处于合适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辊2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对辊22的数量为多个。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设置第一对辊2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第二对辊22的数量为多个,比如可以仅设置第一对辊21的数量为多个,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叠加纠偏;也可以仅设置第二对辊22的数量为多个,以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叠加纠偏;还可以设置第一对辊21和第二对辊22的数量均为多个,以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对工件5进行叠加纠偏,从而能够根据工件5的不同偏移情况,对工件5进行高效便捷地纠偏,提高了该对辊输送装置的纠偏性能。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所述第一检测件41和所述第二检测件42均与所述驱动组件3相连,所述第一检测件41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件42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检测组件4可以包括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分别用于检测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具体地,当工件5在放置于该对辊输送装置上之后在X和/或Y方向存在偏移时,比如可以仅在X方向存在偏移,也可以仅在Y方向存在偏移,还可以在X和Y方向都存在偏移,设置第一检测件41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也即X方向的偏移,设置第二检测件42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也即Y方向的偏移,以能够快速确定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便于后续的纠偏工作。
并且,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在检测到位置偏差信息也即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和/或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之后,能够将这些位置偏差信息传递至对辊输送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位置偏差信息来相应控制驱动组件3的驱动,从而实现工件5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纠偏。其中,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包括但不限于相机、传感器等。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41,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41用于检测工件5的对角偏差信息以得到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检测组件4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检测件41,两个第一检测件41能够检测工件5的对角偏差信息,比如当工件5为矩形结构时,通过一个第一检测件41检测矩形结构的一个角的偏差信息,而通过另一个第一检测件41检测矩形结构的对角的偏差信息,以能够精准地确定工件5在第一方向(也即X方向)上的偏差信息,提高了该检测组件4的检测精度,也提高了该对辊纠偏装置的纠偏能力。
另外,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二检测件42设置于第一对辊21和第二对辊22之间,使得第二检测件42能够检测到已经完成了第一方向纠偏的工件5在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也即此时工件5在第一方向上不存在偏差,便于再通过第二对辊22对工件5进行第二方向上的纠偏,保证了该对辊输送装置的纠偏精度。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输送组件(2),所述输送组件(2)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第一对辊(21),所述第一对辊(21)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压辊,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之间形成第一输送间隙,所述第一输送间隙用于穿设工件(5);
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驱动组件(3)和所述输送组件(2)相连,所述驱动组件(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压辊传输工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还包括第二对辊(22),所述第二对辊(22)包括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压辊,两个所述第二压辊之间形成第二输送间隙,所述第二输送间隙和所述第一输送间隙连通并用于穿设工件(5),所述第一对辊(21)和所述第二对辊(22)在转动的情况下用于依次传输工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的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反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2)和所述第二对辊(22)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对辊(22)的两个所述第二压辊反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3)相连,所述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工件(5)的位置偏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偏差信息传递至所述驱动组件(3),其中,所述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和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纠偏驱动件(33),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和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纠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
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每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均包括两个相对的驱动部(331),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所述驱动部(331)与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一次纠偏;另一个所述第一纠偏驱动件(33)的两个所述驱动部(331)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连接,并驱动另一个所述第一对辊(21)偏转,以对工件(5)进行第二次纠偏,且两个所述第一对辊(21)的偏转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纠偏驱动件(34),所述第二纠偏驱动件(34)和所述第二对辊(22)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对辊(22)移动,以在第二方向上对工件(5)进行纠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辊(2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对辊(22)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检测件(41)和第二检测件(42),所述第一检测件(41)和所述第二检测件(42)均与所述驱动组件(3)相连,所述第一检测件(41)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二检测件(42)用于检测工件(5)的第二方向的偏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辊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41),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41)用于检测工件(5)的对角偏差信息以得到第一方向的偏差信息。
CN202320399946.4U 2023-03-03 2023-03-03 对辊输送装置 Active CN219326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9946.4U CN219326405U (zh) 2023-03-03 2023-03-03 对辊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9946.4U CN219326405U (zh) 2023-03-03 2023-03-03 对辊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6405U true CN219326405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9946.4U Active CN219326405U (zh) 2023-03-03 2023-03-03 对辊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6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2080B (zh) A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a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KR101684550B1 (ko)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KR101956763B1 (ko) 이차전지 셀 제조 시스템의 사행제어장치
CN113574710A (zh) 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和层压方法
KR20220035211A (ko) 다이 커팅 적층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622437B (zh) 疊層鐵心製造裝置及疊層鐵心製造方法
EP4095953A1 (en) Laminating device
WO2013122095A1 (ja) 電池押圧装置および電池押圧方法
CN212711472U (zh) 一种板材翻转输送机构
CN219326405U (zh) 对辊输送装置
JP2023013948A (ja) 高速裁断装置
CN215184109U (zh) 双工位高效实用动力电池叠片系统及动力电池切叠一体机
CN110165139A (zh) 极片切叠加工方法
CN110380130B (zh) 电芯制备设备和电芯制备方法
CN113540473A (zh) 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CN210405043U (zh) 一种用于电机装配的转子检测纠偏装置
KR20030093362A (ko) 폴리머전지 롤폴딩장치
KR200493852Y1 (ko) 공급 컨베이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접합 장치
CN217881611U (zh) 一种叠片生产线
CN113113656B (zh) 交互进料型动力电池切叠一体机及电芯切叠成型方法
CN108688289A (zh) 石墨烯地暖智能化生产流水线
CN211733106U (zh) 一种板材搬运校正机构
CN212991148U (zh) 一种激光模切叠片设备
CN219771118U (zh) 一种用于铝板生产线上的转移输送装置
CN216760148U (zh) 自动片料冲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