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3174U - 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3174U
CN219323174U CN202220551969.8U CN202220551969U CN219323174U CN 219323174 U CN219323174 U CN 219323174U CN 202220551969 U CN202220551969 U CN 202220551969U CN 219323174 U CN219323174 U CN 219323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liquid storage
piece
reservoir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19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武超
汤宇翔
廖焱程
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19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3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3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3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开设有注液孔的储液件;密封件,可拆卸地配接于储液件,密封件用于密封注液孔;及防护件,配接于储液件,防护件可相对储液件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密封件的遮蔽面积大于其位于第二位置时对密封件的遮蔽面积。上述雾化器中的防护件的设置有效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接触甚至误食雾化介质,提高了雾化器的安全性能,有效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并防止雾化介质的浪费。

Description

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雾化器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含有尼古丁(烟碱)的烟油、医疗药物、护肤乳液等,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现有的雾化器可依据注液的方式分为封闭式雾化器和开放式雾化器两种,其中封闭式雾化器的雾化介质是在生产时加注,使用完后无法补充,因此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开放式雾化器则是在外壳上设置注液孔并用密封件密封,在雾化介质使用完后,可以打开密封件向雾化器内补充雾化介质,因此开放式雾化器可重复使用,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并且更加环保。但是,开放式雾化器的密封件很容易打开,如果儿童接触并打开密封件,容易造成雾化器漏液并存在儿童误食雾化介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可以防止儿童打开注液孔而造成漏液及误食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开设有注液孔的储液件;
密封件,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储液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孔;及
防护件,配接于所述储液件,所述防护件可相对所述储液件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对所述密封件的遮蔽面积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对所述密封件的遮蔽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被所述防护件遮蔽;当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件完全暴露于外界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能够相对所述储液件沿所述储液件的轴向移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防护件能够绕所述储液件的轴向转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防护件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相对所述储液件固定;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防护件能够沿所述储液件的轴向移动以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卡扣,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储液件的周向延伸;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扣卡持于所述第一导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内凸设有过渡部;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扣抵持于所述过渡部以脱离所述第一导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设有所述第一导槽的一者还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所述卡扣限位于所述第二导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或
所述第二导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槽,且所述第二导槽的底壁与所述过渡部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开设有指示槽;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指示槽与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错位;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指示槽与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卡合凸点,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卡槽和滑槽,所述卡槽和所述滑槽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的长度;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合凸点卡合于所述卡槽内;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卡合凸点位于所述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之间存在吸引力;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相互吸引;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防护件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和储液件之间的吸引力而与所述储液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储液件或所述防护件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沿所述限位槽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可相对所述储液件绕所述储液件的轴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开设有注液缺口;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注液缺口与所述密封件错位;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注液缺口与所述密封件对齐以暴露所述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凸设有卡合部;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部卡持于不同的所述限位槽内。
上述雾化器,防护件的设置有效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接触甚至误食雾化介质,提高了雾化器的安全性能,有效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并防止雾化介质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正视图;
图6为图5所示雾化器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雾化器的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并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雾化器在防护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雾化器;120、储液件;121、密封件;123、第一导槽;125、过渡部;127、第二导槽;140、防护件;141、卡扣;143、指示槽;
200、雾化器;210、储液件;212、密封件;214、卡合凸点;230、防护件;232、卡槽;234、滑槽;
300、雾化器;320、储液件;321、密封件;323、吸附件;325、限位块;340、防护件;341、限位槽;
400、雾化器;410、储液件;412、密封件;414、卡合部;430、防护件;432、注液缺口;434、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用于加热雾化介质以产生供人吸食的气溶胶。雾化器包括储液件及密封件,储液件开设有用于注入雾化介质的注液孔,密封件可拆卸地配接于储液件,密封件用于封闭注液孔。当需要注入雾化介质时,使用者可打开密封件暴露注液孔进行注液。当无需注液时,可通过密封件密封注液孔以防止雾化介质通过注液孔泄漏。
为了避免儿童轻易地开启注液孔而接触雾化介质,雾化器还设有防护件,防护件配接于储液件,防护件可相对储液件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防护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密封件的遮蔽面积大于其位于第二位置时对密封件的遮蔽面积,从而调整注液孔的开启难度。具体在下列实施例中,当防护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件至少部分被防护件遮蔽,因此儿童无法打开注液孔。当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密封件完全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使用者可轻松开启注液孔以加注雾化介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防护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密封件也可以部分被防护件遮蔽,但是遮蔽面积减小,也可供使用者操作打开注液孔,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如此,防护件的设置有效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接触甚至误食雾化介质,提高了雾化器的安全性能,有效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并防止雾化介质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储液件和防护件的轴向为其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储液件和防护件的径向为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即为储液件和防护件垂直于其中心轴线的横截面的半径方向,储液件和防护件的周向为环绕中心轴线的方向且同时垂直于轴向和径向。以图1为例,储液件的轴向为图中的z方向,储液件的径向为图中的r方向,储液件的周向为图中的θ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0,储液件120大致呈圆柱形,储液件120在轴向上的中间位置设有密封件121。防护件140呈中空的圆筒状结构以套设于储液件120外,且防护件140的中心轴线与储液件120的中心轴线重合。防护件140可相对储液件120沿储液件120的轴向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防护件140处于第一位置时,防护件140可绕储液件120的轴向转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请同时参考图3,当防护件140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1),防护件140在储液件120的轴向上相对储液件120固定,因此儿童无法沿储液件120的轴向推动防护件140而将防护件140切换至第二位置。当防护件140处于解锁状态时(如图2),防护件140可沿储液件120的轴向移动以切换至第二位置(如图3)。
如此,处于锁定状态的防护件140可始终保持在第一位置,需要加注雾化介质时,需要将防护件140切换至解锁状态后才能移动至第二位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护件140的防护性能,从而增强了雾化器1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至图6,防护件140设有两个卡扣141,两个卡扣141分别设于防护件140的一径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卡扣141朝防护件140的内侧弯曲以凸出防护件140的内表面。储液件120设有在轴向上位于密封件121一侧的第一导槽123,且第一导槽123沿储液件120的周向延伸而呈圆环状。当防护件140处于锁定状态时,卡扣141卡持于第一导槽123内,在第一导槽123的限位作用下,防护件140无法沿储液件120的轴向移动而始终处于第一位置。
为了使防护件140可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导槽123内凸设有两个过渡部125,两个过渡部125分别设于储液件120的一径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与两个卡扣141对应设置,且每个过渡部125的边缘与第一导槽123的底壁平滑衔接。当防护件140绕储液件120的轴向转动时,防护件140可沿第一导槽123移动至解锁状态,此时卡扣141在过渡部125的抵持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脱离第一导槽123。解除第一导槽123的限位作用后,防护件140可沿储液件120的轴向相对储液件120移动而切换至第二位置。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防护件140切换至第二位置后,使用者可继续移动防护件140以使防护件140完全脱离储液件120。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防护件140在处于第二位置时脱离储液件120而丢失,储液件120还开设有第二导槽127,第二导槽127在储液件120的轴向上位于第一导槽123的一侧并沿储液件120的周向延伸。当防护件140处于第二位置时,卡扣141恢复初始形状而卡持于第二导槽127,因此防护件140无法继续沿储液件120的轴向移动,从而将防护件140限位于第二位置。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27与第一导槽123在储液件12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27连通第一导槽123,且第二导槽127在储液件120的径向上的深度小于第一导槽123在储液件120的径向上的深度,第二导槽127的底壁与过渡部125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如此,抵持于过渡部125的卡扣141可顺畅地滑入第二导槽127内,然后通过第二导槽127的限位作用避免防护件140与储液件120分离。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140朝向密封件121的一端边缘开设有指示槽143,指示槽143沿防护件140的周向纵长延伸,指示槽143的长度与密封件121的宽度相匹配。当防护件140处于锁定状态时,指示槽143与密封件121在储液件120的周向上错位,当防护件140处于解锁状态时,指示槽143与密封件121在储液件120的周向上对齐。如此,使用者可根据指示槽143的位置迅速识别防护件140的状态。
可以理解,第一导槽123、第二导槽127以及卡扣141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23和第二导槽127均开设于防护件140的内侧壁,卡扣141设于储液件120的外侧壁,同样可实现防护件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
上述雾化器100的防护件140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当无需补充雾化介质时,防护件140的指示槽143与储液件120的密封件121在储液件120的周向上错位,防护件140的卡扣141卡持于第一导槽123,此时防护件140处于锁定状态,防护件140至少部分遮蔽密封件121以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
如图2所示,当需要补充雾化介质时,转动防护件140使指示槽143对准储液件120的密封件121,此时防护件140上的卡扣141发生弹性形变抵持于过渡部125而脱离第一导槽123处于解锁状态,然后操作者可沿储液件120的轴向拉动防护件140使防护件140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卡扣141则卡入第二导槽127中。此时,密封件121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操作者可打开密封件121加注雾化介质。
当雾化介质补充完毕后,沿储液件120的轴向推动防护件140,卡扣141脱离第二导槽127而重新抵持于过渡部125,然后转动防护件140使卡扣141重新卡入第一导槽123中。
如图7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200,储液件210设有密封件212的一端大致呈圆柱形,防护件230呈中空的圆筒状结构以套设于储液件210外,且防护件230的中心轴线与储液件210的中心轴线重合。防护件230可相对储液件210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7及图8所示,当防护件230处于第一位置时,防护件230可绕储液件210的轴向转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防护件230处于锁定状态时,防护件230在储液件210的轴向上相对储液件210固定,因此儿童无法将防护件230切换至第二位置以暴露密封件212。如图8、9所示,当防护件230处于解锁状态时,防护件230可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移动以切换至第二位置以暴露密封件212。
如此,处于锁定状态的防护件230可保持在第一位置,需要加注雾化介质时,需要将防护件230切换至解锁状态后才能移动至第二位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护件230的防护性能,从而增强了雾化器200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0,具体地,储液件210的底部的外侧壁凸设有至少一个卡合凸点214,防护件230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32和至少一个滑槽234,卡槽232和滑槽234在储液件2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且在储液件210的轴向上,滑槽234的长度大于卡槽232的长度,卡槽232的形状与卡合凸点214的形状相匹配,滑槽234自防护件230的一端端壁朝另一端纵长延伸而呈长条形。
如图7所示,当防护件230处于锁定状态时,卡合凸点214卡合于卡槽232内,卡槽232用于限制防护件230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移动。如图8所示,当转动防护件230以使防护件230发生弹性形变而切换至解锁状态时,卡合凸点214脱离卡槽232而位于滑槽234内,由于滑槽234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纵长延伸,因此卡合凸点214可沿滑槽234滑动,从而使防护件230可相对储液件210沿储液件210的轴向滑动而切换至第二位置(如图9所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合凸点214设于防护件230上,卡槽232和滑槽234则开设于储液件210上,同样可实现防护件2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
上述雾化器200的防护件230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7所示,当无需补充雾化介质时,卡合凸点214卡持于卡槽232中,此时防护件230处于锁定状态,防护件230至少部分遮蔽密封件212以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
如图8及图9所示,当需要补充雾化介质时,转动防护件230使防护件230产生可恢复的形变,直至卡合凸点214卡持于滑槽234中,由于滑槽234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纵长延伸,因此可拉动防护件230沿储液件210的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密封件212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操作者可打开密封件212加注雾化介质。
当雾化介质补充完毕后,沿储液件210的轴向推动防护件230至第一位置,然后转动防护件230使防护件230产生可恢复的形变,直至卡合凸点214重新卡持于卡槽232中。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300,储液件320设有密封件321的一端大致呈圆柱形,防护件340呈中空的壳体状结构以套设于储液件320外,且防护件340的中心轴线与储液件320的中心轴线重合。防护件340可相对储液件320沿储液件320的轴向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储液件320和防护件340之间存在吸引力以使两者相互吸引。如图11所示,当防护件340处于第一位置时,储液件320和防护件340相互吸引,防护件340遮蔽密封件321以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如图12所示,当防护件340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护件340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和储液件320之间的吸引力而与吸附件323分离,从而露出密封件321以允许加注雾化介质。
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储液件320的底部嵌设有由磁铁形成的吸附件323,防护件340由可被磁铁吸引的材料,例如铁、钴、镍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如此,储液件320可通过吸附件323吸附防护件340。
请参阅图13,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处于第二位置的防护件340脱离储液件320而丢失,防护件340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341,储液件320的外侧壁凸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325。限位槽341沿储液件320的轴向延伸,限位块325伸入限位槽341内并可沿限位槽341滑动。当防护件340处于第二位置时,限位块325在限位槽341的槽壁的抵持下无法继续移动,从而使防护件340保持在第二位置上。
可以理解,限位槽341和限位块325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325凸设于防护件340的内侧壁,限位槽341开设于储液件320的外侧壁,可同样实现限制防护件340的行程的作用。
上述雾化器300的防护件340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1所示,当无需补充雾化介质时,防护件340与储液件320底部的吸附件323相互吸引,此时防护件340处于第一位置,防护件340至少部分遮蔽密封件321以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
如图12所示,当需要补充雾化介质时,沿储液件320的轴向拉动防护件340,防护件340克服与吸附件323之间的吸引力而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密封件321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操作者可打开密封件321加注雾化介质。
当雾化介质补充完毕后,消除施加在防护件340上的拉力,在吸附件323的吸引力的作用下,防护件340重新回到第一位置。
在上述过程中,限位块325可在限位槽341中滑动以限制防护件340的移动方向和行程。
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400,储液件410设有密封件412的一端大致呈圆柱形,防护件430呈中空的圆筒状结构以套设于储液件410外,且防护件430的中心轴线与储液件410的中心轴线重合。防护件430可相对储液件410绕储液件410的轴向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防护件430的一端开设有注液缺口432,且注液缺口432的形状与密封件412的形状相匹配。当防护件430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4、15),注液缺口432与密封件412在储液件410的周向上错位,因此防护件430遮蔽至少部分密封件412。当防护件430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16),注液缺口432与密封件412在储液件410的周向上对齐以暴露密封件412,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密封件412加注雾化介质。
进一步地,防护件430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合槽434,至少两个卡合槽434在防护件43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储液件410的外侧壁凸设有与卡合槽434相匹配的卡合部414。当防护件43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卡合部414卡持于不同的卡合槽434内,从而为防护件430的位置切换增加一定阻力,避免儿童可随意转动防护件430。可以理解,卡合槽434和卡合部414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合槽434可开设于储液件410,卡合部414可凸设于防护件430的内侧壁。
上述雾化器400的防护件430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4及图15所示,当无需补充雾化介质时,卡合部414与其中一个卡合槽434卡合,此时防护件430处于第一位置,防护件430至少部分遮蔽密封件412以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
如图16所示,当需要补充雾化介质时,转动防护件430使防护件430产生可恢复的形变,卡合部414和当前卡合槽434脱离。当防护件4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卡合部414卡持于另一个卡合槽434,此时密封件412完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操作者可通过密封件412加注雾化介质。
当雾化介质补充完毕后,转动防护件430使防护件430产生可恢复的形变,卡合部414和当前卡合槽434脱离。当防护件430重新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卡合部414卡持于初始的卡合槽434中。
上述雾化器400,通过防护件430的设置对密封件412进行遮蔽,有效防止儿童开启注液孔接触雾化介质,从而提高了雾化器400的安全性能,并且避免了雾化介质的浪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设有注液孔的储液件;
密封件,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储液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孔;及
防护件,配接于所述储液件,所述防护件可相对所述储液件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对所述密封件的遮蔽面积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对所述密封件的遮蔽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被所述防护件遮蔽;当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件完全暴露于外界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能够相对所述储液件沿所述储液件的轴向移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防护件能够绕所述储液件的轴向转动以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防护件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相对所述储液件固定;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防护件能够沿所述储液件的轴向移动以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卡扣,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储液件的周向延伸;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卡扣卡持于所述第一导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内凸设有过渡部;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扣抵持于所述过渡部以脱离所述第一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设有所述第一导槽的一者还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一侧;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扣限位于所述第二导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一导槽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或
所述第二导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槽,且所述第二导槽的底壁与所述过渡部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开设有指示槽;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指示槽与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错位;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指示槽与所述密封件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卡合凸点,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卡槽和滑槽,所述卡槽和所述滑槽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储液件的轴向上,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的长度;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卡合凸点卡合于所述卡槽内;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卡合凸点位于所述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之间存在吸引力;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相互吸引;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防护件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和储液件之间的吸引力而与所述储液件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储液件或所述防护件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沿所述限位槽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可相对所述储液件绕所述储液件的轴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开设有注液缺口;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注液缺口与所述密封件错位;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注液缺口与所述密封件对齐以暴露所述密封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一者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至少两个限位槽在所述储液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储液件和所述防护件中的另一者凸设有卡合部;
当所述防护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部卡持于不同的所述限位槽内。
CN202220551969.8U 2022-03-11 2022-03-11 雾化器 Active CN219323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1969.8U CN219323174U (zh) 2022-03-11 2022-03-11 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1969.8U CN219323174U (zh) 2022-03-11 2022-03-11 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3174U true CN219323174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1969.8U Active CN219323174U (zh) 2022-03-11 2022-03-11 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3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92837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er
US10617152B2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er
EP3348155B1 (en) E-liquid bottl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1546971B2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ing unit
KR102409529B1 (ko) 컨테이너, 표시 디바이스 및 분무기
CA2391466C (en) Inhaler device
US20210219608A1 (en) Vaporizer cartridge
JP4738336B2 (ja) 注射針固定安全シールドを持つ薬剤送出ペンアセンブリ
US4768568A (en) Hazardous material vial apparatus providing expansible sealed and filter vented chambers
US6298846B1 (en) Suction type medicator
WO2017167513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ing unit
SK172597A3 (en) Pharmaceutical powder cartridge with integrated metering device and inhaler for powdered medicaments
CN112451800A (zh) 带有可缩回的护罩的笔针
WO2018051371A2 (en) Powder dispenser
CN219323174U (zh) 雾化器
CN114794560A (zh) 雾化器
CN112023199A (zh) 一种便携式雾化给药装置
JP2002337912A (ja) 噴出容器
CN215270624U (zh) 一种童锁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CN219288780U (zh) 一种具有注液儿童锁功能的电子雾化器
CN21769527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18943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8161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03020085A (ja) 噴出容器
CN218851929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底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