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2788U -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22788U CN219322788U CN202320190021.9U CN202320190021U CN219322788U CN 219322788 U CN219322788 U CN 219322788U CN 202320190021 U CN202320190021 U CN 202320190021U CN 219322788 U CN219322788 U CN 2193227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late
- sealing
- sensor
- box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所述传感器盒包括后盖、前盖、密封件,所述后盖与前盖连接,所述后盖设置第一密封装配部,所述前盖设置第二密封装配部,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密封件被设置在装配腔中;所述密封件内部具有填充腔,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过线管、第二过线管,所述第一过线管、填充腔、第二过线管依次连通,所述填充腔中设置吸湿剂;本实用新型在传感器盒中额外设置具有填充腔的密封件,使得导线贯穿填充腔,并在填充腔内填充吸湿剂,能够提高传感器盒在过线孔处的密封性能,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气体对传感器等部件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造型在空调上的运用,不仅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空调器,而且对空调器的相关部件也进行了结构优化。
以分段式出风的空调柜机为例(参考附图1),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在相邻的两个出风口之间设置传感器盒,传感器盒中设置传感器,以便于对空调运行相关的数据进行检测、获取。
在现有传感器设置的相关结构中,传感器盒往往均设置过线孔,传感器的导线(电线或数据线等)贯穿过线孔,以便于传感器通过导线与相应的电控部件连接。但在分段式出风的空调柜机中,由于传感器盒位于出风口附近,空调运行所产生的气流会直接流经传感器盒,随着气体的流动,气流很容易通过过线孔进入到传感器盒中。
因此,现有的传感器盒往往在过线孔中设置橡胶密封圈、海绵等,但其密封性能一般,尤其是在“传感器盒位于空调出风口”的这一特殊设置情况下,难以避免气流从过线孔处流入到传感器盒内部,导致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对传感器等电气元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盒在过线孔处的密封性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传感器盒位于空调出风口”的这一特殊设置情况下,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盒难以满足过线孔处的密封需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传感器盒,包括后盖、前盖、密封件,所述后盖与前盖连接,所述后盖设置第一密封装配部,所述前盖设置第二密封装配部,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密封件被设置在装配腔中;所述密封件内部具有填充腔,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过线管、第二过线管,所述第一过线管、填充腔、第二过线管依次连通,使得导线能够贯穿密封件,所述填充腔中设置吸湿剂。从而通过在传感器盒中额外设置具有填充腔的密封件,使得导线贯穿填充腔,并在填充腔内填充吸湿剂,一方面吸湿剂能够对过线孔结构提供进一步的封堵、密封,防止外部气流进入到传感器盒中,另一方面填充腔的设置,使得即便有少许气体能够通过过线孔结构,也只是进入到填充腔中,不会直接进入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气体对传感器等部件的干扰;同时,通过填充腔中的吸湿剂能够有效地对进入填充腔中的气体进行阻碍、干燥,降低气体的流速、湿度等参数,不仅能够避免气体从填充腔流动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也能够充分保障填充腔乃至整个传感器盒内部的气体干燥,避免水分对传感器等电气部件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的一侧设置第一过线管,另一侧设置第二过线管,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所述第二密封装配部的一端设置第三端板,另一端设置第四端板,所述第一过线管分别贯穿第一端板、第三端板,所述第二过线管分别贯穿第二端板、第四端板。从而在后盖、前盖装配后,通过第一端板、第三端板、第二端板、第四端板能够围出一个相对密闭的装配腔,密封件被设置在装配腔中,并通过第一过线管、第二过线管从装配腔中延伸出去,使得导线能够从传感器盒内部延伸至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三端板抵接,所述第一端板朝向第三端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卡口,所述第三端板朝向第一端板的一侧设置第三卡口,第一过线管与第一卡口、第三卡口抵接;所述第二端板与第四端板抵接,所述第二端板朝向第四端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卡口,所述第四端板朝向第二端板的一侧设置第四卡口,所述第二过线管与第二卡口、第四卡口抵接。从而使得后盖、前盖之间在进行常规密封装配的同时,能够对密封件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密封件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或晃动等,同时也不会存在空间干涉,便于后盖、前盖以及相关其他部件的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分别与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卡接,一方面便于对导线、密封件进行拆装,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密封件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或晃动等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线管远离密封盒的一端设置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过线管的外壁、第一挡板、密封盒之间形成第一环腔,所述第一环腔与第一端板、第三端板卡接;所述第二过线管远离密封盒的一端设置第二挡板,所述第二过线管的外壁、第二挡板、密封盒之间形成第二环腔,所述第二环腔与第二端板、第四端板卡接。从而通过挡板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密封件能够分别与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卡接,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的装配牢靠性,能够有效地避免密封件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位移等,另一方面通过适当调节挡板结构的尺寸大小,便能够有效地对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之间存在的细微缝隙进行遮挡、封堵,尤其是,空调产生的气流朝向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流动时,气流不会直接冲击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而是会首先接触到挡板结构并发生流向改变,避免气流流入到传感器盒中,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盒在第一密封装配部、第二密封装配部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盖板,所述密封盒内具有填充腔,所述密封盒的一端设置敞口,所述填充腔与敞口连通,所述盖板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密封盒的敞口连接。从而通过设置盖板,能够对密封盒打开或密闭,不仅不影响密封件在传感器盒中的装配,也提高了在填充腔中取出、放入吸湿剂的便捷程度,便于对吸湿剂进行定期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线管内壁、第二过线管内壁均设置至少一个柔性环,所述柔性环的内缘与导线的外壁过盈配合。从而随着导线穿入过线管,柔性环会朝着导线的穿入方向略微倾斜,同时柔性环还会承受导线施加的一个外扩的力,这使得柔性环会在自身的弹力、位置复原作用力下,对导线的外壁进行紧密接触,在过线管作为过线孔的结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线与过线孔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设置第一装配部,前盖设置第二装配部,所述传感器盒通过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至少对传感器进行装配。所述后盖和/或前盖设置过线避让口,使得导线向传感器盒外部延伸时,在贯穿密封件之后,能够通过过线避让口进行布线,使得导线按照预设的走线方向进行排布。
一种空调,包括出风框、传感器盒,所述传感器盒与出风框连接,所述出风框设置至少两段叶片,任意相邻的两段叶片之间设置传感器盒。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通过在传感器盒中额外设置具有填充腔的密封件,使得导线贯穿填充腔,并在填充腔内填充吸湿剂,一方面吸湿剂能够对过线孔结构提供进一步的封堵、密封,防止外部气流进入到传感器盒中,另一方面填充腔的设置,使得即便有少许气体能够通过过线孔结构,也只是进入到填充腔中,不会直接进入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气体对传感器等部件的干扰。
同时,通过填充腔中的吸湿剂能够有效地对进入填充腔中的气体进行阻碍、干燥,降低气体的流速、湿度等参数,不仅能够避免气体从填充腔流动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也能够充分保障填充腔乃至整个传感器盒内部的气体干燥,避免水分对传感器等电气部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柜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的前盖结构示意图(后侧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的后盖结构示意图(前侧视角);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的密封件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附图5的爆炸图基础上的传感器盒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风框;11、叶片;2、传感器盒;3、后盖;31、过线避让口;32、第一密封装配部;33、第一装配部;34、第一端板;341、第一卡口;35、第二端板;351、第二卡口;4、电路板;5、支架;6、密封垫;7、前盖;71、第二装配部;72、第二密封装配部;73、第三端板;731、第三卡口;74、第四端板;741、第四卡口;8、透光膜;9、密封件;91、密封盒;92、盖板;93、填充腔;94、第一过线管;95、第一挡板;951、第一环腔;96、第二过线管;97、第二挡板;971、第二环腔;98、柔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中有关方向的用语均参考附图2中的坐标系。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现有的空调技术中,往往会在相邻的两个出风口之间设置传感器盒,传感器盒中设置传感器,以便于对空调运行相关的数据进行检测、获取。但常规的传感器盒往往在过线孔中设置橡胶密封圈、海绵等,但其密封性能一般,尤其是在“传感器盒位于空调出风口”的这一特殊设置情况下,难以避免气流从过线孔处流入到传感器盒内部,导致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对传感器等电气元件造成损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盒在过线孔处的密封性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传感器盒位于空调出风口”的这一特殊设置情况下,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盒难以满足过线孔处的密封需求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传感器盒,如附图1-6所示,所述传感器盒2包括后盖3、前盖7、密封件9,所述后盖3设置第一密封装配部32,所述前盖7设置第二密封装配部72,第一密封装配部32与第二密封装配部72相配合,所述后盖3与前盖7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密封件9被设置在装配腔中;所述密封件9内部具有填充腔93,所述密封件9包括第一过线管94、第二过线管96,所述第一过线管94、填充腔93、第二过线管96依次连通,使得导线(传感器等相关电气件的电线或数据线等线路结构,本文中均统称为导线)能够贯穿密封件9,所述填充腔93中填充吸湿剂(未图示)。
从而在常规的传感器盒密封结构的基础上,本申请通过在传感器盒2中额外设置具有填充腔93的密封件9,使得导线贯穿填充腔93,并在填充腔93内填充吸湿剂,一方面吸湿剂能够对过线孔结构(对应本申请的第一过线管94或第二过线管96)提供进一步的封堵、密封,防止外部气流进入到传感器盒中,另一方面填充腔93的设置,使得即便有少许气体能够通过过线孔结构,也只是进入到填充腔93中,不会直接进入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外界气体对传感器等部件的干扰;同时,通过填充腔93中的吸湿剂能够有效地对进入填充腔93中的气体进行阻碍、干燥,降低气体的流速、湿度等参数,不仅能够避免气体从填充腔93流动到装配传感器的位置,也能够充分保障填充腔93乃至整个传感器盒2内部的气体干燥,避免水分对传感器等电气部件的影响。
在本申请中,所述吸湿剂优选为聚丙烯酰胺粉末、硅胶微粒、氯化钙微粒等,鉴于相应的材料可以在市面上购置,本申请不做赘述。此外,对于后盖3与前盖7的连接关系,后盖3与前盖7可以是卡接,也可以进一步通过紧固件固定,或者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后盖3、前盖7共同作为传感器盒2的壳体结构,能够对传感器等相关部件进行装配;对于传感器在传感器盒中的设置,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同时申请人早期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专利申请。为此,本申请着重是对传感器盒在过线孔处的密封进行介绍,本申请对传感器在传感器盒中的设置,不做过多限制,也均可以参考其他现有技术。本申请仅仅以附图2作为举例,进行简单介绍,在后盖3、前盖7之间设置电路板4、支架5、密封垫6,所述电路板4设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是常规的光学传感器等,支架5对电路板4、传感器等部件结构提供支撑固定的作用,密封垫6为支架5、前盖7之间提供密封作用,所述前盖7的前侧设置透光膜8,以便于传感器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也对传感器提供防护作用。
相应的,后盖3设置第一装配部33,前盖7设置第二装配部71,传感器盒2通过第一装配部33、第二装配部71对传感器等部件进行安装;相应的,后盖3和/或前盖7设置过线避让口31,使得导线向传感器盒2外部延伸时,在贯穿密封件9之后,能够通过过线避让口31进行布线,使得导线按照预设的走线方向进行排布。对于过线避让口31的朝向,本申请不做过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的空调生产设计需要、走线方向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于装配腔空间相对较小,根据导线的顺势延伸情况,在本申请中,所述密封件9包括密封盒91,所述密封盒91的一侧设置第一过线管94,另一侧设置第二过线管96,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32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34,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35,所述第二密封装配部72的一端设置第三端板73,另一端设置第四端板74,所述第一过线管94分别贯穿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所述第二过线管96分别贯穿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从而在后盖3、前盖7装配后,通过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能够围出一个相对密闭的装配腔,密封件9被设置在装配腔中,并通过第一过线管94、第二过线管96从装配腔中延伸出去,使得导线能够从传感器盒2内部延伸至外界。
其中,端板结构、过线管结构之间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设置:
方式一,如附图3、4所示,所述第一端板34与第三端板73抵接,使得二者之间能够相互对接,拼合成装配腔一侧的端板结构,所述第一端板34朝向第三端板73的一侧设置第一卡口341,所述第三端板73朝向第一端板34的一侧设置第三卡口731,第一过线管94的外壁同时与第一卡口341、第三卡口731抵接;相应的,所述第二端板35与第四端板74抵接,使得二者之间能够相互对接,拼合成装配腔另一侧的端板结构,所述第二端板35朝向第四端板74的一侧设置第二卡口351,所述第四端板74朝向第二端板35的一侧设置第四卡口741,所述第二过线管96的外壁同时与第二卡口351、第四卡口741抵接;这种形式可以视为相对应的两块端板对一个过线管进行夹持,从而使得后盖3、前盖7之间在进行常规密封装配的同时,能够对密封件9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密封件9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或晃动等,同时也不会存在空间干涉,便于后盖3、前盖7以及相关其他部件的拆装。
方式二,若在不考虑拆装事宜的前提下,所述第一端板34与第三端板73也可以相邻交错设置,且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均适当延伸,甚至第一端板34延伸至与前盖7接触、第三端板73延伸至与后盖3接触,此时,第一过线管94分别贯穿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这两层板体;相应的,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也可以相邻交错设置,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均适当延伸,第二过线管96分别贯穿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这两层板体。这种方式可能在拆装上产生一定的不便,但有利于提高后盖3、前盖7在密封件9处的密闭性,能够形成一个更为密闭的装配腔,以提高传感器盒2的整体密封性。
在端板结构、过线管结构之间装配的基础上,所述密封件9分别与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卡接,从而一方面便于对导线、密封件9进行拆装,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密封件9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或晃动等情况。
具体的,所述第一过线管94远离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第一挡板95,所述第一过线管94的外壁、第一挡板95、密封盒91之间形成第一环腔951,所述第一环腔951与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卡接;所述第二过线管96远离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第二挡板97,所述第二过线管96的外壁、第二挡板97、密封盒91之间形成第二环腔971,所述第二环腔971与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卡接。从而通过挡板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密封件9能够分别与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卡接,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9的装配牢靠性,能够有效地避免密封件9在装配腔中产生松动、位移等,另一方面通过适当调节挡板结构的尺寸大小,便能够有效地对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之间存在的细微缝隙进行遮挡、封堵,尤其是,空调产生的气流朝向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流动时,气流不会直接冲击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而是会首先接触到挡板结构并发生流向改变,避免气流流入到传感器盒2中,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盒2在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处的密封性。
在本申请中,密封盒91可以是内部具有填充腔93的密闭盒体,填充腔93内设置吸湿剂,盒体的侧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第一过线管94、第二过线管96。
然而考虑到相关部件的拆装便捷性、吸湿剂的更换等问题,所述密封件9包括密封盒91、盖板92,所述密封盒91内具有填充腔93,所述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敞口,所述填充腔93与敞口连通,所述盖板92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密封盒91的敞口连接。在密封件9、导线之间的实际装配时,将导线贯穿第一过线管94、填充腔93、第二过线管96,然后通过敞口向填充腔93中填放定量的吸湿剂,盖上盖板92,最后将密封件9与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进行装配即可。从而通过设置盖板92,能够对密封盒91打开或密闭,不仅不影响密封件9在传感器盒2中的装配,也提高了在填充腔93中取出、放入吸湿剂的便捷程度,便于对吸湿剂进行定期更换。对于密封盒91、盖板92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盖板92与密封盒91的敞口卡接,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紧固件,使得盖板92与密封盒91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同时,本申请中的密封盒9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填充腔93作为相对独立的密闭空间,不会与装配腔连通,一方面使得吸湿剂不会发生外漏,保证传感器盒2内部的清洁,另一方面假设在部分气体通过过线管进入传感器盒2中之后,也首先进入填充腔93与吸湿剂接触,避免在传感器盒2的其他内部空间流动。
此外,在本申请中,优选为第一过线管94、第二过线管96相对设置,如附图5所示的对称形式,则本申请中的密封件9可以完全不用区分导线入口、出口,能够有效避免密封件9、导线之间发生装配错误,也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对于常规传感器盒中的导线而言,往往均是形成一股线簇、或者是形成整根具有绝缘套的导线,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线与过线孔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过线管94内壁、第二过线管96内壁均设置至少一个柔性环98,所述柔性环98的外缘与过线管的内壁连接,柔性环98的内缘与导线的外壁过盈配合;若将导线视为一个圆柱体,柔性环98的内径略小于导线的外径。所述柔性环98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和弹性,例如可以采用橡胶环,随着导线穿入过线管,柔性环98会朝着导线的穿入方向略微倾斜,同时柔性环98还会承受导线施加的一个外扩的力,这使得柔性环98会在自身的弹力、位置复原作用力下,对导线的外壁进行紧密接触,在过线管作为过线孔的结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线与过线孔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空调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盒2,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盒2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还包括出风框1,所述传感器盒2与出风框1连接,所述出风框1设置至少两段叶片11,任意相邻的两段叶片11之间设置传感器盒2。此外,所述空调还包括换热盘管、壳体、电控盒等结构在内的空调器室内机常规构件;同样的,所述空调还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相关部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盒(2)包括后盖(3)、前盖(7)、密封件(9),所述后盖(3)与前盖(7)连接,所述后盖(3)设置第一密封装配部(32),所述前盖(7)设置第二密封装配部(72),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密封件(9)被设置在装配腔中;所述密封件(9)内部具有填充腔(93),所述密封件(9)包括第一过线管(94)、第二过线管(96),所述第一过线管(94)、填充腔(93)、第二过线管(96)依次连通,使得导线能够贯穿密封件(9),所述填充腔(93)中设置吸湿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9)包括密封盒(91),所述密封盒(91)的一侧设置第一过线管(94),另一侧设置第二过线管(96),所述第一密封装配部(32)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34),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35),所述第二密封装配部(72)的一端设置第三端板(73),另一端设置第四端板(74),所述第一过线管(94)分别贯穿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所述第二过线管(96)分别贯穿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34)与第三端板(73)抵接,所述第一端板(34)朝向第三端板(73)的一侧设置第一卡口(341),所述第三端板(73)朝向第一端板(34)的一侧设置第三卡口(731),第一过线管(94)与第一卡口(341)、第三卡口(731)抵接;所述第二端板(35)与第四端板(74)抵接,所述第二端板(35)朝向第四端板(74)的一侧设置第二卡口(351),所述第四端板(74)朝向第二端板(35)的一侧设置第四卡口(741),所述第二过线管(96)与第二卡口(351)、第四卡口(74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9)分别与第一密封装配部(32)、第二密封装配部(7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管(94)远离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第一挡板(95),所述第一过线管(94)的外壁、第一挡板(95)、密封盒(91)之间形成第一环腔(951),所述第一环腔(951)与第一端板(34)、第三端板(73)卡接;所述第二过线管(96)远离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第二挡板(97),所述第二过线管(96)的外壁、第二挡板(97)、密封盒(91)之间形成第二环腔(971),所述第二环腔(971)与第二端板(35)、第四端板(74)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9)包括盖板(92),所述密封盒(91)内具有填充腔(93),所述密封盒(91)的一端设置敞口,所述填充腔(93)与敞口连通,所述盖板(92)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密封盒(91)的敞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管(94)内壁、第二过线管(96)内壁均设置至少一个柔性环(98),所述柔性环(98)的内缘与导线的外壁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设置第一装配部(33),前盖(7)设置第二装配部(71),所述传感器盒(2)通过第一装配部(33)、第二装配部(71)至少对传感器进行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和/或前盖(7)设置过线避让口(31)。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出风框(1)、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盒,所述传感器盒(2)与出风框(1)连接,所述出风框(1)设置至少两段叶片(11),任意相邻的两段叶片(11)之间设置传感器盒(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0021.9U CN219322788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0021.9U CN219322788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22788U true CN219322788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2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90021.9U Active CN219322788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22788U (zh) |
-
2023
- 2023-02-13 CN CN202320190021.9U patent/CN2193227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322788U (zh) | 一种传感器盒及空调 | |
CN218102804U (zh) | 电机保护壳、电机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3987288U (zh) | 一种湿度控制器 | |
CN110821791B (zh) | 一种空压机外罩 | |
JP3399232B2 (ja) | 換気装置 | |
JP201302445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気品箱 | |
CN207350747U (zh) | 具有防错装结构的换气装置 | |
JPH0525685Y2 (zh) | ||
KR200241730Y1 (ko) | 보일러용 연통 | |
JP5247610B2 (ja)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
CN112315329B (zh) | 煲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 |
CN208186508U (zh) | 空调机的风扇马达防振构造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215872162U (zh) | 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4536758U (zh) | 进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943235U (zh) | 水箱及清洁机器人 | |
CN220524226U (zh) |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1293235U (zh) | 用于汽车雷达的透气膜防尘结构 | |
CN221348306U (zh) | 一种气压平衡防水管及一体式防水电机 | |
KR102677405B1 (ko) | 팬 필터 유닛 | |
CN210292194U (zh) | 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 | |
CN214119129U (zh) | 一种压力无关线型温度调节阀 | |
WO2022014049A1 (ja) | モータおよび換気扇 | |
CN212213637U (zh) | 一种真空吸尘器 | |
CN212339419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3395240U (zh) | 气压平衡结构及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