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4226U -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4226U
CN220524226U CN202322321275.2U CN202322321275U CN220524226U CN 220524226 U CN220524226 U CN 220524226U CN 202322321275 U CN202322321275 U CN 202322321275U CN 220524226 U CN220524226 U CN 220524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ensor
exchanger assembly
refrigera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12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峰
庞俊文
卢嘉欣
刘英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12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4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4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4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换热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形成有卡扣,第一传感器与卡扣卡接。通过卡扣将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固定件卡接,从而将第一传感器固定至换热器上,利用第一固定件为第一传感器提供安装位置。第一传感器与卡扣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传感器。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改善室内环境。空调室内机具有外壳、换热器和传感器,换热器和传感器均位于外壳内,相关技术中,外壳内的结构件较多,传感器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便于安装传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
换热器;
第一传感器;
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换热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卡扣,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卡扣卡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具有卡槽,所述卡扣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装配口,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所述装配口进入所述卡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卡槽内的部位的直径;和/或,
所述卡槽的槽壁面抵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底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底端能够与所述翻边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限位孔,所述第一传感器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部形成安装口,所述第一传感器从所述安装口沿所述安装槽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限位孔的顶侧,所述连接件的局部部位位于所述限位孔的顶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沿顶底方向间隔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前侧,所述导轨形成有所述卡扣,所述导轨和所述固定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前折板、支撑板和后折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前折板和所述后折板从所述支撑板沿第一方向反向弯折,所述后折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前折板的部分朝前弯折以形成所述卡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和滤网,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换热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所述滤网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管和边板,所述边板与所述冷媒管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边板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冷媒进出管,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分别与所述冷媒管的两个端口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用于向所述冷媒管输入冷媒,其中另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用于向所述冷媒管输出冷媒;所述冷媒进出管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进管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出管温度传感器,所述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管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所述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冷媒进出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多个束管孔的减振件;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分别穿设于一个所述减振件的两个束管孔内;和/或,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的多个管段穿设于一个所述减振件的多个束管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冷媒管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媒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媒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插接腔的套管,所述第二传感器插设于所述插接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数量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各个所述套管的插接腔的直径不同,各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外径不同,每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插设于一个所述套管的插接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前部具有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6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朝所述换热器所在的一侧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共同形成朝后开口的卡槽,所述换热器的边板的部分夹持于所述卡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冷媒泄露传感器,所述冷媒泄露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风管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通过卡扣将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固定件卡接,从而将第一传感器固定至换热器上,利用第一固定件为第一传感器提供安装位置。第一传感器与卡扣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一传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热器1;冷媒管11;边板12;顶板13;第一传感器2;第一固定件3;限位孔3a;安装槽3b;安装口3ba;第一导槽3c;卡扣31;装配口31a;翻边32;折边33;卡槽33a;固定板301;导轨302;前折板3021;支撑板3022;后折板3023;连接件4;第二固定件5;第二导槽5a;滤网6;第二传感器7;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冷媒进出管8;减振件9;套管110;冷媒泄露传感器120;外壳10;进风口10a;出风口10b。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上”、“下”、“前”、“后”、“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和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1、第一传感器2和第一固定件3。第一固定件3与换热器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卡扣31,第一传感器2与卡扣31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组件,通过卡扣31将第一传感器2与第一固定件3卡接,从而将第一传感器2固定至换热器1上,利用第一固定件3为第一传感器2提供安装位置。第一传感器2与卡扣31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传感器2。
换热器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和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位于外壳10内。如此,利用外壳10保护第一传感器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风管机。壁挂式风管机是指外壳10的后背板可以用于将壁挂式风管机固定至竖直的安装壁。例如安装壁可以是竖直的墙壁或者竖直的板体。以将壁挂式风管机装配至壁橱内为例,外壳10的后背板可以固定至壁橱的竖直的板体上。
第一传感器2的作用不限,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2可以用于检测温度。例如,第一传感器2可以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常会被装配至狭小的空间内,例如墙角或者壁橱内等等。这就导致外壳沿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通常也会朝向墙壁或者壁橱的板体,在售后检修过程中,如果从左右方向拆装第一传感器会被墙壁或者板体阻碍。
有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卡扣31具有卡槽,卡扣31的前端形成有与卡槽连通的装配口31a,第一传感器2通过装配口31a进入卡槽内。示例性的,第一传感器2装配过程中,作业人员可以从前侧按压第一传感器2使得第一传感器2通过装配口31a进入卡槽内,实现第一传感器2与卡扣31的卡接。外壳10的前侧空间开阔,便于作业人员拿取第一传感器2。
需要说明的是,前是指朝向作业人员的一侧,后是与前相反的方向。第一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
一实施例中,装配口31a的口径小于第一传感器2位于卡槽内的部位的直径。示例性的,第一传感器2可恢复地撑开装配口31a,使得第一传感器2能够通过装配口31a进出卡槽。第一传感器2位于卡槽内的部位大致呈圆柱形,装配口31a的口径小于第一传感器2位于卡槽内的部位的直径,避免第一传感器2受抖动或者晃动等情况下从装配口31a轻易脱出卡槽。
一实施例中,卡槽的槽壁面抵紧第一传感器2的表面。也就是说,卡槽与第一传感器2紧配合或者过盈配合。这样设计,降低第一传感器2在卡槽内晃动的几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翻边32,翻边32位于第一传感器2的底侧,第一传感器2的底端能够与翻边32抵接。示例性的,在装配过程中,翻边32能够通过抵接第一传感器2的底端,起到定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方向和第一方向均与顶底方向相交。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限位孔3a,第一传感器2沿前后方向穿设于限位孔3a内。限位孔3a能够起到进一步固定第一传感器2的作用。例如,第一传感器2通常较长或者需要有较长的电走线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限位孔3a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传感器2,避免第一传感器2受抖动或者晃动等情况下移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安装槽3b,安装槽3b的一端与限位孔3a连通,安装槽3b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固定件3沿第一方向远离换热器1的一端部形成安装口3ba,第一传感器2从安装口3ba沿安装槽3b进入限位孔3a内。示例性的,在装配过程中,第一传感器2从安装口3ba沿第一方向进入安装槽3b内,再沿安装槽3b移动,通过安装槽3b进入限位孔3a内。这样设计,第一传感器2可以不需要对准限位孔3a以从前后方向插入限位孔3a内,降低第一传感器2的安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换热器组件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设置于换热器1的顶部,安装槽3b位于限位孔3a的顶侧,连接件4的局部部位位于限位孔3a的顶侧。连接件4位于限位孔3a的顶侧的局部部位用于阻挡连接件4在受晃或者抖动等情况下脱出限位孔3a进入安装槽3b,也就是说,连接件4位于限位孔3a的顶侧的局部部位起到压紧第一传感器2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3,卡扣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扣31沿顶底方向间隔布置。如此,第一传感器2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均被卡扣31固定,减少第一传感器2窜动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包括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第一固定件3包括固定板301和导轨302,导轨302设置于固定板301的前侧,导轨302形成有卡扣31,导轨302和固定板301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卡扣31位于固定板301的前侧,以便于将第一传感器2固定至换热器1的前侧。导轨302和固定板301分别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导轨302和固定板301为分开独立制造的一体成型的结构。这样可以减少导轨302的组装步骤和固定板301的组装步骤。
一实施例中,固定板301和导轨302均为钣金结构。如此,固定板301和导轨302的结构强度好且易于制造成型。
钣金结构是指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剪切或折弯等冷加工成型的结构。也就是说,固定板301为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剪切或折弯等冷加工成型的结构。导轨302为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剪切或折弯等冷加工成型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导轨302包括前折板3021、支撑板3022和后折板3023,支撑板3022的厚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前折板3021和后折板3023从支撑板3022沿第一方向反向弯折,后折板3023与固定板301连接,前折板3021的部分朝前弯折以形成卡扣31。具体地,前折板3021位于后折板3023的前侧。示例性的,以导轨302为钣金结构为例,可以通过冲压使得前折板3021的部分被冲出并朝前弯折从而形成卡扣3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5和滤网6,第二固定件5与换热器1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固定件3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3c,第二固定件5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5a,滤网6位于换热器1的前侧,滤网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导槽3c和第二导槽5a内。一方面,第一固定件3既可以用于固定滤网6,又可以用于固定第一传感器2,起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另一方面,滤网6可以沿顶底方向插入第一导槽3c和第二导槽5a内,滤网6的装配方式简单,便于滤网6的装卸,以便清洁和/或更换滤网6。滤网6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导槽3c和第二导槽5a内,这样,第一导槽3c的槽壁面和第二导槽5a的槽壁面能够限制滤网6从前侧脱出容纳腔,起到限制滤网6的作用。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前折板3021、支撑板3022与固定板301共同限定出第一导槽3c,后折板3023与固定板301可拆卸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2,外壳10的前侧形成有进风口10a,外壳10的上表面形成有出风口10b,换热器1呈板状结构且倾斜设置于进风口10a处,第一固定件3位于换热器1沿左右方向的一侧。室内气流从前侧的进风口10a进入外壳10内,流经第一传感器2和换热器1后,再通过出风口10b排出。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
本申请中,上是指朝向天花板的方向,下是与上相反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换热器1包括冷媒管11和边板12,边板12与冷媒管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7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后侧,第一固定件3与边板12可拆卸连接。边板12用于固定冷媒管11。在需要点检第二传感器7的情况下,可以不拆卸换热器1,作业人员可以先将第一固定件3拆卸下来,就可以查看并点检第二传感器7,作业方便,工作量小。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与边板12可以通过多个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螺钉从前侧穿设于第一固定件3和边板12上。这样,作业人员可以从前侧将螺钉拆卸下来,从而将第一固定件3从换热器1上拆卸下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第一固定件3形成有朝换热器1所在的一侧弯折的折边33,折边33与第一固定件3共同形成朝后开口的卡槽33a,换热器1的边板12的部分夹持于卡槽33a内。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至图6,折边33与固定板301共同形成朝后开口的卡槽33a。利用卡槽33a的槽壁面包裹边板12,使得边板12与卡槽33a卡紧配合,不仅可以增加边板12的强度,还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先通过卡槽33a与边板12卡接,如此,作业人员可以不需要手扶第一固定件3即可进行其他结构件例如拧紧第一固定件3上的螺钉等装配,增加拆卸/安装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换热器1包括两个边板12,冷媒管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边板12。换热器1大致呈板状结构。第二固定件5与其中一个边板12连接,避免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5损伤冷媒管11。冷媒管11用于流通冷媒,并与流经冷媒管11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调节气流的温度。
示例性的,冷媒管11呈盘管形状。一实施例中,冷媒管11包括多个直管和多个弯接头,直管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边板12上,每两个直管的端部通过一个弯接头连通,以使多个直管和多个弯接头共同构成用于流通冷媒的连续管路。边板12可以形成有多个间隔排布插接孔,插接孔用于穿设直管。边板12能够使得多个直管相互之间保持合适距离,起到的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二传感器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传感器7均位于第一固定件的后侧。将多个第二传感器7集中布置,便于点检多个第二传感器7。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冷媒进出管8,两个冷媒进出管8分别与冷媒管11的两个端口连通,其中一个冷媒进出管8用于向冷媒管11输入冷媒,其中另一个冷媒进出管8用于向冷媒管11输出冷媒;冷媒进出管8的部分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后侧。也就是说,冷媒从其中一个冷媒进出管8进入冷媒管11,再从其中另一个冷媒进出管8流出。
多个第二传感器7中的至少一个为进管温度传感器,多个第二传感器7中的至少一个为出管温度传感器,进管温度传感器和出管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冷媒进出管8,进管温度传感器和出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冷媒进出管8位于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也就是说,进管温度传感器和出管温度传感器不会设置于同一个冷媒进出管8,而是分别设置于两个冷媒进出管8,进管温度传感器和出管温度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两个冷媒进出管8的温度,以获取冷媒进入冷媒管11的温度或者输出冷媒管11的温度。进管温度传感器和出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冷媒进出管8位于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如此,便于点检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或出管温度传感器。
可以理解的是,进管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出管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示例性的,进管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出管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均为一个。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为投影面,进管温度传感器的至少部分投影在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例如,冷媒进出管8的部分投影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进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媒进出管8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的部位。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为投影面,出管温度传感器的至少部分投影在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例如,冷媒进出管8的部分投影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出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媒进出管8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的部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多个束管孔的减振件9。减振件9能够通过自身形变耗散来自换热器的振动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两个冷媒进出管8分别穿设于一个减振件9的两个束管孔内。也就是说,可以在两个冷媒进出管8上设置一个减振件9,在换热器1使用过程中,冷媒进出管8会发生振动,通过一个减振件9将两个冷媒进出管8束缚至一起,能够减少两个冷媒进出管8发生大幅度摆动的几率,还可以通过减振件9发生形变,实现振动能量耗散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一个冷媒进出管8的多个管段穿设于一个减振件9的多个束管孔内。具体地,冷媒进出管8的多个管段共同构成一路弯曲延伸的管路,可以通过一个减振件9将多个管段束缚至一起,在换热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多个管段发生大幅度摆动的几率,还可以通过减振件9发生形变,实现振动能量耗散的效果。
减振件9可以为柔性结构。减振件9是指柔性材料构成的结构。柔性材料易于发生形变,例如,橡胶、硅胶、柔性塑料和/或树脂等柔性材料构成的结构。减振件9可以具有符合UL标准的防火等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多个第二传感器7中的至少一个为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设置于冷媒管11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后侧的部位。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用于检测冷媒管11的温度。如此,便于点检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为投影面,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的至少部分投影在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例如,冷媒管11的部分投影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冷媒管温度传感器7a设置于冷媒管11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范围内的部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插接腔的套管110,第二传感器7插设于插接腔内。例如,在需要装卸第二传感器7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传感器7插入插接腔或者抽出插接腔,实现第二传感器7的拆卸或安装。如此,通过插接的方式便于装卸第二传感器7。
一实施例中,套管110的数量和第二传感器7的数量均为多个,各个套管110的插接腔的直径不同,各个第二传感器7的外径不同,每个第二传感器7插设于一个套管110的插接腔内。各个套管110的插接腔的直径不同,则对应的第二传感器7的外径也不同,各个第二传感器7不能在不同的套管110的插接腔内互换插接,如此,能够避免第二传感器7插错位置导致的故障问题,起到防呆作用。
一实施例中,套管110的前部具有与插接腔连通的插入口,插入口的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60°。如此,第二传感器7插入和抽出插接腔的方向是朝向前侧即用户侧,便于作业人员点检作业,符合产品人性化设计理念。
需要说明的是,插入口的中心线是指插入口所在平面上经过插入口的几何中心点的法线。
示例性的,套管110呈圆柱体形,插入口呈圆形,则插入口的中心线是插入口所在平面上经过插入口的圆心的法线。该中心线与套管110的中轴线重合。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6,换热器组件包括冷媒泄露传感器120,冷媒泄露传感器120设置于换热器1的顶表面。冷媒泄露传感器120用于监测是否有冷媒泄露。将冷媒泄露传感器120设置于换热器1的顶表面,便于作业人员查看和点检冷媒泄露传感器120。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换热器1包括顶板13,顶板13设置于冷媒管11的顶部并与边板12连接,冷媒泄露传感器120可拆卸地设置于顶板13的顶表面。
冷媒泄露传感器120可以通过螺钉与顶板13实现可拆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外壳10内的风机,风机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第一传感器;
第一固定件,与所述换热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卡扣,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卡扣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具有卡槽,所述卡扣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装配口,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所述装配口进入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卡槽内的部位的直径;和/或,
所述卡槽的槽壁面抵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底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底端能够与所述翻边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限位孔,所述第一传感器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部形成安装口,所述第一传感器从所述安装口沿所述安装槽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限位孔的顶侧,所述连接件的局部部位位于所述限位孔的顶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沿顶底方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前侧,所述导轨形成有所述卡扣,所述导轨和所述固定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前折板、支撑板和后折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前折板和所述后折板从所述支撑板沿第一方向反向弯折,所述后折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前折板的部分朝前弯折以形成所述卡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和滤网,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换热器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沿顶底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所述滤网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管和边板,所述边板与所述冷媒管沿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边板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冷媒进出管,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分别与所述冷媒管的两个端口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用于向所述冷媒管输入冷媒,其中另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用于向所述冷媒管输出冷媒;所述冷媒进出管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进管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出管温度传感器,所述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管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所述进管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冷媒进出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多个束管孔的减振件;两个所述冷媒进出管分别穿设于一个所述减振件的两个束管孔内;和/或,一个所述冷媒进出管的多个管段穿设于一个所述减振件的多个束管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冷媒管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媒管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媒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后侧的部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具有插接腔的套管,所述第二传感器插设于所述插接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数量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各个所述套管的插接腔的直径不同,各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外径不同,每个所述第二传感器插设于一个所述套管的插接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前部具有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60°。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朝所述换热器所在的一侧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共同形成朝后开口的卡槽,所述换热器的边板的部分夹持于所述卡槽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冷媒泄露传感器,所述冷媒泄露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顶表面。
22.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风管机。
CN202322321275.2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524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275.2U CN22052422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275.2U CN22052422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4226U true CN22052422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1275.2U Active CN22052422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4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8078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US6979169B2 (en) Modular ventilating exhaust fan assembly and method
CN220524226U (zh) 一种换热器组件以及空调室内机
EP0791789B1 (en) Discrete type air conditioner
WO2019227892A1 (zh) 底壳装配结构和空调器
JPH0734257Y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気品箱取付構造
JP442518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組み立て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US11761671B2 (en) Compact diffuser
CN2105119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29545U (zh) 一种滤网模组以及风管机
JP5247610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2000065385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302445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気品箱
JP449318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601628U (zh) 一种风管机
KR20110027508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134554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89754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69762U (zh) 一种接水盘组件以及风管机
CN216143951U (zh) 进风组件、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20601629U (zh) 一种风管机
KR200463265Y1 (ko) 공기조화장치
US20230168003A1 (en) Air conditioner
WO2020093568A1 (zh) 接管接头、接管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1689754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