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6408U -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6408U
CN219316408U CN202320240960.XU CN202320240960U CN219316408U CN 219316408 U CN219316408 U CN 219316408U CN 202320240960 U CN202320240960 U CN 202320240960U CN 219316408 U CN219316408 U CN 219316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emplate
reinforcing
column
reinforc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09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峥辉
张勇
谷明亮
王广蟒
喻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Tiangong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Tiango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Tiangong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MCC Tiango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09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6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6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6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第一加固件和对称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两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且其上设有第二加固件,其可在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压向所述框架柱模板和所述框架梁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件和支撑框架,在第一加固件的对拉作用下,使支撑框架和连接件压向框架柱模板,同时在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连接件压向框架梁模板,能够快速加固模板,并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实现可靠加固,避免出现变形、胀模、错台等质量缺陷,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圆柱形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将圆形框架柱加固完成后,再对框架梁进行加固,然后在相邻的框架梁模板之间采用斜撑加固。有些大截面的圆形柱,尤其是大型性建筑圆形柱直径比较大,若采用传统加固方法,一方面无法保证圆形柱框架柱模板加固的质量,另一方面整体的牢固性不高,会产生模板变形、胀模、错台等问题,影响后期混凝土感观质量,也增加了后期混凝土的剔凿量,严重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浪费资源。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能够快速加固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可有效避免模板变形、胀模、错台,可减少后期混凝土的剔凿量,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可连接框架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第一加固件和对称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两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所述框架柱模板和所述框架梁模板且其上设有第二加固件,其可在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压向所述节点处的所述框架柱模板和所述框架梁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段和直线段,所述弧形段与所述框架柱模板连接且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框架梁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设在所述直线段上,所述直线段可在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压向所述框架梁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第二螺杆以及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第二螺杆贯穿所述直线段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一山型卡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支撑框架后通过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一山型卡连接,所述第一钢管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山型卡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框架柱模板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支撑件。
进一步的,该加固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四根框架梁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固装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加固件连接。
进一步的,不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固装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固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的中心与所述框架柱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梁模板远离所述框架梁的侧面设有木方,同一个所述框架梁两侧的所述木方通过第三加固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设置连接件,使其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两个连接件之间通过支撑框架连接,支撑框架上设有第一加固件,在第一加固件的对拉作用下,使支撑框架和连接件压向框架柱模板,同时连接件上还设有第二加固件,在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连接件压向框架梁模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相互配合,能够快速加固模板,并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可实现圆形框架柱模板与矩形框架梁模板的可靠加固,避免出现变形、胀模、错台等质量缺陷,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框架柱模板;2、框架梁模板;3、框架柱;4、框架梁;5、支撑框架;6、第一加固件;61、第一钢管;62、第一山型卡;63、第一螺杆;7、连接件;71、弧形段;72、直线段;8、第二加固件;81、第二螺杆;82、螺母;9、支撑件;10、木方;11、第三紧固件;111、第三钢管;112、第三山型卡;113、第三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可连接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5以及设在支撑框架5上的第一加固件6和对称设在支撑框架5两侧的连接件7,连接件7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且其上设有第二加固件8,其可在第一加固件6和第二加固件8的作用下压向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在两个框架梁4之间的两个节点处均设置连接件7,使连接件7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两个连接件7之间通过支撑框架5连接,支撑框架5上设有第一加固件6,在第一加固件6的作用下,使支撑框架5和连接件7压向框架柱模板1,同时连接件7上还设有第二加固件8,在第二加固件8的作用下,连接件7压向框架梁模板2,第一加固件6和第二加固件8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加固模板,并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可实现圆形框架柱模板与矩形框架梁模板的可靠加固,避免出现变形、胀模、错台等质量缺陷,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节省成本。
优选的,如图2所示,连接件7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段71和直线段72,弧形段71与框架柱模板1连接且支撑框架5连接,直线段71与框架梁模板2连接,第二加固件8设在直线段71上,直线段71可在第二加固件8的作用下压向框架梁模板2。
优选的,弧形段71的弧度与框架柱模板1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段71和直线段72焊接在一起后放置在节点处,弧形段71与框架柱模板1连接,直线段71与框架梁模板2连接,两个弧形段71远离框架柱3的侧面设有支撑框架5。
优选的,第二加固件8包括第二螺杆81以及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2,第二螺杆81贯穿直线段72后与螺母8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杆81贯穿两个加固装置中相互靠近的直线段72,并通过螺母82将第二螺杆81牢牢固定,以压紧框架梁模板2,保证模板垂直度、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拧紧螺母82,使用者可根据框架梁4的高度确定第二螺杆81的间距,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位移、不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对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加固件6、第二加固件8和第三加固件11的数量、尺寸及材质等不做具体要求,只要能实现相同功能即可。
优选的,第一加固件6包括第一钢管61、第一山型卡62和第一螺杆63,第一螺杆63贯穿支撑框架5后通过第一钢管61与第一山型卡62连接,第一钢管61对称设在第一山型卡62上。
优选的,支撑框架5与框架柱模板1之间设有支撑件9,第一螺杆63贯穿支撑件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63依次贯穿支撑件9和支撑框架5,支撑件9填充在支撑框架5和框架柱模板1之间的空隙中,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可保证砼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变形。
优选的,该加固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四根框架梁4之间,且相邻两个加固装置之间通过第二加固件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以圆形框架柱3和四个矩形框架梁4的模板加固为例,加固装置均匀分布在圆形框架柱模板1周向,相邻两个加固装置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加固件8连接,使用时可在插入第二螺杆81后再次对模板进行校正,保证模板垂直度、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拧紧螺母82。
优选的,不相邻的加固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加固件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加固装置之间通过第一加固件6连接,实现对框架柱模板1的加固,拆卸、安装方便,实用性强,可重复利用,工程成本降低。
优选的,第一螺杆63的中心与框架柱3的中心重合。
优选的,框架梁模板2远离框架梁4的侧面设有木方10,同一个框架梁4两侧的木方10通过第三加固件11连接。
优选的,第三加固件11包括第三钢管111、第三山型卡112和第三螺杆113,第三螺杆113贯穿木方10后通过第三钢管111与第三山型卡112连接,第三钢管111对称设在第三山型卡112上。
优选的,木方10延框架梁模板2延伸至支撑框架5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框架梁模板2的外侧设有木方10(木龙骨俗称为木方),通过第三加固件11将同一个框架梁4两侧的木方10压向框架梁模板2,木方10靠近框架柱3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框架5,进一步加强了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保证砼浇筑过程中框架梁模板2不变形、不移位。
使用时,当节点处的模板,即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拼装完成后,在节点处安装该固定装置,并将该固定装置与两侧的框架梁模板2连接。安装时,同一个框架梁模板2两侧的加固装置通过第二加固件8连接,经调正后逐一对第二加固件8进行固定,以加固框架梁模板2;框架梁模板2加固完成后,再逐一对框架柱模板1进行对拉加固;最后在框架梁模板2外侧加固木方10,进一步增强装置的稳定性。浇筑完成后,节点处的加固装置可同框架柱模板1和框架梁模板2一起拆除,可多次重复,节省成本。
使用如上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接弧形段71与框架柱模板1;
连接直线段72与框架梁模板2;
连接弧形段71与直线段72以形成连接件7;
连接连接件7与支撑框架5;
连接直线段72与第二加固件8;
连接支撑框架5与第一加固件6;
调节第一加固件6以使弧形段71压向框架柱模板1,调节第二加固件8以使直线段72压向框架梁模板2。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设置连接件,使其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框架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两个连接件之间通过支撑框架连接,支撑框架上设有第一加固件,在第一加固件的对拉作用下,使支撑框架和连接件压向框架柱模板,同时连接件上还设有第二加固件,在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连接件压向框架梁模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相互配合,能够快速加固模板,并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可实现圆形框架柱模板与矩形框架梁模板的可靠加固,避免出现变形、胀模、错台等质量缺陷,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节省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可连接框架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第一加固件和对称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两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节点处的所述框架柱模板和所述框架梁模板且其上设有第二加固件,其可在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压向所述节点处的所述框架柱模板和所述框架梁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弧形段和直线段,所述弧形段与所述框架柱模板连接且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框架梁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设在所述直线段上,所述直线段可在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作用下压向所述框架梁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第二螺杆以及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第二螺杆贯穿所述直线段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一山型卡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支撑框架后通过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一山型卡连接,所述第一钢管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山型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框架柱模板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固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四根框架梁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固装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加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不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固装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中心与所述框架柱的中心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模板远离所述框架梁的侧面设有木方,同一个所述框架梁两侧的所述木方通过第三加固件连接。
CN202320240960.X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Active CN219316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0960.XU CN2193164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0960.XU CN2193164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6408U true CN21931640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9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0960.XU Active CN21931640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6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0026B (zh) 一种非标准层结构铝模板和木模板结合的施工方法
CN205531311U (zh) 剪力墙墙端模板加固装置
CN213174803U (zh) 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
CN112796514A (zh) 一种砌体转角构造柱模板定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3321155B (zh) 高架桥桥墩施工平台体系及搭建该体系并浇注桥墩的方法
CN219316408U (zh)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
CN211873032U (zh) 大跨度正八字撑预应力桁架钢支撑
CN211548054U (zh) 一种钢结构悬臂梁梁柱连接节点
CN219773324U (zh) 一种混凝土梁板结构
CN116025160A (zh) 一种框架柱与框架梁节点处的模板加固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249192U (zh) 一种超厚悬挑板侧模的加固结构
CN214658863U (zh) 倾角大于45°的长斜面清水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
CN112538967B (zh) 一种剪力墙模板对拉连接件及其模板加固结构
CN213509578U (zh) 墙体阳角模板加固装置
CN214462542U (zh) 建筑伸缩缝施工用墙体辅助支固结构
CN217871842U (zh) 转角墙体模板固定体系
CN220666474U (zh) 一种狗骨式梁柱连接节点的加固结构
CN218375240U (zh) 异型超厚核心筒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
CN219387166U (zh) 一种连墙柱模板施工过程中的快速加固装置
CN219654261U (zh) 一种相邻框架柱模板加固装置
CN218406447U (zh) 一种建筑用楼面支撑铝模板
CN220451069U (zh) 一种拼接式建筑结构
CN212836842U (zh) 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
CN211286603U (zh) 一种建筑用模板
CN218509040U (zh) 一种超长对拉螺杆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