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5770U -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5770U
CN219315770U CN202320824354.2U CN202320824354U CN219315770U CN 219315770 U CN219315770 U CN 219315770U CN 202320824354 U CN202320824354 U CN 202320824354U CN 219315770 U CN219315770 U CN 219315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ile
piles
resistant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43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伦娣
刘茂争
欧阳秋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Chang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Chang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Chang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Changji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43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5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5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5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包括连系梁,所述连系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所述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的内部均安装有钢筋骨架,所述第一抗滑桩在连系梁的左侧,所述第二抗滑桩在连系梁的右侧,所述第一抗滑桩的前后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加固桩,所述第一抗滑桩的左右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右加固桩,所述所述连系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通过设置第一抗滑桩、第二抗滑桩、前后抗滑桩、左右抗滑桩可以有效提高抗滑桩的防滑效果,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防滑效果,通过设置连系梁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滑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抗滑桩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防止建筑物或其他建筑物在土壤中滑动或倾斜。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抗滑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抗滑桩、钢抗滑桩、压土桩抗滑桩等。这些结构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在现有的抗滑桩结构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抗滑桩由于材料和形式的单一性,抗滑性能较为有限,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部分抗滑桩结构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防滑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工程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抗滑桩、第二抗滑桩、前后抗滑桩、左右抗滑桩可以有效提高抗滑桩的防滑效果,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防滑效果,通过设置连系梁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包括连系梁,所述连系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所述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的内部均安装有钢筋骨架,所述第一抗滑桩在连系梁的左侧,所述第二抗滑桩在连系梁的右侧,所述第一抗滑桩的前后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加固桩,所述第一抗滑桩的左右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右加固桩,所述连系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锚头,所述锚头的表面通过螺母连接有锚索自由段,所述锚索自由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锚索锚固段,所述第一抗滑桩和锚索自由段、锚索锚固段均插入地下。通过设置第一抗滑桩、第二抗滑桩、前后抗滑桩、左右抗滑桩是为了提高抗滑桩抗滑性的作用,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防滑效果。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前后加固桩与第一抗滑桩形成的夹角为40°-60°,所述左右加固桩与第一抗滑桩形成的夹角为40°-60°。通过设置前后加固桩与第一抗滑桩形成的夹角为40°-60°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浇筑混凝土的作用。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第一抗滑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部加固桩。通过设置底部加固桩是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第一抗滑桩和底部加固桩、前后加固桩、左右加固桩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1.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通过设置第一抗滑桩和第二抗滑桩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1.0m是为了加强整体系统稳定性和抗滑性的作用。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锚索锚固段的材质为马氏体钢。通过设置马氏体钢材质是为了提供足够拉力的作用。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锚索自由段与第二抗滑桩形成的夹角度数为60°。通过设置夹角度数为60°是为了方便拉住连系梁和方便拉力传递的作用。
根据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所述第一抗滑桩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二抗滑桩的数量与第一抗滑桩的数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抗滑桩、第二抗滑桩、前后抗滑桩、左右抗滑桩可以有效提高抗滑桩的防滑效果,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防滑效果,通过设置连系梁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的第一抗滑桩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图中A的放大图。
1、第一抗滑桩;2、锚索锚固段;3、连系梁;4、第二抗滑桩;5、前后加固桩;6、左右加固桩;7、底部加固桩;8、钢筋骨架;9、锚索自由段;10、连接板;11、锚头;12、螺母。
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包括连系梁3,连系梁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的内部均安装有钢筋骨架8,这里的钢筋骨架8提供了良好的整体性,第一抗滑桩1在连系梁3的左侧,第二抗滑桩4在连系梁3的右侧,第一抗滑桩1的前后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加固桩5,第一抗滑桩1的左右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右加固桩6,连系梁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右表面固定连接锚头11,锚头11的表面通过螺母12连接有锚索自由段9,这里的锚索自由段9是连接连系梁3和锚索锚固段2的,从而为连系梁3提供足够的拉力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锚索自由段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锚索锚固段2,第一抗滑桩1和锚索自由段9、锚索锚固段2均插入地下。
前后加固桩5与第一抗滑桩1形成的夹角为40°-60°,左右加固桩6与第一抗滑桩1形成的夹角为40°-60°,前后加固桩5和左右加固桩6能够固定更多的土壤,从而提供更好的抗滑效果,在地基稳定性较差、土质湿润等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防滑效果,第一抗滑桩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部加固桩7,第一抗滑桩1和底部加固桩7、前后加固桩5、左右加固桩6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1.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锚索锚固段2的材质为马氏体钢,锚索自由段9与第二抗滑桩4形成的夹角度数为60°,第一抗滑桩1的数量有多个,第二抗滑桩4的数量与第一抗滑桩1的数量一致,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的具体数量由施工地点现场情况决定。
工作原理:根据滑坡或边坡的地质条件及周围的环境,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用机械向下挖孔,挖空完成后向里面放置钢筋骨架8,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抗滑桩1,前排的多个第一抗滑桩1之间的距离是3-5米,前排的第一抗滑桩1的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后排第二抗滑桩4的施工,第二抗滑桩4的施工方式与第一抗滑桩1的施工方式一样,第二抗滑桩4和第一抗滑桩1之间距离也是3-5米,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构成z字形平面布局,将连系梁3的骨架与第一抗滑桩1、第二抗滑桩4的钢筋骨架8连接,进行整体浇筑,将锚头11固定在连系梁3的右侧,将锚索锚固段2和锚索自由段9打入地下,并对锚索锚固段2进行注浆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系梁(3),所述连系梁(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所述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的内部均安装有钢筋骨架(8),所述第一抗滑桩(1)在连系梁(3)的左侧,所述第二抗滑桩(4)在连系梁(3)的右侧,所述第一抗滑桩(1)的前后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前后加固桩(5),所述第一抗滑桩(1)的左右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右加固桩(6),所述连系梁(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右表面固定连接锚头(11),所述锚头(11)的表面通过螺母(12)连接有锚索自由段(9),所述锚索自由段(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锚索锚固段(2),所述第一抗滑桩(1)和锚索自由段(9)、锚索锚固段(2)均插入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加固桩(5)与第一抗滑桩(1)形成的夹角为40°-60°,所述左右加固桩(6)与第一抗滑桩(1)形成的夹角为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滑桩(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部加固桩(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滑桩(1)和底部加固桩(7)、前后加固桩(5)、左右加固桩(6)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第一抗滑桩(1)和第二抗滑桩(4)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1.0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锚固段(2)的材质为马氏体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自由段(9)与第二抗滑桩(4)形成的夹角度数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滑桩(1)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二抗滑桩(4)的数量与第一抗滑桩(1)的数量一致。
CN202320824354.2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Active CN219315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4354.2U CN2193157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4354.2U CN2193157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5770U true CN219315770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8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4354.2U Active CN2193157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5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5354Y (zh) 陡坡路基支挡加固结构
CN100580190C (zh) 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CN105525627B (zh)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3711135B (zh) 一种联拱结构抗滑桩
CN105240018B (zh) 竖井施工装置及方法
CN201722704U (zh) 一种预应力悬臂对拉式置筋挡墙
CN112281868A (zh) 临时基坑支护和永久边坡支护相结合的支护系统、方法
CN106677192A (zh) 一种排桩锚拉水泥土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8914954A (zh)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CN205776250U (zh) 一种设有地拉锚型式的双排桩结构体系
CN212129160U (zh) 一种桩顶斜拉基坑支护结构
CN206844132U (zh) 超高轻型支挡结构
CN108517882A (zh) 一种土工格室加筋高陡边坡及其施工方法
CN219315770U (zh) 一种组合式的抗滑桩结构
CN210216318U (zh) 生态式河道边坡防护结构
CN210031903U (zh) 一种基于浆砌片石的挡土墙结构
CN201232189Y (zh) 加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
CN212506313U (zh)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8005086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
CN107130617A (zh) 一种岩质路堑边坡平板式压力分散型锚索墙支挡结构
CN211816314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CN1514073A (zh) 一种挡土墙的支护结构
CN214301763U (zh) 一种临时基坑支护和永久边坡支护相结合的绿色支护结构
CN113718802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8088311U (zh) 桩后反压减弯型桩板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