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6314U -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6314U
CN211816314U CN202020041725.6U CN202020041725U CN211816314U CN 211816314 U CN211816314 U CN 211816314U CN 202020041725 U CN202020041725 U CN 202020041725U CN 211816314 U CN211816314 U CN 211816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landslide
pile group
group
rigid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17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剡理祯
张忠平
程晓伟
安博博
汪平
王维
谢江鸿
石慧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0200417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6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6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6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桩群,桩群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排桩组,每个桩群中的所有桩组均与同一冠梁固接,该冠梁与多根锚索的一端固接,该多根锚索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桩群中桩组的数量沿滑坡面的滑动方向依次增多,桩组由多个微型桩构成,同一桩群内相邻桩组中的微型桩错位设置。该治理结构通过在滑坡体适当位置设置多排微型桩群提供抗滑力,采用“分段阻截,各个治理”思想大幅降低滑坡传递至前缘位置的滑坡推力而避免产生越顶现象。微型桩顶部埋入冠梁中,锚索穿过冠梁锚入稳定地层中,从而增加岩土体的稳定性,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滑坡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改善滑坡治理效果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的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滑坡的大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使得抗滑桩在滑坡治理等方面被广泛采用。传统滑坡治理结构使用的抗滑桩在高陡地形且较松散的滑坡体上时,很容易发生越顶问题;单纯的地梁+锚索结构在滑坡体上工作时,往往由于水流剥蚀坡面或者土体蠕动导致预应力损失严重,严重影响治理效果;并且在病害雨季抢险问题中,由于工期紧,施工场地受限,经常成为治理难点,使用常规的治理措施,开挖对滑坡扰动大,周期长,无法快速治理及时抢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能有效避免越顶及单纯锚索锚固结构预应力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桩群,桩群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排桩组,每个桩群中的所有桩组均与同一冠梁固接,该冠梁与多根锚索的一端固接,该多根锚索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桩群中桩组的数量沿滑坡面的滑动方向依次增多,桩组由多个微型桩构成,同一桩群内相邻桩组中的微型桩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滑坡治理结构通过在坡体适当位置设置多排微型桩群,有效避免了越顶及预应力损失的问题,并且在工期紧,施工场地受限的工程中,能快速治理,少扰动和及时抢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治理滑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坡治理结构一种实施例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滑坡治理结构中第一桩群的俯视透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滑坡治理结构中第二桩群的俯视透视图。
图6是图2所示滑坡治理结构中第三桩群的俯视透视图。
图中:1.抗滑桩,2.第一桩群,3.第二桩群,4.第三桩群,5.滑坡周界,6.第一微型桩,7.第一冠梁,8.第一锚索,9.第二微型桩,10.第二冠梁,11.第二锚索,12.第三微型桩,13.第三冠梁,14.第三锚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治理滑坡时,在滑坡上建造抗滑桩1,使抗滑桩1的下部伸入稳定结构内,如图1所示,抗滑桩1的主要施工顺序为:测量放样、施工准备、桩身开挖、出碴、检查井壁、绘地质图,绑护壁钢筋、护壁立模、灌注护壁混凝土、拆模、桩身绑扎钢筋、浇筑桩身混凝土、成桩等。通过抗滑桩1以提高抗滑力,从而能增加桩后水平向岩土体的稳定性,有效地控制桩后水平向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滑坡的目的。但是抗滑桩1在高陡滑坡治理中往往出现滑坡从桩顶越出的问题且施工困难,同时,在工期紧,施工场地受限的抢险工程中,应用范围局限甚至无法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桩群,桩群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排桩组,每个桩群中的所有桩组均与同一冠梁固接,该冠梁与多根锚索的一端固接,该多根锚索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桩群中桩组的数量沿滑坡面的滑动方向依次增多,桩组由多个微型桩构成,同一桩群内相邻桩组中的微型桩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坡治理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桩群2、第二桩群3和第三桩群4,
第一桩群2和第二桩群3之间的距离为30~40m,第二桩群3和第三桩群4之间的距离为30~40m。
第一桩群2包括并排设置的三排第一桩组,该三排第一桩组均与第一冠梁7固接,第一冠梁7与多根第一锚索8的一端固接,第一锚索8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第一桩组由多根第一微型桩6组成,相邻两排第一桩组中的第一微型桩6错位设置,如图4所示,所有第一微型桩6的顶部伸入第一冠梁7内,并与第一冠梁7固接。
相邻第一桩组之间的距离为0.6~1.2m,同一第一桩组中相邻第一微型桩6之间的的距离为0.6~1.2m。
第二桩群3包括并排设置的三排第二桩组,该三排第二桩组均与第二冠梁10固接,第二冠梁10与多根第二锚索11的一端固接,第二锚索11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第二桩组由多根第二微型桩9组成,相邻两排第二桩组中的第二微型桩9错位设置,如图5所示,所有第二微型桩9的顶部伸入第二冠梁10内,并与第二冠梁10固接。
相邻第二桩组之间的距离为0.6~1.2m,同一第二桩组中相邻第二微型桩9之间的的距离为0.6~1.2m。
第三桩群4包括并排设置的三排第三桩组,该三排第三桩组均与第三冠梁13固接,第三冠梁13与多根第三锚索14的一端固接,第三锚索14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第三桩组由多根第三微型桩12组成,相邻两排第三桩组中的第三微型桩12错位设置,如图6所示,所有第三微型桩12的顶部伸入第三冠梁14内,并与第三冠梁14固接。
相邻第三桩组之间的距离为0.6~1.2m,同一第三桩组中相邻第三微型桩12之间的的距离为0.6~1.2m。
建造本实用新型滑坡治理结构时,首先清理滑坡面,在滑坡面上的滑坡周界5内确定各桩群的建造位置,在确定的建造位置钻相应桩群中所需的微型桩孔,使同一桩组中所有微型桩孔的中心连线与滑面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然后,在微型桩孔内安装微型桩钢笼,微型桩注浆,接着进行冠梁支模及混凝土浇筑、钻锚索孔,安装锚索、张拉、封锚等工序,建成相应的桩群。形成多排微型桩+冠梁+锚索的结构。
多排桩群中每排桩群内桩组的数量沿滑坡面的滑动方向依次增多。
本实用新型滑坡治理结构通过设置的多排微型桩提供抗滑力,微型桩顶部埋入冠梁中,锚索穿过冠梁锚入稳定地层,从而增加岩土体的稳定性,有效地控制了岩体的位移,促使岩体稳定,达到整治滑坡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抗滑桩具有扰动小,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为采用“分段阻截,各个治理”的思想,避免了滑坡因后缘传递推力大而桩顶又比较低而出现的越顶现象,因此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和实用性。

Claims (2)

1.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个桩群,桩群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三排桩组,每个桩群中的所有桩组均与同一冠梁固接,该冠梁与多根锚索的一端固接,该多根锚索的另一端与滑坡稳定地层固接,桩群中桩组的数量沿滑坡面的滑动方向依次增多,桩组由多个微型桩构成,同一桩群内相邻桩组中的微型桩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桩群中相邻桩组之间的距离为0.6~1.2m,同一桩组中相邻微型桩之间的距离为0.6~1.2m。
CN202020041725.6U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Active CN211816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1725.6U CN21181631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1725.6U CN21181631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6314U true CN211816314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8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1725.6U Active CN21181631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63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982A (zh) * 2021-04-28 2021-08-31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堆积层滑坡治理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2982A (zh) * 2021-04-28 2021-08-31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堆积层滑坡治理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673B (zh) 一种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1476466B (zh) 巨厚层滑坡预应力锚索抗滑隧道施工方法及防治新结构
CN203741868U (zh) 一种带组合锚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
CN203905018U (zh) 组合双排桩结合斜向锚杆支护体系
CN109441456B (zh) 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90408B (zh) 不规则基坑施工方法
CN207109475U (zh) 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
CN108612081A (zh) 一种复合式多层拉森钢板桩组合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9610481B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顺层强风化岩质高陡边坡的支护治理施工方法
CN110206038A (zh)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677192A (zh) 一种排桩锚拉水泥土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4863177A (zh) 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236427U (zh) 大变形软弱破碎围岩特大断面隧洞开挖支护结构
CN207260183U (zh) 一种外挂式挡板预应力锚索桩板挡土墙
CN112176952A (zh) 一种洞顶土质高边坡锚索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1816314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地形滑坡治理结构
CN205776250U (zh) 一种设有地拉锚型式的双排桩结构体系
CN104988949A (zh) 一种土层桩板扶壁组合式挡土墙
CN102359118A (zh) 地下连续墙环形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CN109881683A (zh) 一种联合人工填土注浆加固技术的多桩分阶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729309U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
CN209779642U (zh) 一种具有抗滑结构的微型桩及其挡墙组合体
CN203420283U (zh) 一种隧道明挖段深基坑
CN111042161A (zh) 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29645U (zh) 边坡支护结构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