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4954A -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4954A
CN108914954A CN201810958684.4A CN201810958684A CN108914954A CN 108914954 A CN108914954 A CN 108914954A CN 201810958684 A CN201810958684 A CN 201810958684A CN 108914954 A CN108914954 A CN 108914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pole
slope
horizontal direction
support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8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4954B (zh
Inventor
吴学智
曾建军
聂大丰
游选成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86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4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4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4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4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4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涉及边坡支护领域,解决现有的边坡支护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边坡岩土体作为支护体系,导致边坡支护过于保守或支护过弱的问题。本发明解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先锁口支护,再边坡支护,锁口支护:先测设边坡开口线;然后在边坡开口线外设置锚杆布置点,锚杆布置点分别施工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并进行注浆;再次,布置钢筋网片,布置连接钢筋并形成钢筋框格梁;最后喷砼。边坡支护通过与锁口支护类似的方法,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最后完成整个边坡的开挖及支护。本发明充分利用岩土体的自身力学性能,主动约束边坡变形,节约成本,施工操作性强,安全风险低。

Description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具体是边坡支护领域。
背景技术
修建公路、铁路及市政等工程时,难免会碰到较差工程地质条件的边坡,例如自然坡积、人工堆填形成的松散碎石土及倾倒变形、强卸荷、强风化形成的碎块石等不良地质条件。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岩土工程的各项异性、建筑物的施工功能、周边环境约束条件及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的差异等,边坡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一直是一个工程难题。
如果施工前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不综合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得出的边坡支护方案势必过于保守或支护过弱,还容易施工不当引起边坡滑塌的安全事故。
现有路堑边坡超前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法为路堑桩板墙支护。当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差,路堑边坡或深基坑不容许放坡开挖的情况下,预先在开挖的边坡开口线外侧施工一排或多排抗滑桩,利用抗滑桩约束边坡过大变形或滑塌,然后从上到下,分层开挖,分层施工抗滑桩之间的装配式钢筋砼挡土板、抗滑桩之间联系梁、桩顶预应力锚索或对抗滑桩之间边坡进行锚喷支护等联合支护措施。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抗滑桩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抗滑桩可用于稳定边坡和滑坡、加固补稳定山体及加固其他特殊路基。
2.抗滑桩宜选择在滑坡厚度较薄、推力较小、锚固段地基强度较高及有利于抗滑的位置设置,桩的平面布置、桩间距、桩长和截面尺寸等应综合考虑确定,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或从桩底和桩间滑动,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与周围景观协调。
3.抗滑桩应采用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抗滑桩设计应根据桩基开挖过程中揭示的地质情况和边坡变形检测信息,及时核实地质勘察结论,校核和完善抗滑桩设计,必要时,应补充地质勘察。
依据以上原则可知,抗滑桩有其适用的条件,抗滑桩主要起超前预加固边坡的作用,是一种被动支护措施。
在路堑边坡及深基坑边坡中,开挖外侧土体后,会引起内侧土体的松弛、变形及滑塌。为了不至边坡滑塌,在开挖边坡前,先沿边坡开口线施工抗滑桩,然后再开挖土体。当岩土体发生变形后,抗滑桩及其挡土板、连系梁及锚喷支护等起作用,约束边坡变形。可见,抗滑桩存在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的缺点。抗滑桩属于被动支护措施,是一种没有对原有的岩土体进行改造、没有利用岩土体作为支护体系。另外,由于抗滑桩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等缺陷,不可能在所有碎石土边坡中施工抗滑桩,所以抗滑桩使用具有局限性。
另外一种边坡支护方式为挂网锚喷支护。边坡开挖后,施工边坡支护水泥砂浆锚杆或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然后沿开挖坡面铺挂钢筋网,在坡面喷砼覆盖坡面及钢筋网,同时在坡面安装泄水管,达到边坡支护的目的。挂网锚喷支护是在边坡有一定松弛变形后采取的边坡支护措施,是一种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结合的支护措施。
挂网锚喷支护的缺点为:边坡开挖后,随着边坡向下开挖,边坡松弛区逐渐扩大,松弛区扩大后,施工的锚杆没有穿过滑动面,锚杆的支护作用大大降低,原设计支护措施可能不能满足变形后边坡支护的需要。另外,在变形后的边坡下部施工边坡支护,存在诱发边坡滑塌的安全风险。此外,单纯的坡面锚杆支护没有充分利用岩土体的自身力学强度,没有充分利用岩土体作为支护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解决现有的边坡支护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边坡岩土体自身力学强度作为支护体系,导致边坡支护过于保守或支护过弱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先进行锁口支护,再进行边坡支护,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设边坡开口线;
S2.在边坡开口线外,顺自然坡面的上侧,间隔设置至少两排锚杆布置点;在各个锚杆布置点分别施工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S3.对每排的竖向锚杆进行注浆,然后对该排的水平向锚杆进行注浆;
S4.对S1步骤的锚杆布置点所在区域铺挂钢筋网片,然后在钢筋网片上部,以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照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形成“钢筋框格梁”,连接钢筋分别与竖向锚杆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外露端头固定连接;
S5.在布置钢筋网片的区域的自然坡面喷砼支护,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
S6.沿边坡开口线,设置一排锚杆布置点,在各个锚杆布置点分别施工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具体的,S6步骤中的同一排锚杆布置点的间距与S2步骤的同一排锚杆布置点的间距一致。
S7.对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进行注浆;
S8.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再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分别与竖向锚杆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外露端头固定连接,连接钢筋还与S4步骤中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
S9.按照开挖坡比向下开挖一层边坡,在开挖的人工边坡处,在与上排的锚杆布置点对应的位置,布置下排的锚杆布置点,并在下排的锚杆布置点分别施工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S10.对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进行注浆;
S11.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再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分别与竖向锚杆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外露端头固定连接,连接钢筋还与上层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
例如,S11步骤中,先对S9步骤中的人工边坡喷一层砼封闭坡面,再铺挂钢筋网片。
S12.在人工边坡设置泄水管;
S13.喷砼支护,喷砼范围与上层的喷砼范围重叠,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
S14.重复S9~S13步骤,直至完成整个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进一步的是:对于较长的边坡,为了减少开挖扰动,确保施工安全,边坡支护方法采用“分段跳槽”方式开挖及支护。具体:所述S9步骤,以及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开挖同一层边坡时,先对自然坡面进行分段,然后对中部的任意一段进行开挖;再按后续步骤进行支护,再对支护完成的该段两侧的分段分别进行开挖并支护,重复开挖并支护,直至完成该层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具体的,每段开挖的长度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地质条件差的边坡的不超过5m,地质条件较好的每段长度不超过10m。
具体的,所述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均为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
例如,所述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的型号为C25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且长度为400cm/根。为保证每层开挖的施工的安全,具体的,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每层开挖高度不超过250cm。具体的,所述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长度均为10cm。所述喷砼为喷C20砼,喷砼的总厚度为15cm,并且充分包裹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外露端头以及连接钢筋。
具体的,所述竖向锚杆的周壁和水平向锚杆分别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按照50cm间距交错设置直径为6mm的注浆孔,
且注浆孔分布于锚杆插入坡体深度大于50cm的锚杆杆体内。具体的,单根竖向锚杆和单根水平向锚杆注浆量根据碎石土密实程度及吃浆量大小确定。一般地,注M20水泥浆,注浆配比试验确定,单根锚杆注浆使用P.O42.5干水泥量为200~300kg。
具体的,所述钢筋网片为Ф6mm、网格间距为20cm的单层钢筋网片。
具体的,所述连接钢筋为2C22螺纹钢筋。
例如,S2步骤中,锚杆布置点设置于边坡开口线之外上坡400cm范围内,锚杆布置点为两排,两排锚杆布置点沿自然坡面的距离为200cm,各排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之间的距离为200cm;S6步骤中,锚杆布置点的间距为200cm;S9步骤中,上排锚杆布置点和相邻的下排锚杆布置点的高差为20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充分利用岩土体的自身力学性能,主动约束边坡变形,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施工可操作性及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说,充分利用注浆加固后的碎石土形成的“固结碎石土挡墙”来支护边坡,再铺挂钢筋网片并通过“钢筋框格梁”使竖向锚杆及水平向锚杆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固结碎石土挡墙”的整体性,最后喷砼支护,从而有效预先约束边坡变形,达到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相结合的效果。
本发明省去了挡墙的开挖及其他不必要的施工,减少了开挖量,降低了边坡开挖高度,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巧妙地把超前支护与永久支护相结合,有效地约束了边坡变形,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工程投资。本发明预先加固松散的边坡岩土体,再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提前且有效地约束了边坡的不利变形,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对于较长的边坡,本发明采用“分段跳槽”方式开挖及支护,确保了施工的安全。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选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简单实用,锚杆钻进去就可以进行注浆施工,好成孔,可操作性强;竖向锚杆和水平向锚杆的周壁设置注浆孔,注浆孔本身容易钻设,注浆后提高了的注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的坡面展开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锚杆布置点1、竖向锚杆2、水平向锚杆3、连接钢筋4、泄水管5、原地面线6、人工边坡线7。图1和图2中的长度标注的单位为c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包括锁口支护和边坡支护,参见图1和图2。其中,锁口支护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设边坡开口线。如图1,边坡开口线是原地面线6和人工边坡线7交叉点的连线,位于人工边坡线7的顶部。
S2.在边坡开口线外,顺自然坡面的上侧,间隔设置至少两排锚杆布置点1。例如图1中,沿原地面线6的长度标注为200的位置设置两排锚杆布置点1,锚杆布置点1也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多设。再在各个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可在锚杆布置点1先插入竖向锚杆2,再在紧靠对应竖向锚杆2外露端处插入水平向锚杆3。
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锚杆布置点1的密度,包括锚杆布置点1的排距和每排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锚杆布置点1设置于边坡开口线之外上坡400cm范围内,锚杆布置点1平行边坡开口线设置,且为两排,两排锚杆布置点1沿坡面的距离为200cm,各排的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1的距离为200cm。这两排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形成边坡的锁口锚杆。注浆孔为设置于竖向锚杆2的周壁和水平向锚杆3的周壁的通孔,注浆孔尺寸和分布可根据注浆需要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钻进过程中锚杆不扭断确定。例如,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均为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且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按50cm间距交错设置直径为6mm的注浆孔,注浆孔分布于锚杆插入坡体深度大于50cm的锚杆杆体内。
S3.对每排的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该排的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注浆以排为单位,先对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对松散碎石土进行超前向下注浆固结加固,后对该排的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对边坡深部松散碎石土进行局部注浆加固,使松散的碎石土形成稳固的支护边坡的“固结碎石土挡墙”。
S4.在S1步骤的锚杆布置点1所在区域布置钢筋网片。例如,在边坡开口线外400cm范围内的自然坡面,布置Ф6mm、网格间距为20cm的单层钢筋网片。然后,在钢筋网片上部,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照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形成“钢筋框格梁”,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固定连接。即以锚杆布置点1为节点,在各节点十字交叉地布置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绑扎并焊接连接。
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以便于连接钢筋4的固定连接为宜。例如,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均为10cm。连接钢筋4使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固结碎石土挡墙”的整体性,从而达到有效预先约束边坡变形,并有效联合永久支护边坡的目的。例如,连接钢筋4可选用2C22螺纹钢筋。
S5.在布置钢筋网片的区域的自然坡面喷砼,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4。
例如,在自然坡面喷C20砼,砼的厚度为15cm,在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均为10cm,保证喷砼充分包裹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同时也包裹连接钢筋4和钢筋网片。
上述S1~S5步骤即为锁口支护,锁口支护之后进行边坡支护。边坡支护与上述锁口支护方法类似,但是边坡支护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具体为以下步骤:
S6.沿边坡开口线,间隔设置一排锚杆布置点1,并在各个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钻设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参见图2,自上而下,前两排为锁口支护,第三排为边坡开口线的位置,且沿边坡开口线的布置锚杆布置点1。边坡开口线处的锚杆布置点1可以与锁口支护的锚杆布置点1对应设置。即锁口支护各排的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1的距离为200cm,沿边坡开口线设置的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也为200cm。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以便于连接钢筋4的固定连接为宜,例如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均为10cm。
S7.对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
S8.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然后,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绑扎并焊接连接,连接钢筋还与S4步骤中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例如,连接钢筋4可选用2C22螺纹钢筋。
S9.按照开挖坡比向下开挖一层边坡,开挖坡比为设计值,开挖高度较低,保证施工的安全,例如开挖高度不超过250cm。在开挖的人工边坡处,在与上排的锚杆布置点1对应的位置布置下排锚杆布置点1,并在下排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钻设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方法与前述一致。对应地,同一排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为200cm。上下排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例如选取200cm。
S10.对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先对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
S11.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再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绑扎并焊接连接,连接钢筋还与上层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其中,在铺挂钢筋网片前,可先对S9步骤中的人工边坡喷一层砼封闭坡面,再铺挂钢筋网片。
S12.在人工边坡设置泄水管5。
例如,在S11步骤的“钢筋框格梁”的中部设置1根Ф50mm发泡塑料管作为泄水管5,泄水管5的长度100cm,泄水管5的进口端包裹绑扎渗水土工布,泄水管5内高外低,外倾角5°。
S13.喷砼支护,喷砼范围与上层的喷砼范围重叠,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4。
S14.重复S9~S13步骤,直至完成整个边坡的开挖及支护。即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人工边坡,并分别支护,依次完成整个边坡的开挖及支护。上述步骤S6~S14为边坡支护。
对于较长的边坡,为了减少开挖扰动,确保施工安全,边坡支护方法采用“分段跳槽”方式开挖及支护。具体的:所述S9步骤,以及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开挖同一层边坡时,先对自然坡面进行分段,分段长度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确定。例如,地质条件差的每段长度不超过5m,地质条件较好的每段长度不超过10m。分段后,对中部的任意一段进行开挖;再按后续步骤进行支护,再对支护完成的该段两侧的分段分别进行开挖并支护,重复开直至完成该层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本发明包括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无论锁口支护,还是边坡支护,注浆时均先对竖向锚杆2,再对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4均优选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简单实用,锚杆钻进去就可以进行注浆施工,好成孔,可操作性强。此外,也可采用注浆小导管代替自进式锚杆注浆加固边坡,但注浆小导管不好成孔,且锚固边坡性能稍差。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的周壁设置通孔作为注浆孔,注浆孔成孔容易,提高了注浆效果。例如,所有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杆分别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按照50cm间距交错设置直径为6mm的注浆孔,且注浆孔分布于锚杆插入坡体深度大于50cm的锚杆杆体内。一般地,注M20水泥浆液,每根锚杆灌注的水泥浆料按干水泥量控制,例如单根锚杆注浆使用P.O42.5干水泥量为200~300kg。
锁口支护和边坡支护中,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可选择C25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例如400cm/根。为保证边坡支护每层开挖的施工安全,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每层开挖高度不超过250cm。锁口支护和边坡支护的钢筋网片可选用为Ф6mm、网格间距为20cm的单层钢筋网片。施工下层钢筋网片时,注意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有效连接,例如钢筋网片之间采用绑扎及点焊方式连接。连接钢筋可为2C22螺纹钢筋,螺纹钢筋之间可焊接连接。
锚杆布置点1也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置,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锁口支护的S2步骤中,锚杆布置点设置于边坡开口线之外上坡400cm范围内,锚杆布置点为两排,两排锚杆布置点沿自然坡面的距离为200cm,各排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之间的距离为200cm。边坡支护的S6步骤中,锚杆布置点的间距相应为200cm;S9步骤中,上排锚杆布置点和相邻的下排锚杆布置点的高差为200cm,同排的锚杆布置点的间距相应为200cm。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长度和注浆量及锚杆的间排距根据边坡高度及工程地质条件选择确定,对于高边坡,在采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支护,如采用锚筋束,锚索等深层支护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固。

Claims (10)

1.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先进行锁口支护,再进行边坡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设边坡开口线;
S2.在边坡开口线外,顺自然坡面的上侧,间隔设置至少两排锚杆布置点(1);在各个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S3.对每排的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该排的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
S4.对S1步骤的锚杆布置点(1)所在区域铺挂钢筋网片,然后在钢筋网片上部,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照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形成“钢筋框格梁”,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固定连接;
S5.在布置钢筋网片的区域的自然坡面喷砼支护,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4);
S6.沿边坡开口线,设置一排锚杆布置点(1),在各个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S7.对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
S8.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再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6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固定连接,连接钢筋(4)还与S4步骤中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
S9.按照开挖坡比向下开挖一层边坡,在开挖的人工边坡处,在与上排的锚杆布置点(1)对应的位置,布置下排的锚杆布置点(1),并在下排的锚杆布置点(1)分别施工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分别设置注浆孔,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并紧靠;
S10.对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进行注浆,然后对水平向锚杆(3)进行注浆;
S11.铺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上层已铺挂的钢筋网片之间绑扎并点焊连接;再在钢筋网片上部,以S9步骤中的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交叉点为连接点,按横向和纵向布置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分别与竖向锚杆(2)外露端头、水平向锚杆(3)外露端头固定连接,连接钢筋(4)还与上层的“钢筋框格梁”连接形成整体;
S12.在人工边坡设置泄水管(5);
S13.喷砼支护,喷砼范围与上层的喷砼范围重叠,喷砼充分包裹钢筋网片和连接钢筋(4);
S14.重复S9~S13步骤,直至完成整个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2.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步骤,以及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开挖同一层边坡时,先对自然坡面进行分段,然后对中部的任意一段进行开挖;再按后续步骤进行支护,再对支护完成的该段两侧的分段分别进行开挖并支护,重复开挖并支护,直至完成该层边坡的开挖及支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自然坡面进行分段,每段开挖的长度不超过10m。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S6步骤中的同一排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与S2步骤的同一排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一致。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S11步骤中,先对S9步骤中的人工边坡喷一层砼封闭坡面,再铺挂钢筋网片。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均为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的型号为C25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且长度为400cm/根;S14步骤中对应的S9步骤中,每层开挖高度不超过250cm;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长度均为10cm,所述喷砼为喷C20砼,喷砼的总厚度为15cm,并且充分包裹竖向锚杆(2)和水平向锚杆(3)的外露端头以及连接钢筋(4)。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锚杆(2)的周壁和水平向锚杆(3)的周壁分别沿锚杆杆体周壁纵向按照50cm间距交错设置直径为6mm的注浆孔,且注浆孔分布于锚杆插入坡体深度大于50cm的锚杆杆体内;单根竖向锚杆(2)和单根水平向锚杆(3)注浆使用P.O42.5干水泥量为200~300kg。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为Ф6mm、网格间距为20cm的单层钢筋网片;所述连接钢筋(4)为2C22螺纹钢筋。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锚杆布置点(1)设置于边坡开口线之外上坡400cm范围内,锚杆布置点(1)为两排,两排锚杆布置点(1)沿自然坡面的距离为200cm,各排相邻两个锚杆布置点(1)之间的距离为200cm;S6步骤中,锚杆布置点(1)的间距为200cm;S9步骤中,上排锚杆布置点(1)和相邻的下排锚杆布置点(1)的高差为200cm。
CN201810958684.4A 2018-08-22 2018-08-22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Active CN108914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8684.4A CN108914954B (zh) 2018-08-22 2018-08-22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8684.4A CN108914954B (zh) 2018-08-22 2018-08-22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4954A true CN108914954A (zh) 2018-11-30
CN108914954B CN108914954B (zh) 2020-04-14

Family

ID=64405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8684.4A Active CN108914954B (zh) 2018-08-22 2018-08-22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495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6335A (zh) * 2019-02-27 2019-05-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高陡岩质边坡系统防治结构和方法
CN110195388A (zh) * 2019-06-25 2019-09-03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悬挑拓宽结构傍山公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27313A (zh) * 2020-07-29 2020-10-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层强倾倒变形体表层碎裂散体高边坡滑塌的处治方法
CN115198793A (zh) * 2022-07-08 2022-10-1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边坡明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6712A (ja) * 1997-12-17 1999-08-31 Fuji Ps Corp のり留め工法と、のり留め受圧板及びのり留め受圧装置
CN204626396U (zh) * 2015-03-23 2015-09-0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
CN108203983A (zh) * 2018-03-02 2018-06-26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6712A (ja) * 1997-12-17 1999-08-31 Fuji Ps Corp のり留め工法と、のり留め受圧板及びのり留め受圧装置
CN204626396U (zh) * 2015-03-23 2015-09-09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
CN108203983A (zh) * 2018-03-02 2018-06-26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6335A (zh) * 2019-02-27 2019-05-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高陡岩质边坡系统防治结构和方法
CN109736335B (zh) * 2019-02-27 2023-12-1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高陡岩质边坡系统防治结构和方法
CN110195388A (zh) * 2019-06-25 2019-09-03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悬挑拓宽结构傍山公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27313A (zh) * 2020-07-29 2020-10-2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层强倾倒变形体表层碎裂散体高边坡滑塌的处治方法
CN115198793A (zh) * 2022-07-08 2022-10-1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边坡明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4954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8135B (zh) 水平旋喷土锚和灌注桩复合基坑支护施工工法
CN107503257B (zh)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969392U (zh) 复杂地质深基坑联合支护
CN108914954A (zh) 预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的边坡支护方法
CN201433344Y (zh) 一种山区公路展线区的稳定路基的复合防护结构
CN101476466B (zh) 巨厚层滑坡预应力锚索抗滑隧道施工方法及防治新结构
CN207109475U (zh) 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
CN109487804A (zh) 红层软岩路堑边坡低扰动加固防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9441456B (zh) 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08617B (zh) 一种红层岩质边坡柔性综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49195A (zh) 一种高速铁路既有线路基基底加固方法
CN206034454U (zh) 一种支护结构
CN203130109U (zh) 一种大断面岩溶隧道支护设备
CN109750681A (zh) 一种填方边坡框架微张拉托定锚板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00426U (zh)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CN100513705C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地下梁-桩框架结构
CN108517882B (zh) 一种土工格室加筋高陡边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06295A (zh) 刚架桩支挡结构
CN111395060A (zh) 岩溶区既有路堑拓宽路基结构及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7503323A (zh) 一种生态护坡的建造方法
CN208604438U (zh) 软土地区高路堤支挡结构
CN109881683A (zh) 一种联合人工填土注浆加固技术的多桩分阶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125850U (zh) 一种设有钢管混凝土桩和预应力锚索的悬臂式棚洞
CN105821902B (zh) 竖直格构式轻型钢筋混凝土生态挡墙施工方法
CN209195412U (zh) 一种适用于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