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8802A -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8802A
CN113718802A CN202111032460.9A CN202111032460A CN113718802A CN 113718802 A CN113718802 A CN 113718802A CN 202111032460 A CN202111032460 A CN 202111032460A CN 113718802 A CN113718802 A CN 113718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lope
slope
beams
pile body
anch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2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广进
张云
佟海
高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xi Yunquan Roc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xi Yunquan Roc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xi Yunquan Roc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xi Yunquan Roc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2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8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8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8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7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eans incorporating sheet piles or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7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ast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10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watering, draining, de-aerating or blasting, e.g. by installing sand or wick d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02D5/76Anchorings for bulkheads or sections thereof in as much a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3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anchoring 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岩土护坡结构,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多个长桩体,其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顶面上,并远离边坡边缘一定距离处;多个短桩体,其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的坡底,每个短桩体底端竖向插设于边坡土体内;多个绿化层。本发明通过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顶面上的长桩体,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的坡底的短桩体,以及长桩体与短桩体之间在位于边坡土体内设置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对其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设置的挡墙、纵梁和顶梁以及横梁和腰梁,而形成框体结构,将边坡土体稳固于整个框体内,提升了边坡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边坡治理越来越突出。修建公路及铁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景象,在逢山开路的过程中,往往考虑的是开设隧道,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降低施工风险,往往从山体的一侧,或者在山体一侧挖掘少量的土体而修建的道路,在山体一侧开设道路时,在道路两旁会形成岩土边坡,根据山体的高度以及边坡稳定性,对其进行放坡修筑成台阶状。为了避免边坡失稳所引发的滑破、崩塌等地质灾害,施工人员通常进行边坡加固,比如采用纵横交错的格构梁进行加固,或者采用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以及预应力锚索加固在配合在边坡表面喷播、喷混植草等加固的形式。而对于土质比较松散以及干燥的环境中的边坡,采用纵横交错的格构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固边坡的稳定,但是,在边坡表面会形成比较致密的格构梁大大占据了边坡表面绿化的面积,且不能够及时将边坡上的雨水及时导出,容易渗入边坡内部,而造成含水量过程影响其稳定性;采用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以及预应力锚索加固虽然能够提升边坡的抗滑力,降低下滑力,但是对松软的土体中难以确保锚固的更加牢固,若遇到雨水的冲刷往往会降低锚固力,且也会将其表面的种植土层也会冲刷掉,从而导致边坡的失稳的同时边坡的水分及肥料的保存量也会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通过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顶面上的长桩体,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的坡底的短桩体,以及长桩体与短桩体之间在位于边坡土体内设置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对其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设置的挡墙、纵梁和顶梁以及横梁和腰梁,而形成框体结构,将边坡土体稳固于整个框体内,提升了边坡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包括:
多个长桩体,其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边坡顶面上,并远离所述边坡边缘一定距离处;
每个所述长桩体底端竖向插设于边坡土体内,且延伸于所述边坡的坡底水平面以下;
多个短桩体,其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边坡的坡底处,每个所述短桩体底端竖向插设于所述边坡土体内;
每个所述短桩体与所述长桩体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短桩体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之间的所述边坡的坡面及坡顶上分别设有纵梁和顶梁,所述纵梁和所述顶梁位于所述边坡的顶边处相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纵梁和所述顶梁连接处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每个所述短桩体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之间位于所述边坡土体内通过第一锚杆连接;
每个所述纵梁位于中部处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之间位于所述边坡土体内通过第二锚杆连接;
每个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二锚杆连接处之间通过腰梁连接;
每个所述短桩体之间通过挡墙连接;
多个绿化层,设置于所述边坡位于所述挡墙、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所述腰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
每个所述绿化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生态混凝土层和种植层,所述生态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边坡上。
优选的,所述绿化层还包括引水层,设置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底部,并通过喷射于边坡表面上的生态砂浆贴敷于所述边坡表面上;
所述生态混凝土层内还设有平行于所述边坡的网体,所述网体四周延伸至所述生态混凝土层外与所述挡墙、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腰梁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腰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腰梁位于所述引水层处沿着所述边坡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水通孔,每个所述引水通孔将所述腰梁上下两侧的区域连通。
更优选的,所述挡墙位于所述引水层处沿着所述边坡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导水通孔,每个所述导水通孔将所述挡墙两侧的区域连通。
更优选的,所述边坡的顶部位于所述横梁内侧沿着所述边坡走向开设有第一导水槽;所述边坡的底部位于所述挡墙外侧沿着所述边坡走向开设有第二导水槽。
优选的,每个所述长桩体、短桩体、纵梁、顶梁、横梁、腰梁及挡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除去边坡表面上的浮土,并整平边坡面以及边坡顶面;
S2、在所述边坡顶面上钻设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第一筒体,及在所述边坡的坡底钻设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的第二筒体,再在所述边坡上钻设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二锚杆的横向孔体;其中,所述横向孔体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
S3、向所述第一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钢筋笼,同时向所述第二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的钢筋笼,随后,再将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二锚杆从对应的横向孔体穿入,并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钢筋笼连接,然后依次对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浇筑混凝土,同时当第二筒体内混凝土浇筑至高于所述边坡的坡底水平面以上时,再向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第二锚杆的横向孔体内注浆;
S4、绑扎用于浇筑所述挡墙、纵梁、顶梁、横梁及腰梁的钢筋;
其中,将位于所述边坡的坡底水平面以上的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所述挡墙的钢筋及第一锚杆的端头绑扎在一起;
将位于所述边坡顶面以上的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顶梁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将第二锚杆的端头与用于浇筑所述纵梁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随后支模板,再依次从下至上向绑扎的钢筋中浇筑混凝土;
S5、制备绿化层:
向设置于所述边坡位于所述挡墙、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所述腰梁、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填充生态混凝土层;
S6、向所述生态混凝土层上进行设置种植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的第二锚杆位于所述边坡土体内的端部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钢筋笼勾设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勾体的勾子敞口向内设置,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勾体相互抵接;
所述第一锚杆和所述的第二锚杆插入横向孔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内后,位于第一锚杆和所述的第二锚杆的端部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钢筋笼勾设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该结构通过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顶面上的长桩体,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的坡底的短桩体,以及长桩体与短桩体之间在位于边坡土体内设置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对其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设置于短桩体之间设置的挡墙、每个短桩体与相对应的长桩体之间的边坡的坡面及坡顶上分别设有纵梁和顶梁,以及纵梁和顶梁连接处之间设置的横梁和每个纵梁与第二锚杆连接处之间设置的腰梁,而形成框体结构,将边坡土体稳固于整个框体内,提升了边坡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避免对松软的边坡土体因锚固力降低而出现边坡坍塌。
本发明在边坡位于挡墙、相邻的两个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腰梁、相邻的两个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叠层设置有生态混凝土层和种植层,将生态混凝土层设置于边坡上,能够有效提升对水分、肥料的保存性,同时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同时有效提升表面种植层中植被的成活率,进而提升护坡能力。
本发明还通过在生态混凝土层底部设置有引水层,并通过喷射于边坡表面上的生态砂浆将引水层贴敷于边坡表面上,减缓了从生态混凝土渗下的水进入边坡土体中,利用引水层将渗水沿着边坡从上至下从挡墙处导出,避免雨水对边坡进一步冲刷,减缓了对松软的边坡土体的冲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边坡顶面及边坡的坡底钻设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第一筒体和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的第二筒体,这样将更多的施工工期花费于边坡的顶面和坡底,避免了长期在坡面上的施工时间,从而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以施工完的挡墙、纵梁、顶梁、横梁及腰梁可以作为施工绿化层的工作面,从而进一步却确保再边坡坡面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部分截面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端部均与长桩体内钢筋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下述各实施例中使用的生态混凝土层及种植层均采用现有技术,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的生态混凝层和种植层所用的材料。
实施例1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见图1~3所示,包括:
多个长桩体21,其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11顶面上,并远离边坡11边缘一定距离处;
每个长桩体21底端竖向插设于边坡土体1内,且延伸于边坡11坡底水平面以下;
多个短桩体22,其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11坡底处,每个短桩体22底端竖向插设于边坡土体1内;
每个短桩体22与长桩体21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短桩体22与相对应的长桩体21之间的边坡11的坡面及坡顶12上分别设有纵梁20和顶梁241,纵梁20和顶梁241位于边坡11的顶边处相连接;也就是沿着坡面从下之上设有纵梁20,而坡顶上设有顶梁,纵梁与顶梁的连接处设置在边坡的边缘处;其中,每个纵梁20和顶梁241连接处之间通过横梁240连接,通过横梁沿着边坡的走向对其进行加固,提升了每个纵梁与顶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通过在每个短桩体22与相对应的长桩体21之间通过第一锚杆23连接;其中,第一锚杆穿设于边坡土体1内;并在每个纵梁20位于中部处与相对应的长桩体21之间通过第二锚杆231连接;其中,第二锚杆231也穿设于边坡土体1内;每个纵梁20与第二锚杆231连接处之间通过腰梁201连接;每个短桩体22之间通过挡墙220连接;为此,沿着边坡的纵向,其短桩体与长桩体之间,上部通过连接的纵梁和顶梁进行连接,其下部位于土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锚杆连接以及第二锚杆连接;沿着边坡的横向,通过设置于短桩体之间设置的挡墙,以及纵梁和顶梁连接处之间设置的横梁和每个纵梁与第二锚杆连接处之间设置的腰梁,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将边坡土体稳固于形成的框架内,提升了边坡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避免对松软的边坡土体因锚固力降低而出现边坡坍塌。
多个绿化层,设置于边坡11位于挡墙220、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腰梁201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设置于腰梁201、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横梁240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每个绿化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生态混凝土层4和种植层42,生态混凝土层4设置于边坡11上。为此,在边坡位于挡墙、相邻的两个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腰梁、相邻的两个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叠层设置有生态混凝土层和种植层,将生态混凝土层设置于边坡上,能够有效提升对水分、肥料的保存性,同时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同时有效提升表面种植层中植被的成活率,进而提升护坡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边坡的稳定性能,绿化层还包括引水层32,设置于生态混凝土层4底部,并通过喷射于边坡11表面上的生态砂浆贴敷于边坡11表面上;减缓了从生态混凝土渗下的水进入边坡土体中,利用引水层将渗水沿着边坡从上至下从挡墙处导出,避免雨水对边坡进一步冲刷,减缓了对松软的边坡土体的冲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其中,引水层为种植毯,其作用减缓水继续向下渗入,沿着种植毯向下流动;
当雨水沿着种植毯流动至腰梁,则在腰梁201位于引水层32处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水通孔321,每个引水通孔321将腰梁201上下两侧的区域连通,雨水会穿过引水通孔321继续向下流动;
当雨水沿着种植毯流动至挡墙时,则在挡墙220位于引水层32处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导水通孔322,每个导水通孔322将挡墙220两侧的区域连通,雨水会穿过导水通孔322流出边坡外挡墙脚部,在通过边坡11的底部位于挡墙220外侧沿着边坡11走向开设有第二导水槽33,利用第二导水槽33收集从导水通孔322流出的雨水,以及边坡表面流下的雨水,从而集中引导至边坡外;另外,在边坡11的顶部位于横梁240内侧沿着边坡11走向开设有第一导水槽31;通过第一导水槽31将边坡顶部的雨水引流,避免流入边坡表面对其进行冲刷。
为了进一步提升绿化层的稳定性能,在生态混凝土层4内还设有平行于边坡11的网体41,网体41四周延伸至生态混凝土层4外与挡墙220、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腰梁201固定连接,或与腰梁201、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横梁240固定连接;为此,通过网体将设置于位于挡墙、相邻的两个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的绿化层,及设置于腰梁、相邻的两个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的绿化层,与挡墙、相邻的两个纵梁和腰梁或者与腰梁、相邻的两个纵梁和横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形成的整体框架更加稳定,牢牢的将边坡稳固于边坡上,进一步避免对松软的边坡土体因锚固力降低而出现边坡坍塌。
另外,将每个长桩体21、短桩体22、纵梁20、顶梁241、横梁240、腰梁201及挡墙2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护坡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上述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见图1~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除去边坡11表面上的浮土,并整平边坡11面以及边坡11顶面;
S2、在边坡11顶面上钻设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第一筒体,及在边坡11的坡底钻设用于浇筑短桩体22的第二筒体,再在边坡11上钻设用于放置第一锚杆23和第二锚杆231的横向孔体;其中,横向孔体与第一筒体连通;
S3、向第一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同时向第二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短桩体22的钢筋笼,随后,再将第一锚杆23和第二锚杆231从对应的横向孔体穿入,并与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连接,
为了便于将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沿着横向孔体插入后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连接,将第一锚杆23和的第二锚杆231位于边坡土体1内的端部232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2321与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勾设连接,其中,每个勾体2321的勾子敞口向内设置,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勾体2321相互抵接;
第一锚杆23和的第二锚杆231插入横向孔体内延伸至第一筒体内后,位于第一锚杆23和的第二锚杆231的端部232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2321与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勾设连接。
然后依次对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浇筑混凝土,同时当第二筒体内混凝土浇筑至高于边坡11的坡底水平面以上时,再向用于放置第一锚杆23和第二锚杆231的横向孔体内注浆;
S4、绑扎用于浇筑挡墙220、纵梁20、顶梁241、横梁240及腰梁201的钢筋;
其中,将位于边坡11的坡底水平面以上的用于浇筑短桩体22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挡墙220的钢筋及第一锚杆231的端头绑扎在一起;
将位于边坡11顶面以上的用于浇筑长桩体21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顶梁241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将第二锚杆231的端头与用于浇筑纵梁20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随后支模板,再依次从下至上向绑扎的钢筋中浇筑混凝土;
其中,在绑扎用于浇筑挡墙220、纵梁20、顶梁241、横梁240及腰梁201的钢筋,向一侧或两侧预留用于固定网体41的环体。
且浇筑挡墙220和腰梁201是要提前预留导水通孔322和引水通孔321。
S5、制备绿化层:
向设置于边坡11位于挡墙220、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腰梁201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腰梁201、相邻的两个纵梁20和横梁240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填充生态混凝土层4;
首先,将引水层(32),通过喷射于边坡(11)表面上的生态砂浆贴敷于所述边坡(11)表面上;设置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底部,
其次,架设网体41,将网体41的四周与挡墙220、相邻纵梁20、腰梁201,及腰梁201、相邻纵梁20、横梁240上预留的环体进行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网体可以是铁丝网;
随后在引水层32表面填充生态混凝土层(4),且将网体填埋于生态混凝土层4内,填充至预设的厚度;
S6、向生态混凝土层4上进行设置种植层42。
S7、挖设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进行完成收尾工作,做好质量验收,并向业主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生态混凝土层和种植层所用的原料,根据现场边坡情况,选用不同生态混凝土和种植层原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提供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在设有台阶状岩土边坡护坡中的应用,见图1~3所示,
具体的在水平台阶上的边坡通过实施例1提供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进行护坡,其中,设置于水平台阶上边坡的护坡结构中的短桩体22通过水平台阶下边坡的护坡结构中的长桩体21向外延伸端所代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该结构通过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顶面上的长桩体,在沿着边坡走向等间隔设置于边坡的坡底的短桩体,以及长桩体与短桩体之间在位于边坡土体内设置的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对其进行连接,同时通过设置于短桩体之间设置的挡墙、每个短桩体与相对应的长桩体之间的边坡的坡面及坡顶上分别设有纵梁和顶梁,以及纵梁和顶梁连接处之间设置的横梁和每个纵梁与第二锚杆连接处之间设置的腰梁,而形成框体结构,将边坡土体稳固于整个框体内,提升了边坡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避免对松软的边坡土体因锚固力降低而出现边坡坍塌。
本发明在边坡位于挡墙、相邻的两个纵梁和腰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腰梁、相邻的两个纵梁和横梁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叠层设置有生态混凝土层和种植层,将生态混凝土层设置于边坡上,能够有效提升对水分、肥料的保存性,同时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同时有效提升表面种植层中植被的成活率,进而提升护坡能力。
本发明还通过在生态混凝土层底部设置有引水层,并通过喷射于边坡表面上的生态砂浆将引水层贴敷于边坡表面上,减缓了从生态混凝土渗下的水进入边坡土体中,利用引水层将渗水沿着边坡从上至下从挡墙处导出,避免雨水对边坡进一步冲刷,减缓了对松软的边坡土体的冲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边坡顶面及边坡的坡底钻设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的第一筒体和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的第二筒体,这样将更多的施工工期花费于边坡的顶面和坡底,避免了长期在坡面上的施工时间,从而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以施工完的挡墙、纵梁、顶梁、横梁及腰梁可以作为施工绿化层的工作面,从而进一步却确保再边坡坡面施工的安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长桩体(21),其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边坡(11)顶面上;
每个所述长桩体(21)底端竖向插设于边坡土体(1)内,并延伸于所述边坡(11)坡底水平面以下;
多个短桩体(22),其沿着边坡(11)走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边坡(11)坡底处,每个所述短桩体(22)底端竖向插设于所述边坡土体(1)内;
每个所述短桩体(22)与所述长桩体(21)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短桩体(22)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21)之间的所述边坡(11)坡面及坡顶(12)上分别设有纵梁(20)和顶梁(241),所述纵梁(20)和所述顶梁(241)位于所述边坡(11)的顶边处相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纵梁(20)和所述顶梁(241)连接处之间通过横梁(240)连接;
每个所述短桩体(22)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21)之间通过第一锚杆(23)连接;每个所述纵梁(20)位于中部处与相对应的所述长桩体(21)之间通过第二锚杆(231)连接;
每个所述纵梁(20)与所述第二锚杆(231)连接处之间通过腰梁(201)连接;每个所述短桩体(22)之间通过挡墙(220)连接;
多个绿化层,设置于所述边坡(11)位于所述挡墙(220)、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腰梁(201)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所述腰梁(201)、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横梁(240)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
每个所述绿化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生态混凝土层(4)和种植层(42),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设置于所述边坡(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化层还包括引水层(32),设置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底部,并通过喷射于边坡(11)表面上的生态砂浆贴敷于所述边坡(11)表面上;
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内还设有平行于所述边坡(11)的网体(41),所述网体(41)四周延伸至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外与所述挡墙(220)、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腰梁(201)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腰梁(201)、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横梁(24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201)位于所述引水层(32)处沿着所述边坡(11)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水通孔(321),每个所述引水通孔(321)将所述腰梁(201)上下两侧的区域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220)位于所述引水层(32)处沿着所述边坡(11)走向等间隔开设有多个导水通孔(322),每个所述导水通孔(322)将所述挡墙(220)两侧的区域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1)的顶部位于所述横梁(240)内侧沿着所述边坡(11)走向开设有第一导水槽(31);所述边坡(11)的底部位于所述挡墙(220)外侧沿着所述边坡(11)走向开设有第二导水槽(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长桩体(21)、短桩体(22)、纵梁(20)、顶梁(241)、横梁(240)、腰梁(201)及挡墙(2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除去边坡(11)表面上的浮土,并整平边坡(11)面以及边坡(11)顶面;
S2、在所述边坡(11)顶面上钻设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第一筒体,及在所述边坡(11)的坡底钻设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22)的第二筒体,再在所述边坡(11)上钻设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锚杆(23)和所述第二锚杆(231)的横向孔体;其中,所述横向孔体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
S3、向所述第一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钢筋笼,同时向所述第二筒体内放置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22)的钢筋笼,随后,再将所述第一锚杆(23)和所述第二锚杆(231)从对应的横向孔体穿入,并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钢筋笼连接,然后依次对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浇筑混凝土,同时当第二筒体内混凝土浇筑至高于所述边坡(11)的坡底水平面以上时,再向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锚杆(23)和所述第二锚杆(231)的横向孔体内注浆;
S4、绑扎用于浇筑所述挡墙(220)、纵梁(20)、顶梁(241)、横梁(240)及腰梁(201)的钢筋;
其中,将位于所述边坡(11)的坡底水平面以上的用于浇筑所述短桩体(22)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所述挡墙(220)的钢筋及第一锚杆(231)的端头绑扎在一起;
将位于所述边坡(11)顶面以上的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钢筋笼与用于浇筑顶梁(241)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将第二锚杆(231)的端头与用于浇筑所述纵梁(20)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随后支模板,再依次从下至上向绑扎的钢筋中浇筑混凝土;
S5、制备绿化层:
向设置于所述边坡(11)位于所述挡墙(220)、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腰梁(201)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及所述腰梁(201)、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20)和横梁(240)围成的每个区域表面上填充生态混凝土层(4);
S6、向所述生态混凝土层(4)上进行设置种植层(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杆(23)和所述的第二锚杆(231)位于所述边坡土体(1)内的端部(232)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2321)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钢筋笼勾设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勾体(2321)的勾子敞口向内设置,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勾体(2321)相互抵接;
所述第一锚杆(23)和所述的第二锚杆(231)插入横向孔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内后,位于第一锚杆(23)和所述的第二锚杆(231)的端部(232)的两个或四个周向等间隔设置的勾体(2321)与用于浇筑所述长桩体(21)的钢筋笼勾设连接。
CN202111032460.9A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718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460.9A CN113718802A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460.9A CN113718802A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8802A true CN113718802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8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2460.9A Pending CN113718802A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88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9037A (zh) * 2022-05-12 2022-07-29 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护坡道反压路堤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885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质边坡加固方法
CN107288138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河南理工大学 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8701710U (zh) * 2018-08-04 2019-04-05 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CN209025094U (zh) * 2018-10-22 2019-06-25 青岛动车小镇昌明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生态阶梯式护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8138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河南理工大学 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防治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05862885A (zh) * 2016-04-12 2016-08-17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质边坡加固方法
CN208701710U (zh) * 2018-08-04 2019-04-05 广东佛山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CN209025094U (zh) * 2018-10-22 2019-06-25 青岛动车小镇昌明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生态阶梯式护坡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美军等,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国振喜等: "《实用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30 September 199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郑守仁等: "《高海拔干旱合河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验研究》", 30 April 2016,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9037A (zh) * 2022-05-12 2022-07-29 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护坡道反压路堤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809037B (zh) * 2022-05-12 2024-04-26 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护坡道反压路堤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460B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CN106498953A (zh) 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25627B (zh)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09389B (zh) 半明半暗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CN110374111B (zh) 一种放坡与钢管桩锚协同支护体系
CN109594568B (zh) 一种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方法
CN105155550A (zh) 联合支护开挖大厚度强风化砂岩层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CN104878719A (zh) 互嵌加筋式生态挡墙施工方法
CN111173006B (zh) 联合透水挡墙和触探式植筋带加固坡积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CN204825928U (zh) 一种基坑支护
CN113417300B (zh)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29770A (zh) 一种库区边坡消落带防渗-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718802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077981U (zh) 组合式边坡支护结构
CN203334301U (zh) 洞穴边坡加固防护结构
CN210002419U (zh) 一种用于弃渣场边坡表面排水与加固的生态防护结构
CN110805049B (zh)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040707A (zh) 用作地下室外墙的组合密排桩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
CN112854260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421152U (zh) 锚拉路肩挡土墙
CN216475115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坡积层绿色防护格室
CN203373753U (zh)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锚索冠梁结构
CN112359850B (zh) 道路工程的砌筑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73779U (zh)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CN205296069U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