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1710U -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01710U CN208701710U CN201821256125.0U CN201821256125U CN208701710U CN 208701710 U CN208701710 U CN 208701710U CN 201821256125 U CN201821256125 U CN 201821256125U CN 208701710 U CN208701710 U CN 208701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pe
- linking beam
- rhone
- length
- retain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解决了常见的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不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阶梯型的边坡,边坡包括若干个斜坡和若干个平台,平台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还包括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抗滑桩设置于边坡的坡顶的斜坡和坡脚的斜坡处,以及平台与向上倾斜的斜坡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达到了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滑坡治理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越来越多,大量开挖的裸露边坡,对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雨天很容易发生滑坡,边坡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710532215.1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边坡加固及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设于坡顶表面上的支护结构和设于支护结构下方的斜坡处的护坡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弧形排布的微型桩以及设于弧形两侧拱脚处的抗滑桩,抗滑桩的桩顶和微型桩的桩顶均与连系梁相连,护坡结构包括从下往上层叠铺设在斜坡上的无纺土工布和金属网,金属网上绑有植生袋,锚杆穿过金属网和无纺土工布插入斜坡。
但是,该系统中,在坡体的端部设置抗滑桩,抗滑桩的桩顶设置有连系梁连接,抗滑桩与连系梁之间形成的是平面受力体系,受力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具有边坡支护结构具有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抗滑坡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阶梯型的边坡,所述边坡包括若干个斜坡和若干个平台,所述平台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还包括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所述抗滑桩设置于边坡的坡顶的斜坡和坡脚的斜坡处,以及平台与向上倾斜的斜坡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所述抗滑桩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抗滑桩的底部低于边坡的表面,不同所述平台上的抗滑桩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系梁之间连接有沿着斜坡和平台的阶梯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系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坡处设置有端部插入稳定土层抗滑桩,斜坡表面的土压力可以通过抗滑桩传到稳定土层的深处,预防斜坡发生滑坡,进一步,在斜坡的表面设置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连系梁和纵向设置的第二连系梁且都与抗滑桩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增大了支护结构与斜坡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支护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和抗滑桩一起组成了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抗力效果,达到了预防斜坡发生滑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位于所述边坡的坡顶的斜坡和坡脚的斜坡处的抗滑桩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平台与向上倾斜的斜坡的连接处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坡表面的土压力从坡顶到坡脚为增大的趋势即坡顶最小,边坡的坡脚处因为有相邻的土层的限制,所以不容易发生滑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抗滑桩的长度,节约了项目的成本,设计简单,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连系梁沿着第一连系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连系梁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连系梁与第一连系梁一起组成了网状的结构,网状结构抵触在斜坡的表面与抗滑桩一起组成了良好的空间受力体系,进而具有良好的防滑坡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第二连系梁之间连接有相互交叉的第三连系梁,相互交叉的第三连系梁沿着第二连系梁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系梁之间交叉设置有第三连系梁,第三连系梁对第二连系梁进一步加固,使得整个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抗力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系梁的表面且沿着第一连系梁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为U型的槽且开口竖直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系梁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排水槽,斜坡表面的雨水通过第一排水槽可以集中排到预定的地方,预防雨水对斜坡的表面造成冲刷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沿着第一排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排水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可以预防树叶、泥土等落到第一排水槽内,进而达到保证第一排水槽畅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的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沿着边坡的阶梯延伸方向的表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排水槽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排水槽,第一排水槽内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槽,集中排到边坡的坡脚处,预防雨水对斜坡的表面造成冲刷破坏,设计简单,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开口处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沿着第二排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排水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盖板,可以预防泥土和树叶等落入到第二排水槽内造成第二排水槽的阻塞,设置简单,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平台的表面相对水平面设置为百分之二的内倾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台的表面相对水平面设置为百分之二的内倾角,平台上的雨水更加容易流到第一排水槽内,而不会从斜坡表面流到平台上,造成斜坡的冲刷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特性一:阶梯型的边坡的平台上设置有抗滑桩,在抗滑桩的顶部设置有与抗滑桩固定连接的第一连系梁和第二连系梁,斜坡表面的土压力通过抗滑桩可以传到稳定土层的深处,第一连系梁、第二连系梁和抗滑桩一起组成空间受力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滑坡性能;
特性二:在第二连系梁的两侧设置有交叉设置的第三连系梁,第三连系梁增大了支护结构与斜坡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更好的护坡效果且对第二连系梁进一步加固的作用;
特性三:在第一连续梁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排水槽,在斜坡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水槽,达到了对斜坡表面的雨水集中处理,预防雨水对斜坡的表面造成冲刷破坏的目的;
特性四:在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以预防树叶和泥土进入到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内,使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的不易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支护结构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边坡;11、斜坡;12、平台;13、第二排水槽;131、第二盖板;2、支护结构;21、抗滑桩;22、第一连系梁;221、第一排水槽;222、第一盖板;23、第二连系梁;24、第三连系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边坡1和设于边坡1上的支护结构2。边坡1采用阶梯型放坡,阶梯型边坡1包括若干个斜坡11和若干个平台12,平台12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11,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11。支护结构2包括若干个抗滑桩21、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抗滑桩21设置在边坡1的三个位置,边坡1的坡顶和坡脚的处以及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抗滑桩21竖直插入边坡1的稳定土层深处且顶部低于平台12的表面。抗滑桩21沿着边坡1的台阶坡底线方向设置,不同在一个平台12上的抗滑桩21对齐设置。边坡1将表面不稳定土层的土压力传给抗滑桩21的上半部分,抗滑桩21的上半部分将土压力传给抗滑桩21的下半部分,进而将边坡1表面的不稳定土层的土压力通过抗滑桩21传给边坡1深处的稳定土层,达到了预防滑坡的目的。土压力是指挡土结构物背后的土因自重或者外荷载对挡土结构物产生的侧向压力。
边坡1表面的土压力从坡顶到坡脚为增大的趋势即坡顶最小,边坡1的坡脚处因为有相邻的土层的限制,所以不容易发生滑坡,所以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的抗滑桩2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的长度为第二长度,且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大,设计简单,施工方便。
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分别沿着边坡1的表面横向设置和纵向设置且互相垂直分布,第二连系梁23沿着边坡1的表面设置,同一个平台12上的抗滑桩21的桩顶均与第一连系梁22相连,不同平台12上的抗滑桩21的桩顶均与第二连梁相连。边坡1将土层表面的土压力传给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再传给抗滑桩21进而传到土层的深处,抗滑桩21和第二连系梁23一起组成连续的门型抗滑结构,在整个边坡1上第一连系梁22、第二连系梁23和抗滑桩21组成了空间受力结构,进而具有更好的抗滑坡能力。
如图3所示,相邻的第一连系梁22和相邻的第二连系梁23之间围起来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连系梁24,第三连系梁24的两端成一定角度固定连接在第二连系梁23的侧边上,相邻的两根第三连系梁24呈X型交叉设置且若干根第三连系梁24将边坡1的表面分成若干个菱形,相互交叉的第三连系梁24沿着第二连系梁2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棱形的区域内种植有植被,起到了生态护坡的目的。
第一连系梁22、第二连系梁23和第三连系梁24为长方体结构,第三连系梁24端部为长方形且长方形面积小于第一连系梁22、第二连系梁23端部的长方形面积。满足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相对第三连系梁24为主要受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第三连系梁24增大了支护结构2与边坡1表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巩固了边坡1的稳定,达到了更有效护坡的目的。
第一连系梁22的表面且沿着第一连系梁22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槽221,第一排水槽221为U型的槽且开口竖直朝上。第一排水槽221将边坡1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达到了对雨水的集中处理、预防雨水对边坡1的表面造成冲刷破坏和维护边坡1稳定的目的。
第一排水槽22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排水槽221连通的第二排水槽13,第二排水槽13为U型槽且沿着边坡1的表面纵向设置。第一排水槽221通过第二排水槽13将雨水排至边坡1的坡底。平台12的表面高于第一连梁的表面,平台12的表面相对水平面设置为百分之二的内倾角,这样更有利于平台12上的雨水向第一排水槽221处流动,进而更有利于集中排水。
第一排水槽22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有用透水混凝土浇筑的第一盖板222,第一盖板222沿着第一排水槽22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盖板222为长方体且横跨第一连系梁22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盖板222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将第一排水槽221的上表面封闭起来。利用第一盖板222的透水性,雨水可以透过第一盖板222到达第一排水槽221,而泥土和植物的落叶无法穿过第一盖板222,预防了泥土和植物落叶落在第一排水槽221内造成第一排水槽221的阻塞。
平台12上的第二排水槽13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有用透水混凝土浇筑的第二盖板131,第二排水槽13沿着边坡1的阶梯延伸方向的表面设置。第二盖板131沿着第二排水槽1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盖板131横跨第二排水槽13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将第二排水槽13的上表面封闭起来,第二排水槽13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雨水通过第二盖板131流到第二排水槽13内,而泥土、树叶等不可以透过第二盖板131,预防了泥土和植物落叶落在第二排水槽13内造成第二排水槽13的阻塞。
上述滑坡治理边坡1支护结构2的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整治施工现场:边坡1的开挖,并予以夯实。将原始的边坡1进行分阶开挖成阶梯状,台阶的高度、横向宽度和放坡的坡度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在台阶面设百分之二的内倾角;
步骤二:抗滑桩21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桩位,并进行抗滑桩21的施工,在桩顶的位置预留与第一连系梁22固定连接的钢筋和第一连系梁22的高度位置;
步骤三:第一连系梁22和第一盖板222的施工:待抗滑桩21的强度满足要求后,绑扎第一连系梁22的钢筋并支模,第一连系梁22和第一盖板222同时浇筑成形,并在第一连系梁22的两侧预留与第二连系梁23固定连接的钢筋;
步骤四:第二连系梁23的施工:待第一连系梁22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布置第二连系梁23的施工位置,并进行第二连系梁23的施工,在第二连系梁23的两侧预留与第三连系梁24固定连接的钢筋;
步骤五:第三连系梁24的施工:待第二连系梁23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第三连系梁24的施工;
步骤六:绿化植物和第二排水槽13的施工:待第三连系梁24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绿化植物的种植和定位第二排水槽13的位置并施工;
步骤七:第一盖板222和第二盖板131的施工:待绿化植物和第二排水槽13的施工完成后,清理水槽的杂物,浇筑第一盖板222和第二盖板131;
步骤八:清理施工现场。
Claims (9)
1.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阶梯型的边坡(1),所述边坡(1)包括若干个斜坡(11)和若干个平台(12),所述平台(12)的一侧连接有向上倾斜的斜坡(11),另外一侧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结构(2),所述支护结构(2)包括抗滑桩(21)、第一连系梁(22)和第二连系梁(23),所述抗滑桩(21)设置于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以及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一位置处的抗滑桩(21)均匀设置有多个且顶部连接有第一连系梁(22),所述抗滑桩(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抗滑桩(21)的底部低于边坡(1)的表面,不同所述平台(12)上的抗滑桩(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系梁(22)之间连接有沿着斜坡(11)和平台(12)的阶梯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连系梁(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边坡(1)的坡顶的斜坡(11)和坡脚的斜坡(11)处的抗滑桩(21)的长度为第一长度,位于所述平台(12)与向上倾斜的斜坡(11)的连接处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系梁(23)沿着第一连系梁(2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连系梁(23)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连系梁(23)之间连接有相互交叉的第三连系梁(24),相互交叉的第三连系梁(24)沿着第二连系梁(2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系梁(22)的表面且沿着第一连系梁(22)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排水槽(221),所述第一排水槽(221)为U型的槽且开口竖直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22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222),所述第一盖板(222)沿着第一排水槽(221)的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槽(22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排水槽(221)连通的第二排水槽(13),所述第二排水槽(13)沿着边坡(1)的阶梯延伸方向的表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槽(13)的开口处设有第二盖板(131),所述第二盖板(131)沿着第二排水槽(13)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2)的表面相对水平面设置为百分之二的内倾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56125.0U CN208701710U (zh) | 2018-08-04 | 2018-08-04 |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56125.0U CN208701710U (zh) | 2018-08-04 | 2018-08-04 |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01710U true CN208701710U (zh) | 2019-04-05 |
Family
ID=6594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56125.0U Active CN208701710U (zh) | 2018-08-04 | 2018-08-04 |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0171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78858A (zh) * | 2020-06-30 | 2020-10-16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于陡坡的多线桥桥墩基坑防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
CN112323825A (zh) * | 2020-10-30 | 2021-02-05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碎裂岩质边坡支护结构 |
CN112609713A (zh) * | 2020-12-16 | 2021-04-06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集库岸整治为一体的临江大型滑坡治理方法 |
CN113718802A (zh) * | 2021-09-03 | 2021-11-30 | 山西云泉岩土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6497846A (zh) * | 2023-04-28 | 2023-07-28 | 中南大学 | 一种可耗能减震的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8
- 2018-08-04 CN CN201821256125.0U patent/CN2087017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78858A (zh) * | 2020-06-30 | 2020-10-16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于陡坡的多线桥桥墩基坑防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
CN111778858B (zh) * | 2020-06-30 | 2022-04-19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于陡坡的多线桥桥墩基坑防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
CN112323825A (zh) * | 2020-10-30 | 2021-02-05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碎裂岩质边坡支护结构 |
CN112609713A (zh) * | 2020-12-16 | 2021-04-06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集库岸整治为一体的临江大型滑坡治理方法 |
CN113718802A (zh) * | 2021-09-03 | 2021-11-30 | 山西云泉岩土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6497846A (zh) * | 2023-04-28 | 2023-07-28 | 中南大学 | 一种可耗能减震的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01710U (zh) | 一种滑坡治理边坡支护结构 | |
CN208815543U (zh) | 边坡坡面加固结构 | |
CN108018828B (zh) | 一种护坡结构 | |
CN106013190B (zh) | 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859044A (zh) | 土质路堤边坡防护单元及边坡防护装置 | |
CN209555948U (zh) | 一种拼装式生态桩间挡土板构造 | |
CN201581411U (zh) | 斜插式桩板墙 | |
CN203361233U (zh) | 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 | |
CN110145007A (zh) | 弃渣场的排水系统 | |
CN108691317A (zh) | 防堵塞型加筋透水混凝土复合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379633U (zh) | 一种挡墙 | |
CN209538128U (zh) | 一种用于水库景观提升的大坝结构 | |
CN110396983A (zh) |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 |
CN214832386U (zh) | 一种水利河道护坡 | |
CN111778925B (zh) |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265729A (zh) | 一种高速路岩石边坡绿化结构 | |
CN211596276U (zh) | 一种园林景观铺装结构 | |
KR200388790Y1 (ko) | 친환경 블록 | |
CN209368850U (zh) | 一种防护张缩性土路堑边坡 | |
CN210597199U (zh) | 园林生态护坡 | |
CN209538332U (zh) | 市政雨水渗透装置 | |
CN208701738U (zh) | 一种立体加筋刚柔复合生态挡土墙 | |
RU34945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крепления откоса грунтов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 |
CN207244446U (zh) | 桥梁用混凝土人行道下水结构 | |
CN207553116U (zh) | 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