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3779U -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3779U
CN213173779U CN202021800437.0U CN202021800437U CN213173779U CN 213173779 U CN213173779 U CN 213173779U CN 202021800437 U CN202021800437 U CN 202021800437U CN 213173779 U CN213173779 U CN 213173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tructure
slope
cutting
anchoring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04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占荣
樊友杰
刘坡拉
郭建湖
廖进星
李小和
高威
廖超
杨辉建
黄水亮
谭家华
彭栓栓
黄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04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3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3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3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支挡部以及锚固部,支挡部位于所述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所述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锚固部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所述锚固部为所述支挡部提供锚固力。本申请的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具有稳定性高和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铁路建设日趋规范化、合理化,但丘陵低山区铁路建设因地形、地质等原因,建设较复杂,譬如膨胀土深路堑,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工程设计时需考虑膨胀土边坡的遇水不稳定性以及膨胀土路堑的分级支护等问题,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后期维修成本大、运营风险高的不良后果。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铁路路堑时,由于膨胀土的遇水膨胀特性,对边坡坡率及边坡高度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路堑边坡过高常导致边坡垮塌,故铁建设[2009]172号文中第六条规定: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和长路堑,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区段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岩土及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区段不应超过8m。
但由于实际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工程中各种条件限制,实际仍有不少膨胀土路堑突破要求。但膨胀土易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失稳破坏,亦或是在临近既有设施时的膨胀土路堑工程中,由于路堑边坡上方荷载过大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结构,存在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以解决防护结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
支挡部,位于所述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所述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以及
锚固部,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所述锚固部为所述支挡部提供锚固力。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部包括:
锚固体,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以及
加强体,设置在所述锚固体上,对所述锚固体进行加强。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形成有若干孔洞,所述锚固体在所述防护套管内浇筑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管沿纵向每间隔20cm~30cm设置一圈所述孔洞,每圈为3~4个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为2cm~5cm。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体为钢筋架,所述钢筋架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内部,所述钢筋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架包括3~4根第一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2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架还包括箍筋,所述钢筋架沿纵向每间隔15cm~25cm 处设置一所述箍筋,将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捆扎固定,所述箍筋的直径为 8mm~1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均匀布置在所述锚固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体的长度为4m~8m,所述锚固体的直径为 0.15m~0.25m,所述锚固体之间的间距0.6m~1.8m。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体沿所述支挡部的底部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挡部包括:
底座,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与所述锚固部连接;以及
立壁,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沿所述立壁的墙面向外凸出形成趾板。
进一步地,所述立壁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立壁的墙背为仰斜式,所述墙背的斜率为1:0.05~1:0.25。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面为俯斜式,所述底面的斜率为0.05:1~0.25:1。
进一步地,所述支挡部还包括受力筋带,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与所述锚固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筋带为第一钢筋网,所述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直径为 6mm~12mm,所述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挡部还包括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交叉连接的横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立壁的上部,另一端与所述锚固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筋网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排水系统,设置所述路堑边坡靠近所述支挡部背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透水反滤层,铺设在所述支挡部背面并与所述支挡部邻贴。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管,一端外露于所述支挡部且高于所述路堑边坡土体,另一端仰斜向所述路堑边坡内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沟,设置在所述路堑边坡的表面,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支挡部沿所述路堑边坡表面的距离为5m~8m。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监测系统,以监测所述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所述监测系统包括:
监测控制系统,以接收和发射信息;
自动测斜系统,包括自动测斜管和自动测斜元器件,所述自动测斜管设置在所述支挡部墙背一侧的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所述自动测斜元器件设置在所述自动测斜管上,所述自动测斜管与所述监测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变形监测系统,包括拉线传感器,所述拉线传感器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挡部上,另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支挡部的所述路堑边坡上,所述拉线传感器与所述监测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以及
地表观测桩,设置在所述拉线传感器之间,以校核所述自动测斜系统、所述变形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测斜管与所述支挡部间隔1~2m,所述自动测斜管埋设深度为所述支挡部高度的2~3倍。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测斜管沿纵向每间隔2m设置一个所述自动测斜元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支挡部以及锚固部。支挡部位于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承受路堑边坡的土压力和下滑力,保证防护结构背后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锚固部设置在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支挡部的底部中,锚固部为支挡部提供锚固力,提高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结构;2、支挡部;3、锚固部;6、边坡平台;7、边坡防护;20、底座;21、立壁;22、受力筋带;23、垫层;24、第二钢筋网;30、锚固体; 33、钢筋架;40、透水反滤层;41、排水管;42、排水沟;50、监测控制系统; 51、自动测斜系统;52、变形监测系统;53、地表观测桩;510、自动测斜管; 511、自动测斜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护措施为挡墙、边坡仰斜排水孔及边坡坡率较普通边坡放缓,对于超限路堑常进行桩板墙支挡或将超限路堑山头削平。常规防护措施存在造价高、占地面积大、效果差、后期问题多等问题。为了增加挡墙的稳定性,出现了桩承悬臂式挡土墙新型结构形式,通过在悬臂式挡墙底板下设钻孔灌注桩,提高了抗倾覆力和抗滑移力能力。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体积庞大,对施工场地要求高,容易对既有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且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噪音、泥浆等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对地层造成扰动大,尤其是膨胀土,受扰动后极易导致边坡失稳破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例如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1,参见图1所示,防护结构1包括支挡部2以及锚固部3。支挡部2位于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锚固部3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支挡部2的底部中,锚固部3为支挡部2提供锚固力。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防护结构1包括支挡部2以及锚固部3。支挡部2对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承受路堑边坡的土压力和下滑力,保证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锚固部3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一端与支挡部2连接固定,一端深入路堑边坡的土体中,锚固部3为支挡部2提供锚固力,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结构1的具有稳定性高和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锚固部3包括锚固体30以及加强体。锚固体30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支挡部2的底部中;加强体设置在锚固体30上,对锚固体30进行加强。锚固部3通过锚固体30以及加强体与支挡部2相连,提高支挡部2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加强体设置在锚固体30 上,对锚固体30进行加强,提高锚固部3的锚固力,进而提高支挡部2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
在一实施例中,锚固体30为圆柱体,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当然锚固体30也可以是棱柱体等其他形状。锚固体30应至少部分位于支挡部2的底部中,具体的,锚固体30深入支挡部2内部0.2~0.3m,提高对支挡部2的锚固力。锚固体30施工时,采用回转钻机或浅孔钻机成孔,成孔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锚固体30。施工过程中对地层造成扰动小,可以有效防止因对地层造成扰动大进而导致边坡失稳的问题。
优选的,参见图1所示,锚固体30竖直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锚固体 30竖直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为支挡部2提供的锚固力更强,且能承受更强的荷载,提高了防护结构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当然,锚固体30也可垂直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或者与支挡部2成一定角度设置在支挡部2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体为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形成有若干孔洞,锚固体30 在防护套管内浇筑形成。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时,在锚固部3施工时,先采用回转钻机或浅孔钻机成孔,钻孔完成后将防护套管放入孔中,钻孔完毕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锚固部3。采用防护套管时,在钻孔完成后能够防止钻孔缩孔,更有利于灌浆,且能增加锚固部3的强度。在防护套管上形成若干孔洞,在灌浆时,会有部分通过孔洞渗入路堑边坡的土体中,保证防护套管与路堑边坡的土体密贴,增加锚固部3的锚固力。
具体的,防护套管为钢制套管,钢制套管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不容易与路堑边坡的土体中的水或氧气产生反应而被损坏。
具体的,防护套管沿纵向每间隔20cm~30cm设置一圈孔洞,每圈为3~4 个孔洞,孔洞直径为2cm~5cm。孔洞太多会影响防护套管的强度,太少在灌注加强体后又达不到保证锚固部3与路堑边坡的土体密贴,增加锚固部3的锚固力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加强体为钢筋架33,钢筋架33设置在锚固体30的内部,钢筋架33的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顶部。加强体为钢筋架33时,在锚固部3施工时,先采用回转钻机或浅孔钻机成孔,钻孔完成后将钢筋架33插入孔中,安装好钢筋架33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锚固部3。钢筋架33一般与锚固体30同样长度,增加锚固体30的强度以及锚固力。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体为预埋锚栓,预埋锚栓设置在锚固体30的内部,预埋锚栓的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顶部与支挡部2连接。加强体为预埋锚栓时,在锚固部3施工时,先采用回转钻机或浅孔钻机成孔,钻孔完成后将预埋锚栓插入孔中,安装好预埋锚栓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或水泥浆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锚固部3。预埋锚栓比锚固体30长,通过长出的部分与支挡部2通过螺栓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增加锚固体30的强度以及锚固力。
具体地,钢筋架33包括3~4根第一纵向钢筋,第一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锚固体30的顶部,第一纵向钢筋的直径为 12mm~20mm。足够数量以及足够大小的第一纵向钢筋能够保证锚固体30的强度,钢筋架33一般由3~4根直径为12mm~20mm的第一纵向钢筋组成,即能保证足够强度,又不会浪费材料造成成本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钢筋架33还包括箍筋,钢筋架33沿纵向每间隔15cm~25cm 处设置一箍筋,将第一纵向钢筋捆扎固定,箍筋的直径为8mm~16mm。箍筋可以保证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钢筋架33中第一纵向钢筋使其共同工作,此外,还可以固定钢筋架33中第一纵向钢筋。
具体地,第一纵向钢筋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均匀布置在锚固体30中。当钢筋架33的第一纵向钢筋为3根时,第一纵向钢筋成三角形均匀布置在锚固体30 的三个角点位置;当钢筋架33的第一纵向钢筋为4根时,第一纵向钢筋成四边形均匀布置在锚固体30的四个角点位置。
具体地,锚固体30的长度为4m~8m,锚固体30的直径为0.15m~0.25m,锚固体30之间的间距0.6m~1.8m。锚固部3用于为支挡部2提供锚固力以及承担载荷,所以锚固部3的失效,将导致整个防护结构1的失效,进而造成路堑边坡失稳灾害的发生,所以锚固部3的强度非常重要。锚固体30选择适当的长度可以保证锚固体30的锚固力,锚固体30太短,锚固力减弱;适当的锚固体30直径可以保证锚固体30的强度,锚固体30直径过小,锚固体30强度太小,容易被损坏导致防护结构1失稳,锚固体30直径过大,容易对路堑边坡地层造成扰动过大,影响防护结构1的稳定性;锚固体30保持适当的间距能防止锚固体30设置过密对路堑边坡地层造成扰动过大,进而影响防护结构1的稳定性,但是锚固体30设置太过稀疏,也会影响锚固部3的整体强度,进而影响防护结构1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具体地,锚固体30沿支挡部2的底部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锚固体 30成单排、双排或多排布桩,多排布桩还可以形成梅花形布桩。优选的,锚固体30沿支挡部2的底部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是为了提高支挡部2的荷载承受能力,防止因锚固体30超出受力极限而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支挡部2包括底座20以及立壁21。底座 20位于路堑边坡的土体中,与锚固部3连接;立壁21连接在底座20上,底座 20沿立壁21的墙面向外凸出形成趾板。底座20沿立壁21的墙面向外凸出形成趾板,利用底座20承担部分支挡部2的压力,增加支挡部2横向承载能力,提高支挡部2的受力性能,从而提高防护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支挡部2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素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片石混凝土结构,支挡部2的尺寸可结合防护结构1路堑边坡的岩土工程特性根据土力学原理计算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底座20还设置有垫层23,以保证支挡部2 与路堑边坡的土体紧密接触。垫层23一般采用素混凝土浇筑铺设,也可采用级配碎石夯压密实铺设,也可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夯压密实铺设。当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时,水泥掺入量为2%~8%,并应在水泥初凝前夯压密实。垫层23的铺设厚度为0.1m~0.3m。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立壁21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立壁21 的墙背为仰斜式,墙背的斜率为1:0.05~1:0.25。在立壁21横纵截面中,与路堑边坡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墙背为仰斜式,墙背的斜率为1:0.05~1:0.25,例如1:0.05、1:0.1、1:0.15、1:0.2或者1:0.25,立壁21的墙背采用俯斜式,改善了立壁21的受力,进而提高支挡部2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支挡部2的结构稳定性。上述“俯斜式”是指墙背自下往上向外倾斜。对应“仰斜式”是指墙背自下往上向内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底座20的底面为俯斜式,底面的斜率为 0.05:1~0.25:1。以充分利用防护结构1前方的地基承载能力、保证防护结构1 稳定性。底座20的底面为俯斜式,改善了底座20的受力,充分利用底座20 前方的地基承载能力,提升底座20的横向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支挡部2的横向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支挡部2的结构稳定性。底座20的底面斜率为 0.05:1~0.25:1,例如0.05:1、0.1:1、0.15:1、0.2:1或者0.25:1。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支挡部2还包括受力筋带22,设置在底座 20中,与锚固部3连接。通过受力筋带22与锚固部3连接,提升了锚固部3 与支挡部2间的锚固力,提升了防护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锚固部3与支挡部 2底座20的受力筋带22相连,使底座20的应力合理充分布、优化了底座20 受力,具有可提高路堑边坡的土体承载力、受力特性合理、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整体性强、造价低、对原路堑边坡的土体影响较小等优势,可适用于路堑边坡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深路堑地段及临近既有设施时的路堑的加固防护中。
在一实施例中,受力筋带22为第一钢筋网,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直径为 6mm~12mm,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在保证成本不超标的同时,保证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直径以及纵横向间距,进而保证第一钢筋网的强度,提升锚固部3与支挡部2间的锚固力,提升了防护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受力筋带22与锚固部3的加强体连接,当加强体为钢筋架33时,受力筋带22与加强体直接焊接固定或者捆扎固定。当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时,受力筋带22与加强体直接焊接固定或者捆扎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受力筋带22为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其他土工合成材料相比,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功效,常用作加筋土结构的筋材或复合材料的筋材等。土工格栅分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和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四大类。格栅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经热塑或模压而成的二维网格状或具有一定高度的三维立体网格屏栅,当作为土木工程使用时,称为土工格栅。
在一实施例中,受力筋带22为土工格室。土工格室是由高强度的HDPE 或PP共聚料宽带,经过强力焊接或铆接而形成的一片网状格室结构。土工格室伸缩自如,运输时可缩叠起来,使用时张开并又充填土石或混凝土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体。土工格室可用来处理软弱地基增大地基的承载能力等。材质轻、耐磨损、化学性能稳定、耐光氧老化、耐酸碱,适用于不同土壤与沙漠等土质条件。较高的侧向限制和防滑,防变形、有效的增强路堑边坡的承载能力和分散荷载作用。改变土工格室高度、焊距等几何尺寸可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受力筋带22还可以是铁丝网。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支挡部2还包括第二钢筋网24,第二钢筋网24交叉连接的横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第二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立壁 21的上部,另一端与锚固部3连接。通过在支挡部2内设置第二钢筋网24,不但可以增加支挡部2的强度,且通过第二钢筋网24与锚固部3连接,提升了锚固部3对第二钢筋网24的锚固力,提升了防护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钢筋网24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第二钢筋网 24中钢筋直径为12mm~20mm,在保证成本不超标的同时,保证第二钢筋网24 中钢筋的直径大小以及纵横向间距,进而保证第二钢筋网24的强度。更具体的,第二钢筋网24中钢筋的直径大小与钢筋架33中钢筋直径大小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当锚固部3的加强体为钢筋架33时,第二钢筋网24中第二纵向钢筋与第一纵向钢筋直径大小一致,通过焊接或捆扎固定。优选的,第二钢筋网24中第二纵向钢筋与第一纵向钢筋为同一钢筋,提升了防护结构1 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当锚固部3的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时,第二钢筋网24中第二纵向钢筋与防护套管通过焊接或捆扎固定,第二纵向钢筋深入防护套管的深度不低于0.5m。优选的,第二钢筋网24中第二纵向钢筋与防护套管通过焊接固定,操作简单,且提升了防护结构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防护结构1还包括排水系统,设置路堑边坡靠近支挡部2背面的一侧。以保证排除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中的地下水,并拦截路堑边坡上部的地表水。保证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处于干燥状态,避免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遇水软化变形导致防护结构1失效。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排水系统包括透水反滤层40,铺设在支挡部2背面并与支挡部2邻贴。透水反滤层40也叫反滤包,是指在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透水反滤层40是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等材料做成的,顺着水流的方向颗粒逐渐增大,任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孔隙。同一层的颗粒也不能产生相对移动。设置透水反滤层40后渗透水流出时就带不走路堑边坡中的土体,从而可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透水反滤层40铺设在支挡部2背面并与支挡部2邻贴,用以疏排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聚集的地下水,避免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中遇水软化变形导致的防护结构1失效。
具体地,透水反滤层40在防护结构1背后通长铺设,即透水反滤层40在防护结构1背后铺设的范围需覆盖住防护结构1排水面积,透水反滤层40的厚度不小于0.2m,可采用反滤土工布包裹洁净的砂卵石形式,也可采用无砂混凝土形式,也可采用PFF、PCF等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层形式。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管41,一端外露于支挡部2且高于路堑边坡土体,另一端仰斜向路堑边坡内延伸。用于疏排防护结构1背后一定范围内路堑边坡土体内的地下水,保证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处于干燥状态,避免防护结构1背后路堑边坡土体遇水软化变形导致防护结构1失效。支挡部2形成有相对应的孔洞,排水管41一端穿过支挡部2上的孔洞,外露于支挡部2且高于路堑边坡土体,排水管41采用仰斜向路堑边坡内延伸,保证路堑边坡土体中的水流入排水管41后能顺利胸排水管41中排出。
具体地,排水管41仰斜角度为5°~8°,排水管41长度不小于6m。排水管41采用硬质PVC塑料管,直径为10cm~25cm,排水管41管壁厚度不小于 0.5cm,在排水管41管壁预先设置渗水圆孔,以保证路堑边坡土体中的地下水从排水管41渗出,渗水圆孔直径为0.5cm~1.5cm,每间隔0.3m~0.5m设置一圈渗水圆孔,每圈设置5~6个渗水圆孔。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沟42,设置在路堑边坡的表面,排水沟42与支挡部2沿路堑边坡表面的距离为5m~8m。设置在路堑边坡表面上部的排水沟42用于拦截和疏排边坡上部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冲刷路堑边坡,防止防护结构1失稳。具体地,排水沟42的截面为梯形,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防护结构1还包括监测系统,以监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遇到路堑边坡变形加剧或有失稳趋势时发出进行预警,接到预警后可及时采取必要的工程和加固措施防止防护结构1失效。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控制系统50、自动测斜系统51、变形监测系统52以及地表观测桩53。监测控制系统50设置在支挡部 2上,以接收和发射信息。自动测斜系统51包括自动测斜管510和自动测斜元器件511,自动测斜管510设置在路堑边坡的土体中,自动测斜元器件511设置在自动测斜管510上,自动测斜管510与监测控制系统50通讯连接。变形监测系统52包括拉线传感器,拉线传感器一端固定在支挡部上,另一端固定在远离支挡部的路堑边坡上,拉线传感器与监测控制系统50通讯连接。地表观测桩 53设置在拉线传感器之间,以校核自动测斜系统51、变形监测系统52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自动测斜管510与支挡部间隔1~2m,自动测斜管510埋设深度为支挡部高度的2~3倍。采用自动收集信号形式,在自动测斜管510沿纵向每间隔2m设置一处自动测斜元器件511,并在自动测斜管510的顶部位置设置导线,导线接入监测控制系统50与监测控制系统50通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变形监测系统52用以监测防护结构1和路堑边坡上部排水沟42之间的结构体变形。变形监测系统52包括钢绞线和拉线传感器,拉线传感器通过钢绞线一端固定于支挡部上,另一端固定在远离支挡部的路堑边坡上,拉线传感器与监测控制系统50通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地表观测桩53设置在拉线传感器之间,以校核自动测斜系统51、变形监测系统52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地表观测桩53 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光学测量。具体地,地表观测桩53设置于防护结构1 和路堑边坡上部的排水沟42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路堑的边坡防护7结构,可设置于路堑边坡的一侧,路堑边坡的另一侧可采用其他的防护结构1,也可同时设置于路堑边坡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施工准备:平场地整,设备、物质材料等准备;
对路堑边坡的外部进行施工:排水系统以及监测系统施工,必要的既有建筑防护施工;
对路堑边坡开挖施工;
对锚固部3施工:测量放线、指定桩位,采用XY-100型机动钻机或潜孔钻干钻成孔,插入钢筋架33或放入防护套管,然后灌入混凝土。
对支挡部2施工:锚固部3强度达到要求后,在锚固部3顶部铺设碎石垫层23,架设底座20模板,安装第一钢筋网以及第二钢筋网24,并将第一钢筋网以及第二钢筋网24与加强体固定连接,浇筑支挡部2混凝土。
对路堑边坡的边坡平台6施工:采用浆砌片石或素混凝土对路堑边坡的边坡平台6进行封闭施工;以及
对路堑基床进行施工。
在一实施例中,在对路堑边坡的地层施工的步骤之后,对下级路堑边坡进行施工,形成路堑边坡的多级防护结构1。下级路堑边坡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植草或拱形骨架内植草或框架锚杆内植草施工。
本申请提供的路堑的边坡防护7结构,锚固部3加固路堑边坡的地层的承载力,支挡部2支挡上级路堑边坡,混凝土平台封闭两级路堑边坡之间进行防水,采用平台及路堑边坡结构封闭增加了路堑边坡土体的隔水效果,增强了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下级路堑边坡采用常规措施进行路堑的边坡防护7,确保整个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排水系统对地表水及渗入土体的地下水疏导,监测系统对施工过程及运营期的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减少了常规放坡防护占地面积,节约工程用地。降低了以往深路堑桩板墙强支撑防护中造价高的缺点,节约了成本。锚固部3对地层扰动小,减少了对既有路堑边坡土体的影响,在膨胀土地区施工具有极强的优势。且施工方便、快捷,对施工场地要求低,不需要大型设备,小型设备的快速运输及简单准备工作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挡部,位于所述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所述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以及
锚固部,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所述锚固部为所述支挡部提供锚固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包括:
锚固体,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以及
加强体,设置在所述锚固体上,对所述锚固体进行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形成有若干孔洞,所述锚固体在所述防护套管内浇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沿纵向每间隔20cm~30cm设置一圈所述孔洞,每圈为3~4个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为2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钢筋架,所述钢筋架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内部,所述钢筋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包括3~4根第一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2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还包括箍筋,所述钢筋架沿纵向每间隔15cm~25cm处设置一所述箍筋,将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捆扎固定,所述箍筋的直径为8mm~16mm;和/或
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均匀布置在所述锚固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体的长度为4m~8m,所述锚固体的直径为0.15m~0.25m,所述锚固体之间的间距0.6m~1.8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体沿所述支挡部的底部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部包括:
底座,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与所述锚固部连接;以及
立壁,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沿所述立壁的墙面向外凸出形成趾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立壁的墙背为仰斜式,所述墙背的斜率为1:0.05~1:0.25;和/或,
所述底座的底面为俯斜式,所述底面的斜率为0.05:1~0.25: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部还包括受力筋带,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与所述锚固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筋带为第一钢筋网,所述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直径为6mm~12mm,所述第一钢筋网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部还包括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交叉连接的横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立壁的上部,另一端与所述锚固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网中钢筋的纵横向间距为15cm~25c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排水系统,设置所述路堑边坡靠近所述支挡部背面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透水反滤层,铺设在所述支挡部背面并与所述支挡部邻贴;和/或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管,一端外露于所述支挡部且高于所述路堑边坡土体,另一端仰斜向所述路堑边坡内延伸;和/或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沟,设置在所述路堑边坡的表面,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支挡部沿所述路堑边坡表面的距离为5m~8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监测系统,以监测所述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所述监测系统包括:
监测控制系统,以接收和发射信息;
自动测斜系统,包括自动测斜管和自动测斜元器件,所述自动测斜管设置在所述支挡部墙背一侧的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所述自动测斜元器件设置在所述自动测斜管上,所述自动测斜管与所述监测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变形监测系统,包括拉线传感器,所述拉线传感器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挡部上,另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支挡部的所述路堑边坡上,所述拉线传感器与所述监测控制系统通讯连接;以及
地表观测桩,设置在所述拉线传感器之间,以校核所述自动测斜系统、所述变形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测斜管与所述支挡部间隔1~2m,所述自动测斜管埋设深度为所述支挡部高度的2~3倍;和/或
所述自动测斜管沿纵向每间隔2m设置一个所述自动测斜元器件。
CN202021800437.0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Active CN213173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0437.0U CN213173779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0437.0U CN213173779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3779U true CN213173779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0437.0U Active CN213173779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3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016A (zh) * 2020-08-25 2020-11-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016A (zh) * 2020-08-25 2020-11-0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6119B (zh)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69399A (zh) 混凝土面板加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78793B (zh) 一种空洞塌陷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EA037484B1 (ru) Способ подпор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блоч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обвала и оползня
CN110374111B (zh) 一种放坡与钢管桩锚协同支护体系
CN111549799A (zh) 一种应用于碎石土边坡综合防治体系
CN211200426U (zh)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CN114775352A (zh) 一种临河既有路基路堤墙段加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173779U (zh)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CN110805049B (zh)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914959B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房建的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39142A (zh) 用于边坡的路基结构
KR101117924B1 (ko) 복합형 강가시설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1228563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水排渗盲沟排水系统
CN213173760U (zh) 一种应用于碎石土边坡综合防治体系
CN116537221A (zh) 一种公路隧道洞口段塌滑体边坡防护加强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11447015U (zh) 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
CN212316951U (zh) 用于边坡的路基结构
CN111894016A (zh)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CN203174626U (zh)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
CN112832288A (zh) 一种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86505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护坡结构及铺设施工方法
CN213417857U (zh) 一种分台阶整体浇筑式路肩挡土墙
CN218374011U (zh) 一种易塌方段路基施工墙体结构
CN218175855U (zh) 仓筒型咬合桩地下格构墙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