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0992U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10992U CN219310992U CN202223586375.XU CN202223586375U CN219310992U CN 219310992 U CN219310992 U CN 219310992U CN 202223586375 U CN202223586375 U CN 202223586375U CN 219310992 U CN219310992 U CN 219310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electric telescopic
- polishing
- mounting frame
- carrying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1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2 abras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7 pol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包括载物盘,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电机;第一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载物盘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抛光辊,所述载物盘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抛光辊,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腔,伸缩腔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抛光辊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该抛光装置能同时对线圈的端面、内外壁进行抛光处理,抛光辊机构采用活动安装方式,方便对不同尺寸的线圈进行抛光处理,提高了线圈抛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抛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功率调节器,是光伏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光伏逆变器最主要的功能是把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直流电转化成家电使用的交流电,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电全部都要通过逆变器的处理才能对外输出,线圈是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其电感量大小与有无磁芯有关,Q值愈高,回路的损耗愈小,广泛应用于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215117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12月11日,一种轴承用抛光设备,包括底板、支撑板、抛光轮、夹片和磨座,所述底板上方的两端皆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内侧的底端皆安装有第一气压缸,所述第一气压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夹片,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顶板,且顶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第二气压缸,所述第二气压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底部安装有压板。该轴承用抛光设备可以通过固定柱限位轴承,通过夹片夹紧轴承,通过抛光轮和磨座相互逆向旋转对轴承上下面进行抛光,不需要工人调整,抛光更全面,效率更高,且磨座里有磨料辅助抛光,效果更好,精度更高。
现有的抛光装置能对线圈的端面进行抛光,线圈为圆环状,不能对线圈的外壁或内壁进行抛光处理,难以彻底对线圈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抛光装置能对线圈的端面进行抛光,线圈为圆环状,不能对线圈的外壁或内壁进行抛光处理,难以彻底对线圈进行抛光处理,抛光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
载物盘,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电机,且电机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载物盘的下端连接为一体;
第一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载物盘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抛光辊,且第一抛光辊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载物盘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抛光辊,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腔,伸缩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均延伸至伸缩腔的内部,且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与底座滑动连接;
第一滑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与第二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抛光辊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二安装架和滑块固定连接;
电控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且电控面板与底座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物盘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设置有四个,且第二滑槽在载物盘上等距设置,所述载物盘的上方设置夹块,夹块设置有四个,且夹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载物盘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且第三电动伸缩杆与载物盘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夹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物盘的上方设置有凸起台,且凸起台与载物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滚珠,且第二滚珠与夹块滚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与载物盘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伸缩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载物盘的下端设置有滚槽,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滚珠,第一滚珠设置有六个,且第一滚珠与第一滚珠滚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的一端延伸至滚槽的内部,且第一滚珠与载物盘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一抛光辊、第二抛光辊、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设置,第一抛光辊可对线圈的端面抛光,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二抛光辊水平移动,调节第二抛光辊的位置,第二抛光辊可对线圈的外壁或内壁抛光,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升降,调节第一抛光辊和第二抛光辊的高度;
2.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电机的设置,电机带动载物盘旋转,随着载物盘的旋转带动带动固定的线圈旋转,旋转的线圈与抛光辊接触进行抛光,提高线圈抛光效果;
3.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凸起台、第三电动伸缩杆和夹块的设置,凸起台对放置在载物盘上的线圈起到支撑作用,方便对线圈的内壁或外壁进行抛光,第三电动伸缩杆带动夹块沿着第二滑槽移动,借助夹块可快速将线圈固定,既能从线圈的外部夹持固定,也能从线圈的内圈限位固定,确保线圈抛光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盘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块与载物盘连接关系图。
图中:1、底座;2、电控面板;3、载物盘;4、第一安装架;5、第一抛光辊;6、第二安装架;7、第二抛光辊;8、第一电动伸缩杆;9、夹块;10、滑块;11、第一滑槽;12、电机;13、伸缩腔;14、第二电动伸缩杆;15、凸起台;16、第三电动伸缩杆;17、第二滑槽;18、滚槽;19、第一滚珠;20、第二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
载物盘3,其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12,且电机12与底座1固定连接,电机12的输出端与载物盘3的下端连接为一体;
第一安装架4,其设置在载物盘3的一侧,第一安装架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抛光辊5,且第一抛光辊5与第一安装架4固定连接,载物盘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6,第二安装架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抛光辊7,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腔13,伸缩腔13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的一端均延伸至伸缩腔13的内部,且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与底座1滑动连接;
第一滑槽11,其设置在第二安装架6上,第一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0,且滑块10与第二安装架6滑动连接,第二抛光辊7与滑块10固定连接,第一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8,且第一电动伸缩杆8与第二安装架6和滑块10固定连接;
电控面板2,其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且电控面板2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
使用时:将待抛光的线圈放在载物盘3上固定,调节第一安装架4将第一抛光辊5与线圈的端面接触,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8带动第二抛光辊7水平移动,在调节第二安装架6将第二抛光辊7与线圈的外壁或内壁接触,开启电机12带动载物盘3旋转,随着载物盘3的旋转带动固定的线圈旋转,第一抛光辊5和第二抛光辊7对线圈进行抛光处理。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载物盘3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设置有四个,且第二滑槽17在载物盘3上等距设置,载物盘3的上方设置夹块9,夹块9设置有四个,且夹块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滑槽17的内部,载物盘3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第三电动伸缩杆16设置有四个,且第三电动伸缩杆16与载物盘3固定连接,四个第三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端均与夹块9固定连接,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16带动夹块9沿着第二滑槽17移动,借助夹块9可将待抛光的线圈固定,确保线圈抛光过程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载物盘3的上方设置有凸起台15,且凸起台15与载物盘3固定连接,通过凸起台15可对线圈起到托起作用,使得第二抛光辊7的下端低于线圈下端,可更好的对线圈内外壁进行抛光。
请参阅图5,夹块9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滚珠20,且第二滚珠20与夹块9滚动连接,第二滚珠20与载物盘3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滚珠20可对移动的夹块9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能减低夹块9移动阻力,夹块9移动更加平稳。
请参阅图2,两个伸缩腔1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4,且第二电动伸缩杆14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电动伸缩杆14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连接为一体,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4带动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升降,随着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的升降调节第一抛光辊5和第二抛光辊7的高度。
请参阅图2和图4,载物盘3的下端设置有滚槽18,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滚珠19,第一滚珠19设置有六个,且第一滚珠19与第一滚珠19滚动连接,第一滚珠19的一端延伸至滚槽18的内部,且第一滚珠19与载物盘3滑动连接,通过滚槽18和第一滚珠19对旋转的载物盘3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减低载物盘3旋转阻力,载物盘3旋转更加平稳。
工作原理:将待抛光的线圈放在凸起台15上,驱动第三电动伸缩杆16带动夹块9沿着第二滑槽17移动,借助夹块9将线圈夹持固定,驱动第一电动伸缩杆8带动第二抛光辊7水平移动,再驱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4带动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升降,将第一抛光辊5与线圈的端面接触,将第二抛光辊7与线圈的内外壁接触,开启电机12带动载物盘3旋转,随着载物盘3的旋转带动固定的线圈转动,随着线圈的转动,第一抛光辊5和第二抛光辊7对线圈的端面和内外壁进行抛光处理。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
载物盘(3),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12),且电机(12)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载物盘(3)的下端连接为一体;
第一安装架(4),其设置在所述载物盘(3)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架(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抛光辊(5),且第一抛光辊(5)与第一安装架(4)固定连接,所述载物盘(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6),所述第二安装架(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抛光辊(7),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腔(13),伸缩腔(13)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的一端均延伸至伸缩腔(13)的内部,且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与底座(1)滑动连接;
第一滑槽(11),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6)上,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10),且滑块(10)与第二安装架(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抛光辊(7)与滑块(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8),且第一电动伸缩杆(8)与第二安装架(6)和滑块(10)固定连接;
电控面板(2),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电控面板(2)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盘(3)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设置有四个,且第二滑槽(17)在载物盘(3)上等距设置,所述载物盘(3)的上方设置夹块(9),夹块(9)设置有四个,且夹块(9)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滑槽(17)的内部,所述载物盘(3)的外部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第三电动伸缩杆(16)设置有四个,且第三电动伸缩杆(16)与载物盘(3)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端均与夹块(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盘(3)的上方设置有凸起台(15),且凸起台(15)与载物盘(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9)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滚珠(20),且第二滚珠(20)与夹块(9)滚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20)与载物盘(3)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伸缩腔(1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4),且第二电动伸缩杆(14)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4)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盘(3)的下端设置有滚槽(18),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滚珠(19),第一滚珠(19)设置有六个,且第一滚珠(19)与第一滚珠(19)滚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19)的一端延伸至滚槽(18)的内部,且第一滚珠(19)与载物盘(3)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6375.XU CN219310992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6375.XU CN219310992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10992U true CN219310992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2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86375.XU Active CN219310992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10992U (zh) |
-
2022
- 2022-12-31 CN CN202223586375.XU patent/CN2193109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34689A (zh) | 一种旋转托架式轴承加工用打磨机构 | |
CN111872807B (zh) | 一种轮毂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7433852U (zh) | 一种轴承套圈的打磨装置 | |
CN207402629U (zh) | 一种磁铁生产用加工装置 | |
CN212653227U (zh) | 一种电线加工用线芯打磨装置 | |
CN113857963A (zh) | 一种用于不锈钢管的双向数控打磨机 | |
CN211890310U (zh) |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打磨装置 | |
CN219310992U (zh) |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线圈用抛光装置 | |
CN210704061U (zh) | 一种生铁铸件打磨设备 | |
CN218927279U (zh) | 一种镜片抛光设备 | |
CN113681374A (zh) | 一种弧形弹簧的两端面磨平装置 | |
CN216542370U (zh) | 一种电机铁芯生产用表面去毛刺装置 | |
CN210678118U (zh) | 一种铸造件打磨装置 | |
CN216504166U (zh) | 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设备用金属零部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3411595U (zh) | 一种新型石英板抛光装置 | |
CN212071328U (zh) | 一种高低压电器柜外壳打磨装置 | |
CN211103348U (zh) | 一种金属表面抛光装置 | |
CN218081857U (zh) | 一种磁环毛刺打磨机组 | |
CN208215068U (zh) | 一种机械自动化抛光机 | |
CN221240223U (zh) | 一种电机转子的打磨装置 | |
CN219255236U (zh) | 一种铁芯打磨装置 | |
CN110900422A (zh) | 一种轴承加工制造用抛光机 | |
CN217991946U (zh) | 一种压簧生产用新型去毛刺装置 | |
CN218875018U (zh) | 一种主轴的抛光设备 | |
CN220951951U (zh) | 一种线材退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7 Address after: No. 188, xinlou Road, Qutang Town, Hai'a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Zhiben (Nantong)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26000 Group 17, Xinghuan Village, Hai'an Town, Hai'a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Industrial Technology (Nanto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