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5284U -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5284U
CN219305284U CN202223353659.4U CN202223353659U CN219305284U CN 219305284 U CN219305284 U CN 219305284U CN 202223353659 U CN202223353659 U CN 202223353659U CN 219305284 U CN219305284 U CN 219305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chamber
cavity
water channel
pu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36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潇
唐浩辉
邓浩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gku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gku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gku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gku Heat Dissip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36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5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5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5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室、散热水道以及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内装设有泵送装置;所述第二水室内设置有与其下端面连接的鳍片,所述第二水室的下端面用于与发热体接触,所述鳍片用于与第二水室内的液体以及第二水室的下端面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通过泵送装置与散热装置的合理设计,在减少散热器一半的体积的同时实现相差不多的散热效果,有效解决泵散一体式结构无法满足小型(小塔)机箱空间需求的问题和减少水管连接结构以提高产品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给计算机CPU、显卡、电子仪器芯片等器件降温所采用的散热器件通常采用水冷散热器,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吸热装置、泵送装置、水管和散热装置,四者通过连接,构成封闭的液体循环回路,吸热装置与发热体连接,泵送装置用于提供液体在回路中循环的动力,这种设计的缺陷是,三部分通过连接管外接组装和固定,占用相对较大的空间,安装操作不便,对安装的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安装灵活性差,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
虽目前市面上推出了泵散(即泵送装置和散热装置)一体式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吸热装置和泵送装置、散热装置依然需要管路进行连接,造成整个散热器的体积过大,导致这类水冷散热器仅适用于某些中大型(中塔及全塔)机箱的需求,无法满足小型(小塔)机箱的空间需求;同时管路连接处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如果密封不好将造成液体泄露和烧毁硬件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通过泵送装置与散热装置的合理设计,在减少散热器一半的体积的同时实现相差不多的散热效果,有效解决泵散一体式结构无法满足小型(小塔)机箱空间需求的问题和减少水管连接结构以提高产品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室、散热水道以及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内装设有泵送装置,所述第一水室包括泵送水室以及分别与泵送水室连通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泵送水室分别通过散热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泵送装置设置于泵送水室内;所述第二水室内设置有与其下端面连接的鳍片,所述第二水室的下端面用于与发热体接触,所述鳍片用于与第二水室内的液体以及第二水室的下端面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水道包括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及第三水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泵送水室通过第二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三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
其中,所述泵送水室包括上端开口的圆形槽以及装设于圆形槽开口处的盖板,所述泵送装置装设于圆形槽内,所述圆形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一水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二水口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圆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水口,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三水口与第二水道连通。
其中,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水泵壳、定子组件以及叶轮,所述水泵壳嵌入于圆形槽内设置;所述水泵壳设有一端开口朝上的环形容腔,所述定子组件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设置,所述水泵壳设有一端开口朝下的圆形容腔,所述圆形容腔与圆形槽形成泵送水室的泵送水道,所述叶轮容设于泵送水道内。
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及设置于线圈上端的控制板,所述线圈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线圈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水室的下端面与散热水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水件,所述第一导水件用于对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以及第三水道进行分流。
其中,所述鳍片与第二水室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水件,所述第二导水件用于对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以及第三水道进行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采用泵送装置与第一水室一体式设置的方案,泵送装置嵌入于第一水室,使得本发明与常规的散热装置相比厚度无发生变化,这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增加了本发明在常规环境内适用性;同时,第二水室的下端面吸取热量后经鳍片被第二水室内的液体吸收,高温液体在泵送装置的作用下经第二水道冷却进入泵送水室,通过泵送装置分别将液体泵送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再经第一水道和第三水道的冷却后至第二水室内汇集与鳍片进行热交换,再由第二水道的冷却进入泵送水室后泵送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完成循环。由于没有水管进行连接,可以大幅减小散热器的体积,同时实现接近的散热效果,有效解决小型(小塔)机箱空间需求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水管连接的接头,可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泵送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循环路径图。
附图标记
第一水室--100,泵送水室--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3,圆形槽--104,盖板--105,第一水口--106,第二水口--107,第一导水件--108,
散热水道--200,第一水道--201,第二水道--202,第三水道--203,
泵送装置--300,水泵壳--301,定子组件--302,叶轮--303,环形容腔--304,圆形容腔--305,泵送水道--306,线圈--307,控制板--308,
第二水室--400,鳍片--401,第二导水件--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在给计算机CPU、显卡、电子仪器芯片等器件降温所采用的散热器件通常采用水冷散热器,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吸热装置、泵送装置、水管和散热装置,四者通过连接,构成封闭的液体循环回路,吸热装置与发热体连接,泵送装置用于提供液体在回路中循环的动力,这种设计的缺陷是,三部分通过连接管外接组装和固定,占用相对较大的空间,安装操作不便,对安装的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安装灵活性差,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
虽目前市面上推出了泵散(即泵送装置和散热装置)一体式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吸热装置和泵送装置、散热装置依然需要管路进行连接,造成整个散热器的体积过大,导致这类水冷散热器仅适用于某些中大型(中塔及全塔)机箱的需求,无法满足小型(小塔)机箱的空间需求;同时管路连接处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如果密封不好将造成液体泄露和烧毁硬件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该散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室100、散热水道200以及第二水室400,所述第一水室100内装设有泵送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100包括泵送水室101以及分别与泵送水室101连通的第一腔体102与第二腔体103,所述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3及泵送水室101分别通过散热水道200与第二水室400连通,所述泵送装置300设置于泵送水室101内;所述第二水室400内设置有与其下端面连接的鳍片401,所述第二水室400的下端面用于与发热体接触,所述鳍片401用于与第二水室400内的液体以及第二水室400的下端面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水道200包括第一水道201、第二水道202及第三水道203,所述第一腔体102通过第一水道201与第二水室400连通,所述泵送水室101通过第二水道202与第二水室400连通,所述第二腔体103通过第三水道203与第二水室40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02与第二腔体103设置在泵送水室101两侧;第一水道201、第二水道202及第三水道203均由多根金属管道以及相邻的金属管道之间的金属鳞片组成,第一水室100与散热水道2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水件108,第一导水件108与第一水室100及散热水道200之间做好密封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水件108处开设相应的通孔,以实现对第一水道201、第二水道202以及第三水道203进行分流,供液体流通的同时还能避免三者之间干涉;同时第一导水件108可加强第一水室100与散热水道200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鳍片401与第二水室400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水件402,所述第二导水件402用于对第一水道201、第二水道202以及第三水道203进行分流,第二导水件402的结构以及原理均与第一导水件108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泵送水室101包括上端开口的圆形槽104以及装设于圆形槽104开口处的盖板105,所述泵送装置300装设于圆形槽104内,所述圆形槽10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水口106以及第二水口107,所述圆形槽104通过第一水口106与第一腔体102连通,所述圆形槽104通过第二水口107与第二腔体103连通;所述圆形槽104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水口109,所述圆形槽104通过第三水口109与第二水道202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三水口109与第一导水件108的通孔对应设置;另外,泵送装置300是通过螺钉紧锁在圆形槽104的开口处,实现泵送装置300的可拆卸以便对泵送装置300装置进行维护或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泵送装置300包括水泵壳301、定子组件302以及叶轮303,所述水泵壳301嵌入于圆形槽104内设置;所述水泵壳301设有一端开口朝上的环形容腔304,所述定子组件302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304设置,所述水泵壳301设有一端开口朝下的圆形容腔305,所述圆形容腔305与圆形槽104形成泵送水室101的泵送水道306,所述叶轮303容设于泵送水道306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组件302包括线圈307及设置于线圈307上端的控制板308,所述线圈307与控制板308电连接,所述线圈307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304设置。
从图3中可以看出,定子组件302与叶轮303是同轴转动设置的,水泵壳301上下两端的环形容腔304及圆形容腔305分别安装定子组件302及叶轮303,通过控制板308控制定子组件302的磁场强度以控制转子的转速,通过叶轮303转动对流经泵送水道306的液体产生动力,驱动液体在第一水室100、散热水道200以及第二水室400内循环。
综上,采用泵送装置300与第一水室100一体式设置的方案,泵送装置300嵌入于第一水室100,使得本发明与常规的散热装置相比厚度无发生变化,这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增加了本发明在常规环境内适用性;同时,第二水室400的下端面吸取热量后经鳍片401被第二水室400内的液体吸收,高温液体在泵送装置300的作用下经第二水道202冷却进入泵送水室101,通过泵送装置300分别将液体泵送进入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再经第一水道201和第三水道203的冷却后至第二水室400内汇集与鳍片401进行热交换,再由第二水道202的冷却进入泵送水室101后泵送至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完成循环(液体循环路径如图4)。由于没有水管进行连接,可以大幅减小散热器的体积,同时实现接近的散热效果,有效解决小型(小塔)机箱空间需求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水管连接的接头,可降低泄露的风险,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室、散热水道以及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内装设有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包括泵送水室以及分别与泵送水室连通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泵送水室分别通过散热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泵送装置设置于泵送水室内;
所述第二水室内设置有与其下端面连接的鳍片,所述第二水室的下端面用于与发热体接触,所述鳍片用于与第二水室内的液体以及第二水室的下端面进行热交换;
所述散热水道包括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及第三水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泵送水室通过第二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三水道与第二水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水室包括上端开口的圆形槽以及装设于圆形槽开口处的盖板,所述泵送装置装设于圆形槽内,所述圆形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一水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二水口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圆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水口,所述圆形槽通过第三水口与第二水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水泵壳、定子组件以及叶轮,所述水泵壳嵌入于圆形槽内设置;所述水泵壳设有一端开口朝上的环形容腔,所述定子组件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设置,所述水泵壳设有一端开口朝下的圆形容腔,所述圆形容腔与圆形槽形成泵送水室的泵送水道,所述叶轮容设于泵送水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及设置于线圈上端的控制板,所述线圈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线圈嵌入于所述环形容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的下端面与散热水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水件,所述第一导水件用于对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以及第三水道进行分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与第二水室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水件,所述第二导水件用于对第一水道、第二水道以及第三水道进行分流。
CN202223353659.4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Active CN219305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3659.4U CN21930528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3659.4U CN21930528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5284U true CN219305284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3659.4U Active CN219305284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5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9841B2 (en) Liquid cooling radiation system and liquid radiator thereof
CN104144594B (zh) 用于水冷却器的泵
US20060018775A1 (en) Liquid circulation system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therewith
CN109952003B (zh) 一种数据中心液冷系统
CN111552363B (zh) 液冷散热装置
WO2023088296A1 (zh) 一种冷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66157A (zh)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US20210195794A1 (en) Novel mechanical pump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214954895U (zh)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CN219305284U (zh) 一种无水管液冷散热器
US20200185306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209044508U (zh) 一种带泵散热水排及应用其的水冷散热器
TWM454562U (zh) 液冷式散熱模組
CN211449190U (zh) 一种多用途单体水泵
CN213818695U (zh) 一种pcba散热组件
CN220291787U (zh) 顶部驱动钻井用液冷电机
CN112612343A (zh) 一种具有水冷功能的电脑机箱
CN220307674U (zh) 一种电源模组的水冷结构
CN205450900U (zh) 水冷一体机内部结构布局
CN111595055A (zh) 双芯片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6960624U (zh) 一种集成式液冷散热装置
CN220509390U (zh) 一种用于电脑cpu水冷散热器中的水冷散热结构
CN213934759U (zh) 一种双路服务器
CN219876726U (zh) 一种液冷换热装置
CN217652918U (zh) 一种螺杆式泵送装置及液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