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4160U - 红光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红光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04160U CN219304160U CN202320280622.9U CN202320280622U CN219304160U CN 219304160 U CN219304160 U CN 219304160U CN 202320280622 U CN202320280622 U CN 202320280622U CN 219304160 U CN219304160 U CN 219304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ser
- red light
- cavity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光发生器,包括基座和红光发生组件,基座具有吸光腔体,吸光腔体的内表面包括吸光面,吸光面用于吸收吸光腔体内的光,腔体的内表面开设有透光孔;红光发生组件包括设于基座的激光光源、光学组件及光纤,激光光源用于发射红光激光,光学组件位于激光光源的光路上,光学组件用于将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光纤一端的端面,光学组件还用于将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内。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基座设置具有吸光面的吸光腔体,以对红光发生器的光纤内的回返光进行吸收,能够避免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的光路中,而影响红光发生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光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器在交通、测量、遥感、医疗、国防和工农业等领域中运用越来越普遍。激光器在发射功率较高的激光之前,通常需要使用红光发生器发射红色激光,以通过红色激光对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提前进行对焦或指示。
其中,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会产生回返光,该回返光会进入到红光发生器的光路中,影响红光发生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光发生器,旨在解决激光器发生的激光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的光路中,导致红光发生器的性能受到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光发生器,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吸光腔体,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包括吸光面,所述吸光面用于吸收所述吸光腔体内的光,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开设有透光孔;
红光发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激光光源、光学组件及光纤,所述激光光源用于发射红光激光,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光路上,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所述光学组件还用于将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所述透光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还开设有贯穿的检测孔;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对应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光电探测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衰减片,所述衰减片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一端的开口,所述衰减片用于对从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一端的开口射出的光进行衰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面位于所述吸光腔体与所述透光孔相对的一侧表面;所述吸光面为波浪型面;所述检测孔贯穿所述吸光面;所述检测孔和所述透光孔在所述回返光进入所述透光孔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准直透镜和反射透射镜,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设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光路上,所述反射透射镜位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和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光路上,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经所述反射透射镜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所述反射透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所述透光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设于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反射透射镜之间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用于将从所述反射透射镜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与所述透光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内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激光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光纤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所述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光纤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吸光腔体和/或所述安装腔体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安装口;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通过密封件密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光发生器通过使激光光源发射的红光激光先经光学组件进行准直,然后再进入到光纤一端的端面并从光纤的另一端射出,能够使从光纤的另一端射出的红光激光平行度更高,进一步提高红光发生器发射的红光激光对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对焦或指示准确度。
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在基座设置具有吸光面的吸光腔体,并使红光发生组件的光学组件将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内,使回返光能够从透光孔进入到吸光腔内并被吸光腔体的吸光面进行吸收,避免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的光路中,而影响红光发生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光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红光发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光发生器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红光发生器100;基座110;吸光腔体1100;吸光面1101;透光孔1102;检测孔1103;安装腔体1110;第一安装孔1111;第二安装孔1112;安装口1113;凹槽1114;安装槽1120;第二盖板120;密封件130;第一盖板140;通孔141;光电探测器150;衰减片160;红光发生组件170;激光光源171;光学组件172;第一准直透镜1721;反射透射镜1722;第二准直透镜1723;光纤173;插接件1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光发生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光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红光发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红光发生器100包括基座110和红光发生组件170,红光发生组件170设于基座110,并用于产生红光激光。红光发生组件170包括设于基座110的激光光源171、光学组件172及光纤173,激光光源171用于发射红光激光,光学组件172位于激光光源171的光路上,光学组件172用于将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光纤173一端的端面,从而使红光激光从光纤173的另一端射出。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光源171发射的红光激光先通过光学组件172进行准直,然后再进入到光纤173一端的端面并从光纤173的另一端射出,能够使从光纤173的另一端射出的红光激光平行度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光发生器100发射的红光激光对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的对焦精度或指示准确度。
其中,如图2和图3,基座110具有吸光腔体1100,吸光腔体1100的内表面包括吸光面1101,吸光面1101用于吸收吸光腔体1100内的光,吸光腔体1100的内表面开设有透光孔1102。红光发生组件170的光学组件172还用于将光纤173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1102内,从而使回返光经透光孔1102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产生的一部分回返光会从光纤173的另一端的端面进入到光纤173内,从而导致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100的光路中,影响红光发生器100性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基座110设置具有吸光面1101的吸光腔体1100,并使红光发生组件170的光学组件172将光纤173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1102内,使回返光能够从透光孔1102进入到吸光腔内并被吸光腔体1100的吸光面1101进行吸收,避免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100的光路中,而影响红光发生器100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于基座110的透光孔1102可以为贯穿吸光腔体1100的通孔141,也可以为吸光腔体1100的部分内壁采用透光材质加工形成的透光孔1102,只需使光学组件172还用于将光纤173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1102内并经透光孔1102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红光发生器100还可以包括设于基座110的光电探测器150,该光电探测器150用于对回返光进行检测。光电探测器150可以为PD光电探测器,也可以为其它能够检测回返光的光电探测器150,此处不作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吸光腔体1100的内表面还开设有贯穿的检测孔1103。红光发生器100还包括设于基座110的光电探测器150,光电探测器150对应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设置。由此,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的一部分回返光能够从检测孔1103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以便于光电探测器150对回返光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探测器150对应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设置可以是:光电探测器150与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的开口正对设置;或者,光电探测器150与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的开口偏移一定距离,只需使吸光腔体1100内的回返光能够通过检测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座110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20,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与安装槽1120连通。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的一部分回返光能够从检测孔1103进入到安装槽1120内。光电探测器150安装于安装槽1120,以使光电探测器150能够检测进入到安装槽1120内的回返光。并且,通过将光电探测器150安装于安装槽1120内,能够使光电探测器150的安装更加稳定。
其中,红光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一盖板140,该第一盖板140与基座110连接并覆盖安装槽1120。由此,第一盖板140能够对光电探测器150形成保护。同时,第一盖板140还能够避免外界的光通过安装槽1120、检测孔1103、吸光腔体1100及透光孔1102进入到红光发生器100的光路中,而对红光发生器100的性能造成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盖板140开设有贯穿的通孔141,该通孔141与安装槽1120连通。第一盖板140的通孔141可以供导线穿过并与光电探测器150电连接,以便于光电探测器150将检测到回返光后,将检测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出去。当然,在理论上,也可以通过第一盖板140上的通孔141接受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产生的回返光,从而使光电探测器150对红光发生器100外界的回返光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红光发生器100还包括衰减片160,该衰减片160与基座110连接并覆盖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一端的开口,以使衰减片160用于对从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一端的开口射出的光进行衰减。衰减片160包括陶瓷片或其它能够对激光进行衰减的光学元件,此处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吸光腔体1100内的回返光的强度较高,若吸光腔体1100内的回返光通过检测孔1103直接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可能会对光电探测器150损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一端的开口与光电探测器150之间设置衰减片160,从检测孔1103远离吸光腔体1100一端的开口射出的回返光会先经过衰减片160进行衰减,然后再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能够降低回返光对光电探测器150造成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吸光面1101位于吸光腔体1100与透光孔1102相对的一侧表面。由此,通过透光孔1102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的回返光会直接照射至吸光面1101,以提高对回返光的吸光效率。
其中,吸光面1101为波浪型面,以进一步提高吸光面1101的吸光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吸光腔体1100的内表面涂覆吸光材料层,以形成吸光效率较高的吸光面1101。
如图3所示,基座110上的检测孔1103贯穿吸光面1101。检测孔1103和透光孔1102在回返光进入透光孔1102的方向上错位设置。由此,回返光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后,会先由吸光面1101进行吸收和反射,只有部分回返光会经过检测孔1103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从而降低照射至光电探测器150的回返光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光学组件172包括第一准直透镜1721和反射透射镜1722,第一准直透镜1721设于激光光源171的光路上,反射透射镜1722位于第一准直透镜1721和光纤173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光路上,第一准直透镜1721用于将激光光源171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经反射透射镜射向光纤173一端的端面,能够使从光纤173的另一端射出的红光激光平行度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光发生器100发射的红光激光对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对焦或指示准确度。
反射透射镜1722用于将光纤173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1102内,使回返光能够从透光孔1102进入到吸光腔内并被吸光腔体1100的吸光面1101进行吸收,避免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回返光进入到红光发生器100的光路中,而影响红光发生器100性能。
继续参照图2和图4,光学组件172还包括第二准直透镜1723,该第二准直透镜1723设于光纤173一端的端面与反射透射镜1722之间的光路上,第二准直透镜1723用于将从反射透射镜1722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光纤173一端的端面。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光纤173的端面与反射透射镜1722之间的光路上设置第二准直透镜1723,使第二准直透镜1723能够将从反射透射镜1722射出的红光进一步进行准直后射向光纤173一端的端面,进一步提高了进入到光纤173内的红光激光的平行度和汇聚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红光发生器100发射的红光激光对激光器发射的高功率激光的对焦精度或指示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座110还包括安装腔体1110,该安装腔体1110与透光孔1102远离吸光腔体1100的一端连通。光学组件172设于安装腔体1110。由此,光学组件172能够将光纤173的一端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透光孔1102并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内。
其中,安装腔体1110的内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1111,激光光源17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11,以便于激光光源171发射的红光激光进入到安装腔体1110内并照射至光学组件172。安装腔体1110的内表面还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安装孔1112,光纤173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112,以便于光学组件172将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照射至光纤173的一端的端面。
具体地,激光光源171包括红光TO芯片。红光发生器100包括插接件174,该插接件174与光纤173的一端连接,插接件174插入第二安装孔1112,以使光纤173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112,从而使光纤173更容易安装到第二安装孔1112内。其中,插接件174为陶瓷插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座110的外表面开设有与吸光腔体1100和/或安装腔体1110连通的安装口1113,以便于将光学组件172安装至安装腔体1110内和/或在吸光腔体1100的内表面加工形成吸光面1101。红光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二盖板120,该第二盖板120与基座110连接并覆盖安装口1113,以对光学组件172形成保护,并防止外界光线或杂质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和/或安装腔体1110内而影响红光发生器100的性能。
其中,第二盖板120与安装口1113的边缘通过密封件130密封,从而提高第二盖板120与安装口1113的边缘之间的密封效果,进一步避免外界的光线或杂质进入到吸光腔体1100和/或安装腔体1110内。
具体地,基座110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114,该凹槽1114沿安装口1113的周向延伸呈环形结构。密封件130安装于凹槽1114内并沿安装口1113的周向延伸呈环形结构。当第二盖板120与基座110连接并覆盖安装口1113后,密封件130与第二盖板120的侧面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光发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吸光腔体,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包括吸光面,所述吸光面用于吸收所述吸光腔体内的光,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开设有透光孔;
红光发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激光光源、光学组件及光纤,所述激光光源用于发射红光激光,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光路上,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所述光学组件还用于将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所述透光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腔体的内表面还开设有贯穿的检测孔;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对应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光电探测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衰减片,所述衰减片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一端的开口,所述衰减片用于对从所述检测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一端的开口射出的光进行衰减。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面位于所述吸光腔体与所述透光孔相对的一侧表面;所述吸光面为波浪型面;所述检测孔贯穿所述吸光面;所述检测孔和所述透光孔在所述回返光进入所述透光孔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准直透镜和反射透射镜,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设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光路上,所述反射透射镜位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和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光路上,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经所述反射透射镜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所述反射透射镜用于将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射出的回返光反射至所述透光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准直透镜设于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反射透射镜之间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用于将从所述反射透射镜射出的红光激光进行准直后射向所述光纤一端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与所述透光孔远离所述吸光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内表面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激光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光纤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所述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光纤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吸光腔体和/或所述安装腔体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红光发生器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连接并覆盖所述安装口;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通过密封件密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0622.9U CN219304160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红光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0622.9U CN219304160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红光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04160U true CN219304160U (zh) | 2023-07-04 |
Family
ID=8695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80622.9U Active CN219304160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红光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04160U (zh) |
-
2023
- 2023-02-22 CN CN202320280622.9U patent/CN2193041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334381B2 (ja) | 光半導体素子モジュール | |
US7333693B2 (en) | Optical tap module | |
US20040190836A1 (en) | Package with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 |
KR102108881B1 (ko) | 가스 센서 모듈 | |
US20220171028A1 (en) | Flash lidar | |
CN115184293B (zh) | 具有一致性光程长度的微型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实现方法 | |
JP2014190736A (ja) |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 |
KR20140116774A (ko) | 고체 조명장치 | |
CN204649617U (zh) | 一种可调谐激光湿度测量装置 | |
JP6046243B2 (ja) |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デバイスを有する装置 | |
US6061374A (en) | Laser diode integrating enclosure and detector | |
CN101300475A (zh) | 激光辐射源 | |
CN219304160U (zh) | 红光发生器 | |
JP2014089069A (ja) | レーダ装置 | |
CN116660187B (zh) | 一种气体检测仪及调试装置 | |
JP3957639B2 (ja) | オイルミスト検出装置 | |
CN116299326A (zh) | 激光雷达 | |
CN214040353U (zh) | 一种激光功率在线监测装置 | |
JP3926808B2 (ja) | 導光体及び光学的位置検出装置 | |
CN220708537U (zh) | 激光功率监测装置及高功率激光器 | |
CN110225225B (zh) | 具有激光监控功能的深度信息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和激光监控方法 | |
US20050169644A1 (en) | Optical signal transmitting device | |
JP2019082456A (ja) | 光学式センサチップ及び光学式ガスセンサ | |
CN221572873U (zh) | 一种激光耦合器和光纤治疗机 | |
CN117553912A (zh) | 激光功率监测装置及高功率激光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