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4049U -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4049U
CN219304049U CN202320890393.2U CN202320890393U CN219304049U CN 219304049 U CN219304049 U CN 219304049U CN 202320890393 U CN202320890393 U CN 202320890393U CN 219304049 U CN219304049 U CN 219304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iving
charging
electrode
cavity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03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晓鹏
徐威
黄飞
崔玉柱
刘晓飞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03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4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4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4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受电座包括受电座本体、受电电极和防水连接组件,受电座本体设有容纳腔;受电电极设于容纳腔内;防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密封件,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活动连接,连接件包括触发端和导通端,触发端能够伸入容纳腔以与充电装置接触配合,导通端位于容纳腔的外部,密封件连接在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之间,以使导通端能够与容纳腔隔离;当充电电极未伸入容纳腔时,导通端位于容纳腔内,且导通端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当充电电极伸入容纳腔内、且和受电电极连接时,充电装置能够带动触发端运动,以使连接件位于导通位置,导通端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以使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的受电座的正极和负极通常是分别通过一个接触器与电池连接,当需要充电时控制接触器闭合,充电座的电极与受电座的电极接触以对车辆进行充电,但是由于现有的接触器存在粘连的风险,当车辆涉水时,若受电座的正负极导通会使得车辆内部的线路短路而引起故障,因此,为了满足车辆底部充电产品的整体绝缘防水性能,目前车辆底部受电座电极铜排绝缘防护通常采用电机驱动打开或关闭的防护盖装置以防止电极铜排涉水短路,然而如此导致产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同时无法真正实现充电连接设备与车辆解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且成本低的充电结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能够有效提升安全性,且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受电座,包括受电座本体、受电电极和防水连接组件,受电座本体设有容纳腔;受电电极设于容纳腔内,受电电极用于与充电座的充电电极接触以实现对受电装置充电;防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密封件,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活动连接且具有初始位置和导通位置,连接件包括触发端和导通端,触发端能够伸入容纳腔以与充电装置接触配合,导通端位于容纳腔的外部且用于连通或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密封件连接在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之间,以使导通端能够与容纳腔隔离;
当充电电极伸入容纳腔以和受电电极连接时,充电装置能够带动触发端运动,以使连接件位于导通位置,导通端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以使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
当充电电极离开容纳腔时,连接件位于初始位置,导通端伸入容纳腔内,且导通端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
其中,密封件呈伸缩罩状设置,且密封件套设于连接件。
其中,防水连接组件还包括壳体,壳体安装于受电座本体的外侧,壳体上设有用于与受电电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与受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其中,壳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相较于第二腔靠近受电座本体,密封件和部分连接件位于第一腔中,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导通端位于第二腔中。
其中,壳体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壳体的内侧壁和导通端,弹性件用于使导通端始终具有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的运动趋势。
其中,受电座本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滑槽的一端和容纳腔连通,触发端可移动地设于滑槽中。
其中,容纳腔的开口朝下设置,容纳腔内设有与受电电极连通的插接孔,插接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用于供充电电极插入以实现与受电电极的导通。
其中,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触发端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滑槽中。
其中,滑槽沿水平方向延伸,触发端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滑槽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包括充电装置和上述的受电座。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受电座,包括受电座本体、受电电极和防水连接组件,受电座本体设有容纳腔,受电电极设于容纳腔内,受电电极用于与充电座的充电电极接触以实现对受电装置充电,防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密封件,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活动连接且具有初始位置和导通位置,连接件包括触发端和导通端,触发端能够伸入容纳腔以与充电装置接触配合,触发端能够与充电装置分离,导通端位于容纳腔的外部且用于连通或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密封件连接在连接件与受电座本体之间,以使导通端能够与容纳腔隔离;当充电电极未伸入容纳腔时,连接件位于初始位置,导通端位于容纳腔内,且导通端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当充电电极伸入容纳腔内,且和受电电极连接时,充电装置能够带动触发端运动,以使连接件位于导通位置,导通端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以使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
如此设置的受电座,当连接件处于初始位置时,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断开并保持一定间距,此时的导通端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端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当需要连接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时,充电电极伸入容纳腔内,并通过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连接,使得充电装置带动触发端运动,此时的连接件位于导通位置,利用导通端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当充电电极离开容纳腔时,连接件位于初始位置,导通端伸入容纳腔内,且导通端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这样一来,在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未连接时,能够避免受电电极因触发器粘连而意外导通,与此同时,在防水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因受电电极涉水等而引发的线路短路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使用的安全性,且成本较低。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设备,有益效果如上述,此处不再展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受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受电座和充电座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充电装置在受电座和充电座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受电座、110-受电座本体、111-容纳腔、112-滑槽、113-插接孔、
120-受电电极、130-防水连接组件、131-连接件、1311-触发端、1312-导通端、132-密封件、133-壳体、1331-第一连接端、1332-第二连接端、1333-第一腔、1334-第二腔、1335-弹性件、
200-充电座、210-充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电座100,请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受电座100包括受电座本体110、受电电极120和防水连接组件130,受电电极120用于和充电座200的充电电极210接触,以实现对受电装置充电。
受电座本体110设置容纳腔111,容纳腔111中设有受电电极120,防水连接组件130包括连接件131和密封件132,连接件131和受电座本体110活动连接,连接件131和受电座本体110可采用转动或平动连接。
连接件131具有初始位置和导通位置,连接件131包括触发端1311和导通端1312,触发端1311能够伸入容纳腔111中,从而和充电装置接触配合,此外,触发端1311还能够与充电装置分离。
导通端1312位于容纳腔111的外部,导通端1312能够连通或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密封件132连接在连接件131与受电座本体110之间,以使导通端1312能够与容纳腔111隔离。
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无需连接时,充电电极210未伸入容纳腔111,此时的连接件131位于初始位置,导通端1312位于容纳腔111内,且导通端1312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
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需连接时,控制充电电极210伸入容纳腔111内,充电电极210朝向靠近受电电极120的方向移动,当充电电极210和受电电极120连接时,充电装置带动触发端1311运动,此时的连接件131位于导通位置,导通端1312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
当充电电极210离开容纳腔111时,连接件131位于初始位置,导通端1312伸入容纳腔111内,且导通端1312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
可以看出,在控制受电电极120朝向充电电极210移动的过程中,当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连接时,充电座200还能够带动防水连接组件130的触发端1311运动,从而使得连接件131位于导通位置,即导通端1312连通受电装置的电路,如此设置,在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未连接时,导通端1312和受电装置的电路断开,能够避免误连接,一定程度上杜绝因受电电极120涉水等而引发的线路短路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受电座100的使用安全性,且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32呈伸缩罩状设置,且密封件132套设于连接件131。
密封件132可设置为橡胶材质,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长度方向上能够伸缩,密封件132套设于连接件131,当连接件131在初始位置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时,密封件132始终套设在连接件131的外周,时刻保护连接件131,避免连接件131因受到外界触碰而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连接组件130还包括壳体133,壳体133安装于受电座本体110的外侧,壳体133上设有用于与受电电极120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331和用于与受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332。
如此设置,壳体133相对于容纳腔111独立设置,避免相互干涉,最大限度的降低各自空间内部件的干扰,提升使用可靠性,此外,利用壳体133上的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使得在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接触连接时,进一步确保充电装置对受电装置充电过程的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1333和第二腔1334,第一腔1333相较于第二腔1334靠近受电座本体110,密封件132和部分连接件131位于第一腔1333中,第一连接端1331、第二连接端1332和导通端1312位于第二腔1334中。
可以看出,壳体133可进一步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腔体,即第一腔1333和第二腔1334,密封件132和部分连接件131位于第一腔1333中,而第一连接端1331、第二连接端1332和导通端1312位于第二腔1334中,这样一来,第一连接端1331、第二连接端1332和导通端1312三者位于同一腔体中,有助于实现接触连接的可靠稳定性,同时,密封件132和部分连接件131位于另一腔体中,这样壳体133的结构布局合理,有助于确保各部件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3内还设有弹性件1335,弹性件1335的两端分别抵接壳体133的内侧壁和导通端1312,弹性件1335用于使导通端1312始终具有断开受电装置的电路的运动趋势。
利用弹簧等弹性件1335可以确保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当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无需连接时,在弹性件1335的作用下,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受电装置的电路亦断开,而当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连接时,则连接件131位于导通位置,即弹性件1335被压缩,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贴合导通,即受电装置的电路导通,实现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电座本体110的侧壁设有滑槽112,滑槽112的一端和容纳腔111连通,触发端1311可移动地设于滑槽112中。
滑槽112作为可供触发端1311运动的部件,其尺寸可根据触发端1311的尺寸形状而定,当受电电极120和充电电极210无需连接时,触发端1311可伸出至滑槽112的外侧,触发端1311位于容纳腔111中,当充电座200伸入容纳腔111中时,充电座200抵触触发端1311,使得触发端1311沿滑槽112滑移出容纳腔111,此时弹性件1335被压缩,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贴合导通,即受电装置的电路导通,实现充电。可见,利用滑槽112能够有效确保触发端1311的运动路径,避免触发端1311在充电座200的挤压作用下随机运动,这样即可提升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的接触稳定性,确保充电过程平稳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11的开口朝下设置,容纳腔111内设有与受电电极120连通的插接孔113,插接孔113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用于供充电电极210插入以实现与受电电极120的导通。
使用时,充电电极210经过容纳腔111的开口伸入容纳腔111中,且充电电极210由下自上插入容纳腔111的插接孔113,直至和受电电极120导通,如此设置,在车辆遇到涉水等复杂环境路况时,可有助于防止异物等干扰而使得充电电极210无法与受电电极120顺利导通,进而有利于提高充电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12沿竖直方向延伸,触发端1311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滑槽112中。
使用时,当充电座200伸入容纳腔111中时,充电座200抵触触发端1311,触发端1311沿竖直方向从滑槽112中移出容纳腔111,利用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贴合以使受电装置的电路导通,实现充电,如此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112能够防止容纳腔111中的液体由滑槽112进入导通端1312,进而导致导通端1312意外导通受电装置的电路,造成意外事故。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12沿水平方向延伸,触发端1311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滑槽112中。
使用时,当充电座200伸入容纳腔111中时,充电座200抵触触发端1311,触发端1311沿水平方向从滑槽112中移出容纳腔111,利用导通端1312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331和第二连接端1332两者贴合以使受电装置的电路导通,实现充电,如此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槽112可进一步防止车辆在遇到涉水等复杂环境路况时,触发端1311在浮力作用下运动而使得受电装置的电路意外导通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包括充电装置和如上文记载的受电座100,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200,充电座200设有充电电极210,充电装置的其他部件可参考现有技术,一实施例中,受电座100还包括受电防护门,充电座200还包括充电防护门和能够与充电防护门配合的基架,充电电极210设于基架,当充电防护门与受电座100接触时,基架带动充电电极210向靠近受电电极120的方向运动时,基架能够带动充电防护门运动至打开状态,且基架继续运动时能够驱动受电防护门打开,以使充电电极210与受电电极120配合,且受电座100和充电座200的连接亦可结合上文记载,此处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受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电座本体、受电电极和防水连接组件,所述受电座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受电电极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受电电极用于与充电座的充电电极接触以实现对受电装置充电;所述防水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密封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电座本体活动连接且具有初始位置和导通位置,所述连接件包括触发端和导通端,所述触发端能够伸入所述容纳腔以与充电装置接触配合,所述导通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且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受电装置的电路,所述密封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受电座本体之间,以使所述导通端能够与所述容纳腔隔离;
当所述充电电极伸入所述容纳腔以和所述受电电极连接时,所述充电装置能够带动所述触发端运动,以使连接件位于导通位置,所述导通端连通所述受电装置的电路,以使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受电装置充电;
当所述充电电极离开所述容纳腔时,所述连接件位于初始位置,所述导通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导通端断开所述受电装置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呈伸缩罩状设置,且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受电座本体的外侧,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受电电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与所述受电装置的电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相较于所述第二腔靠近所述受电座本体,所述密封件和部分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中,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导通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导通端,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导通端始终具有断开所述受电装置的电路的运动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座本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触发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受电电极连通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用于供所述充电电极插入以实现与所述受电电极的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触发端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触发端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中。
10.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座。
CN202320890393.2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Active CN219304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393.2U CN2193040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393.2U CN2193040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4049U true CN21930404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0393.2U Active CN21930404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4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0947B (zh)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CN207588156U (zh) 具有电路保护装置的电力电缆组件
CN104882720A (zh) 电动车智能充电插座
US8864505B2 (en) Anti-electric shock power socket
CN102064443B (zh) 连接器装置以及该连接器装置的接收连接器
CN219304049U (zh) 一种充电连接设备和受电座
CN116914892A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及装有该保护板的异常保护装置
CN208401188U (zh) 一种电动车防触电充电口
CN114498193A (zh) 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
CN215008801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器插座
CN116742415B (zh) 一种充电器的保护装置
CN208835321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供电系统
CN105703171B (zh) 新能源汽车模块手动保护器
CN106384914B (zh) 断电解锁装置
CN219163764U (zh) 一种防触电维修结构及电池包
CN204720666U (zh) 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插座
CN203056192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充电插座
CN205693084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插头
CN102673403B (zh) 电动汽车充电安全装置
CN212277461U (zh) 充电插座及车辆
CN209730348U (zh) 一种电动车安全充电接线头及电动车安全充电口
CN211700812U (zh) 安全型电动车充电插座
CN209921076U (zh) 可伸缩的穿梭车自动充电端
CN115742787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座和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CN114868219A (zh) 开关型断电装置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