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9923U -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9923U
CN219299923U CN202223414930.0U CN202223414930U CN219299923U CN 219299923 U CN219299923 U CN 219299923U CN 202223414930 U CN202223414930 U CN 202223414930U CN 219299923 U CN219299923 U CN 219299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ide wall
sealing ring
open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49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金消
宁顺意
张冒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49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9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9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9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盖体包括面盖以及与面盖内侧配合连接的内衬盖,密封件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密封圈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能够与面盖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第二开口能够与内衬盖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挤压部能够挤压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解决了现有面盖与内衬盖之间的密封效果差,通过加装螺丝密封操作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密封圈的上端形成的第一开口的挤压部挤压面盖的密封环侧壁密封连接,密封圈下端形成的第二开口与内衬盖配合密封连接,实现密封圈、将面盖与内衬盖紧密和可靠地密封,无需加装螺钉密封,密封操作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背景技术
饭煲是现代厨房的常用的家电神器,能够快速对食品进行加热蒸熟。现有市面上的饭煲,为保证饭煲蒸饭时的密封性,饭煲的锅盖通常会选择面盖和内衬盖的双重密封。
如图1所示,现有锅盖包括的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会有密封圈3’,密封圈3’安装于面盖1’与内衬盖2’之间,蒸汽阀4’位于密封圈3’的外侧,密封圈3’能够在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起到压缩密封的作用;由于面盖1’及内衬盖2’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上端的面盖1’存在向上凸起变形,下端的内衬盖2’容易向下凹陷变形,这样一来,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的密封会出现不良,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大多是选择在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加装螺丝加固,虽然改善了部分密封不良的问题,也同时增加装配时间以及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解决了现有的面盖和内衬盖之间加装螺丝密封,装配效率低且增加成本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盖体的密封件,所述盖体包括面盖以及与所述面盖内侧配合连接的内衬盖,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密封圈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能够与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开口能够与所述内衬盖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能够挤压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
可选的,所述挤压部的数量为两个;
一个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另一个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凸起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块,且多个所述凸起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面盖配合连接时,所述凸起块能够挤压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
可选的,一个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且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自所述挤压部的上侧背离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向外倾斜设置。
可选的,另一个所述挤压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向内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侧壁和第二侧壁能够挤压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底壁的端面为水平面;
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为弧形;
所述面盖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开口的底壁。
可选的,所述盖体还配置有蒸汽阀;
所述蒸汽阀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且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蒸汽阀的外侧壁的底部区域配置有斜面,所述斜面能够挤压所述蒸汽阀配合连接于所述内衬盖;
其中,所述斜面的底端配置有补充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饭煲,包括上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盖体包括面盖与面盖内侧配合连接的内衬盖,密封件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开口,密封圈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能够与面盖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第二开口能够与内衬盖配合连接;第一开口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挤压部能够挤压面盖的密封环侧壁。通过密封圈上端的第一开口套接于面盖的密封环侧壁,第二开口套接于内衬盖上,并且第一开口内侧壁的挤压部能够挤压面盖的密封环侧壁,保证密封件将面盖和内衬盖进行严密可靠地密封,避免发生面盖向上凸起变形,下端的内衬盖向下凹陷变形时造成面盖和内衬盖密封不严需要外加螺丝固定的问题,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提供的盖体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盖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件的剖视图。
1’、面盖;2’、内衬盖;3’、密封件;4’蒸汽阀、密封件;1、面盖;2、内衬盖;3、密封件;31、第一开口;311、挤压部;312、第一侧壁;313、第二侧壁;314、底壁;32、第二开口;33、斜面;34、补充块;4、蒸汽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3及饭煲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4的高度调节装置,盖体包括面盖1以及与所述面盖1内侧配合连接的内衬盖2,所述密封件3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31,所述密封圈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能够与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
第二开口32能够与所述内衬盖2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开口31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311,所述挤压部311能够挤压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
具体地,密封圈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开口31,密封圈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能够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第二开口32能够与内衬盖2配合连接;第一开口31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311,挤压部311能够挤压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通过密封圈上端的第一开口31套接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第二开口32套接于内衬盖2上,并且第一开口31内侧壁的挤压部311能够挤压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保证密封件3将面盖1和内衬盖2进行严密可靠地密封,避免发生面盖1向上凸起变形,下端的内衬盖2向下凹陷变形时造成面盖1和内衬盖2密封不严需要外加螺丝固定的问题,提高装配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现有的密封件3仅包括的密封圈体连接于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且环体的下端能够套接于内衬盖2的密封环侧壁上,实现在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仅能够提供压缩密封的作用,在发生面盖1向上凸出变形,内衬盖2向下凹陷变形时,密封效果较差,改进为环体的上端同样设置有开口套接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并且环体的上端通过挤压部311能够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密封更加稳定和可靠性,不需要再通过固定件等进行二次密封,保证较好的密封效果,且不需要增加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密封圈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开口31,下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2,也即密封圈为一个形似“H”。
其中,密封圈的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不仅能够套接于面盖1和内衬盖2的结构上,密封圈的外侧壁同时能够与内衬盖2和蒸汽阀4紧密卡接,保证密封圈能够对面盖1、内衬盖2以及蒸汽阀4进行紧密的密封。
其中,挤压部311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挤压部311在挤压密封面盖1时,能够在对应面盖1变形时,具有较强作用力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在面盖1处于非变形状态时,也能够避免较强的作用力对面盖1造成损坏的问题。
示例性地,所述挤压部3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2上,另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31的第二侧壁313上。
具体地,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第一侧壁312上,另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第二侧壁313上,并且两个挤压部311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实现在第一开口31内挤压部311能够对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进行多位置的挤压密封,保证在应对面盖1和内衬盖2变形的情况下仍能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其中,两个挤压部311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也即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中部位置,另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偏下部位置,只要能够实现对挤压密封的效果即可。
具体地,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第一侧壁312上,另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开口31的第二侧壁313上,并且两个挤压部311相对设置,实现在同一水平方向上,两个挤压部311能够同时对密封环侧壁进行挤压密封,保证密封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挤压部3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一个挤压部311可以位于第一侧壁312或者第二侧壁313上,位于第一侧壁312的中部或者第二侧壁313的中部均可以,也可以位于端部。优选将挤压部311设置于侧壁的端部。
当然,挤压部3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三个挤压部311中的两个位于第一侧壁312上,三个挤压部311中的剩下的一个位于第二侧壁313上;相对于较多数量的挤压部311,对于生产密封件3的成本也会较高;保证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两个挤压部311的效果是较好。
其中,第一侧壁312的高度高于第二侧壁313的高度;第一侧壁312上的挤压部311的高度也高于第二侧壁313上的挤压部311的高度,此种为优选方式,也对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进行多点位的挤压密封。
示例性地,所述挤压部311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凸起圆环。
具体地,挤压部311优选为沿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凸起圆环,在密封圈的第一开口31与面盖1密封时,凸起圆环能够挤压连接于密封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上,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其中,凸起圆环的端部倒圆角,避免凸起圆环存在直角,避免凸起圆环在于密封面盖1连接时,对面盖1造成挤压磨损的问题。
示例性地,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2的内侧,且所述第一侧壁312沿所述第一开口31的开口方向,自所述挤压部311的上侧背离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向外倾斜设置。
具体地,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侧壁312的内侧,第一侧壁312沿竖直方向,自挤压部311的上侧背离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向外倾斜设置,也即第一侧壁312的上端向外延伸,用于缓冲面盖1变形时会发生移动情况的缓冲作用,以保证自挤压点后,密封件3还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对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侧壁312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挤压部311位于第一侧壁312的端部,第一侧壁312自挤压部311向上的位置延伸设置有缓冲壁,以应多样的变形情况。
示例性地,另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13的端部,实现在面盖1向上凸出变形时,直至面盖1向上移动至脱离第一侧壁312的端部时,挤压部311仍能够对面盖1起到挤压密封,保证具有变形直至达到一定极值后才会导致面盖1和内衬盖2之间的密封失效。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侧壁312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开口31的第二侧壁313向内倾斜设置;第一密封侧壁和第二侧壁313能够挤压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
具体地,由于第一侧壁312自挤压部311向上的部分向外倾斜设置,对于面盖1的变形移动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又由于第二侧壁313向靠近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位置设置,实现第二侧壁313能够沿开口方向对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倾斜挤压,与第一侧壁312配合起到对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更加稳定可靠的密封,保证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开口31的底壁314的端面为水平面;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为弧形;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开口31的底壁314。
具体地,由于第一开口31的底壁314的端面为水平面,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为弧形,实现在将面盖1与第一开口31套接时,面盖1的弧形部能够对应底壁314的水平部,避免面盖1变形移动时,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磨损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将面盖1能够过位配合至第一开口31内,实现更紧密的连接密封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与底壁314之间的密封关系也即现有的面盖1与密封圈之间的压缩密封,实现在现有的压缩密封的基础上,增加挤压密封,增加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所述盖体还配置有蒸汽阀4;蒸汽阀4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且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蒸汽阀4的外侧壁的底部区域配置有斜面33,所述斜面33能够挤压所述蒸汽阀4配合连接于所述内衬盖2;其中,所述斜面33的底端配置有补充块34。
具体地,由于蒸汽阀4位于密封圈的右侧,密封圈朝向蒸汽阀4的外侧壁的底部区域设置有斜面33,以便密封圈的外壁能够压紧蒸汽阀4进行固定,保证蒸汽阀4能够对密封圈起到一定挤压固定的作用。
其中,补充块34位于斜面33的底部,能够弥补底部的空间,避免密封圈在倾斜时,造成部分密封圈与蒸汽阀4之间无接触的问题,保证密封圈与蒸汽阀4之间紧密连接在内衬盖2上。
值得一提的是,蒸汽阀4设置有进气口以及面盖1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实现盖体进出气功能,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饭煲,包括上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3。
具体地,饭煲的盖体包括面盖1、内衬盖2、密封圈和蒸汽阀4;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与内衬盖2通过密封圈密封,蒸汽阀4与密封圈密封紧配固定在内衬盖2上;其中,密封圈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开口31,密封圈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能够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第二开口32能够与内衬盖2配合连接;第一开口31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311,挤压部311能够挤压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通过密封圈上端的第一开口31套接于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第二开口32套接于内衬盖2上,并且第一开口31内侧壁的挤压部311能够挤压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保证密封件3将面盖1和内衬盖2进行严密可靠地密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挤压部311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块,且多个所述凸起块位于同一水平面;密封圈与所述面盖1配合连接时,所述凸起块能够挤压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
具体地,通过沿密封圈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块,实现密封圈与面盖1配合连接时,凸起块能够挤压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实现面盖1与内衬盖2之间紧密的密封,保证密封效果。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盖体的密封件,所述盖体包括面盖(1)以及与所述面盖(1)内侧配合连接的内衬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包括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31),所述密封圈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2);
所述第一开口(31)能够与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开口(32)能够与所述内衬盖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31)的内侧壁配置有挤压部(311),所述挤压部(311)能够挤压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311)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开口(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2)和第二侧壁(313);
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2)上,另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311)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凸起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311)包括沿所述密封圈的周向方向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块,且多个所述凸起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面盖(1)配合连接时,所述凸起块能够挤压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2)的内侧,且所述第一侧壁(312)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自所述挤压部(311)的上侧背离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向外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挤压部(31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13)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313)向靠近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1)的底壁的端面为水平面;
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为弧形;
所述面盖(1)的密封环侧壁的端部能够挤压所述第一开口(31)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配置有蒸汽阀;
所述蒸汽阀(4)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一侧,且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蒸汽阀(4)的外侧壁的底部区域配置有斜面(33),所述斜面(33)能够挤压所述蒸汽阀(4)配合连接于所述内衬盖(2);
其中,所述斜面(33)的底端配置有补充块(34)。
10.一种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盖体的密封件。
CN202223414930.0U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Active CN219299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4930.0U CN219299923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4930.0U CN219299923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9923U true CN219299923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4930.0U Active CN219299923U (zh) 2022-12-19 2022-12-19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9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99923U (zh) 用于盖体的密封件及饭煲
CN207532306U (zh) 电饭煲密封盖及电饭煲内胆和电饭煲
CN210077281U (zh) 杯盖及杯具
US20200407126A1 (en) Negative angle pulp molded cup lid
CN211748579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液体加热器
CN213155450U (zh) 一种应用于蒸汽阀的密封圈及烹饪器具
CN209965496U (zh) 一种聚乳酸pla餐盒盖
CN208301514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炊具
CN210446687U (zh) 烹饪器具
CN211269913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自动烹饪器具
CN213371455U (zh) 密封圈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74424U (zh) 烹饪器具的上盖结构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062267U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CN20762718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洗米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6239175U (zh) 用于烹饪设备的密封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7349008U (zh) 自封式螺纹款奶茶套杯
CN220695083U (zh) 一种豆浆机
CN217959726U (zh) 烹饪器具
CN215190927U (zh) 一种底盖便于安装的分段式水壶
CN21127003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0446686U (zh) 烹饪器具的密封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800694U (zh) 一种防脱盖的杯子
CN212879030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2244524U (zh) 一种自动泄压的带盖密封容器
CN210121121U (zh) 一种洗碗机密封盖及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100 No. 10, Xinghu Road, Huanghu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1100 No. 10, Xinghu Road, Huanghu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ONGYA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