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4688U -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4688U
CN219284688U CN202223354868.0U CN202223354868U CN219284688U CN 219284688 U CN219284688 U CN 219284688U CN 202223354868 U CN202223354868 U CN 202223354868U CN 219284688 U CN219284688 U CN 219284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heat source
performan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48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
陈富亮
伊丽娜
朱小标
吴坤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nisar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nisar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nisar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nisar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48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4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4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4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包括承装底板,所述承装底板的后上侧设置有三轴移动平台,所述承装底板的右前侧设置有降温组件,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热管组件,所述固定平台的前上侧设置有弹性夹持组件,所述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热源组件。通过可高精度调节热源组件的尺寸、功耗和位置,可保证热管及热管组件与热源组件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状况。其次,可大幅度减少热源组件和热管及热管组件的热量损失,可实现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的精准检测。最后,还可以同时测试热管及热管组件的横向导热性能和纵向导热性能,可实现多维度性能的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热管及其热管性能检测装置主要由热源,热端感温头,冷端感温头以及固定组件,且热源安装于固定组件上。但是这种装置热源和热管的热损失都比较大,使得热源的温度严重偏低,无法准确评估热管及其热管组件对热源温度降低的影响。其次,热源的位置多位于热管及热管组件的下方,不能观察热源与热管及热管组件的接触状况。再次,没有压力调节组件控制热源与热管及热管组件的纵向良好接触。此外,不能精准调控热源的尺寸、功耗和位置。最后,感温头多分布于热管及热管组件两端,用于测量热管及热管组件横向导热性能,但没有测量热源及热管的纵向导热性能。
为了解决现有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测试装置热损失大、机动性差、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不仅可以实现热源位置的精准调控,保证其与热管及热管组件的良好接触,也可以实现热源尺寸和功率的精确调控,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还可以对热源进行精确的温度检测,真实地评估热管及热管组件的性能对热源温度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包括承装底板,所述承装底板的后上侧设置有三轴移动平台,所述三轴移动平台中的竖向移动平台的滑座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承装底板的前上侧设置有固定平台,所述承装底板的右前侧设置有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安装在承装底板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风扇,所述固定平台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后侧设置有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右上侧设置有第一感温头,所述热管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感温头,所述壳体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三感温头,所述壳体的左下侧设置有第四感温头,所述固定平台的前上侧设置有弹性夹持组件,所述弹性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平台上的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内端设置有夹持板,所述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热源组件,所述热源组件包括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中间/内部设置有绝热塑料柱,所述绝热塑料柱的下端设置有铜块,所述铜块的内部中下侧上安装有陶瓷发热片,所述铜块上并且位于陶瓷发热片的下侧设置有热源感温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三轴移动平台中的横向移动平台采用手摇丝杆位移模组,所述三轴移动平台中的纵向和竖向移动平台采用手动丝杆位移模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陶瓷发热片、热源感温头均内嵌于铜块中,所述铜块的尺寸可灵活更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弹簧柱的一端通过绝热塑料柱与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杆位于固定平台的前上侧设置,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一端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所述固定平台采用绝热塑料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风扇与热源组件位于相适配的高度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中通过降温组件既可实现大功率热源的测试,也可以用于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检测的加速测试。通过在热管及热管组件两端和热源位置以及热源背面增加感温头,可实现多维度性能的评估。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可高精度调节热源组件的尺寸、功耗和位置,可保证热管及热管组件与热源组件的接触压力和接触状况。其次,可大幅度减少热源组件和热管及热管组件的热量损失,可实现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的精准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装底板;2、三轴移动平台;201、支架;3、固定平台;301、固定槽;302、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303、热管组件;304、壳体;305、热管;306、第一感温头;307、第二感温头;308、第三感温头;309、第四感温头;4、降温组件;401、固定支架;402、风扇;5、弹性夹持组件;501、弹性伸缩杆;502、夹持板;6、热源组件;601、弹簧柱;602、绝热塑料柱;603、铜块;604、陶瓷发热片;605、热源感温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包括承装底板1,承装底板1的后上侧设置有三轴移动平台2,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竖向移动平台的滑座上设置有支架201,承装底板1的前上侧设置有固定平台3,承装底板1的右前侧设置有降温组件4,降温组件4包括安装在承装底板1上的固定支架401,固定支架401上设置有风扇402,固定平台3上开设有固定槽301,固定槽301的后侧设置有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302,固定槽301的内部设置有热管组件303,热管组件303包括有壳体304,壳体304的内部设置有热管305,热管305的右上侧设置有第一感温头306,热管305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感温头307,壳体304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三感温头308,壳体304的左下侧设置有第四感温头309,固定平台3的前上侧设置有弹性夹持组件5,弹性夹持组件5包括安装在固定平台3上的弹性伸缩杆501,弹性伸缩杆501的内端设置有夹持板502,支架201的前端设置有热源组件6,热源组件6包括弹簧柱601,弹簧柱601的中间/内部设置有绝热塑料柱602,绝热塑料柱602的下端设置有铜块603,铜块603的内部中下侧上安装有陶瓷发热片604,铜块603上并且位于陶瓷发热片604的下侧设置有热源感温头605。
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检测装置中,热源组件6与支架201通过绝热塑料柱602连接,支架201固定在三轴移动平台2上,调节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移动平台,可精确控制热源组件6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被放置在固定平台3上,热源下表面贴敷厚度可调的导热界面材料,通过调节纵向移动平台,使得热源组件6能与被测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良好接触,针对大功率热源的工况,增设降温组件4使得热源组件6的温度能够控制在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应用范围内。
将被测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放置在固定槽301中与固定平台3进行放置,然后在弹性夹持组件5的作用下进行夹持定位,在弹性夹持组件5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固定平台3兼容不同大小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并且固定平台3上所有与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表面有接触的地方都采用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302连接,有效减小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热量损失;
热源组件6中,陶瓷发热片604和热源感温头605均内嵌于铜块603中,铜块603尺寸可根据芯片的尺寸灵活更换,突破陶瓷发热片604尺寸的限制,铜块603再与套有弹簧柱601的绝热塑料柱602连接,减少陶瓷发热片604热量损失,同时可通过弹簧柱601的行程精确控制热源组件6的下压力;
通过第一感温头306,第二感温头307,第三感温头308,第四感温头309,这样通过计算第一感温头306和第二感温头307或者第三感温头308和第四感温头309的差值,得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横向导热性能,通过计算第一感温头306和第二感温头307或者第三感温头308和第四感温头309的差值,得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纵向导热性能,结合热源感温头605,可以综合评估热源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纵向导热性能,实现多维度评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性能的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横向移动平台采用手摇丝杆位移模组,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纵向和竖向移动平台采用手动丝杆位移模组,陶瓷发热片604、热源感温头605均内嵌于铜块603中,铜块603的尺寸可灵活更换设置。通过铜块603尺寸可根据芯片的尺寸灵活更换,能够突破陶瓷发热片604尺寸的限制。
其中弹簧柱601的一端通过绝热塑料柱602与支架201连接,弹性伸缩杆501位于固定平台3的前上侧设置,弹性伸缩杆501的一端贯穿至固定槽301的内部设置,固定平台3采用绝热塑料材质制作。通过铜块603再与套有弹簧柱601的绝热塑料柱602连接,减少陶瓷发热片604热量损失,同时可通过弹簧柱601的行程精确控制热源组件6的下压力。
其中风扇402与热源组件6位于相适配的高度设置,通过风扇402使得热源组件6的温度能够控制在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应用范围内。
工作原理:热管及热管组件性能检测装置在使用时,热源组件6与支架201通过绝热塑料柱602连接,支架201固定在三轴移动平台2上,调节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移动平台,可精确控制热源组件6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被放置在固定平台3上,热源下表面贴敷厚度可调的导热界面材料,通过调节纵向移动平台,使得热源组件6能与被测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良好接触,针对大功率热源的工况,增设降温组件4使得热源组件6的温度能够控制在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应用范围内,
将被测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放置在固定槽301中与固定平台3进行放置,然后在弹性夹持组件5的作用下进行夹持定位,在弹性夹持组件5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固定平台3兼容不同大小的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并且固定平台3上所有与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表面有接触的地方都采用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302连接,有效减小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热量损失;
热源组件6中,陶瓷发热片604和热源感温头605均内嵌于铜块603中,铜块603尺寸可根据芯片的尺寸灵活更换,突破陶瓷发热片604尺寸的限制,铜块603再与套有弹簧柱601的绝热塑料柱602连接,减少陶瓷发热片604热量损失,同时可通过弹簧柱601的行程精确控制热源组件6的下压力;
通过第一感温头306,第二感温头307,第三感温头308,第四感温头309,这样通过计算第一感温头306和第二感温头307或者第三感温头308和第四感温头309的差值,得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横向导热性能,通过计算第一感温头306和第二感温头307或者第三感温头308和第四感温头309的差值,得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纵向导热性能,结合热源感温头605,可以综合评估热源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3的纵向导热性能,实现多维度评估热管305及热管组件305性能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包括承装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装底板(1)的后上侧设置有三轴移动平台(2),所述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竖向移动平台的滑座上设置有支架(201),所述承装底板(1)的前上侧设置有固定平台(3),所述承装底板(1)的右前侧设置有降温组件(4),所述降温组件(4)包括安装在承装底板(1)上的固定支架(401),所述固定支架(401)上设置有风扇(402),所述固定平台(3)上开设有固定槽(301),所述固定槽(301)的后侧和底面设置有线接触的绝热塑料凸点(302),所述固定槽(301)的内部设置有热管组件(303),所述热管组件(303)包括有壳体(304),所述壳体(304)的内部设置有热管(305),所述热管(305)的右上侧设置有第一感温头(306),所述热管(305)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感温头(307),所述壳体(304)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三感温头(308),所述壳体(304)的左下侧设置有第四感温头(309),所述固定平台(3)的前上侧设置有弹性夹持组件(5),所述弹性夹持组件(5)包括安装在固定平台(3)上的弹性伸缩杆(501),所述弹性伸缩杆(501)的内端设置有夹持板(502),所述支架(201)的前端设置有热源组件(6),所述热源组件(6)包括弹簧柱(601),所述弹簧柱(601)的中间/内部设置有绝热塑料柱(602),所述绝热塑料柱(602)的下端设置有铜块(603),所述铜块(603)的内部中下侧安装有陶瓷发热片(604),所述铜块(603)上并且位于陶瓷发热片(604)的下侧设置有热源感温头(6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横向移动平台采用手摇丝杆位移模组,所述三轴移动平台(2)中的纵向和竖向移动平台采用手动丝杆位移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片(604)、热源感温头(605)均内嵌于铜块(60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柱(601)的一端通过绝热塑料柱(602)与支架(2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杆(501)位于固定平台(3)的前上侧设置,所述弹性伸缩杆(501)的一端贯穿至固定槽(301)的内部设置,所述固定平台(3)采用绝热塑料材质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02)与热源组件(6)位于相适配的高度设置。
CN202223354868.0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Active CN219284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4868.0U CN21928468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4868.0U CN21928468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4688U true CN219284688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4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4868.0U Active CN21928468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4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2572B (zh) 低温原位双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CN219284688U (zh) 一种匹配光模块的热管组件性能检测治具
CN212364156U (zh) 一种可调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CN103018137B (zh) 一种用于测定热冲压过程中接触热阻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46100B (zh) 一种超薄热管测试夹具及其测试方法
CN204789113U (zh) 一种引伸计用刀口限位装置及具有其的引伸计
KR101289436B1 (ko) 엘엠 가이드의 마찰력 특성평가 장치 및 방법
CN203396561U (zh) 模组固定夹具
CN211783594U (zh) 一种便携式压力均匀分布检测与热性能测试工装
CN210720219U (zh) 一种导热模块导热性能测试平台
CN205049506U (zh) 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CN213841961U (zh) 一种传动机械配件精度检测装置
CN212780596U (zh) 一种新型膨胀仪
CN210514052U (zh) 一种静摩擦系数测定实验夹具
CN209295676U (zh) 管式炉
CN214333646U (zh) 电池大盖检测工装
CN110823951A (zh) 一种扁平柔性热管弯曲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926934A (zh) 一种集成夹具工装
CN209878317U (zh) 一种阀门耐温性能检测装置
CN219302131U (zh) 一种空调管生产加工用抗压试验装置
CN200979528Y (zh) 带恒温功能的红外线气体检测装置
CN219454938U (zh) 一种直角弯管角度检测装置
CN217901057U (zh) 用于检测输电线路在线测温装置的测试平台
CN219244970U (zh) 一种阻尼器测试工装
CN218325348U (zh) 一种可测温保护的离心蒸汽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