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7149U - 一种防滑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滑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7149U
CN219277149U CN202320229686.6U CN202320229686U CN219277149U CN 219277149 U CN219277149 U CN 219277149U CN 202320229686 U CN202320229686 U CN 202320229686U CN 219277149 U CN219277149 U CN 219277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d
tire
grou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ground grab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96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tiresholdingsingaporepte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tiresholdingsingaporepte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tiresholdingsingaporepteltd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tiresholdingsingaporepte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96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7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7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7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轮胎,包括:胎体;外胎,沿防滑轮胎的周向,外胎套设于胎体的外侧壁,外胎包括沿周向延伸的胎冠;抓地组件,凸设于胎冠的外表面上,抓地组件包括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沿防滑轮胎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地块,第二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抓地块,第一抓地块与第二抓地块的设置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轮胎增大了轮胎的抓地力,提高了轮胎的防滑性,不易发生爆胎情况,提高了实心轮胎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滑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并和汽车悬架共同对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现有的轮胎大多是充气式轮胎,充气式轮胎拥有重量轻、减震好、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充气式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与地面的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导致轮胎容易磨损、容易爆胎,不易在复杂的山地使用。实心轮胎虽然不易爆胎,但是防滑效果较差,即轮胎的抓地能力差,并由此导致车辆事故的增加。期望提供一种抓地能力强、防滑性能较好的轮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轮胎存在防滑效果较差、抓地能力差,以及由此导致车辆事故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轮胎,具有较强的抓地能力强、良好的防滑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滑轮胎,包括:胎体;外胎,沿防滑轮胎的周向,外胎套设于胎体的外侧壁,外胎包括沿周向延伸的胎冠;抓地组件,凸设于胎冠的外表面上,抓地组件包括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沿防滑轮胎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地块,第二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抓地块,第一抓地块与第二抓地块的设置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与地面相接触的胎冠上设置方向相反的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增大了轮胎的抓地力,增加了轮胎的防滑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抓地块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抓地块形状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抓地块和第二抓地块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防滑轮胎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凸设于胎冠的外表面上,防滑组件分别设于抓地组件的两侧,防滑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防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防滑块呈多边形、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周向,胎体的内侧壁设有轮毂,轮毂与胎体插接;沿厚度方向,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设于轮毂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厚度方向,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多个连接孔,沿轮胎的径向,多个连接孔设于安装孔的外侧,且多个连接孔沿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厚度方向,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凹槽,沿轮胎的径向,多个凹槽设于连接孔的外侧,且多个凹槽沿多个连接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周向,胎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钢丝环带,第一钢丝环带设于胎体与外胎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周向,胎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钢丝环带,第二钢丝环带设于胎体与轮毂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滑轮胎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滑轮胎的右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滑轮胎的局部立体图一;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滑轮胎的局部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轮胎00,包括:胎体1、外胎3和抓地组件。其中,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外胎3套设于胎体1的外侧壁,外胎3包括沿周向Q延伸的胎冠31。抓地组件凸设于胎冠31的外表面上,抓地组件包括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沿防滑轮胎00的厚度方向Z并排设置,第一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Q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地块4,第二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Q间隔设置的第二抓地块5,第一抓地块4与第二抓地块5的设置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胎冠”可以理解为行驶面,直接承受冲击和磨损的部分。
参考图1,第一抓地块4与第二抓地块5的设置方向相反,即第一抓地块4沿顺时针方向间隔设置在胎冠31上,第二抓地块5沿逆时针方向间隔设置在胎冠31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与地面相接触的胎冠31上设置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提高了防滑轮胎00的防滑性能;第一抓地组件的第一抓地块4和第二抓地组件的第二抓地块5的设置方向相反,增大了防滑轮胎00的抓地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抓地块4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抓地块5形状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示例性地,第一抓地块4为箭头状,第二抓地块5为弧状,第一抓地块4的箭头方向与第二抓地块5的弧状弯曲方向相反,以增大防滑轮胎00的抓地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抓地块4和第二抓地块5形状相同。示例性地,比如,参考图1,第一抓地块4为箭头状,第二抓地块5形状为箭头状,即第一抓地块4和第二抓地块5形状相同,但是箭头方向相反,即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地块4形成的第一抓地组件的箭头指向为顺时针方向,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抓地块5形成的第二抓地组件的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方向,以增大防滑轮胎00的抓地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防滑轮胎00包括防滑组件,防滑组件凸设于胎冠31的外表面上,防滑组件分别设于抓地组件的两侧,即防滑组件设于防滑轮胎00的胎冠31的两侧,靠近防滑轮胎00的胎肩(图中未示出)部分。
防滑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Q间隔设置的防滑块6,用于防止防滑轮胎00打滑。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防滑块6呈多边形、弧状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防滑块6能够对防滑轮胎00起到防滑作用即可。示例性地,参考图1,防滑块6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的投影为六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3,沿周向Q,胎体1的内侧壁设有轮毂13,轮毂13与胎体1插接。沿厚度方向Z,轮毂13的外侧面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设于轮毂13的中心。安装孔14用于将防滑轮胎00安装到汽车上,安装孔14设于轮毂13的中心,以使安装孔14安装在汽车上时能够支撑整个防滑轮胎0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沿厚度方向Z(如图3所示),轮毂13的外侧面设有多个连接孔15。示例性地,连接孔15为螺丝孔,用于通过螺钉将防滑轮胎00固定到汽车上。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多个连接孔15设于安装孔14的外侧,且多个连接孔15沿安装孔14的周向Q1(如图2所示)间隔设置,以使多个连接孔15稳固地将防滑轮胎00固定到汽车上。安装孔14的周向Q1为防滑轮胎00的外侧壁上的周向方向,不同于防滑轮胎00的周向Q。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沿厚度方向Z,轮毂13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凹槽16。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多个凹槽16设于连接孔15的外侧,且多个凹槽16沿多个连接孔15的周向Q2(如图2所示)间隔设置。轮毂13上设置的多个凹槽16,便于减轻防滑轮胎00的重量。多个连接孔15的周向Q2与安装孔14的周向Q1相同,但是不同于防滑轮胎00的周向Q。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胎体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钢丝环带11,第一钢丝环带11设于胎体1与外胎3之间。
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胎体1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钢丝环带12,第二钢丝环带12设于胎体1与轮毂13之间。第一钢丝环带11、第二钢丝环带12能够加强防滑轮胎00整体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防滑轮胎00包括胎体1和减震组件70。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胎体1内间隔设有多个镂空部2。镂空部2不仅能够减轻防滑轮胎00的重量,而且当防滑轮胎00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压到凸起物时,镂空部2就会发生形变,即镂空部2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向内收缩,从而起到了减震作用。
参考图3和图4,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胎体1内间隔设有多个减震组件70,多个减震组件70设于防滑轮胎00的非镂空部。沿防滑轮胎00的周向Q,多个减震组件70与多个镂空部2沿周向Q交替间隔设置。每个减震组件70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延伸。减震组件70能够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向内收缩,减轻该防滑轮胎00的震荡,提高实心轮胎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每个减震组件70包括第一金属板7、第二金属板8、阻尼器9和弹簧10。其中,沿径向R,第一金属板7和第二金属板8间隔设于胎体1的内侧壁,第一金属板7和第二金属板8相对设置,第一金属板7和第二金属板8用于固定阻尼器9。
阻尼器9固定设置于第一金属板7和第二金属板8之间,沿径向R延伸。阻尼器9用于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减少(汽车)防滑轮胎00在路面行驶时,尤其是行驶在崎岖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震动,提高实心轮胎的舒适性。
弹簧10套设于阻尼器9的外侧壁,用于缓冲(汽车)防滑轮胎00行驶在崎岖不平路面时或者压到凸起物时,沿径向R向内收缩产生的震动,提高实心轮胎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防滑轮胎00的厚度方向Z,每个镂空部2的投影为蜂窝状。蜂窝网状的防滑轮胎00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汽车行驶时压到凸起物,防滑轮胎00发生形变,沿防滑轮胎00的径向R向内收缩;当驶过凸起物时蜂窝网状的防滑轮胎00更容易恢复原状,不易使防滑轮胎00发生损坏。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胎体;
外胎,沿所述防滑轮胎的周向,所述外胎套设于所述胎体的外侧壁,所述外胎包括沿所述周向延伸的胎冠;
抓地组件,凸设于所述胎冠的外表面上,所述抓地组件包括第一抓地组件和第二抓地组件,所述第一抓地组件和所述第二抓地组件沿所述防滑轮胎的厚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地块,所述第二抓地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抓地块,所述第一抓地块与所述第二抓地块的设置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地块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抓地块形状为箭头状、三角状、弧状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地块和所述第二抓地块形状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轮胎包括防滑组件,所述防滑组件凸设于所述胎冠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滑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抓地组件的两侧,所述防滑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的防滑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呈多边形、弧状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周向,所述胎体的内侧壁设有轮毂,所述轮毂与所述胎体插接;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轮毂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多个连接孔,沿所述轮胎的径向,多个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外侧,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轮毂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凹槽,沿所述轮胎的径向,多个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连接孔的外侧,且多个所述凹槽沿多个所述连接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周向,所述胎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钢丝环带,所述第一钢丝环带设于所述胎体与所述外胎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周向,所述胎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二钢丝环带,所述第二钢丝环带设于所述胎体与所述轮毂之间。
CN202320229686.6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防滑轮胎 Active CN219277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686.6U CN219277149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防滑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686.6U CN219277149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防滑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7149U true CN219277149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9686.6U Active CN219277149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防滑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7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9164B2 (ja) 四輪自動車用の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347774B2 (ja) エアレスタイヤ
KR101293843B1 (ko) 비공기압 타이어
US4235273A (en) Pneumatic tires
EP2314466A1 (en) Stud for a tire and tire comprising such a stud
JP200130142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構造
KR102183211B1 (ko) 비공기압 타이어
JP4942277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US7287566B2 (en) Tire/wheel assembly and run-flat support member
CN219277149U (zh) 一种防滑轮胎
US6640857B2 (en) Heavy-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 and wheel rim assembly with support ring
EP2314465A1 (en) Stud for a tire
CN219172100U (zh) 一种减震轮胎
CN218112253U (zh) 一种免充气新型蜂巢轮胎
CN206678704U (zh) 一种汽车轮胎防滑装置
CN210011556U (zh) 一种无气轮胎
JP4430826B2 (ja) 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JPH112040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5751739U (zh) 一种新型防爆轮胎
CN218112225U (zh) 带有加强型轮缘的重载重车车轮
KR20160107449A (ko) 비공기입 타이어용 림
CN220682065U (zh) 一种降噪耐磨轮胎
JP4445282B2 (ja) ホイールリムとサポートリングとの組立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組立体
CN218986251U (zh) 一种越野轮胎及车辆
CN113696681B (zh) 一种装载机轮胎防滑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