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1984U -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1984U
CN219271984U CN202320229409.5U CN202320229409U CN219271984U CN 219271984 U CN219271984 U CN 219271984U CN 202320229409 U CN202320229409 U CN 202320229409U CN 219271984 U CN219271984 U CN 219271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ter
civil
exhaus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94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秋凤
曹继勇
刘宏
田野
王海丰
唐菲
孙凯
王若男
吴甜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isusp Urban Program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isusp Urban Program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isusp Urban Program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isusp Urban Program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94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1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1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1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属于人防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进风过滤组件、进风组件、排风过滤组件和排风组件。进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一侧的进风过滤子组件,进风组件与竖向位置最低的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排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另一侧的排风过滤子组件,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排风组件与所有排风过滤子组件中竖向位置最高的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经过排风过滤组件排放至人防工程室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的人防工程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一风机通风,不仅通风效率低,还且空气中的杂质颗粒随着空气进入人防工程内的问题。

Description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防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人防工程作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而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
但是,目前的人防工程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一风机通风,不仅通风效率低,还且空气中的杂质颗粒随着空气进入人防工程内,影响人防工程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结构,配置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以促进人防工程室内换气,通过排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解决进气和排气过程中空气杂质的过滤,解决了目前的人防工程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一风机通风,不仅通风效率低,还且空气中的杂质颗粒随着空气进入人防工程内,影响人防工程空气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包括:
将空气经过过滤而排放至人防工程室内的进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一侧的进风过滤子组件,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进风过滤子组件相连通;
进风组件,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外空气抽至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中;
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进行过滤的排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另一侧的排风过滤子组件,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排风过滤子组件相连通;
排风组件,与所有排风过滤子组件中竖向位置最高的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经过所述排风过滤组件排放至所述人防工程室外。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均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
第一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处;
多个第一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一过滤空间;以及
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所述第一进气口经过所有的所述第一过滤空间而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在某些实施例中,单个进风过滤子组件中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孔径相同,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中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越来越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还包括容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箱体。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包括:
进风管组,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进气口连接;
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组上,以将人防工程室外空气抽至所述进风管组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均包括:
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
第二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处;
多个第二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二过滤空间;以及
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所述第二进气口经过所有的所述第二过滤空间而从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还包括容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箱体。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组件包括:
排风管组,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进气口连接;
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管组上,以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由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抽至所述排风管组内并沿着所述排风管组排放至人防工程室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人防工程通风结构配置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以促进人防工程室内换气;通过排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使得进气和排气过程中空气杂质能够多级过滤;其解决了目前的人防工程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一风机通风,不仅通风效率低,还且空气中的杂质颗粒随着空气进入人防工程内,影响人防工程空气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人防工程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进风过滤组件;101、进风过滤子组件;1011、第一壳体;10111、第一进气口;10112、第一出气口;1012、第一中心轴;1013、第一过滤板;1014、第一分隔板;1015、第一箱体;1016、第一固定件;20、进风组件;201、进风管组;202、第一风机;30、排风过滤组件;301、排风过滤子组件;3011、第二壳体;30111、第二进气口;30112、第二出气口;3012、第二中心轴;3013、第二过滤板;3014、第二分隔板;3015、第二箱体;3016、第二固定件;40、排风组件;401、排风管组;402、第二风机;50、人防工程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包括:进风过滤组件10、进风组件20、排风过滤组件30和排风组件40。
进风过滤组件10将人防工程室50外的空气经过过滤而排放至人防工程室50内,进风过滤组件10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50内左侧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进风过滤子组件101相连通;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均包括:第一壳体1011、第一中心轴1012、多个第一过滤板1013和第一分隔板1014。第一壳体1011大致呈筒状,第一壳体1011具有第一进气口10111和第一出气口10112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第一进气口10111和第一出气口10112均位于第一壳体1011的左侧,其中,第一出气口10112位于第一进气口10111的上方,第一中心轴1012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壳体1011的中心处;在相邻两个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处于下方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一壳体1011的第一出气口10112与处于上方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一壳体1011的第一进气口10111通过管路连通。多个第一过滤板1013设置在第一中心轴1012和第一壳体1011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第一壳体1011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一过滤空间;具体地,第一过滤板1013的板面上具有滤孔,滤孔呈圆形,当然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所有的第一过滤板1013围绕着第一中心轴1012外周间隔分开,第一中心轴1012的下端伸至第一壳体1011的底面而上端伸至第一壳体1011的顶面,第一过滤板1013的一侧板边与第一中心轴1012的外周壁连接而另一侧板边与第一壳体1011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同时,第一过滤板1013的顶面、底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011的顶面、底面接触连接,由此,单个第一过滤板1013将板两侧的空间分割开,空气只能由第一过滤板1013上的滤孔实现在各个空间流通。第一分隔板1014设置在第一中心轴1012和第一壳体1011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第一壳体1011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第一进气口10111经过所有的第一过滤空间而从第一出气口10112排出。具体地,第一分隔板1014的一侧板边与第一中心轴1012的外周壁连接而另一侧板边与第一壳体1011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同时,第一分隔板1014的顶面、底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011的顶面、底面接触连接,由此,单个第一分隔板1014将板两侧的空间分隔开,以阻断空气直接从第一壳体1011的第一进气口10111进入到第一出气口10112。
在一实施例中,进风过滤子组件101还包括容纳第一壳体1011的第一箱体101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1通过第一固定件1016固定设置在第一箱体1015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16采用螺杆,螺杆的右端从第一箱体1015的左箱壁旋至第一壳体1011的左端部内而左端止位在第一箱体1015的左箱壁外侧,以此达到将第一壳体1011固定在第一箱体1015内的目的。
进风组件20作为进风动力源,进风组件20与竖向位置最低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50外空气抽至竖向位置最低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在一实施例中,进风组件20包括:进风管组201和第一风机202。进风管组201的一端与竖向位置最低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一壳体1011的第一进气口10111连接而另一端伸至人防工程室50外,第一风机202设置在进风管组201上,以将人防工程室50外空气抽至进风管组201内。
将人防工程室50内空气进行过滤的排风过滤组件30,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50内另一侧的排风过滤子组件301,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301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排风过滤子组件301相连通;
排风组件40与所有排风过滤子组件301中竖向位置最高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50内空气经过排风过滤组件30排放至人防工程室50外。
在一实施例中,单个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一过滤板1013的过滤孔孔径相同,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一过滤板1013的过滤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越来越小,以达到对空气进行逐个分级过滤,使得由进风过滤子组件101进入人防工程室50内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质颗粒被尽可能筛除。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301均包括:第二壳体3011、第二中心轴3012、多个第二过滤板3013和第二分隔板3014。第二壳体3011、第二中心轴3012、多个第二过滤板3013和第二分隔板3014。第二壳体3011大致呈筒状,第二壳体3011具有第二进气口30111和第二出气口30112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第二进气口30111和第二出气口30112均位于第二壳体3011的左侧,其中,第二出气口30112位于第二进气口30111的上方,第二中心轴3012固定地设置在第二壳体3011的中心处;在相邻两个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处于下方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二壳体3011的第二出气口30112与处于上方的进风过滤子组件101中第二壳体3011的第二进气口30111通过管路连通。多个第二过滤板3013设置在第二中心轴3012和第二壳体3011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第二壳体3011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二过滤空间;具体地,第二过滤板3013的板面上具有滤孔,滤孔呈圆形,当然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状。所有的第二过滤板3013围绕着第二中心轴3012外周间隔分开,第二中心轴3012的下端伸至第二壳体3011的底面而上端伸至第二壳体3011的顶面,第二过滤板3013的一侧板边与第二中心轴3012的外周壁连接而另一侧板边与第二壳体3011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同时,第二过滤板3013的顶面、底面分别与第二壳体3011的顶面、底面接触连接,由此,单个第二过滤板3013将板两侧的空间分割开,空气只能由第二过滤板3013上的滤孔实现在各个空间流通。第二分隔板3014设置在第二中心轴3012和第二壳体3011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第二壳体3011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第二进气口30111经过所有的第二过滤空间而从第二出气口30112排出。具体地,第二分隔板3014的一侧板边与第二中心轴3012的外周壁连接而另一侧板边与第二壳体3011的内侧壁接触连接,同时,第二分隔板3014的顶面、底面分别与第二壳体3011的顶面、底面接触连接,由此,单个第二分隔板3014将板两侧的空间分隔开,以阻断空气直接从第二壳体3011的第二进气口30111进入到第二出气口30112。
在一实施例中,排风过滤子组件301还包括容纳第二壳体3011的第二箱体3015。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11通过第二固定件3016固定设置在第二箱体3015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3016采用螺杆。
在一实施例中,排风组件40包括:排风管组401和第二风机402。排风管组401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排风过滤子组件301中第二壳体3011的第二进气口30111连接;第二风机402设置在排风管组401上,以将人防工程室50内空气由排风过滤子组件301抽至排风管组401内并沿着排风管组401排放至人防工程室50外。
进风组件20将人防工程室50外空气抽至进风过滤组件10中进行多级过滤,并由进风过滤组件10释放至人防工程室50内,完成往人防工程室50内输入杂质较少的空气的目标。
人防工程室50内因施工而产生较多粉尘时,排风组件40将人防工程室50内空气抽至排风过滤组件30中进行多级过滤,并由排风过滤组件30释放至人防工程室50外,完成往人防工程室50外输出杂质较少的空气的目标,避免因空气中的杂质较多而污染周围空气环境。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配置进风组件20和排风组件40,以促进人防工程室50内换气;通过排风过滤组件30和排风过滤组件30,使得进气和排气过程中空气杂质能够多级过滤;其解决了目前的人防工程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一风机通风,不仅通风效率低,还且空气中的杂质颗粒随着空气进入人防工程内,影响人防工程空气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Claims (10)

1.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空气经过过滤而排放至人防工程室内的进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一侧的进风过滤子组件,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进风过滤子组件相连通;
进风组件,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外空气抽至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中;
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进行过滤的排风过滤组件,包括多个从下而上布置在人防工程室内另一侧的排风过滤子组件,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从下而上滤孔越来越小,相邻两个排风过滤子组件相连通;
排风组件,与所有排风过滤子组件中竖向位置最高的进风过滤子组件连接,以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经过所述排风过滤组件排放至所述人防工程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均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
第一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处;
多个第一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一过滤空间;以及
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轴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所述第一进气口经过所有的所述第一过滤空间而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个进风过滤子组件中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孔径相同,所有的进风过滤子组件中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越来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还包括容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箱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
进风管组,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进风过滤子组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进气口连接;
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组上,以将人防工程室外空气抽至所述进风管组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排风过滤子组件均包括:
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以及呈圆形的内侧壁;
第二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处;
多个第二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第二过滤空间;以及
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以将空气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流动路径规划成由所述第二进气口经过所有的所述第二过滤空间而从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还包括容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箱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防工程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包括:
排风管组,与竖向位置最低的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进气口连接;
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管组上,以将人防工程室内空气由所述排风过滤子组件抽至所述排风管组内并沿着所述排风管组排放至人防工程室外。
CN202320229409.5U 2023-02-16 2023-02-16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Active CN219271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409.5U CN219271984U (zh) 2023-02-16 2023-02-16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9409.5U CN219271984U (zh) 2023-02-16 2023-02-16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1984U true CN219271984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8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9409.5U Active CN219271984U (zh) 2023-02-16 2023-02-16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1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050A (zh) 一种具有圆锥形进风栅的空气净化器
CN219271984U (zh) 人防工程通风结构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5091127A (zh) 一种智能双吸式空气净化器
CN208238170U (zh) 防虫防鼠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20190139737A (ko) 습식 공기 청정기
CN210399176U (zh) 一种立柜式空调
CN111412548A (zh) 嵌入式消毒杀菌净化模块及吊顶式空调机组
CN218296095U (zh) 一种倾斜式滤网的净化模块
CN213454085U (zh) 空气净化机的双出风口结构
CN206577517U (zh) 消音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CN211084250U (zh) 厨房空调
CN21274671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011668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机箱
CN213253837U (zh) 一种厂房工作间隔音除尘系统
CN204963078U (zh) 带过滤功能的送风风机
CN212841957U (zh) 新风除湿机净化结构
CN217004771U (zh) 一种新风装置
CN218479906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进气用过滤装置
CN213542767U (zh) 一种具有加速气流循环的空气净化器
CN214620196U (zh) 气液分离器
CN213146870U (zh) 一种立体排气空气净化器
CN219764841U (zh) 一种实验室净化区域进气机构
CN214437492U (zh) 一种户外过滤消音器
CN218884237U (zh) 空调壳体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