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1372U - 一种可移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1372U
CN219271372U CN202223609913.2U CN202223609913U CN219271372U CN 219271372 U CN219271372 U CN 219271372U CN 202223609913 U CN202223609913 U CN 202223609913U CN 219271372 U CN219271372 U CN 219271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at
main
movable seat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99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一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ch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ch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ch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ch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99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1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1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1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座椅,所述可移动座椅包括主椅体和承载板,主椅体包括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上的坐板和第一靠背板,承载板与支架、坐板或第一靠背板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能够收纳于主椅体上或主椅体内部,通过在支架、坐板或第一靠背板上设置承载板,使得乘坐者乘坐于主椅体上时,陪同者能够乘坐于承载板上,使得陪同者在陪护乘坐者时能够节省大量体力,避免因陪同者体力不支限制出行的问题,通过使得承载板能够收纳于主椅体上或主椅体的内部,能够在陪同者无需乘坐时将承载板收起,避免对陪同者手扶主椅体时形成干涉,可移动座椅的使用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座椅。
背景技术
轮椅、移位机等可移动座椅是医院、家庭和许多公共场所常用的重要工具,它主要是用于给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代步。乘坐者可自行操作可移动座椅,然而多数情况下,乘坐者出行仍需要陪同者陪伴。
目前多数老年人都是由配偶照顾,对高龄、体质较弱的照护老年人的来说,长时间持续行走、搬运照顾乘坐者,对其体能提出较高要求,其共同出行会受到限制。特别是电动轮椅有较高的续航能力,照护老年人很难通过步行方式长时间跟随、搬运电动轮椅,限制了乘坐者的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座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陪同者需步行陪护乘坐可移动座椅的乘坐者,对陪同者体能要求过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座椅,包括:
主椅体,包括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上的坐板和第一靠背板;
承载板,与所述支架、所述坐板或所述第一靠背板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承载板能够收纳于所述主椅体上或所述主椅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包括主椅体和承载板,主椅体包括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上的坐板和第一靠背板,承载板与支架、坐板或第一靠背板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能够收纳于主椅体上或主椅体内部,通过在支架、坐板或第一靠背板上设置承载板,使得乘坐者乘坐于主椅体上时,陪同者能够乘坐于承载板上,使得陪同者在陪护乘坐者时能够节省大量体力,避免因陪同者体力不支限制出行的问题,通过使得承载板能够收纳于主椅体上或主椅体的内部,能够在陪同者无需乘坐时将承载板收起,避免对陪同者手扶主椅体时形成干涉,可移动座椅的使用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和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和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6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至图29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10第一实施例包括主椅体110和承载板121,承载板121与主椅体110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1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110上或主椅体110的内部,通过设置承载板121,使得乘坐者乘坐于主椅体110上时,陪同者能够乘坐于承载板121上,使得陪同者在陪护乘坐者时能够节省大量体力,避免因陪同者体力不支限制出行的问题,通过使得承载板1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110上或主椅体110的内部,能够在陪同者无需乘坐时将承载板121收起,避免对陪同者手扶主椅体110时形成干涉,可移动座椅10的使用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21相对主椅体110打开后,位于主椅体110的后侧,便于乘坐于承载板121的陪同者对主椅体110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21与主椅体11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无需使用时将承载板121拆除,在需要使用时将承载板121安装于主椅体110,使用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110为可折叠设置,即承载板121收纳于主椅体110后,主椅体110可以进一步折叠,便于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110可以包括支架111、坐板112、第一靠背板113、第一扶手板114、前轮115以及后轮116,其中,坐板112设置于支架111上,用于承载乘坐者,第一靠背板113设置于支架111上且位于坐板112的一侧,用于辅助支撑乘坐者,第一扶手板114设置于支架111上且位于坐板112和第一靠背板113的两侧,用于承载乘坐者的上肢,前轮115和后轮116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架111的前侧和后侧,用于带动支架111移动。
其中,承载板121与支架111、坐板112或第一靠背板113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1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110上或主椅体110内部,由于主椅体110的坐板112和第一靠背板113面积较大,通过将承载板121与坐板112或第一靠背板113活动连接以收纳于坐板112或第一靠背板113,能够便于承载板121的收纳,减小对承载板121面积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21与支架111、坐板112或第一靠背板113转动连接,以使得承载板121能够相对主椅体110转动打开或收纳于第一靠背板113上。由于第一靠背板113完全不受其他部件的遮挡,因此承载板121收纳于第一靠背板113上会更加方便,且收纳过程不易与其他部件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110还可以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架111的第一辅助轮117,用于辅助支撑主椅体110和承载板121,避免整体重心过于靠后造成后翻。通过设置第一辅助轮117能够减少后轮116相对坐板112和承载板121的位置限制。
其中,第一辅助轮117与支架111为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无需使用时将第一辅助轮117拆除,在需要使用时将第一辅助轮117安装于支架111,使用更加灵活。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承载板121与支架111、坐板112或第一靠背板113转动连接,以使得承载板121能够相对主椅体110转动打开或收纳于坐板112上,由于坐板112底部位置较隐蔽,承载板121收纳于坐板112后,可移动座椅10的外观会更加规整,且不易与其他部件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110还可以包括底板118,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121还可以收纳于底板118,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前轮115和/或后轮116可以为直驱轮,内部设置有电机(图中未示出),能够实现可移动座椅10的电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30,控制器130设置于第一扶手板114上,便于乘坐者控制可移动座椅10的运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3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靠背板113上,便于陪同者控制可移动座椅10的运动,或者控制器130的数量可以为二,两个控制器130分别设置于第一靠背板113、第一扶手板114上,使得乘坐者和陪同者都可以控制可移动座椅10的运动。
参见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20第二实施例包括主椅体210和承载板221,承载板221与主椅体210活动连接,其中,主椅体210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椅体210上或主椅体2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槽201,承载板221的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置槽201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20的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210上,承载板221收纳于容置槽201内时,承载板221外露的表面与主椅体210形成容置槽201的表面共面,能够使得承载板221收纳于主椅体210上时,可移动座椅20的外观更加规整。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01形成于第一靠背板212背向坐板211的一侧,承载板221能够相对主椅体210转动以收纳于容置槽201内,以实现承载板221的收纳。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槽还可以形成于坐板211背向第一靠背板212的一侧(即坐板211底部),承载板221能够相对主椅体210转动以收纳于容置槽内,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213的外侧面与第一靠背板21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1大于或等于承载板221的中心点与第一靠背板21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2。由于乘坐者乘坐在坐板211上时,整体重心本就靠后,偏向后轮213,陪同者乘坐在承载板221上会进一步造成整体重心后移,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整体重心不会过于靠后,避免可移动座椅20后翻,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2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230,驱动机构230设置于主椅体210上,用于驱动承载板221相对主椅体210打开或收纳于主椅体210上或主椅体210的内部,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20的操作更加便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手动打开或收纳承载板221,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20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承载板22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陪同者的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更高。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1与坐板211或第一靠背板212为转动连接,驱动机构230能够驱动承载板221转动,因此可直接通过驱动机构230调节承载板22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倾斜角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30和角度调节机构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个机构,分别用于实现驱动和调节功能,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20还可以包括第二靠背板222,第二靠背板222与承载板221活动连接,使得第二靠背板222能够相对承载板221打开或折叠,并且能够与承载板2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210,第二靠背板222能够辅助支撑陪同者,提高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通过使得第二靠背板222能够随承载板2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210,能够避免第二靠背板222在不使用时与其他部件干涉,且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20的外观更加规整。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20还可以包括第二扶手板223,第二扶手板223与承载板221活动连接,使得第二扶手板223能够相对承载板221打开或折叠,并且能够与承载板2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210,第二扶手板223用于支撑陪同者的上肢,提高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通过使得第二扶手板223能够收纳于主椅体210,能够避免第二扶手板223在不使用时与其他部件干涉,且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20的外观更加规整。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30还可以驱动第二靠背板222和第二扶手板223相对承载板221运动,以实现第二靠背板222和第二扶手板223的打开和收纳,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20的操作更加便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参见图8至图11,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30第三实施例包括主椅体310和承载板321,承载板321与主椅体310活动连接,其中,主椅体310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承载板321与支架311或坐板312滑动连接,以使得承载板321能够相对坐板312滑出或收纳于坐板312的底部或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坐板312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杆314,第一滑杆314形成有第一滑槽(图中未标出),承载板321与第二滑杆322连接,第二滑杆322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内,使得承载板321能够相对坐板312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321与第二滑杆322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滑杆322相对第一滑杆314滑出后,承载板321能够相对第二滑杆322转动打开,使得承载板321的承载面朝上,以承载陪同者,还能够使得承载板321相对第二滑杆322转动收起,使得承载板321的承载面朝向第一靠背板313,第二滑杆322滑入第一滑杆314后,承载板321收纳于第一靠背板313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板313背向坐板312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321能够相对主椅体310滑动以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30的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321与第二滑杆322可以相对固定,承载板321的承载面始终朝上,使得第二滑杆322相对第一滑杆314滑出后,承载面外露,以承载陪同者,还能够使得第二滑杆322滑入第一滑杆314后,承载板321收纳于坐板312底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坐板312背向第一靠背板313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321能够相对主椅体310滑动以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30的收纳。
在其他实施例中,坐板312内还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并在坐板312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置槽连通的开口(图中未示出),承载板321能够相对主椅体310滑动并经开口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30的收纳。
参见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30还可以包括第二辅助轮330,第二辅助轮330通过支撑杆331连接于承载板321,能够起到对承载板321的支撑作用,使得可移动座椅3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还能够避免后翻,提高可移动座椅30的安全性。
其中,第二辅助轮330和支撑杆331与承载板321可以为活动连接,使得第二辅助轮330和支撑杆331能够相对承载板321折叠,并且能够与承载板3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310,能够避免第二辅助轮330和支撑杆331在不使用时与其他部件干涉,且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30的外观更加规整。
其中,支撑杆331与承载板32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第二辅助轮330与支撑杆33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无需使用时将第二辅助轮330和支撑杆331拆除,在需要使用时将第二辅助轮330和支撑杆331安装于主椅体310上,使用更加灵活。
参见图15至图17,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40第四实施例包括主椅体410和承载板421,主椅体410包括支架411、坐板412、第一靠背板413、前轮414和后轮415,坐板412和第一靠背板413分别设置于支架411上,前轮414连接于支架411,后轮415通过连接杆416与支架411连接,承载板421通过立柱422与连接杆416连接,连接杆416与支架411滑动连接,使得承载板4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410上或主椅体410内部。通过设置承载板421,使得乘坐者乘坐于主椅体410上时,陪同者能够乘坐于承载板421上,使得陪同者在陪护乘坐者时能够节省大量体力,避免因陪同者体力不支限制出行的问题,通过使得承载板4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410上或主椅体410的内部,能够在陪同者无需乘坐时将承载板421收起,避免对陪同者手扶主椅体410时形成干涉,可移动座椅40的使用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并且承载板421能够随后轮415移动,使得可移动座椅40不易后翻,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后轮415的数量为两个,承载板421设置于两个后轮415之间,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4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移动座椅40不易后翻,安全性更高。
本申请所述的承载板421设置于两个后轮415之间是指承载板421可以位于两个后轮415的间隔空间所在的整个竖直空间内,而不仅限制于两个后轮415的间隔空间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后轮4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承载板421可以在坐板412的宽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且与前轮414和后轮415的间隔方向垂直)上与后轮415对应设置,避免可移动座椅40的重心侧偏,提高安全性。后轮415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于两个,承载板421可以设置在间隔最远的两个后轮415之间,使得可移动座椅4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连接杆416呈T形设置,连接杆41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后轮415连接,连接杆416的中部与主椅体410滑动连接,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40的整体结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4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器,驱动器用于驱动连接杆416相对主椅体410滑动,以使得承载板421相对主椅体410打开或收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422的数量为一个,立柱422设置于两个后轮415之间,使得可移动座椅40的整体结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11形成有第二滑槽(图中未示出),连接杆416的部分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内,使得承载板421能够相对坐板412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421与立柱422转动连接,使得连接杆416滑出第二滑槽后,承载板421能够相对立柱422转动打开,使得承载板421的承载面朝上,以承载陪同者,还能够使得承载板421相对立柱422转动收起,使得承载板421的承载面朝向第一靠背板413,连接杆416滑入第二滑槽后,承载板421收纳于第一靠背板413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椅体410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421能够随后轮415滑动以插置于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靠背板413背向坐板412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421能够相对主椅体410滑动以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40的收纳。
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421与立柱422可以相对固定,承载板421的承载面始终朝上,使得立柱422相对滑出第二滑槽后,承载面外露,以承载陪同者,还能够使得立柱422滑入第二滑槽后,承载板421收纳于坐板412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坐板412背向第一靠背板413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421能够相对主椅体410滑动以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40的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坐板412内还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并在坐板412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置槽连通的开口(图中未示出),承载板421能够相对主椅体410滑动并经开口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40的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40还可以包括第二靠背板423和第二扶手板424,第二靠背板423和第二扶手板424分别与承载板421活动连接,使得第二靠背板423和第二扶手板424能够分别相对承载板421打开或折叠,并且能够与承载板4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410,第二靠背板423能够辅助支撑陪同者,第二扶手板424能够承载陪同者的上肢,提高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通过使得第二靠背板423和第二扶手板424能够随承载板4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410,能够避免第二靠背板423和第二扶手板424在不使用时与其他部件干涉,且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40的外观更加规整。
参见图18和图19,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50第五实施例包括主椅体510和承载板521,承载板521与主椅体510活动连接,其中,主椅体510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立柱522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三个,其中两个立柱522分别对应两个后轮512设置,即两个立柱522设置于连接杆511靠近后轮512处,另一个立柱522设置于连接杆511靠近主椅体510的位置,能够进一步使得可移动座椅5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参见图20和图21,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60第六实施例包括主椅体610和承载板621,主椅体610包括支架611、坐板612、前轮613和后轮614,坐板612设置于支架611上,前轮613连接于支架611,后轮614通过连接杆615与支架611连接,承载板621通过立柱622与连接杆615连接,连接杆615与支架611滑动连接,使得承载板6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610上或主椅体610内部。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杆6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615分别与主椅体610滑动连接,两个后轮614分别与两个连接杆615连接,两个连接杆615能够相对主椅体610同步滑动,以使得承载板621相对主椅体610打开或收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60还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器,两个驱动器用于分别驱动两个连接杆615和两个后轮614相对主椅体610滑动,通过设置两个驱动器,能够使得单个驱动器的负载更小,对驱动器的要求更低,驱动器的驱动过程更加顺畅,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622的数量为一个,立柱622设置于两个后轮614之间,使得可移动座椅60的整体结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621与立柱622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40第四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椅体610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承载板621能够随后轮614滑动以插置于容置槽内。
其中,容置槽与上述可移动座椅40第四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610还包括连接于支架611的第一扶手板616,可移动座椅6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承载板621的第二扶手板623,可移动座椅6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630,控制器630可以设置于第一扶手板616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扶手板623上。
参见图22至24,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70第七实施例包括主椅体710和承载板721,主椅体710包括支架711、坐板712、前轮713和两个后轮714,前轮713和两个后轮714分别连接于支架711,两个后轮714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715与支架711连接,承载板721通过至少两个立柱722分别与两个连接杆715连接,其中,连接杆715与支架711滑动连接,使得承载板7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710上或主椅体710内部,能够在陪同者无需乘坐时将承载板721收起,避免对陪同者手扶主椅体710时形成干涉,可移动座椅70的使用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更好,适用范围更广,承载板721能够随两个后轮714移动,使得可移动座椅70不易后翻,安全性更高,且承载板721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72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立柱722分别对应两个后轮714设置,即两个立柱722设置于连接杆715靠近后轮714处,另外两个立柱722设置于连接杆715靠近主椅体710的位置,能够进一步使得可移动座椅7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70还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连接杆715相对主椅体710滑动,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70的操作更加便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两个第一驱动器,两个第一驱动器分别用于驱动两个连接杆715相对主椅体710滑动,通过设置两个驱动器,能够使得单个驱动器的负载更小,对驱动器的要求更低,驱动器的驱动过程更加顺畅,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70还可以包括第一靠背板716和第一扶手板717,用于支撑乘坐者,第一靠背板716和第一扶手板717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10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70还可以包括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分别与承载板721活动连接,以相对承载板721折叠或打开,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用于支撑陪同者,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的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10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用于在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杆715向远离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二靠背板723相对承载板721打开,在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杆715向靠近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二靠背板723相对承载板721折叠,第三驱动器用于在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杆715向远离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二扶手板724相对承载板721打开,在第一驱动器驱动连接杆715向靠近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驱动第二扶手板724相对承载板721折叠。通过设置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实现第二靠背板723、第二扶手板724与承载板721的同步打开和收合,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70的操作更加便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器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70还可以包括联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联动机构分别与第二靠背板723、第二扶手板724和连接杆715连接,联动机构被配置为使得连接杆715向远离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相对承载板721打开,连接杆715向靠近主椅体710的方向滑动时,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相对承载板721收合,通过联动机构实现第二靠背板723和第二扶手板724与承载板721的同步打开和收合,能够减少驱动器的数量,节省成本,且可靠性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70还可以包括高度调节机构718,高度调节机构718用于调节承载板721与后轮714沿竖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和体型的陪同者,使得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718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承载板721靠近主椅体710的立柱722和远离主椅体710的立柱722上,同时调节多个高度调节机构718可以调节承载板721的高度。多个高度调节机构718还可以构成角度调节机构,通过使得靠近主椅体710的高度调节机构718和远离主椅体710的高度调节机构718的高度调节量不同,能够用于调节承载板72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倾斜角度,能够根据陪同者的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721处于使用状态时,承载板721背向主椅体710倾斜,能够使得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更高。
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721处于使用状态时,承载板721也可以朝向主椅体710倾斜,能够便于陪同者控制主椅体710。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721处于使用状态时,承载板721的主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80°至90°,例如80°、85°或90°,能够进一步使得陪同者乘坐的舒适性更高,且可移动座椅70不易翻倒。
参见图25和图26,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721折叠于主椅体710后,主椅体710还可以进一步折叠,进而使得整个可移动座椅70都可以折叠,便于可移动座椅70的收纳。
参见图图27至29,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座椅80第八实施例包括主椅体810和承载板821,承载板821与主椅体810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821处于使用状态时位于主椅体810的前侧,并且使得承载板821能够收纳于主椅体810上或主椅体810内部。通过在主椅体810的前侧设置承载板821,能够承载陪同者,且由于乘坐者乘坐在主椅体810上时,重心靠后,陪同者坐在乘坐者的前方能够避免后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主椅体810可以包括支架811和设置于支架811上的坐板812,承载板821与支架811或坐板812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板821能够收纳于坐板812的底部或内部,由于坐板812的面积较大,通过将承载板821收纳于坐板812,能够便于承载板821的收纳,减小对承载板821面积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821与支架811或坐板812转动连接,使得承载板821能够收纳于坐板812的底部,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坐板812的底部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容置槽用于容置承载板821,能够避免承载板821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80的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21与支架811或坐板812还可以为滑动连接,使得承载板821能够收纳于坐板812的底部或内部,其中,承载板821与坐板812的滑动连接结构与上述可移动座椅第三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坐板812内可以形成有容置槽(图中未标出),并在坐板812的一侧形成有与容置槽连通的开口813,承载板821能够相对坐板812滑动并经开口813收纳于容置槽内,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80的收纳。
在其他实施例中,坐板812的底部也可以形成有背向坐板812开口的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容置槽用于容置承载板821,能够避免承载板821与其他部件或陪同者产生干涉,且便于可移动座椅80的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8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830,驱动机构830用于驱动承载板821相对主椅体810打开或收纳于主椅体810上或主椅体810的内部,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80的操作更加便捷,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座椅80还可以包括辅助轮(图中未示出),辅助轮通过支撑杆(图中未示出)连接于承载板821,能够起到对承载板821的支撑作用,使得可移动座椅8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还能够避免后翻,提高可移动座椅80的安全性。
其中,辅助轮和支撑杆与承载板821活动连接,使得辅助轮和支撑杆能够相对承载板821折叠,并且能够与承载板821一同收纳于主椅体810上或主椅体810的内部,能够避免辅助轮和支撑杆831在不使用时与其他部件干涉,且能够使得可移动座椅80的外观更加规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椅体810还可以包括底板(图中未示出),承载板821还可以收纳于底板上或底板内,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椅体,包括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上的坐板和第一靠背板;
承载板,与所述支架、所述坐板或所述第一靠背板活动连接,使得所述承载板能够收纳于所述主椅体上或所述主椅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支架、所述坐板或所述第一靠背板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转动打开或收纳于所述坐板或所述第一靠背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板背向所述坐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转动以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背向所述第一靠背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转动以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支架或所述坐板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坐板滑出或收纳于所述坐板的底部或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板背向所述坐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滑动以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或
所述坐板背向所述第一靠背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置槽,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滑动以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内形成有容置槽并在所述坐板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开口,所述承载板能够相对所述主椅体滑动并经所述开口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座椅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通过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承载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轮和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承载板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辅助轮和所述支撑杆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板折叠,并且能够与所述承载板一同收纳于所述主椅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座椅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椅体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靠背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承载板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靠背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CN202223609913.2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可移动座椅 Active CN219271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913.2U CN219271372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可移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913.2U CN219271372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可移动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1372U true CN219271372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9913.2U Active CN219271372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可移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1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8356B2 (en) Automotive wheelchair mobility system
US4266305A (en) Wheelchair for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105882477A (zh) 急救交通工具患者运送系统和在简易床上运送患者的方法
CN101659225A (zh) 轿车新型内结构
CN109009729A (zh) 一种可以辅助残疾人上下普通乘用车的轮椅
CN219271372U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CN219271373U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KR102107236B1 (ko) 하차 편의 장치가 구비된 승용차용 시트
CN219614227U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CN220309308U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CN107080632B (zh) 一种组合式折叠辅助上下车轮椅
CN115998536A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CN116035813A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JPWO2002030704A1 (ja) 介護機能兼用自動車
CN219271374U (zh) 一种可移动座椅
CN210582887U (zh) 一种轮椅的折叠式脚踏板机构
JP3127904B2 (ja) 車両用リフトアップシート
JP3358534B2 (ja) 車両用リフトアップシート
CN211611604U (zh) 游客自选朝向的游乐设施座椅
CN215425609U (zh) 一种基于Flexup概念轮胎的残疾人专用轮椅
CN214967913U (zh) 一种改良型多功能轮椅
JP2002186648A (ja) 車椅子
CN213250519U (zh) 一种麻醉未清醒患者用轮椅
CN213190754U (zh) 一种护理移位车
JPH034969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