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0685U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70685U CN219270685U CN202320205840.6U CN202320205840U CN219270685U CN 219270685 U CN219270685 U CN 219270685U CN 202320205840 U CN202320205840 U CN 202320205840U CN 219270685 U CN219270685 U CN 2192706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heating
- cup
- area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53481 Antifreeze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4—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 A47J31/56—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having water-level controls;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其中,该即热加热杯包括:杯体,设有加热区和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混水区;进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进水管具有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进水口;出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出水管具有与所述混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混水区并呈倾斜设置;以及发热件,设于所述加热区,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区的水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发热件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提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即热加热杯是即热式热水设备的核心部件,即热加热杯一般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发热件,为了能够实现即时加热功能,在产品设计上,杯体的体积要小,同时发热件的发热功率和功率密度要大。
相关技术中,即热加热杯通常采用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形式,由于发热件具有热滞后性,且发热杯底部和顶部之间的距离较短,水流进入发热杯后很快从顶部出水口流出,导致水流与发热件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均较短,又因为发热件的热密度大,发热件的热量未能有效传导入水中,导致发热件的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并且还会产生停水温升现象,短时间内再次用水时会有一小段水温突高,导致出水温度不稳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即热加热杯,旨在降低发热件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提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即热加热杯,包括:
杯体,设有加热区和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混水区;
进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进水管具有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进水口;
出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出水管具有与所述混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混水区并呈倾斜设置;以及
发热件,设于所述加热区,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区的水进行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杯体的底端与所述发热件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加热区,所述发热件的顶端与所述杯体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混水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设有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自所述杯体的顶端插入至所述杯体内,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杯体的周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包括相连通的弯曲管段和延伸管段,所述弯曲管段位于所述杯体的上方并向下弯曲,所述弯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杯体连接并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延伸管段与所述弯曲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并向下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具有插入至所述杯体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端面呈封闭设置,所述插入端的侧面设有所述进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的接线端穿出于所述杯体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弯曲管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曲管体两端的两个延伸管体,两所述延伸管体在所述杯体的轴向上并行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设置有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发热管位于另一所述发热管弯曲形成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即热加热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壳体和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即热加热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即热加热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控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接线区域,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接线区域内的端子台,所述壳体设有将所述接线区域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接线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方,所述分隔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侧部挡板,以及设于所述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顶部挡板,所述顶部挡板用于将所述接线区域内的水导向所述排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挡板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台底部的第一板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侧部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可控硅,所述可控硅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用于根据所述电控组件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发热件的发热功率进行调节,所述进水管的外侧设有散热片,所述可控硅与所述散热片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的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进水温度均设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出水管,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对所述发热件的发热功率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杯体内设有加热区和混水区,加热区内设置有发热件,进水管的进水口与加热区连通,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混水区连通。如此,经由进水管输送的冷水进入加热区后与发热件接触实现换热,经由加热区加热后的热水进入混水区后,与混水区内的冷水进行混合,以使温度较高的热水的温度降低,避免停水后温度突高而产生停水温升,以保证出水温度恒定;并且出水口朝向混水区并呈倾斜设置,有利于将水流推向混水区,以使水流在混水区内不断冲击后混合地更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混水区也加强了水流与发热件的热传递,有利于将发热件上的热量充分导入水中带走,从而降低发热件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发热件的表面温度降低又能够减少停水时杯体内的余温,进一步避免停水温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即热加热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即热加热杯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即热加热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即热加热杯省去部分杯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即热加热杯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省去了壳体的面盖);
图7为图6中热水设备的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即热加热杯 | 16 | 出水接头 |
11 | 杯体 | 17 | 散热片 |
111 | 加热区 | 20 | 壳体 |
112 | 混水区 | 201 | 第一区域 |
12 | 进水管 | 202 | 第二区域 |
102 | 进水口 | 203 | 接线区域 |
13 | 出水管 | 21 | 分隔件 |
103 | 出水口 | 211 | 侧部挡板 |
131 | 弯曲管段 | 212 | 顶部挡板 |
132 | 延伸管段 | 22 | 排水孔 |
14 | 发热件 | 30 | 电控组件 |
141 | 接线端 | 40 | 端子台 |
142 | 发热管 | 50 | 可控硅 |
1421 | 弯曲管体 | 60 | 显示板 |
1422 | 延伸管体 | 70 | 限温器 |
15 | 进水接头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即热加热杯10。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即热加热杯10包括杯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和发热件14。所述杯体11设有加热区111和与所述加热区111连通的混水区112;所述进水管12与所述杯体11连接,所述进水管12具有与所述加热区111连通的进水口102;所述出水管13与所述杯体11连接,所述出水管13具有与所述混水区112连通的出水口103,所述出水口103朝向所述混水区112并呈倾斜设置;所述发热件14设于所述加热区111,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区111的水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杯体11呈细长的中空筒状结构,有利于实现杯体11的小体积,当然,也可将杯体11设计为其他形状。杯体11具体可以设计为圆筒、方形筒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杯体11可根据实际需要呈立式放置或者横卧式放置,以下主要以呈立式放置的杯体11为例。杯体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进水管12与杯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02,出水管13与杯体11相接的一端出水口103。为了便于与外部管路连接,进水管12远离进水口102的一端还设有进水接头15,进水接头15用于与外部供水管路连接,出水管13远离出水口103的一端设有出水接头16,出水接头16用于与外部用水管路(例如花洒、水龙头等)连接。可选地,进水接头15与进水管12焊接为一体,出水接头16与出水管13焊接为一体,不仅能够简化装配工艺,并且还可减少漏水风险。杯体11内设有加热区111和混水区112,加热区111内设有发热件14,发热件1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对流经加热区111的水流进行加热。混水区112用于实现冷水与热水混合,通过混水区112能够将温度突高的热水进行微调,以确保出水温度恒定,避免温度突高而烫伤用户。当发热件14处于停止加热的非工作状态时,混水区112还能够充分吸收加热区111的余热,改善停水温升。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冷水与热水是相对而言的,可以理解为经由加热区111加热后的水为温度较高的热水,而混水区112内存留的水为水温相对较低的冷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杯体11内设有加热区111和混水区112,加热区111内设置有发热件14,进水管12的进水口102与加热区111连通,出水管13的出水口103与混水区112连通。如此,经由进水管12输送的冷水进入加热区111后与发热件14接触实现换热,经由加热区111加热后的热水进入混水区112后,与混水区112内的冷水进行混合,以使温度较高的热水的温度降低,避免停水后温度突高而产生停水温升,以保证出水温度恒定;并且出水口103朝向混水区112并呈倾斜设置,有利于将水流推向混水区112,以使水流在混水区112内不断冲击后混合地更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混水区112也加强了水流与发热件14的热传递,有利于将发热件14上的热量充分导入水中带走,从而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发热件14的表面温度降低又能够减少停水时杯体11内的余温,进一步避免停水温升。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11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进水管12连接于所述杯体11的底部,所述出水管13连接于所述杯体11的顶部,所述杯体11的底端与所述发热件14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加热区111,所述发热件14的顶端与所述杯体11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混水区112。
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呈沿竖向延伸设置的中空筒状结构,进水管12连接于杯体11的底部,出水管13连接于杯体11的顶部,从而实现底部进水,顶部出水,有利于延长水流与发热件14的接触时间,实现充分换热。发热件14设于杯体11内,发热件14的高度小于杯体11的高度,使得发热件14的顶端与杯体11的顶端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形成混水区112,杯体11内对应混水区112的下方空间形成加热区111。如此,进水管12输送的冷水进入杯体11底部后,从底部向上升高流经加热区111以进行加热,最后在顶部的混水区112混合后,再通过倾斜设置的出水口103输出,从而实现恒温出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13设有所述出水口103的一端自所述杯体11的顶端插入至所述杯体11内,所述出水口103靠近所述杯体11的周缘设置。如此,使得出水口103偏离于混水区112的中心设置,由于出水口103朝向混水区112呈倾斜设置,使得水流到达混水区112的侧边位置时又能够被出水口103的斜端面推向混水区112中心,从而使水流在混水区112混合更为均匀。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13包括相连通的弯曲管段131和延伸管段132,所述弯曲管段131位于所述杯体11的上方并向下弯曲,所述弯曲管段131的一端与所述杯体11连接并设有所述出水口103,所述延伸管段132与所述弯曲管段131的另一端连接并向下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13包括弯曲管段131和延伸管段132,其中,弯曲管段131位于杯体11的上方并呈向下弯曲的倒U形结构,弯曲管段131设有出水口103的一端伸入至杯体11内以与混水区112连通。可选地,弯曲管段131与杯体11焊接为一体,以降低漏水风险。延伸管段132的一端与弯曲管段131远离出水口103的一端连接并相通,延伸管段13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杯体11的下方。延伸管段132远离弯曲管段131的一端还设有出水接头16。可选地,出水接头16与延伸管段132焊接为一体,以降低漏水风险。经过混水区112混合后的水从出水口103流出至弯曲管段131,然后再经由延伸管段132输出至外部用水管路(例如花洒、水龙头等)。通过设计倒U形结构的弯曲管段131,并且弯曲管段131位于杯体11的上方,如此,在停止用水后,能够将杯体11内的余热最终集中在杯体11外的最顶部,通过弯曲管段131进行散热,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停水温升,同时倒U形结构的弯曲管段131还能够起到防虹吸的作用。
由于杯体11的体积需要设计地较小,使得杯体11的底部和顶部之间的距离通常较短,水流进人杯体11底部后水散乱开,又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从顶部出水口103流出,导致水流在杯体11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与发热件14的接触时间较短,换热不充分,为了进一步增大水流在杯体11内的停留时间,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2具有插入至所述杯体11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端面呈封闭设置,所述插入端的侧面设有所述进水口102。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热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由于水不是良好的热导体,所以发热件14对水加热不是通过热传导的形式,并且由于水是透明的,对辐射的影响小,所以发热件14对水加热也不是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发热件14对水加热主要是通过热对流的形式实现,水温升高,顶部温度很高,底部温度还是很低,热水上升,冷水还在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2具有自杯体11的底部侧面插入至杯体11内的插入端,通过将进水管12的插入端的端面封闭,并将进水口102设置在进水管12的插入端的侧面上,使得进水管12内的水流在通过进水口102流入至杯体11内时,可以沿着杯体11的内壁螺旋上升流动,以在杯体11内形成螺旋形式的水道,从而能够减缓热水上升,增加水流在杯体11内的停留时间,增大热对流的面积和时间,使水流与发热件14能够充分换热,从而有效带走发热件14表面的热量。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发热件14的使用寿命。其中,进水口102的形状设计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其他异形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延长发热件14的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14的接线端141穿出于所述杯体11的底面。可以理解的是,当即热加热杯10采用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形式时,杯体11的底部区域为冷水区,将发热件14的接线端141设计在杯体11的底部,有利于接线端141的散热,可进一步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即热加热杯的发热件通常采用螺旋式的发热管,也即发热管在杯体的轴向上螺旋延伸设置,发热管需要螺旋盘绕较多的圈数。发热管通常包括管体和设于管体内的发热丝,管体内还填充有镁粉。在发热管的折弯R角处镁粉容易松动,发热管的折弯R角数量越多,故障率越高。
为了进一步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14包括至少一个发热管142,所述发热管142包括弯曲管体142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曲管体1421两端的两个延伸管体1422,两所述延伸管体1422在所述杯体11的轴向上并行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4包括发热管142,发热管14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发热管142的两个延伸管体1422沿杯体的轴向(也即杯体11的高度方向)并行延伸设置,弯曲管体1421连接于两个延伸管体1422的同一端,使得发热管142呈U形或者倒U形设置,如此设计能够减小发热管142的折弯R角数量,减少发热管142内镁粉的松动,从而减少发热管142的故障率,进而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杯体11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进水管12连接于所述杯体11的底部,所述出水管13连接于所述杯体11的顶部,所述杯体11的底端与所述发热件14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加热区111,所述发热件14的顶端与所述杯体11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混水区112。发热件14设于杯体11内并沿竖向延伸设置,发热件14的发热管142呈倒U形设置,各发热管142的接线端141均自杯体11的底部穿出。如此,一方面通过将发热件14的发热管142设计为倒U形结构,能够减小发热管142的折弯R角数量,减少发热管142内镁粉的松动;另一方面,通过将各发热管142的接线端141均设于杯体11的底部,而杯体11的底部处于冷水区,有利于接线端141的散热;从而通过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142设置有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发热管142位于另一所述发热管142弯曲形成的空腔内。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4包括多个发热管142,多个发热管142可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以实现发热功率调节。并且各发热管142均呈U形设置并弯曲形成有空腔,通过将至少一个发热管142设于另一发热管142弯曲形成的空腔内,能够充分利用发热管142弯曲形成的空腔内的空间,如此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多个发热管142,从而可有效提升发热件14的功率密度,实现大功率、快速加热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设备,包括即热加热杯10。该即热加热杯10包括杯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和发热件14。所述杯体11设有加热区111和与所述加热区111连通的混水区112;所述进水管12与所述杯体11连接,所述进水管12具有与所述加热区111连通的进水口102;所述出水管13与所述杯体11连接,所述出水管13具有与所述混水区112连通的出水口103,所述出水口103朝向所述混水区112并呈倾斜设置;所述发热件14设于所述加热区111,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区111的水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热水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即热加热杯10,即热加热杯10的杯体11内设有加热区111和混水区112,加热区111内设置有发热件14,进水管12的进水口102与加热区111连通,出水管13的出水口103与混水区112连通。如此,经由进水管12输送的冷水进入加热区111后与发热件14接触实现换热,经由加热区111加热后的热水进入混水区112后,与混水区112内的冷水进行混合,以使温度较高的热水的温度降低,避免停水后温度突高而产生停水温升,以保证出水温度恒定;并且出水口103朝向混水区112并呈倾斜设置,有利于将水流推向混水区112,以使水流在混水区112内不断冲击后混合地更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混水区112也加强了水流与发热件14的热传递,有利于将发热件14上的热量充分导入水中带走,从而降低发热件14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发热件14的表面温度降低又能够减少停水时杯体11内的余温,进一步避免停水温升。如此能够提升热水设备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出水恒温功能,避免停水温升,同时发热件14的故障率低,能够延长热水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中,该即热加热杯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热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热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即热热水器、即热饮水机、电壁挂炉、智能卫浴等。
请参照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壳体20和电控组件30,所述电控组件30与所述即热加热杯10电性连接,所述壳体20内设有分隔件21,所述分隔件21将所述壳体20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所述即热加热杯10设于所述第一区域201,所述电控组件30设于所述第二区域202。
具体地,壳体20包括相互拼合的底壳和面盖,底壳和面盖围合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即热加热杯10和电控组件30的安装腔。为了便于看清楚热水设备的内部结构,图6和图7中的热水设备均省去了壳体20的面盖,即热加热杯10和电控组件30均安装于壳体20的底壳上。可选地,底壳还设有用于安装于墙体上的固定孔。电控组件30具体可包括主控板、电源等电器元件。壳体20内设有分隔件21,分隔件21可以与壳体20一体成型,或者分隔件21可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装配于壳体20上。可选地,分隔件21一体成型于壳体2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21一体成型于底壳的内侧面,能够简化制造工艺,并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分隔件21与底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流从分隔件21与底壳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第二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隔件21将壳体20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相互隔开,即热加热杯10设于第一区域201,电控组件30设于第二区域202。如此,使得热水设备的水路部分和电路部分能够分隔开,防止即热加热杯10出现异常情况时,水流溅到电路部分而出现漏电和短路的情况,可有效提升热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0内还设有接线区域203,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接线区域203内的端子台40,所述壳体20设有将所述接线区域203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20内设置有接线区域203,以便于安装端子台40,通过端子台40可进行电源线连接。电源线的进线端插入端子台40内,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电源线表面的冷凝水会滴落至接线区域203,通过在壳体20上设有排水孔22,能够将接线区域203内的冷凝水排出,以防止出现漏电和短路的情况,进一步提升热水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201与所述第二区域202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接线区域203位于所述第二区域202的上方,所述分隔件2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201和所述第二区域202之间的侧部挡板211,以及设于所述接线区域203和所述第二区域202之间的顶部挡板212,所述顶部挡板212用于将所述接线区域203内的水导向所述排水孔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沿横向并排布置,接线区域203布置于第一区域201的上方,整体布局紧凑。具体地,可将第一区域201布置于第二区域202的左侧或者右侧,例如,第一区域201布置于第二区域202的左侧,使得即热加热杯10布置于壳体20内的左侧区域,电控组件30(如主控板、电源等)布置于壳体20内的右侧区域,中间通过分隔件21的侧部挡板211隔开,如此能够实现水电分离,也便于维修。接线区域203位于第二区域202的上方,使得端子台40邻近电控组件30的上方设置,便于进行电源线连接。端子台40与电控组件30通过分隔件21的顶部挡板212隔开,端子台40连接的电源线的冷凝水滴落至顶部挡板212后,能够由顶部挡板212导向至排水孔22,以将冷凝水快速排出。可选地,分隔件21还包括与顶部挡板212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底部挡板,使得分隔件21大体呈“匚”形设置,分隔件21的顶部挡板212背离侧部挡板211的一侧,以及底部挡板背离侧部挡板211的一侧均与壳体20的侧壁连接,从而使得分隔件21与壳体20的侧壁能够围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第二区域202,电控组件30设置于该区域内,分隔件21围设于电控组件30的外围,能够对电控组件30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顶部挡板212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台40底部的第一板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20侧部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孔22位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设于端子台40的底部,通过第一板体可对端子台40起到限位和支撑作用。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呈向下倾斜设置,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的位置相对较低,而排水孔22设于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冷凝水滴落至顶部挡板212后能够沿着第二板体的斜面快速地流动至排水孔22,如此设计有利于冷凝水的快速排出。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0内的可控硅50,所述可控硅50与所述电控组件30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50用于根据所述电控组件30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发热件14的发热功率进行调节,所述进水管12的外侧设有散热片17,所述可控硅50与所述散热片17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控硅50可对发热件14的发热功率进行调节,可控硅5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实现对可控硅50的散热,通过在进水管12的外侧设有散热片17,可控硅50与散热片17接触,由于进水管12内的水流温度较低,通过散热片17可将低温传导至可控硅50,以对可控硅50进行散热,从而降低可控硅50的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其中,散热片17与进水管12可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等方式装配于一体。可选地,可控硅50与散热片17可通过模块化设计设置为一体,当需要使用时,直接将可控硅50散热片17模块通过紧固件装配于进水管12的外侧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组件30电性连接的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进水温度均设于所述进水管12,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出水管13,所述电控组件30用于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对所述发热件14的发热功率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水流量,进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水温度,出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出水温度。冷水经由进水管12输送至杯体11内,经过设置于进水管12的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信号后,例如检测到水流量达到1.5L/min,电控组件30根据流量传感器反馈的水流信号启动整机工作。电控组件30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通过电控组件30的主控芯片可换算出需要的功率,进而通过电控组件30发出控制信号以对发热件14的发热功率进行控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水设备包括与电控组件30电性连接的可控硅50,电控组件30的主控芯片换算出所需的发热功率后向可控硅50发出控制信号,进而通过可控硅50对发热件14的发热功率进行调节,以满足使用需求。如此,能够实现热水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使得热水设备在启动后能够迅速将发热件14调整至所需功率,从而实现快速加热。
可选地,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显示板60,通过显示板60可以显示热水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水温、加热时间等),以便于用户实时了解热水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用户也可通过显示板60上的操作按键进行控制。可选地,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杯体11外侧的限温器70,通过限温器70对杯体1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设有加热区和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混水区;
进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进水管具有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进水口;
出水管,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出水管具有与所述混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混水区并呈倾斜设置;以及
发热件,设于所述加热区,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区的水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杯体的底端与所述发热件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加热区,所述发热件的顶端与所述杯体的顶端之间限定出所述混水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设有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自所述杯体的顶端插入至所述杯体内,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杯体的周缘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相连通的弯曲管段和延伸管段,所述弯曲管段位于所述杯体的上方并向下弯曲,所述弯曲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杯体连接并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延伸管段与所述弯曲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并向下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具有插入至所述杯体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端面呈封闭设置,所述插入端的侧面设有所述进水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的接线端穿出于所述杯体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弯曲管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弯曲管体两端的两个延伸管体,两所述延伸管体在所述杯体的轴向上并行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热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设置有多个,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发热管位于另一所述发热管弯曲形成的空腔内。
9.一种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即热加热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壳体和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即热加热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即热加热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电控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接线区域,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接线区域内的端子台,所述壳体设有将所述接线区域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接线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上方,所述分隔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侧部挡板,以及设于所述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顶部挡板,所述顶部挡板用于将所述接线区域内的水导向所述排水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挡板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台底部的第一板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侧部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可控硅,所述可控硅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用于根据所述电控组件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发热件的发热功率进行调节,所述进水管的外侧设有散热片,所述可控硅与所述散热片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的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进水温度均设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出水管,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对所述发热件的发热功率进行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05840.6U CN219270685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PCT/CN2024/073339 WO2024160071A1 (zh) | 2023-01-31 | 2024-01-19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05840.6U CN219270685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70685U true CN219270685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1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05840.6U Active CN219270685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70685U (zh) |
WO (1) | WO202416007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0071A1 (zh) * | 2023-01-31 | 2024-08-08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43479C1 (de) * | 2001-09-05 | 2003-01-30 |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 Zusatzheizgerät mit einem Wärmeübertrager |
CN202675630U (zh) * | 2012-07-10 | 2013-01-16 | 厦门奥华斯电器有限公司 | 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杯 |
CN106288332B (zh) * | 2015-06-08 | 2019-03-22 | 福建斯狄渢电开水器有限公司 | 一种即热式加热器 |
CN108917178B (zh) * | 2018-08-23 | 2024-02-02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杯、加热系统和电热水器 |
CN208671362U (zh) * | 2018-08-23 | 2019-03-29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杯、加热系统和电热水器 |
CN208751009U (zh) * | 2018-09-14 | 2019-04-16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加热杯及热水器 |
CN111189215B (zh) * | 2018-11-14 | 2022-02-1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加热器和热水设备 |
KR102516594B1 (ko) * | 2020-06-22 | 2023-04-03 | 최재환 | 입수라인히터가 구비된 순간가열식 온수기 |
CN112682945A (zh) * | 2020-12-30 | 2021-04-20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及热水器 |
CN219270685U (zh) * | 2023-01-31 | 2023-06-30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20205840.6U patent/CN219270685U/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19 WO PCT/CN2024/073339 patent/WO2024160071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0071A1 (zh) * | 2023-01-31 | 2024-08-08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60071A1 (zh) | 2024-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270685U (zh) | 即热加热杯和热水设备 | |
CN109936963B (zh) | 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 |
JP4303263B2 (ja) | 洗浄機用瞬間式温水装置 | |
US20180106497A1 (en) | Tankless Water Heater | |
CN206077917U (zh) | 一种电路板水冷盒 | |
CN112682945A (zh) | 加热组件及热水器 | |
CN109965698B (zh)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饮水机 | |
CN209748008U (zh) | 一种智能配电终端的散热除湿结构 | |
CN209326134U (zh) | 一种用于医学检测设备的防凝露低温孵育装置 | |
CN211022258U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饮水机 | |
CN211788524U (zh) |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e型配电变压器 | |
CN213984013U (zh) | 加热组件及热水器 | |
CN111854147A (zh) | 加热系统 | |
CN212511393U (zh) | 多能热水系统 | |
CN210128485U (zh) | 液体加湿装置和取暖器 | |
JP6475598B2 (ja) | 液体加熱装置 | |
CN210671124U (zh) | 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 |
CN110326974B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饮水机 | |
CN211552024U (zh) | 一种热水器 | |
CN217929216U (zh) | 即热式加热器组件 | |
CN210827732U (zh) |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上的水冷散热装置 | |
CN216797350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8033429U (zh) | 冷媒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8600015U (zh) | 一种电加热模块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256701U (zh) | 即热式饮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