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8922U -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8922U
CN219268922U CN202223438726.2U CN202223438726U CN219268922U CN 219268922 U CN219268922 U CN 219268922U CN 202223438726 U CN202223438726 U CN 202223438726U CN 219268922 U CN219268922 U CN 219268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rear shell
bending piece
housing assembly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87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龙
李伟
杨景发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jia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ojia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jia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ojia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87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8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8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8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机技术领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后壳,所述中框包括框本体和自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中框并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片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并减小壳体的厚度。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视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目前,平板电视的设计越来越注重薄和宽,即机身要薄,而屏幕要宽。当前的平板电视机结构通常由液晶显示屏模组、前壳、后壳组成。传统的电视机主要通过螺钉将后壳固定安装于其它结构上,这种装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螺钉,加工成本较高且加工效率较低,并且外露于后壳的螺钉头部会影响电视机的整体外观。
为了使得电视外观更美观,一些电视机后壳由螺丝固定升级为卡扣结构,然而其卡扣结构通过后壳与后背板进行扣合固定,后壳与后背板间需预留有较大的间隙,使得后壳的厚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保证电视机壳体的美观性,并减小壳体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后壳,所述中框包括框本体和自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中框并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片卡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后壳包括后盖和安装折边,所述安装折边上设置有公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公扣相应的母扣,所述后壳通过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与所述中框卡扣连接。
可选的,所述公扣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盖的端面,所述扣合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安装折边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安装折边的内侧设置,以使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收容空间。
可选的,所述母扣由所述第一折弯片的背离所述框本体的侧边上的缺口形成,所述公扣的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缺口,所述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缺口的底部的背离所述后盖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缺口的底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可选的,所述安装折边上还设置有公止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公止口相应的母止口,所述后壳通过所述母止口和所述公止口的插接关系与所述中框限位卡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盖的端面凸设有插接块,以形成所述公止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还开设有插接孔,以形成所述母止口;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插接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弯片的翻折位置低于所述框本体朝向所述后壳的端面。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依次围设于所述后壳的边缘;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中,每一侧边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壳体组件,还包括显示屏和后背板,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后背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有第二折弯片,所述第二折弯片与所述第一折弯片间隔设置形成放置槽,所述后背板的四周边缘伸入所述放置槽内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在本壳体组件的技术方案中,中框包括框本体和自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后壳盖设于中框并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折弯片卡扣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丝进行固定的技术方案来说,减少了螺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且避免了螺钉外露影响美观性。且后壳通过卡扣结构与中框相互卡紧,使得中框在作为支撑件的基础上,起到扣合后壳的作用,无需在后壳与中框间留设过大的间隙,较现有的卡扣结构能降低6-8mm,从而使后壳做到更薄,以有利于整机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框和后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后背板和塑胶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组件 20 后壳
10 中框 21 后盖
11 框本体 22 安装折边
111 第一侧边 221 公扣
112 第二侧边 222 公止口
113 第三侧边 30 显示屏
12 第一折弯片 40 后背板
121 母扣 41 台阶部
122 母止口 50 塑胶件
13 第二折弯片 60 光学模组
14 放置槽 200 电视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传统的电视机主要通过螺钉将后壳固定安装于其它结构上,这种装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螺钉,加工成本较高且加工效率较低,并且外露于后壳的螺钉头部会影响电视机的整体外观。为了使得电视外观更美观,一些电视机后壳由螺丝固定升级为卡扣结构,然而其卡扣结构通过后壳与后背板进行扣合固定,后壳与后背板间需预留有较大的间隙,使得后壳的厚度加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100。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100的实施例包括中框10和后壳20,中框10包括框本体11和自框本体11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12,后壳20盖设于中框10并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折弯片12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100适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广告机、教育机等显示装置,以下将以电视机200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电视机200壳体组件100包括显示屏30、光学模组60、后背板40、中框10、后壳20等组件,后壳20覆盖于中框10的后端以形成电视机200的后端外壳。中框10的后端即电视机200工作时中框10背向显示屏30的一端,或面向后壳20的一端,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位于后壳20的前方;显示屏30设于中框10的前端,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显示屏30与后壳20间形成有容置腔,后背板40设于容置腔内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后壳20的大小与形状与中框10的大小与形状相适配,以与中框10的结合形成前端敞口的容置腔体,显示屏30盖设于前端敞口上以将腔体进行封闭,光学模组60和后背板40置于容置腔体内。其中,中框10作为平板电视的主要承载体,一方面用于支撑显示屏30面板,另一方面用于定位光学模组60。中框10可由塑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后壳20可与中框10采用同种材质,也可由金属制成,如电镀锌板、镀锌板、铝板、铝合金板。
在本壳体组件100的技术方案中,中框10包括框本体11和自框本体11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12,后壳20盖设于中框10并通过卡扣结构与第一折弯片12卡扣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丝进行固定的技术方案来说,减少了螺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且避免了螺钉外露影响美观性。而现有技术中采用后壳20与后背板40进行卡扣连接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卡扣弹性,后壳20与后背板40间需留设有11mm作用的间隙,从而导致后壳20凸出的厚度过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结构使后壳20与中框10相互卡紧,使得中框10在作为支撑件的基础上,起到扣合后壳20的作用,无需在后壳20与中框10间留设过大的间隙,较现有的卡扣结构能降低6-8mm,从而使后壳20做到更薄,以有利于整机的薄型化。
具体的,后壳20包括后盖21和安装折边22,安装折边22上设置有公扣221,第一折弯片12上设置有与公扣221相应的母扣121,后壳20通过公扣221和母扣121与中框10卡扣连接。
安装时,后壳20盖设于中框10上,公扣221与母扣121相互扣合,使得安装折边22与第一折弯片12紧密贴合,以此实现后壳20与中框10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公扣221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连接部凸设于安装折边22的背离后盖21的端面,扣合部由连接部的背离安装折边22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连接部靠近安装折边22的内侧设置,以使扣合部与安装折边22的背离后壳20的端面之间形成收容空间。
公扣221整体形状呈类L形,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连接部和扣合部一体连接。连接部为安装折边22一外伸的凸块,凸设于安装折边22的端面,端面为背离后壳20的一面,即电视机200工作时朝向显示屏30的一面。连接部靠近安装折边22的内侧设置,扣合部垂直于连接部并从连接部的端部向外侧凸出设置,其中内侧为安装折边22朝向容置腔体的一侧,外侧为朝向周边环境的一侧。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安装折边22的厚度,即扣合部与安装折边22非平齐凸设,安装折边22、连接部和扣合部间形成一凹槽形的收容空间。
母扣121由第一折弯片12的背离框本体11的侧边上的缺口形成。缺口为U型缺口,U型缺口的开口方向背向框本体11的一侧,且在距离框本体111~2cm时闭合。公扣221与母扣121进行扣合时,公扣221的连接部穿设于缺口,扣合部扣合于第一折弯片12背离后盖21的一侧表面上,缺口的底部收容于收容空间中。由此,第一折弯片12将收容空间进行封堵,以提高后壳20与中框10卡扣连接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折边22上还设置有公止口222,第一折弯片12上设置有与公止口222相应的母止口122,后壳20通过母止口122和公止口222的插接关系与中框10限位卡接。
具体的,安装折边22的背离后盖21的端面凸设有插接块,以形成公止口222;第一折弯片12上还开设有插接孔,以形成母止口122;插接块插设于插接孔。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0包括框本体11和自框本体11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12,第一折弯片12上设置有母扣121和公止口222,公止口222与母扣121相邻间隔设置;相应的,后壳20的安装折边22上设置有与母扣121相适配的公扣221,及与公止口222相适配的母止口122。安装时,后壳20盖设于中框10上,公扣221与母扣121相扣,公止口222与母止口122相扣,使得安装折边22与第一折弯片12紧密抵接。止口起到后壳20定位与限位的作用,防止后壳20与中框10装配时发生错位、产生断差。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2,第一折弯片12的翻折位置低于框本体11朝向后壳20的端面。
第一折弯片12可沿着框本体11朝向后壳20的端面平齐翻折设置,但为了进一步增强后壳20和中框10连接部位的隐蔽性,第一折弯片12的折翻位置低于框本体11朝向后壳20的端面,框本体11部分凸出第一连接片。框本体11凸出第一连接片的部分形成一凸台,后壳20与第一连接片卡扣连接时,安装折边22的边缘抵接于凸台上,凸台可避免安装折边22发生外翻,同时增强壳体组件100的稳固性。
参照图3,中框10包括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和第三侧边113,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和第三侧边113依次围设于后壳20的边缘;在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和第三侧边113中,每一侧边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结构。
中框10三边围设于安装折边22的边缘,包括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和第三侧边113。其中,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为电视机200工作时的左右侧边,第三侧边113为电视机200工作时的顶边。中框10围设于安装折边22的边缘,减小了中框10的边宽大小,促进平板电视的边宽进一步减小,实现更大的屏幕占比。每边中框10上设置有多个卡扣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多个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当每周边只设置两个第一卡扣结构时,优选设置于中框10的拐角处,保证中框10角边连接的稳固性;当每边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一卡扣结构时,优选等距间隔设置。由此,后壳20的多条安装折边22与中框10均能形成卡接,增强了后壳20与中框10之间安装的稳固性;同时,中框10和后壳20凭借第一卡扣结构存在固定的配合与安装步骤,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30、后背板40及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显示屏30设于中框10背离后壳20的一侧,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显示屏30与后壳20间形成有容置腔;后背板40设于容置腔内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为螺丝连接,第一折弯片12和后背板40相应位置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螺丝贯穿螺纹孔旋转拧紧即可实现中框10与后背板40的固定连接。
框本体11向内翻折形成有第二折弯片13,第二折弯片13与第一折弯片12间隔设置形成放置槽14,后背板40的四周边缘伸入放置槽14内与中框10固定连接。
第一折弯片12、第二折弯片13由框本体11向内翻折形成,并与框本体11为一体式注塑成型。第二折弯片13与第一折弯片12平行间隔设置,第二折弯片13设于第一折弯片12的前端,前端即显示装置工作时朝向显示屏30的一端。第一折弯片12、第二折弯片13和框本体11形成一放置槽14,放置槽14内设置有塑胶件50,塑胶件50用于抵压光学模组60。光学模组60设于后背板40与显示屏30之间的容腔内,光学模组60的四周边缘伸入放置槽14内与第二折弯片13的连接面抵接,而后放置槽14内嵌入塑胶件50,塑胶件50与第二折弯片13将光学模组60夹在中间,对光学模组60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塑胶件50的材质可选PP(聚丙烯)、PA(聚酰胺)、PC(聚碳酸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塑胶件50呈L型,包括水平部和与水平部垂直连接的和竖直部,参照图5,塑胶件5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后背板40进行连接。横向部上形成有多个卡槽,竖直部上形成有多个内凹的卡扣,相应的,台阶部41上形成有相对的卡扣和卡槽。后背板40和塑胶件50间形成第二卡扣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文本后,不难得知第二卡扣结构的设计思路,因此这里不做详细赘述。塑胶件5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后背板40固定连接,以此实现塑胶件50的快速拆卸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组装时,首先通过螺丝将中框10与后背板40进行连接固定,将光学模组60嵌入后背板40的安装槽内,塑胶件5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后背板40进行卡扣连接,并抵压光学模组60,组装显示屏30,而后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将后壳20与中框10进行卡扣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包括框本体和自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的第一折弯片;
后壳,所述后壳盖设于所述中框并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弯片卡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后盖和安装折边,所述安装折边上设置有公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公扣相应的母扣,所述后壳通过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与所述中框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包括连接部和扣合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盖的端面,所述扣合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安装折边的端部向外凸出设置;
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安装折边的内侧设置,以使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收容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由所述第一折弯片的背离所述框本体的侧边上的缺口形成,所述公扣的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缺口,所述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缺口背离所述后盖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缺口的底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折边上还设置有公止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公止口相应的母止口,所述后壳通过所述母止口和所述公止口的插接关系与所述中框限位卡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折边的背离所述后盖的端面凸设有插接块,以形成所述公止口;所述第一折弯片上还开设有插接孔,以形成所述母止口;
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插接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片的翻折位置低于所述框本体朝向所述后壳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依次围设于所述后壳的边缘;
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中,每一侧边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扣结构。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壳体组件,还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间形成有容置腔;和
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本体向内翻折形成有第二折弯片,所述第二折弯片与所述第一折弯片间隔设置形成放置槽,所述后背板的四周边缘伸入所述放置槽内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CN202223438726.2U 2022-12-21 2022-12-21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268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8726.2U CN219268922U (zh) 2022-12-21 2022-12-21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8726.2U CN219268922U (zh) 2022-12-21 2022-12-21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8922U true CN219268922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4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8726.2U Active CN219268922U (zh) 2022-12-21 2022-12-21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8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6543B1 (en) Self-sealing accessible container
CN105792574B (zh) 终端设备
JP5304832B2 (ja) 筐体の防水構造
CN103327142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中的电池盖防水的装置
CN219268922U (zh) 壳体组件及显示装置
TW201220616A (en)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water-proof element thereof
CN111328230A (zh) 无线传屏装置
CN207123681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2623471U (zh) 一种膜片安装卡扣、膜片安装结构及背光模组
CN212086649U (zh) 无线传屏装置
CN216121011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CN111182747B (zh) 后壳安装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1149129U (zh) 中框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13232828U (zh)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11821956U (zh) 一种户外防水壁灯
JP2013171620A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CN216980054U (zh) 液晶显示器
CN118315221B (zh) 按键结构及智能眼镜
CN221203020U (zh) 密封结构、电气盒及户外电气设备
CN211375253U (zh) 一种新型密封防异物及漏光的液晶模组结构
CN114815396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9958087U (zh) 一种防水型圆形智能手表中框
CN217506306U (zh) 显示设备
CN213425603U (zh) 低压开关柜抽屉单元用仪表框及具有该仪表框的抽屉单元
CN220577058U (zh) 堵盖及汽车仪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