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4997U -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4997U
CN219264997U CN202320254013.6U CN202320254013U CN219264997U CN 219264997 U CN219264997 U CN 219264997U CN 202320254013 U CN202320254013 U CN 202320254013U CN 219264997 U CN219264997 U CN 219264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osion
proof
cylinder
wat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40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梁飞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ji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ji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ji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ji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40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4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4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4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包括带外筒壁、外底板和上开口的外筒体;带内筒壁、盖封板和下开口的内筒体;覆盖于外筒壁的支撑环;防爆筒;套设于防爆筒外侧且其顶端高于防爆筒顶端的外水封槽;底端设有通水口的防爆顶盖;移载装置、输水装置和烟道;内筒壁嵌于支撑环内侧;盖封板设有安装口;烟道穿过地面、外底板和下开口伸入内筒体;防爆筒嵌于安装口内侧;移载装置用于驱动防爆顶盖在外水封槽上方升降;输水装置用于对外筒注水使烟道和外筒间形成淹没下开口的第一水封区;注水管用于在防爆顶盖抵达外水封槽时向外水封槽注水使防爆筒与外水封槽间形成淹没通水口的第二水封区。该炉体压力安全装置能在炉内压力骤升时对炉体泄压并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炉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炉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通常为直接在炉盖上开泄压口,并用金属防护盖覆盖在泄压口上,在电炉发生塌料事故或炉内压力骤升时,金属防护盖在压力作用下崩飞并敞开泄压口,实现电炉泄压和抑爆。金属防护盖被崩飞时速度较快、飞行距离较长,导致电炉附近的作业人员容易受到伤害。此外,在电炉停机后还需要作业人员爬升至炉盖上重新安装金属防护盖,在此过程中若电炉再次塌料同样容易造成人员伤害。这种电炉还缺乏泄压后对炉体的降温手段。因此这种压力安全装置的安全系数低,还会影响电炉的工况和生产运行率并提高人员作业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实现电炉泄压时容易伤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支撑环、防爆筒、外水封槽、防爆顶盖、移载装置、输水装置和烟道;
其中,外筒体包括外筒壁、封闭外筒壁底端的外底板和敞开外筒壁顶端的上开口;外底板支撑于地面;支撑环固定于外筒壁顶端;
内筒体包括内筒壁、封闭内筒壁顶端的盖封板和敞开内筒壁底端的下开口;内筒壁嵌设于支撑环内侧,内筒壁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对应伸入和露出外筒体;盖封板设有安装口;烟道先后穿过地面、外底板和下开口并伸入内筒体;
防爆筒顶端和底端均敞口,防爆筒嵌设于安装口内侧,防爆筒的顶端露出内筒体;外水封槽套设于防爆筒外侧,外水封槽顶端高于防爆筒顶端,外水封槽设有注水管;防爆顶盖的径向尺寸介于防爆筒和外水封槽之间、其高度大于外水封槽底端至防爆筒顶端的距离;防爆顶盖底端设有至少一个通水口;移载装置设于防爆筒上方,用于驱动防爆顶盖在外水封槽正上方升降运动;
输水装置用于对外筒体注水,以使烟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淹没下开口的第一水封区;
注水管用于在防爆顶盖底端抵达外水封槽时向外水封槽内注水,以使防爆筒与外水封槽之间形成淹没通水口的第二水封区。
优选地,输水装置包括:
主输水管、溢流管、溢流阀和排污阀;
主输水管连通于外筒体底端;溢流管的一端连通于外筒体且低于烟道顶端,溢流管的另一端连通于主输水管;溢流阀设于溢流管,排污阀设于主输水管,且位于溢流管和主输水管的连接处与外筒体之间。
进一步地,炉体压力安全装置还包括:
上安装架,包括安装侧壁,封闭安装侧壁顶端的上端承重板、敞开安装侧壁底端的开口端和固定安装于上安装架的内侧面的引导板;引导板设有导向孔;外水封槽和防爆筒顶端伸入上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内侧面固定抵接于外水封槽的外侧面;
移载装置包括:轴承、转轴、驱动机构、导向轮、牵引吊绳和定位拉杆;轴承固定安装于上端承重板底端,转轴安装于轴承上并固定连接于驱动机构,导向轮固定安装于转轴上,牵引吊绳绕设于导向轮上,牵引吊绳的一端从导向轮向下延伸,定位拉杆穿过导向孔,定位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牵引吊绳向下延伸的末端,定位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防爆顶盖顶端,驱动机构可驱动转轴和导向轮转动,以带动牵引吊绳、定位拉杆和防爆顶盖沿导向孔靠近或远离外水封槽升降运动。
优选地,防爆顶盖包括防爆环和设于防爆环顶端的顶封板,防爆环的内径大于防爆筒的外径,且防爆环的外径小于侧槽壁的内径,防爆环的高度大于底槽壁至防爆筒顶端的距离,通水口设于防爆环底端,第二水封区的水位与防爆筒顶端相平齐。
优选地,上安装架、防爆筒、外筒体、内筒体、烟道均呈圆柱形,顶封板呈圆盘形,侧槽壁和防爆环均呈圆环形,底槽壁呈圆环形且垂直于侧槽壁和防爆环。
优选地,通水口设有多个,多个通水口沿侧槽壁的周向均匀间隔且等高设置。
优选地,外筒壁和外底板、烟道和外底板、支撑环和内筒壁、内筒壁和盖封板、防爆筒和盖封板之间分别对应通过多个三角筋固定连接。
优选地,支撑环和内筒壁之间沿内筒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缓冲垫板,支撑环和外筒壁之间通过多个角钢圈固定连接。
优选地,外底板通过支撑框架支撑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炉系统,包括设于顶层楼面板下方楼层空间内的电炉主体,还包括上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地面为顶层楼面板顶端的顶层楼面,外底板设有形状与烟道的外形相匹配的让位口,顶层楼面板设有可供烟道穿过的烟道口;
烟道从电炉主体向上延伸,先后穿过烟道口、让位口和下开口并伸入内筒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对炉体的水封区,炉内压力骤升时通过击穿水封区泄压并以水体对烟道降温,提高电炉安全系数和生产运行率,避免电炉塌料造成事故,减轻人员安全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应该理解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对这些附图进行变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沿A方向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的支撑框架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外筒体;11、外筒壁;12、外底板;121、让位口;13、上开口;2、内筒体;21、内筒壁;22、盖封板;221、加强槽钢;23、下开口;3、支撑环;31、缓冲垫板;32、角钢圈;4、防爆筒;5、外水封槽;51、底槽壁;52、侧槽壁;521、注水管;6、防爆顶盖;61、防爆环;611、通水口;62、顶封板;7、移载装置;71、上安装架;711、安装侧壁;712、上端承重板;713、开口端;72、引导板;721、导向孔;73、轴承;74、转轴;75、导向轮;76、牵引吊绳、77、定位拉杆;78、驱动机构;781、支撑架;782、油缸座;783、液压油缸;784、拉框;785、液压管;8、输水装置;81、主输水管;82、溢流管;821、溢流阀;83、排污阀;9、顶层楼面板;91、烟道口;92、烟道;93、支撑框架;10、三角筋。
其中,图中其它标记:
C、第一水封区;D、第二水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5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支撑环3、防爆筒4、外水封槽5、防爆顶盖6、移载装置7、输水装置8和烟道92。
请参阅图1、3,外筒体1包括外筒壁11、封闭外筒壁11底端的外底板12和敞开外筒壁11顶端的上开口13,外筒体1和上开口13之间形成外筒容纳空间;输水装置8连接于外筒壁11并连通外筒容纳空间,外底板12支撑于地面并设有让位口121,优选将外底板12和外筒壁11焊接或通过密封件水密连接;支撑环3底端覆盖并固定于外筒壁11远离地面的顶端,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支撑环3的中轴线与外筒壁11的中轴线同轴线设置。
请参阅图1、3,内筒体2包括内筒壁21、封闭内筒壁21顶端的盖封板22和敞开内筒壁21底端的下开口23,内筒体2和下开口23之间形成内筒容纳空间;内筒壁21的中轴线与外筒壁11的中轴线同轴线设置,内筒壁21的外形与支撑环3的内侧面轮廓相匹配,内筒壁21穿过支撑环3且内筒壁21的外侧面固定抵接于支撑环3的内侧面,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内筒壁21靠近地面的底端伸入外筒体1的外筒容纳空间,内筒壁21远离地面的顶端露出外筒体1;盖封板22设有安装口;烟道92的外形与外底板12的让位口121的形状相匹配,烟道92从地面下方向上靠近外筒体1延伸,先后穿过地面、外底板12的让位口121、外筒容纳空间和下开口23并伸入内筒体2内部的内筒容纳空间,烟道92的外侧面固定抵接于外底板12的让位口121的内侧面,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密封件水密连接。
请参阅图1、3,输水装置8用于对外筒注水或排水,以使烟道92和外筒之间形成淹没内筒的下开口23、充入内筒容纳空间和外筒容纳空间,且水位低于烟道92顶端出口的第一水封区C。在本实施例中,输水装置8包括:主输水管81、溢流管82、溢流阀821和排污阀83;主输水管81连通于外筒体1底端;溢流管82的一端连通于外筒体1且低于烟道92远离地面的顶端,溢流管82的另一端连通于主输水管81;溢流阀821设于溢流管82,排污阀83设于主输水管81,且位于溢流管82和主输水管81的连接处与外筒体1之间。溢流阀821用于在第一水封区C的水位高于溢流阀821相对外底板12的高度时,通过传感器装置控制溢流阀821开启阀门溢流,直至水位低于溢流阀821的高度,避免第一水封区C水位抵达烟道92顶端出口灌入烟道92。
请参阅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烟道92顶端出口与外底板12的相对高度低于外筒壁11顶端与外底板12的相对高度,且内筒壁21伸入外筒体1的外筒容纳空间的部分高度占内筒壁21总高度的比例,大于内筒壁21露出外筒体1的部分高度占内筒壁21总高度的比例,使得烟道92伸入内筒体2的部分,在其两侧形成内筒壁21和外筒壁11覆盖的双层筒体。
请一并参阅图1-3,防爆筒4为顶端和底端均敞口的空心筒体,防爆筒4的中轴线与外筒壁11的中轴线同轴线设置,防爆筒4的外形与安装口的形状相匹配,防爆筒4穿过安装口,且防爆筒4的外侧面固定抵接于安装口的内侧面,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防爆筒4远离地面的顶端露出内筒体2,防爆筒4靠近地面的底端优选伸入内筒体2的内筒容纳空间;外水封槽5包括侧槽壁52、连接于侧槽壁52靠近地面的底端的底槽壁51,底槽壁51中部设有形状与防爆筒4的外形相匹配的安装口,外水封槽5的底槽壁51通过该安装口固定抵接于防爆筒4的外侧面,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密封件水密连接;外水封槽5和防爆筒4之间形成槽体容纳空间;外水封槽5的侧槽壁52远离地面的顶端高于防爆筒4顶端,侧槽壁52设有连通槽体容纳空间的注水管521。
请一并参阅图1-3,防爆顶盖6的内径大于防爆筒4的外径,防爆顶盖6的外径小于侧槽壁52的内径,防爆顶盖6的高度(本申请中高度为沿外筒体1中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底槽壁51至防爆筒4顶端的距离;防爆顶盖6底端设有至少一个通水口611;移载装置7设于防爆筒4上方,用于驱动防爆顶盖6在外水封槽5正上方升降运动,以使防爆顶盖6靠近或远离外水封槽5。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防爆顶盖6包括防爆环61和设于防爆环61顶端的顶封板62,二者之间可以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形;防爆环61的内径大于防爆筒4的外径,且防爆环61的外径小于侧槽壁52的内径,防爆环61的高度大于底槽壁51至防爆筒4顶端的距离,防爆环61的高度优选为大于外水封槽5的侧槽壁52的高度,通水口611设于防爆环61底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水口611设有多个,多个通水口611沿侧槽壁52的周向均匀间隔且等高设置。
注水管521用于在防爆顶盖6底端抵接于底槽壁51时向外水封槽5内注水,以使防爆筒4与外水封槽5之间形成充入槽体容纳空间、并且淹没通水口611的第二水封区D,使得第二水封区D和第一水封区C相配合,在外筒体1的中轴线方向(即高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即分别在防爆筒4顶端和外筒体1的底部对烟道92连接的电炉主体实现水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水封区D的水位与防爆筒4顶端相平齐,在水位低于防爆筒4顶端时,通过传感器装置控制注水管521向外水封槽5内注水,直至水位抵达预设高度。
请一并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炉体压力安全装置还包括:
上安装架71,包括安装侧壁711,封闭安装侧壁711顶端的上端承重板712、敞开安装侧壁711底端的开口端713和固定安装于上安装架71的内侧面的引导板72,上安装架71各部分之间优选采用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引导板72设有导向孔721;外水封槽5和防爆筒4顶端伸入上安装架71,开口端713的内侧面固定抵接于外水封槽5的外侧面,优选将二者焊接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3,移载装置7包括:轴承73、转轴74、驱动机构78、导向轮75、牵引吊绳76和定位拉杆77;轴承73固定安装于上端承重板712底端,转轴74安装于轴承73上并固定连接于驱动机构78,导向轮75固定安装于转轴74上,牵引吊绳76绕设于导向轮75上,牵引吊绳76的一端从导向轮75向下延伸,定位拉杆77穿过导向孔721,定位拉杆77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牵引吊绳76向下延伸的末端,定位拉杆77的底端固定连接于防爆顶盖6顶端的顶封板62,驱动机构78可驱动转轴74和导向轮75转动,以带动牵引吊绳76、定位拉杆77和防爆顶盖6沿导向孔721靠近或远离外水封槽5升降运动。驱动机构78可采用电机、油缸(液压)或气缸驱动,也可采用手动驱动。导向轮75优选为定滑轮,牵引吊绳76优选采用钢丝绳。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78采用液压机构,包括:
支撑架781,设于外筒体1一侧,可以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和外筒壁11固定连接;油缸座782,倾斜安装于支撑架781远离地面的顶端,油缸座782的倾斜顶端面的垂线方向指向防爆筒4上方的导向轮75;液压油缸783,垂直穿过并固定安装于油缸座782的倾斜顶端面,液压油缸783侧面连通液压管785;拉框784,垂直穿过油缸座782的倾斜顶端面,并套设于液压油缸783外侧,拉框784的一端与液压油缸783的液压伸缩杆固定连接,拉框784的另一端与牵引吊绳76的一端固定连接;牵引吊绳76绕过导向轮,牵引吊绳76的另一端经过导向轮75的引导与防爆顶盖6的顶封板62固定连接。通过液压油缸783的液压伸缩杆驱动拉框784沿垂直于油缸座782的倾斜顶端面的方向伸缩运动,带动牵引吊绳76在导向轮75的引导下拉动定位拉杆77及防爆顶盖6远离外水封槽5上升,或者吊装定位拉杆77及防爆顶盖6靠近外水封槽5下降,在注水形成第二水封区D前实现防爆顶盖6的自动定位移载,提高防爆顶盖6的定位安装精度和电炉生产运行效率。
请参阅图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防爆筒4呈圆柱形,顶封板62呈圆盘形,侧槽壁52和防爆环61均呈圆环形,底槽壁51呈圆环形且垂直于侧槽壁52和防爆环61。外筒壁11和外底板12、烟道92和外底板12、支撑环3和内筒壁21、内筒壁21和盖封板22、防爆筒4和盖封板22之间分别对应通过多个三角筋10固定连接。支撑环3和内筒壁21之间沿内筒壁2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优选为四个)缓冲垫板31,支撑环3和外筒壁11之间通过多个角钢圈32(优选为四个)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3、4,外底板12通过支撑框架93支撑于地面。支撑框架93优选为工字形金属架,包括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由横截面为工字形或H形的多根金属支撑轨纵横焊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炉系统,包括设于顶层楼面板9下方楼层空间内的电炉主体,还包括上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地面为顶层楼面板9顶端的顶层楼面,顶层楼面板9设有可供烟道92穿过的烟道口91;烟道92从电炉主体向上延伸,先后穿过烟道口91、外底板12的让位口121、外筒容纳空间和下开口23并伸入内筒体2内的内筒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应用其的电炉系统的安全工作原理为:
内筒体2的内筒容纳空间通过下开口23和外筒体1的外筒容纳空间连通,防爆筒4底端通过其敞口和内筒体2的内筒容纳空间连通;通过输水装置8向外筒体1内灌水,以使烟道92和外筒体1之间形成淹没下开口23、充入内筒容纳空间和外筒容纳空间,且水位低于烟道92顶端出口高度的第一水封区C。
通过驱动机构78自动或手动驱动牵引吊绳76带动定位拉杆77,以将防爆顶盖6定位升降,当防爆顶盖6向下运动直至抵达并支撑于外水封槽5的底槽壁51顶端时,由注水管521向外水封槽5和防爆筒4之间形成的槽体容纳空间内灌水,灌入的水体从外水封槽5和防爆顶盖6的防爆环61之间形成的容腔,经防爆顶盖6的防爆环61底端的通水孔,流入防爆环61和防爆筒4之间形成的容腔,直至水面淹没通水孔并升高至接近与防爆筒4的顶端敞口高度平齐,水体形成充斥槽体容纳空间的第二水封区D,第二水封区D和第一水封区C在外筒体1高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即分别在防爆筒4顶端和外筒体1底部对烟道92连接的顶层楼面板9下方的电炉主体实现水封。
当烟道92压力骤升时,第二水封区D被击穿实现电炉泄压,第一水封区C用于对烟道92进行降温,第二水封区D的部分水体流入防爆筒4并为防爆筒4降温,加上烟道92两侧的内、外双层筒体保护,实现电炉防爆泄压,保障炉体压力安全。
当炉体压力恢复正常时,由注水管521重新灌入水体至预设高度恢复第二水封区D。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支撑环、防爆筒、外水封槽、防爆顶盖、移载装置、输水装置和烟道;
所述外筒体包括外筒壁、封闭所述外筒壁底端的外底板和敞开外筒壁顶端的上开口;所述外底板支撑于地面;所述支撑环固定于外筒壁顶端;
所述内筒体包括内筒壁、封闭所述内筒壁顶端的盖封板和敞开内筒壁底端的下开口;内筒壁嵌设于支撑环内侧,内筒壁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对应伸入和露出外筒体;所述盖封板设有安装口;所述烟道先后穿过所述地面、外底板和所述下开口并伸入内筒体;
所述防爆筒顶端和底端均敞口,防爆筒嵌设于所述安装口内侧,防爆筒的顶端露出内筒体;所述外水封槽套设于防爆筒外侧,外水封槽顶端高于防爆筒顶端,外水封槽设有注水管;所述防爆顶盖的径向尺寸介于防爆筒和外水封槽之间、其高度大于外水封槽底端至防爆筒顶端的距离;防爆顶盖底端设有至少一个通水口;所述移载装置设于防爆筒上方,用于驱动防爆顶盖在外水封槽正上方升降运动;
所述输水装置用于对外筒体注水,以使烟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淹没下开口的第一水封区;
所述注水管用于在防爆顶盖抵达外水封槽时向外水封槽内注水,以使防爆筒与外水封槽之间形成淹没所述通水口的第二水封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装置包括:
主输水管、溢流管、溢流阀和排污阀;
所述主输水管连通于所述外筒体底端;所述溢流管的一端连通于外筒体且低于所述烟道顶端,溢流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主输水管;所述溢流阀设于溢流管,所述排污阀设于主输水管,且位于溢流管和主输水管的连接处与外筒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安装架,包括安装侧壁,封闭所述安装侧壁顶端的上端承重板、敞开安装侧壁底端的开口端和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安装架的内侧面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设有导向孔;所述外水封槽和所述防爆筒顶端伸入上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内侧面固定抵接于外水封槽的外侧面;
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轴承、转轴、驱动机构、导向轮、牵引吊绳和定位拉杆;所述轴承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端承重板底端,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轴承上并固定连接于驱动机构,所述导向轮固定安装于转轴上,所述牵引吊绳绕设于导向轮上,所述牵引吊绳的一端从导向轮向下延伸,定位拉杆穿过所述导向孔,定位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牵引吊绳向下延伸的末端,定位拉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防爆顶盖顶端,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转轴和导向轮转动,以带动牵引吊绳、定位拉杆和所述防爆顶盖沿导向孔靠近或远离外水封槽升降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封槽包括侧槽壁和设于所述侧槽壁底端的底槽壁,所述底槽壁固定抵接于防爆筒的外侧面,侧槽壁顶端高于防爆筒顶端,侧槽壁设有所述注水管;
所述防爆顶盖包括防爆环和设于所述防爆环顶端的顶封板,防爆环的内径大于防爆筒的外径,且防爆环的外径小于所述侧槽壁的内径,防爆环的高度大于底槽壁至防爆筒顶端的距离,所述通水口设于防爆环底端,所述第二水封区的水位与防爆筒顶端相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筒呈圆柱形,所述顶封板呈圆盘形,所述侧槽壁和所述防爆环均呈圆环形,所述底槽壁呈圆环形且垂直于所述侧槽壁和所述防爆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设有多个,多个通水口沿侧槽壁的周向均匀间隔且等高设置。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壁和所述外底板、所述烟道和外底板、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内筒壁、内筒壁和所述盖封板、所述防爆筒和盖封板之间分别对应通过多个三角筋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内筒壁之间沿所述内筒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缓冲垫板,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外筒壁之间通过多个角钢圈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板通过支撑框架支撑于所述地面。
10.一种电炉系统,包括设于顶层楼面板下方楼层空间内的电炉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压力安全装置,所述地面为所述顶层楼面板顶端的顶层楼面,外底板设有形状与所述烟道的外形相匹配的让位口,顶层楼面板设有可供烟道穿过的烟道口;
所述烟道从所述电炉主体向上延伸,先后穿过所述烟道口、所述让位口和下开口并伸入所述内筒体。
CN202320254013.6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Active CN219264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013.6U CN219264997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013.6U CN219264997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4997U true CN21926499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4013.6U Active CN219264997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4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64997U (zh) 一种炉体压力安全装置及电炉系统
CN211110870U (zh) 架车机
CN111579027A (zh) 一种电缆隧道环境水位监控系统
CN211176193U (zh) 一种多媒体教室用教学装置
KR101505604B1 (ko) 승강수단을 구비한 헬리데크
CN107651530B (zh) 升降机
US5549180A (en)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CN210658264U (zh) 一种可调节下吸力的水工闸门结构
CN210528384U (zh) 轧辊生产检查用升降机构
KR102120798B1 (ko) 압력식 자동 벤트 밸브
JP3181555U (ja) 津波避難装置
CN210258771U (zh) 一种渔船捕鱼用围栏
CN216784546U (zh) 一种地埋式垃圾箱升降平台
CN111186753B (zh) 一种用于建筑塔吊的滑轨式移动平台的工作控制方法
CN110626977B (zh) 一种露天矿山的矿石提升设备
CN220434725U (zh) 一种井场传感器的自动调整系统
CN219386300U (zh) 一种水利施工打桩装置
CN219489422U (zh) 一种内爬式塔吊
CN213389851U (zh) 一种气密型防水浸泡升降柱
CN220394446U (zh) 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
CN219033467U (zh) 一种用于原水站的泥浆排污改造装置
JP3032349U (ja) チェーンゲートの支柱昇降装置
CN218968712U (zh) 海上平台吊机和海上平台
CN215759320U (zh) 一种受限空间内深孔排取水装置
CN214739782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升降式施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