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3077U -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3077U
CN219263077U CN202320073736.6U CN202320073736U CN219263077U CN 219263077 U CN219263077 U CN 219263077U CN 202320073736 U CN202320073736 U CN 202320073736U CN 219263077 U CN219263077 U CN 219263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decoupling film
cover plate
suspension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37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磊
赵春一
王晓东
平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37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3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3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3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流道组件包括:流道本体;流道盖板,所述流道盖板盖设于所述流道本体且与所述流道本体之间限定出惯性通道;解耦膜,所述解耦膜夹设在所述流道本体和所述流道盖板之间且与所述惯性通道间隔开设置;多个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于所述解耦膜的两侧,所述压紧件用于在阻尼液的作用下与所述解耦膜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压紧件可以在阻尼液的作用下,调节解耦膜的位移量,从而缓冲阻尼液对解耦膜的冲击,降低对流道本体和流道盖板冲击的异响,同时实现高频小振幅工况下较低的动刚度值,提升整车NVH性能。

Description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几年,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主机厂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整车品质。中、高端乘用车型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多采用液压形式,以此提升整车驾驶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液压悬置因解耦膜整体较大,当受到冲击时解耦膜易发生形变,易与流道板撞击产生异响;以及浮动式解耦膜在搓板路、鹅卵石路等低频大振幅路况下易出现解耦膜异响,降低整车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道组件,压紧件可以在阻尼液的作用下,调节解耦膜的位移量,从而缓冲阻尼液对解耦膜的冲击,降低对流道本体和流道盖板冲击的异响,同时实现高频小振幅工况下较低的动刚度值,提升整车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液压悬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包括:流道本体;流道盖板,所述流道盖板盖设于所述流道本体且与所述流道本体之间限定出惯性通道;解耦膜,所述解耦膜夹设在所述流道本体和所述流道盖板之间且与所述惯性通道间隔开设置;多个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于所述解耦膜的两侧,所述压紧件用于在阻尼液的作用下与所述解耦膜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压紧件可以在阻尼液的作用下,调节解耦膜的位移量,从而缓冲阻尼液对解耦膜的冲击,降低对流道本体和流道盖板冲击的异响,同时实现高频小振幅工况下较低的动刚度值,提升整车NVH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口,所述解耦膜和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口对应,所述压紧件的部分和所述第一缓冲口相对设置;以及,所述流道盖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缓冲口,所述解耦膜和多个所述第二缓冲口对应,所述压紧件和所述第二缓冲口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件背离所述解耦膜的一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围设形成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解耦膜朝向所述压紧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和/或,所述压紧件朝向所述解耦膜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件背离所述解耦膜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斜面或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液口,所述惯性通道呈螺旋线延伸,所述惯性通道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液口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流道盖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的第二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惯性通道的圆心角为α,所述α满足关系式:540°<α≤7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流道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另一种,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液压悬置,包括:悬置架;主簧,所述主簧设于所述悬置架且适于与发动机支架相连;底膜,所述底膜设于所述悬置架且位于所述主簧的下方;所述流道组件,所述流道组件设于所述悬置架且位于所述主簧和所述底膜之间,所述流道组件与所述主簧之间限定出上液腔,所述流道组件和所述底膜之间限定出下液腔,所述第一进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出口中的一个朝向所述上液腔且另一个朝向所述下液腔,所述下液腔和所述上液腔通过所述惯性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液压悬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组件的第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组件的第二角度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本体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盖板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盖板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压紧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耦膜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0、液压悬置;
100、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
10、流道本体;11、第一缓冲口;12、第一液口;13、第一定位部;14、第一密封部;
20、流道盖板;21、第二缓冲口;22、第二液口;23、第二定位部;24、第二密封部;
30、解耦膜;31、凸起;
40、压紧件;41、翻边;42、凹槽;43、导向面;
50、惯性通道;
200、悬置架;
300、主簧;
400、底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上述流道组件100的液压悬置1000,以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液压悬置1000的车辆。
结合图1-图3所示,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100包括:流道本体10、流道盖板20、解耦膜30和多个压紧件40。流道盖板20盖设于流道本体10,并且与流道盖板20和流道本体10之间限定出惯性通道50。具体地,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外周侧为圆形,流道盖板20盖设在流道本体10上,流道盖板20与流道本体10固定连接,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连接之后,在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之间形成有惯性流道,阻尼液在惯性通道50内流通,可以产生惯性力,使得液压悬置1000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从而对发动机起到减振的作用。
其中,流道盖板20和流道本体10均为尼龙材质,由PA66与GF35形成。
如图3所示,解耦膜30夹设在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之间,并且解耦膜30与惯性通道50间隔开设置。具体地,在流道本体10与流道盖板20还形成有容纳解耦膜30的空间,解耦膜30与流道本体10、流道盖板20为同轴设置,解耦膜30的中心与流道本体10、流道盖板20的中心重合,惯性通道50与解耦膜30相互间隔,并且惯性通道50绕解耦膜30的外周设置。在低频大振幅下,解耦膜30被拉伸到较大位置,刚度较大,阻尼液仅能通过惯性通道50流通;在高频小振幅下,惯性通道50自锁,且微小位移下,解耦膜30刚度较小,因此流道盖板20内的阻尼液可以通过解耦膜30的变形而达到压力的动态平衡。
根据图4所示,压紧件40设置于解耦膜30的两侧,压紧件40用于在阻尼液的作用下与解耦膜30抵接。具体地,压紧件40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变形之后可以复位,保证压紧件40的使用寿命。压紧件40位于解耦膜30的两侧,在阻尼液的作用下压紧件40朝向解耦膜30变形,与解耦膜30抵接,从而调节解耦膜30的位移量。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即,因悬置振幅大,导致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内阻尼液压强增大,悬置主动端向下跳动时,流道盖板20因受到阻尼液向下的压力,压紧件40压向解耦膜30,使得解耦膜30上下跳动的位移量减小,从而减小解耦膜30对流道盖板20的撞击;当悬置主动侧向上跳动时,流道本体10因受到阻尼液向上的压力,压紧件40压向解耦膜30使得解耦膜30上下跳动的位移量减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本体1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
其中,多个压紧件40分别与流道盖板20和流道本体10采用硫化工艺成型,提高多个压紧件40与流道盖板20和流道本体10的整体性。
由此,压紧件40可以在阻尼液的作用下,调节解耦膜30的位移量,从而缓冲阻尼液对解耦膜30的冲击,降低对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冲击的异响,同时实现高频小振幅工况下较低的动刚度值,提升整车NVH性能。
如图3和图5所示,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口11,解耦膜30和多个第一缓冲口11对应,压紧件40的部分和第一缓冲口11相对设置。具体的,流道本体10的中心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口11,多个第一缓冲口11绕流道本体10的中心点设置,多个第一缓冲口11相互间隔设置,解耦膜30与多个第一缓冲口11相对应,通过多个第一缓冲口11阻尼液流至解耦膜30,压紧件40的部分与第一缓冲口11相对设置,从而使压紧件40与解耦膜30相对设置。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当悬置主动侧向上跳动时,流道本体10因受到阻尼液向上的压力,压紧件40压向解耦膜30使得解耦膜30上下跳动的位移量减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本体1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
结合图3、图6和图7所示,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缓冲口21,解耦膜30和多个第二缓冲口21对应,压紧件40和第二缓冲口21相对设置。具体地,流道盖板20的中心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缓冲口21,多个第二缓冲口21绕流道盖板20的中心点设置,多个第二缓冲口21相互间隔设置,解耦膜30与多个第二缓冲口21相对应,通过多个第二缓冲口21阻尼液流至解耦膜30,压紧件40的部分与第二缓冲口21相对设置,从而使压紧件40与解耦膜30相对设置。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当悬置主动侧向下跳动时,流道盖板20因受到阻尼液向下的压力,压紧件40压向解耦膜30使得解耦膜30上下跳动的位移量减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盖板2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
根据图8和图9所示,压紧件40背离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翻边41,翻边41围设形成凹槽42。具体地,压紧件40上设置有翻边41,翻边41位于压紧件40上背离解耦膜30的一侧,翻边41围设形成凹槽42,当阻尼液流向压紧件40时,凹槽42将部分阻尼液拦阻在内,凹槽42承受阻尼液的冲击,加强凹槽42处的受力点,使得压紧件40更容易朝向解耦膜30弯折,压紧件40与解耦膜30抵接,从而压紧件40可以减小解耦膜30的位移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
如图10所示,解耦膜30朝向压紧件4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1,或,压紧件40朝向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1。具体地,解耦膜3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31,多个凸起31位于解耦膜30朝向压紧件40的一侧,即,部分凸起31位于解耦膜30朝向流道盖板20的一侧,另一部分凸起31位于解耦膜30朝向流道本体10的一侧。当解耦膜30受到冲击时,凸起31先与流道本体10或流道盖板20相抵接,使解耦膜30发生形变,凸起31可以减小解耦膜30与流道盖板20或流道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缓冲解耦膜30对流道盖板20或流道本体10的冲击,减弱撞击异响。
又或者,压紧件4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31,多个凸起31位于压紧件40朝向解耦膜30的一侧,压紧件40因受到阻尼液向下或向上的压力,压紧件40压向解耦膜30,多个凸起31先与解耦膜30抵接,减小解耦膜30的位移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凸起31可以减小流道盖板20或流道本体10与解耦膜30之间的接触面积,缓冲解耦膜30对流道盖板20或流道本体10的冲击,减弱撞击异响。
当然,压紧件40和解耦膜30上均可以设置有凸起31。
如图9所示,压紧件40背离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43,导向面43为斜面或弧面。具体地,压紧件40上设置有导向面43,导向面43位于压紧件40朝向解耦膜30的一侧,导向面43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弧面,当压紧件40受到阻尼液向下或向上的压力时,压紧件40背离流道盖板20或流道本体10的一侧压向解耦膜30,导向面43可以使得压紧件40与解耦膜30更好地抵接,从而使压紧件40更好地调节解耦膜30的位移量,减弱解耦膜30对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撞击,从而使整车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具有良好的NVH效果。
参照图3-图7所示,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液口12,惯性通道50呈螺旋线延伸,惯性通道5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液口12与第一端连通,流道盖板20上形成有与第二端连通的第二液口22。具体地,惯性通道50在流道盖板20和流道本体10之间呈螺旋线延伸,惯性通道5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为第一端,惯性通道50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段离流道本体10的中心更远,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液口12,第一液口12与第一端连通,使得阻尼液可以从流道本体10内流向其他位置;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第二液口22,第二液口22与第二端流通,使得阻尼液可以从其他位置流向流道盖板20内。
其中,惯性通道50的圆心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40°<α≤720°。也就是说,惯性通道50呈螺旋线延伸,第一端处与螺旋中心的连线与第二端与螺旋中心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范围在540°-720°,可以加长惯性通道50的长度,惯性通道50内所容纳的阻尼液更多,使得悬置可以拥有更好的阻尼性能,通过加长惯性通道50长度,可实现悬置在低频大振福工况下具有较大的阻尼值。
当然,惯性通道50的圆心角不局限于540°-720°,当流道主体10的体积足够大时,惯性通道50的圆心角可以大于720°。
如图3-图7所示,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3,第一定位部13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一种,第二定位部23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另一种,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配合。具体地,流道本体10与流道盖板20固定连接,以限定出惯性通道50,通过在流道本体10上设置第一定位部13,在流道盖板20上设置第二定位部23,第一定位部13和第二定位部23相互配合,保证流道本体10与流道盖板20精确定位,便于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其中,若第一定位部13为定位孔,则第二定位部23为定位柱;若第一定位部13为定位柱,则第二定位部23为定位孔。
结合图5和图7所示,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4,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部24,第一密封部14为密封槽和密封筋中的一种,第二密封部24为密封槽和密封筋中的另一种,密封筋和密封槽密封配合。具体地,在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接触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密封部14和第二密封部24,第一密封部14和第二密封部24相互配合,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将第一密封部14和第二密封部24相连接,增加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的密封性。其中,若第一密封部14为密封筋,则第二密封部24为密封槽;若第一密封部14为密封槽,第二密封部24为密封筋;密封筋配合在密封槽内,使流道本体10和流道盖板20配合紧密,有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11所示,液压悬置1000包括:悬置架200、主簧300和流道组件。主簧300设于悬置架200且适于与发动机支架相连;底膜400设于悬置架200且位于主簧300的下方;流道组件设于悬置架200且位于主簧300和底膜400之间,流道组件与主簧300之间限定出上液腔,流道组件和底膜400之间限定出下液腔,第一液口12和第二液口22中的一个朝向上液腔且另一个朝向下液腔,下液腔和上液腔通过惯性通道50连通。
其中,流道主体10的外周侧设置有定位凹槽,主簧300和定位凹槽之间定位配合。
具体地,第一液口12朝向下液腔,第二液口22朝向上液腔。上液腔和下液腔通过惯性通道50连通。当发动机振动时,随着动力总成往下运动压迫主簧300向下变形,引起上液腔压缩,上液腔的体积变小,上液腔内的阻尼液可以通过第二液口22流进惯性通道50,惯性通道50内的阻尼液经第二进出口流向下液腔;随着动力总成往上运动时,上液腔的体积变大,在上液腔内形成负压,下液腔内的阻尼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第一液口12流进惯性通道50,惯性通道50内的减振液可以通过第一液口12流向上液腔,阻尼液在惯性通道50中来回流动,形成惯性力,液压悬置1000表现为阻尼性能,可以起到对发动机减振的作用,提升液压悬置1000低频大振幅具有高阻尼值且高频小振幅工况下具有低动刚度的零件,从而使车辆在过减速带工况、搓板路工况、鹅卵石路等高频大振幅路况下消除震颤及异响问题,在高频小振幅工况下的实现低动刚度,使得整车具有良好的NVH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液压悬置。液压悬置1000低频大
振幅具有高阻尼值,高频小振幅工况下具有低动刚度的零件也有一定提升,从而使车辆5在过减速带工况、搓板路工况、鹅卵石路等高频大振幅路况下消除震颤及异响问题,在
高频小振幅工况下的实现低动刚度,使得整车具有良好的NVH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
“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
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0“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5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
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本体(10);
流道盖板(20),所述流道盖板(20)盖设于所述流道本体(10)且与所述流道本体(10)之间限定出惯性通道(50);
解耦膜(30),所述解耦膜(30)夹设在所述流道本体(10)和所述流道盖板(20)之间且与所述惯性通道(50)间隔开设置;
多个压紧件(40),所述压紧件(40)设置于所述解耦膜(30)的两侧,所述压紧件(40)用于在阻尼液的作用下与所述解耦膜(30)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缓冲口(11),所述解耦膜(30)和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口(11)对应,所述压紧件(40)的部分和所述第一缓冲口(11)相对设置;以及,
所述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缓冲口(21),所述解耦膜(30)和多个所述第二缓冲口(21)对应,所述压紧件(40)和所述第二缓冲口(21)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40)背离所述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翻边(41),所述翻边(41)围设形成凹槽(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30)朝向所述压紧件(4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1);和/或,
所述压紧件(40)朝向所述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起(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40)背离所述解耦膜(3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43),所述导向面(43)为斜面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液口(12),所述惯性通道(50)呈螺旋线延伸,所述惯性通道(5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液口(12)与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流道盖板(20)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的第二液口(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通道(50)的圆心角为α,所述α满足关系式:540°<α≤7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的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所述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3),所述第一定位部(13)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定位部(23)为定位孔和定位柱中的另一种,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
9.一种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架(200);
主簧(300),所述主簧(300)设于所述悬置架(200)且适于与发动机支架相连;
底膜(400),所述底膜(400)设于所述悬置架(200)且位于所述主簧(300)的下方;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道组件,所述流道组件设于所述悬置架(200)且位于所述主簧(300)和所述底膜(400)之间,所述流道组件与所述主簧(300)之间限定出上液腔,所述流道组件和所述底膜(400)之间限定出下液腔,第一液口和第二液口中的一个朝向所述上液腔且另一个朝向所述下液腔,所述下液腔和所述上液腔通过所述惯性通道(50)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液压悬置。
CN202320073736.6U 2023-01-10 2023-01-10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Active CN219263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736.6U CN219263077U (zh) 2023-01-10 2023-01-10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736.6U CN219263077U (zh) 2023-01-10 2023-01-10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3077U true CN21926307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3736.6U Active CN219263077U (zh) 2023-01-10 2023-01-10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3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7602B2 (en) Vibration isolator
US4773634A (en) Hydraulically damped elastic motor unit
CN109253206B (zh) 液压发动机悬置
JP4871890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US7837184B2 (en) Vehicular fluid sealed engine mount
JP4529142B2 (ja) 防振装置
EP0133588B1 (en)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and system
CN101627223B (zh) 防振装置
US7344128B2 (en) Fluid-filled type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KR101488318B1 (ko) 엔진마운트
CN219263077U (zh) 流道组件、液压悬置及车辆
CN213291973U (zh) 液压悬置用解耦装置及液压悬置总成
KR101324533B1 (ko) 하이드로 엔진마운트
EP2420698B1 (en) Liquid-sealed vibration-isolating device
JP2007127193A (ja)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JP2004340312A (ja)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US5813665A (en)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intermediate sleeve having integrally formed stoppers
CN219345361U (zh) 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
KR101987538B1 (ko) 차량용 세미 액티브 엔진 마운트
CN219838432U (zh) 用于液压悬置的液压结构、液压悬置和车辆
KR101845455B1 (ko) 차량용 하이드로 마운트 멤브레인 노이즈 저감구조
US20030127783A1 (en) Hydraulic damping bearing
JP2009216135A (ja) 自動車用筒形防振装置
CN114508560B (zh) 液压悬置结构
KR100513484B1 (ko) 2 종류의 유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유체 마운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