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2193U -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2193U CN219252193U CN202223460091.6U CN202223460091U CN219252193U CN 219252193 U CN219252193 U CN 219252193U CN 202223460091 U CN202223460091 U CN 202223460091U CN 219252193 U CN219252193 U CN 219252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alkali liquor
- alkali
- containing gas
- outlet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净化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包括碱洗罐、还原尾氢进气管线、碱液出口管线、碱液回流管线以及补水管线。还原尾氢进气管线连接至碱洗罐;碱液出口管线由碱洗罐引出至含盐污水处理系统,碱液出口管线上依次设置有罐体切断阀、碱液循环泵及取样器;碱液回流管线的一端连接至碱液出口管线,另一端连接至还原尾氢进气管线。本实用新型增设碱液循环净化系统,将还原尾氢中氯化氢含量碱洗掉,达到净化燃料气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碱洗循环回路,以保证溶液均匀稳定,进而提高了装置运行安全及稳定性,优化了碱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净化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单元在积碳催化剂经过烧焦、氯化更新、焙烧干燥后形成氧化态催化剂,当氧化态催化剂进入还原系统,通过来自PSA提浓后的高纯氢气还原得到还原态催化剂,此时催化剂活性最高。期间还原系统尾部排放的氢气中因参与反应后生成大量氯化氢气体,随着还原尾氢并入燃料气系统。
通过长期运行,燃料气管道经常存在腐蚀泄漏,严重影响安全运行,泄漏后再生单元紧急停工更换管线,更换成本高,同时还影响催化剂再生,进而影响重整反应系统运行,降低重整液收,潜在经济效益受影响;除此之外,管道腐蚀泄漏会造成大量临氢气体泄漏,存在静电闪爆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增设碱液循环净化系统,将还原尾氢中氯化氢含量碱洗掉,达到净化燃料气的目的,进而提高了装置运行安全及稳定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包括碱洗罐、还原尾氢进气管线、碱液出口管线、碱液回流管线以及补水管线。还原尾氢进气管线连接至所述碱洗罐;碱液出口管线由所述碱洗罐引出至含盐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碱液出口管线上依次设置有罐体切断阀、碱液循环泵及取样器;碱液回流管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出口管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补水管线连接至所述碱液出口管线、且接入点位于所述罐体切断阀与所述碱液循环泵之间,所述补水管线与所述碱液出口管线的接入点的上游设置有补水控制阀组。
进一步的,所述碱洗罐连接有注碱管线,所述补水管线连接至所述注碱管线、且连接点位于所述补水控制阀组的上游。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靠近所述碱洗罐设置有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与所述碱液回流管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碱洗罐的顶部连接有净化后出气管线,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并入燃料气系统,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阀下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通过第一外排管线连接至火炬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排管线上靠近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出口密闭取样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阀上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通过安全泄压管线连接至火炬系统,所述安全泄压管线上设置有安全泄压阀组。
进一步的,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下游的还原尾氢进气管线通过第二外排管线至火炬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排管线上靠近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出口密闭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还原尾氢进气管线增设一台碱洗罐,碱洗罐连接有碱液出口管线,碱液出口管线连接有碱液回流管线,形成循环回路。同时,配置补水管线连接至碱液出口管线,并设置有补水控制阀组,保证碱洗罐液位稳定,在碱洗罐底部增加罐体切断阀,罐体切断阀后管线增加一台碱液循环泵,形成罐内溶液自身循环,保证溶液均匀稳定,进一步优化了碱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0、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100、碱洗罐,
200、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10、静态混合器,220、第二止回阀,
300、碱液出口管线,310、罐体切断阀,320、碱液循环泵,330、取样器,
400、碱液回流管线,
500、补水管线,510、补水控制阀组,
600、注碱管线,
700、净化后出气管线,710、第一止回阀,
800、第一外排管线,810、第一出口密闭取样器,
900、安全泄压管线,910、安全泄压阀组,
1000、第二外排管线,1010、第二出口密闭取样器,
20、含盐污水处理系统,30、燃料气系统,40、火炬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10包括碱洗罐100、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碱液出口管线300、碱液回流管线400以及补水管线500。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连接至碱洗罐100。在本实施例中,碱洗罐100配置有5-8%wt稀碱溶液。碱液出口管线300由碱洗罐100引出至含盐污水处理系统20,碱液出口管线300上依次设置有罐体切断阀310、碱液循环泵320及取样器330;碱液回流管线400的一端连接至碱液出口管线300,碱液回流管线400的另一端连接至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补水管线500连接至碱液出口管线300、且接入点位于罐体切断阀410与碱液循环泵420之间,补水管线500与碱液出口管线300的接入点的上游设置有补水控制阀组510。
上述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10在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增设一台碱洗罐100,碱洗罐100配置5-8%wt稀碱溶液,碱洗罐100连接有碱液出口管线300,碱液出口管线300连接有碱液回流管线400,形成循环回路。同时,配置补水管线500连接至碱液出口管线300,并设置有补水控制阀组510,保证碱洗罐100液位稳定,在碱洗罐100底部增加罐体切断阀410,罐体切断阀410后管线增加一台碱液循环泵420,形成罐内溶液自身循环,保证溶液均匀稳定,进一步优化了碱洗效果。为避免退出的含盐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本实施例将含盐污水排向公用工程的含盐污水处理系统20,通过净化处理后送回生产装置循环利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氯化氢气体在碱洗罐100中吸收不全对罐体发生腐蚀,进而出现罐体腐蚀泄漏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碱洗罐100以及进出口连接管线采用S22053双相钢耐氯腐蚀材质,从材质本身规避了氯腐蚀的问题。当运行一段时间罐体浓度降低氯化钠溶液时,为避免液位退空发生氢气泄漏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罐底增加罐体切断阀410,并增加液位三区二联锁,当液位低于某个液位时,触发联锁,罐体切断阀410紧急联锁自动关闭,停止碱液循环泵420,保证退料安全。为避免退出的含盐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本实施例将含盐污水排向公用工程含盐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净化处理后送回生产装置循环利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碱洗罐100连接有注碱管线600,补水管线500连接至注碱管线600、且连接点位于补水控制阀组510的上游。
在一实施例中,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靠近碱洗罐100设置有静态混合器210,静态混合器210与碱液回流管线400连接。如此设置,来自还原系统的还原尾氢与碱液循环泵出口稀碱溶液通过静态混合器210混合吸收后进入碱洗罐100,尾气中氯化氢气体与液碱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净化的尾气中氯化氢含量小于0.5ppm的检测管极限,净化效果非常明显,进而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上述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10增加碱液循环系统,并在碱液泵出口增加静态混合器210,尾气与循环碱液在静态混合器210中吸收混合均匀后再进入碱洗罐100发生反应,大大提高了碱洗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碱洗罐100的顶部连接有净化后出气管线700,净化后出气管线700并入燃料气系统30,净化后出气管线700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7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止回阀710下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700通过第一外排管线800连接至火炬系统40。
为及时检测碱洗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排管线800上靠近净化后出气管线700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出口密闭取样器810。在此实施例基础上,第二外排管线1000上靠近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出口密闭取样器1010。如此,在气体入口、出口配置密闭取样器,定期分析样品,监控碱洗效果。
为避免碱洗系统发生超压事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止回阀710上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700通过安全泄压管线900连接至火炬系统40,安全泄压管线900上设置有安全泄压阀组910。上述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10在罐顶增加安全泄压系统,当压力达到安全阀起跳压力时向火炬系统泄压排放,保证罐运行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220,第二止回阀220下游的还原尾氢进气管线200通过第二外排管线1000至火炬系统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碱洗罐;
还原尾氢进气管线,连接至所述碱洗罐;
碱液出口管线,由所述碱洗罐引出至含盐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碱液出口管线上依次设置有罐体切断阀、碱液循环泵及取样器;
碱液回流管线,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出口管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以及
补水管线,连接至所述碱液出口管线、且接入点位于所述罐体切断阀与所述碱液循环泵之间,所述补水管线与所述碱液出口管线的接入点的上游设置有补水控制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靠近所述碱洗罐设置有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与所述碱液回流管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罐的顶部连接有净化后出气管线,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并入燃料气系统,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止回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下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通过第一外排管线连接至火炬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排管线上靠近所述净化后出气管线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出口密闭取样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上游的净化后出气管线通过安全泄压管线连接至火炬系统,所述安全泄压管线上设置有安全泄压阀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下游的还原尾氢进气管线通过第二外排管线至火炬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排管线上靠近所述还原尾氢进气管线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出口密闭取样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0091.6U CN219252193U (zh) | 2022-12-24 | 2022-12-24 |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0091.6U CN219252193U (zh) | 2022-12-24 | 2022-12-24 |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2193U true CN219252193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7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60091.6U Active CN219252193U (zh) | 2022-12-24 | 2022-12-24 |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2193U (zh) |
-
2022
- 2022-12-24 CN CN202223460091.6U patent/CN2192521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19554U (zh) | 氯碱厂氯气吸收装置 | |
CN219252193U (zh) | 一种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
CN110743347A (zh) | 一种用于脱硫脱硝除尘过程中的喷淋一级吸收塔 | |
CN115814586A (zh) | 连续重整再生含氯气体净化系统 | |
CN209317389U (zh) | 一种工业硫化物废气处理装置 | |
CN111249888A (zh) | 一种废硫酸湿法再生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工艺 | |
CN212983077U (zh) | 水电解补水控制装置 | |
CN211562484U (zh) | 一种重整催化剂还原尾气净化回收系统 | |
CN214210015U (zh) | 酸性废气处理装置 | |
CN220138357U (zh) | 燃料电池水分回收再利用结构 | |
CN103785281B (zh) | 高浓度氯气应急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041813A (zh) | 一种磷烷制备用尾气处理装置 | |
CN220779679U (zh) | 一种用于气态光气制备的尾气破坏系统 | |
CN221267140U (zh) | 一种碱洗的防倒流系统 | |
CN220878335U (zh) | Adc发泡剂反应釜的尾气处理装置 | |
CN111773902A (zh) | 一种长管拖车检测蒸煮残余蒸汽回收装置 | |
CN219168404U (zh) | 一种二氧化碳浓度高适应性的电催化反应器 | |
CN221254180U (zh) |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工艺防腐蚀系统 | |
CN216158275U (zh) | 一种甲醛生产的水封装置 | |
CN216236883U (zh) | 一种煤气精脱硫工艺设备 | |
CN220845609U (zh) | 含氯稀硫酸回收再生装置 | |
CN213348464U (zh) | 二氯氧钛溶液配制装置 | |
CN220766664U (zh) | 一种含硫废碱液脱硫回收装置 | |
CN221071033U (zh) | 一种氯碱生产中自动回收酸装置 | |
CN212915094U (zh) | 一种废气废液焚烧预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