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4349U -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4349U
CN219244349U CN202320800622.7U CN202320800622U CN219244349U CN 219244349 U CN219244349 U CN 219244349U CN 202320800622 U CN202320800622 U CN 202320800622U CN 219244349 U CN219244349 U CN 219244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hell
tube
flan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06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锡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ezhengju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Zezhengju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Zezhengju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Zezhengju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06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4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4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4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两端均设有管板,外壳内设有多个内管,内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管板固接,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下盖和上盖,下盖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腔,第一换热腔与对应的管板贴合形成密闭腔室,上盖上设有与多个第一换热腔对应的多个第二换热腔,第二换热腔与对应的管板贴合形成密闭腔室,多个内管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变换位置转通,上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其中一个第二换热腔连通,出水口与其中另一个第二换热腔连通。该列管式冷却器的水流在多个内管内依次循环流动,只需较小水压便实现水流流过每个内管,解决现有部分内管的液体流动缓慢甚至不流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背景技术
列管式冷却器,又叫壳管式冷却器,分为管程和壳程,在管内流动的液体行径为管程,在管外流动的液体其行径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列管式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电力、轻工、食品、化工、造纸等工业部门的稀油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中用来冷却系统中的润滑油、液压油等行业领域。
如图1~图3所示,现有的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外壳100、设置在外壳100内的多个内管200和设置在外壳100两端的管板300,外壳100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外壳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盖400和上盖500,下盖400上开设有一个换水腔401,多个内管200均与换水腔连通,上盖500上设置有一个进水腔501和一个出水腔502,一部分内管200与进水腔501连通且进水腔501上设置有进水口502,另一部分内管200与出水腔502连通且出水腔502上设置有出水口503。
现有的列管式冷却器存在以下缺陷:需要很大的水压才能确保每个内管的液体流动,即确保每个内管均起到换热作用;极容易因为水压小或者水压不稳,导致部分内管的液体流动缓慢甚至不流动,即部分内管起不到换热作用,因此通过增加内管的数量增大冷却器的换热能力的效率低;以及因内管的液体流动慢,极易造成杂质堆积堵塞,降低换热能力,增加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列管式冷却器需要的水压大,以及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多个内管,所述内管的端部与对应的管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盖和上盖,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与对应的管板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腔对应的多个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与对应的管板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多个所述内管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变换位置转通,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腔的腔壁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下盖内;所述第二换热腔的腔壁也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上盖内。便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设置,以及结构牢靠,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下盖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与第一凸缘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四凸缘,所述第四凸缘与第二凸缘贴合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以及第四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便于下盖和上盖的装卸,且连接结构牢靠,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腔和对应的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第二换热腔和对应的管板之间也设置有密封胶。提高第一换热腔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漏液、窜液。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和内管均水平设置。即该列管式冷却器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为铜管。确保内管的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数量为十六根,每个所述第一换热腔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除了与进水口连通的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以及与出水口连通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其余每个所述第二换热腔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内管的数量合理,确保该列管式冷却器的整体换热能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列管式冷却器,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与其连通的第一个第二换热腔内,再从该第二换热腔经对应的内管进入对应的一个第一换热腔内,多个内管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实现变换位置转通,最终经对应的内管进入最后一个第二换热腔内,再从出水口排出,即水流在多个内管内依次循环流动,只需较小的水压便实现水流流过每个内管,解决现有部分内管的液体流动缓慢甚至不流动的问题,确保每个内管均起到换热作用,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大幅提高抵抗水压不稳的能力,有效节约水电降低成本,可通过增加内管的数量提高换热效果,有效延长因杂质等堆积堵塞内管的间隔时间,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背景技术的列管式冷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列管式冷却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的列管式冷却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列管式冷却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列管式冷却器的外壳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列管式冷却器的下盖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列管式冷却器的上盖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背景技术:100、外壳,101、进油口,102、出油口,200、内管,300、管板,400、下盖,401、换水腔,500、上盖,501、进水腔,502、出水腔,503、进水口,504、出水口;
本申请:1、外壳,11、进油口,12、出油口,13、第一凸缘,14、第二凸缘,2、管板,3、内管,4、下盖,41、第一换热腔,42、第三凸缘,5、上盖,51、第二换热腔,52、进水口,53、出水口,54、第四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4~7所示,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2,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多个内管3,本实施例的所述外壳1和内管3均水平设置,所述内管3为铜管,所述内管3的端部与对应的管板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外壳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盖4和上盖5,所述下盖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腔41,所述第一换热腔41与对应的管板2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腔41对应的多个第二换热腔51,所述第二换热腔51与对应的管板2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多个所述内管3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41和第二换热腔51变换位置转通,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所述进水口52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连通,所述出水口53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连通。
为了便于设置下盖4和上盖5,以及确保其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腔41的腔壁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下盖4内,所述第一换热腔41和对应的管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图中未示意出);所述第二换热腔51的腔壁也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上盖5内,所述第二换热腔51和对应的管板2之间也设置有密封胶(图中未示意出);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凸缘13和第二凸缘14,所述下盖4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三凸缘42,所述第三凸缘42与第一凸缘13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5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四凸缘54,所述第四凸缘54与第二凸缘14贴合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缘42与第一凸缘13之间,以及第四凸缘54与第二凸缘1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示意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3的数量为十六根,每个所述第一换热腔41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3,除了与进水口52连通的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以及与出水口53连通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其余每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3,如图5所示对十六根内管3进行R1~R16编号以便于描述和理解,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腔41与对应编号的内管3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第二换热腔51与对应编号的内管3相对设置。
工作原理如下:
冷却水从进水口52进入与其连通的第一个第二换热腔51内,再从该第二换热腔51经编号为R1的内管3进入对应的一个第一换热腔41内,多个内管3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41和第二换热腔51实现变换位置转通,最终经编号为R16的内管3进入最后一个第二换热腔51内,再从出水口53排出;同时,待冷却的油液从进油口11进入外壳1内与内管3进行换热,冷却后的油液从出油口12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两端均设置有管板(2),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多个内管(3),所述内管(3)的端部与对应的管板(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盖(4)和上盖(5),所述下盖(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腔(41),所述第一换热腔(41)与对应的管板(2)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腔(41)对应的多个第二换热腔(51),所述第二换热腔(51)与对应的管板(2)贴合形成密闭的腔室,多个所述内管(3)通过对应的第一换热腔(41)和第二换热腔(51)变换位置转通,所述上盖(5)上设置有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所述进水口(52)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连通,所述出水口(53)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41)的腔壁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下盖(4)内;所述第二换热腔(51)的腔壁也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上盖(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凸缘(13)和第二凸缘(14),所述下盖(4)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三凸缘(42),所述第三凸缘(42)与第一凸缘(13)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5)的端部向外延伸有第四凸缘(54),所述第四凸缘(54)与第二凸缘(14)贴合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缘(42)与第一凸缘(13)之间,以及第四凸缘(54)与第二凸缘(1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41)和对应的管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第二换热腔(51)和对应的管板(2)之间也设置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内管(3)均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为铜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列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数量为十六根,每个所述第一换热腔(41)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3),除了与进水口(52)连通的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以及与出水口(53)连通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其余每个所述第二换热腔(51)均对应两根所述内管(3)。
CN202320800622.7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Active CN219244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622.7U CN2192443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622.7U CN2192443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4349U true CN219244349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0622.7U Active CN2192443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4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10023A1 (en) Multi-process detachable heat exchanger and dedicated heat exchange plate thereof
EP4008928B1 (en) Water cooling structure of speed reducer, and speed reducer assembly
CN219244349U (zh)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CN101696862B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CN219368488U (zh) 一种装配式换热器
CN205940230U (zh) 一种压缩空气用水冷却器
CN214120873U (zh) 一种多级可调节的折流杆管壳式热交换装置
CN211696000U (zh) 一种屏蔽泵高效换热器
CN202630751U (zh) 多功能可拆卸换热器
CN203224152U (zh) 折流板式单程换热器
CN211500969U (zh) 一种节能换热的水环泵泵壳
CN216769834U (zh) 一种制冷机的多级循环系统
CN220366731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9177751U (zh) 一种模块式冷凝装置
CN114623716B (zh) 一种模块化多介质复合热交换器
CN216977616U (zh) 交变流动换热器及热功转换系统
CN21354330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4148925U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可拆式集箱
CN216205498U (zh) 一种卫生级双管板换热器
CN212006833U (zh) 一种立式螺旋型空气冷却器
CN209217163U (zh) 一种电池模组换热板
CN215261301U (zh) 一种异形管板结构
CN2330968Y (zh) 可拆卸板壳式换热器
CN117685804B (zh) 一种多集管分流的环形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CN216977615U (zh) 一种板式管束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