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3823U -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3823U
CN219243823U CN202223548702.2U CN202223548702U CN219243823U CN 219243823 U CN219243823 U CN 219243823U CN 202223548702 U CN202223548702 U CN 202223548702U CN 219243823 U CN219243823 U CN 219243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frame
cover plate
dus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87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元伟
刘伟彤
陈运东
庄佳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87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3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滤网吸尘机构,该滤网吸尘机构包括:滤网框架组,围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置滤网;转轴,位于容纳腔内,转轴与滤网啮合传动,转轴转动以带动滤网在容纳腔内的轨道上往复移动;吸尘管道,其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吸口;其中滤网框架组在其对应于容纳腔的前侧设有敞口,且通过一可开合的盖板罩设于该敞口上。本实施例中的滤网吸尘结构,在其滤网框架组的前侧设有敞口及对应的盖板,通过对盖板的开闭操作能够打开或封闭该敞口,并且在敞口打开状态下,用户或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滤网、转轴等部件的维修养护操作,有效降低了对吸尘装置的维修难度。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吸尘装置及空调。

Description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除尘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已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受到应用广泛。安装在房间上方墙面或房间吊顶上的空调室内机为了能够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的切换。滤网机构的滤网为可移动滤网,风口进风状态下,滤网移动到风口侧以遮蔽风口,风口出风状态下,滤网向远离风口侧移动,以避让风口,从而满足可换向送风的空调室内机的需求。但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滤网表面积聚灰尘、毛絮越来越多,长期不清扫会滋生病菌产生异味,并降低风量,影响制冷制热效果。
相关技术中针对空调滤网的积尘问题,有部分空调产品新增有除尘模块,除尘模块对应过滤网设置,能够在过滤网表面积累大量灰尘时,及时地对过滤网进行清洁,避免过滤网表面网眼被堵塞,保证过滤网的洁净度和透气性。就除尘方式而言,除尘模块又可分为刷毛刷扫除尘、负压吸力吸尘或两者结合等多种除尘形式。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除尘模块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偶尔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如吸尘尘口堵塞、毛刷转轴与滤网缠绕卡紧等,而在发生上述情况时用户或维修人员往往需要将除尘模块与空调室内机整体进行拆卸才能进行维修操作,工作量大、操作繁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除尘模块所存在的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滤网吸尘机构包括:
滤网框架组,围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置滤网;
转轴,位于容纳腔内,转轴与滤网啮合传动,转轴转动以带动滤网在容纳腔内的轨道上往复移动;
吸尘管道,其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吸口;
其中滤网框架组在其对应于容纳腔的前侧设有敞口,且通过一可开合的盖板罩设于该敞口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滤网框架组包括框体上下叠加设置第一框架、隔板架和第二框架,敞口开设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前侧衔接边沿位置且沿边沿纵向延伸成型为长条形槽口;
盖板被构造为与敞口形状相适配的长条形板框结构,第一框架、隔板架、第二框架和盖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与隔板架通过枢转轴结构进行枢接,和/或盖板与第一框架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扣合;盖板被设置为在与第一框架解除扣合后可相对于隔板架枢转以打开敞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转轴结构包括:
枢转轴,设于盖板的纵向两端部,枢转轴被构造为横截面呈倾斜延伸的条块状;
轴孔,形成于隔板架的对应盖板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轴孔具有相连通的斜孔部和旋转孔部,斜孔部是自旋转孔部斜向上延伸成型;
其中,枢转轴在旋转孔部内可自由转动,而在斜孔部内则被限定为仅沿其延伸方向滑移。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与隔板架还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限位配合,其中导向结构包括:
导向筋,凸设于盖板的纵向两端部,导向筋被构造为横截面呈与枢转轴同向延伸的筋条形;
导向楔槽,形成于隔板架的对应盖板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导向楔槽具有与斜孔部同向延伸的导向槽面以及位于导向槽面上部的止挡槽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
卡凸,凸设于第一框架的前侧衔接边沿处;
挂孔板,形成于盖板的对应第一框架的边沿处,挂孔板具有能够与卡凸构成卡持配合的卡孔。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的对应第一框架的边沿处还凸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挡块;在盖板封闭敞口状态下限位挡块与第一框架的边沿内侧相抵接,以在前后方向构成止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朝向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肋板,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的边缘被构造为可避让转轴的弧形槽线状。
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的吸尘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滤网吸尘结构。
在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室内机机体和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吸尘装置,其中滤网框架组设置于室内机机体的进风口处,以使滤网能够对流经的空气进行过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滤网吸尘结构,在其滤网框架组的前侧设有敞口及对应的盖板,通过对盖板的开闭操作能够打开或封闭该敞口,并且在敞口打开状态下,用户或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滤网、转轴等部件的维修养护操作,从而无需将吸尘装置整体拆卸维修,有效降低了对吸尘装置的维修难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a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盖板封闭敞口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盖板打开敞口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立体图一;
图5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立体图二;
图5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侧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6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板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局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另一局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的另一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2a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壳的立体图一;
图12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壳的立体图二;
图12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壳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转轴;11:轴本体;111:齿轮;12:刷毛;
2:滤网框架组;21:隔板架;211:避让部;22:第一框架;23:第二框架;24:盖板;25:敞口;261:枢转轴;262:轴孔;2621:斜孔部;2622:旋转孔部;271:导向筋;272:导向楔槽;281:卡凸;282:挂孔板;291:限位挡块;292:加强肋板;
3:风机;30:风机壳;31:第一侧壳体;311:侧壳主体部;312:引风壳部;313:引尘口;314:定位挡板;315:第一排尘部;32:第二侧壳体;321:第二排尘部;33:中间蜗壳;331:蜗壳进风口;332:蜗壳出风口;34:排尘口;35:卡扣件;351:耳板;352:卡块;
4:吸尘管道;41:上弧部;411:吸口;412:加强筋;42:下弧部;
5:刮擦部;
6:导向部;61:第一导向槽;62:第二导向槽;
7:驱动装置;8:主动齿轮;9:软管;
100:空调底座;101:限位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网吸尘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吸尘机构包括滤网框架组2、转轴1、吸尘管道4和清洁组件。滤网框架组2围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置滤网;转轴1位于容纳腔内,转轴1与滤网啮合传动,转轴1转动以带动滤网在容纳腔内的轨道上往复移动;吸尘管道4的一端设置有吸口411,吸口411位于滤网迎风侧,另一端与风机3连接;清洁组件包括刮擦部5,刮擦部5位于吸口411处,用于刮落滤网上的灰尘。
具体地,转轴1转动可带动滤网在滤网框架组2的容纳腔内沿轨道往复移动。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第一轨道段为靠近空调室内机风口一侧,第二轨道段为远离空调室内机风口一侧,转轴1位于第一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中部侧。当滤网由第二轨道段移动到第一轨道段,风口处于遮蔽状态;当滤网由第一轨道段移动到第二轨道段,风口处于避让状态,从而实现滤网的换向切换,满足风口换向送风需求。
在滤网移动过程中,滤网与刮擦部5发生相对移动,刮擦部5将滤网上的灰尘刮落至吸尘管道4的吸口411。风机3运行下,吸尘管道4内形成负压,灰尘经吸尘管道4排出,从而实现滤网吸尘机构的全自动清洁。
可选地,滤网框架组2包括隔板架21、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第一框架22、隔板架21、和第二框架23各自框体自上而下叠加设置。隔板架21开设有避让部211,避让部211用于限位搭接转轴1;第一框架22与隔板架21固定连接;第二框架23与第一框架22和隔板架21固定连接,隔板架21位于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围合的容纳腔内;其中,隔板、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共同配合形成轨道,以使滤网限位于轨道内往复滑动。
具体地,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为格栅架,隔板架21包括一体成型的隔板和格栅条。隔板对格栅条进行支撑,以使格栅条与第一框架22的间距等于格栅条与第二框架23的间距,格栅条与第一框架22、第二框架23共同围合出限位空间,以使滤网能够在限位空间内的轨道上滑动,避免滤网出现叠层或卡顿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靠前侧的转轴腔和自转轴腔向后侧延伸成形的滤网腔,其中转轴腔主要用于容置转轴1,滤网腔主要用于容置滤网的主体网面,其延伸成形范围能够覆盖其所装配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区域,因而滤网主要是通过处于滤网腔内的主体网面部分实现对进风气流的过滤。可选的,吸尘管道4的吸口411具体对应于转轴腔设置且位于转轴1的下方。需要单独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侧”和“后侧”是以空调室内机正视视角下所对应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7所示,滤网框架组2在其对应于容纳腔的前侧设有敞口25,且通过一可开合的盖板24罩设于该敞口25上。在本实施例中,敞口25是对应于转轴腔的前侧设置。
通过对盖板24的开闭操作能够打开或封闭该敞口25,并且在敞口25打开状态下,用户或维修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滤网、转轴等部件的维修养护操作,从而无需将吸尘装置整体拆卸维修,有效降低了对吸尘装置的维修难度。
可选的,对于前文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滤网框架组2形式,敞口25开设于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的前侧衔接边沿位置,且沿边沿纵向延伸成型为长条形槽口,敞口25延伸方向与转轴、吸口的纵向基本一致,敞开范围能够覆盖转轴、吸口的绝大部分位置,以便于在需要维修时对转轴、吸口的多个位置进行操作。
以及,盖板24被构造为与敞口25形状相适配的长条形板框结构,第一框架22、隔板架21、第二框架23和盖板24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并且盖板24可用于封闭该敞口25,使得容纳腔前侧基本处于密封状态,以减少滤网灰尘从敞口25向外逸散的问题出现。
可选的,盖板24与滤网框架组2可通过卡接、螺接、枢接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装配。盖板24可通过板体翻转、拆装等操作方式打开/关闭该敞口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4与隔板架21通过转轴结构进行枢接,和/或,盖板24与第一框架22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扣合;盖板24被设置为在与第一框架22解除扣合后可相对于隔板架21枢转以打开敞口25。本实施例在打开该敞口25时,盖板24是以下翻转的方式露出该敞口25,以及在封闭该敞口25时,盖板24以上翻转的方式封挡该敞口25。
可选的,转轴结构包括枢转轴261和轴孔262,其中枢转轴261和轴孔262中的一个是设置于盖板24上,另一个是设置于隔板架21上。
在一实施例中,枢转轴261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于盖板24的纵向两端部且沿纵向背向延伸成形,枢转轴261被构造为横截面呈倾斜延伸的条块状,如图中所述,枢转轴261的横截面呈跑道形,四角均进行弧形的倒角处理,以增加枢转过程中的平滑性。
以及,轴孔262的数量也为2个,两轴孔262分别形成于隔板架21的对应盖板24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枢转轴261插入对应侧的轴孔262后构成枢接配合。可选的,轴孔262具有相连通的斜孔部2621和旋转孔部2622,斜孔部2621是自旋转孔部2622斜向上延伸成型且斜孔部2621的宽度略大于枢转轴261的横向宽度,旋转孔部2622为圆形孔且内径大于枢转轴261的纵向最大长度,这样枢转轴261在旋转孔部2622内可自由转动,而在斜孔部2621内则被限定为仅沿其延伸方向滑移。
上述构型的轴孔262形式可用于限定盖板24与敞口25的特定打开方式,具体的,在盖板24闭合敞口25的状态下,枢转轴261位于轴孔262的斜孔部2621中,需要先将盖板24向下推动,此时枢转轴261沿斜孔部2621所限定的方向斜向下滑移并最终移入旋转孔部2622,并可在旋转孔部2622转动以使得盖板24能够向外下翻转,将敞口25露出;同理,在需要将敞口25关闭时,则可按照前述盖板24移动方式反向操作。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起到对盖板24的锁紧限位作用,使得盖板24不易从封闭位置脱离,进一步提高了对敞口25的密闭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24与隔板架21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结构,利用导向结构可实现对盖板24打开/关闭过程中的限位作用。
可选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筋271和导向楔槽272,导向筋271和导向楔槽272中的一个设置于盖板24上,另一个设置于隔板架21上。
在实施例中,导向筋271凸设于盖板24的纵向两端部,导向筋271被构造为横截面呈与枢转轴261同向延伸的筋条形;导向楔槽272形成于隔板架21的对应盖板24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其中在枢转轴261与轴孔262的斜孔部2621滑移时,导向筋271与导向楔槽272相贴合,既可以用于止挡盖板24进一步向内侧翻转,也能作为盖板24与隔板架21的另一接触支点以分散外部施加的作用力。
可选的,导向楔槽272具有与斜孔部2621同向延伸的导向槽面以及位于导向槽面上部的止挡槽面,其中导向槽面与导向筋271相贴合以限定导向筋271所在的盖板24仅能沿导向槽面的延伸方向移动;止挡槽面则是用于限定盖板24向上移动的最大位置,以避免盖板24封闭敞口25操作时上移距离过量而在盖板24下边缘出现漏尘缝隙。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卡凸281和挂孔板282,卡凸281和挂孔板282能够构成卡持配合,以锁定盖板24与第一框架22。
在本实施例中,挂孔板282形成于盖板24的对应第一框架22的边沿处,挂孔板282具有能够与卡凸281构成卡持配合的卡孔。卡凸281是凸设于第一框架22的前侧衔接边沿处,卡凸281的横截面呈倒三角形,其具有位于下侧的斜面和位于上侧的横向面;其中斜面能够起到平滑导向的作用,使得挂孔板282沿该斜面更容易继续向上滑动;横向面则是起到止挡作用,在挂孔板282沿斜面移动至横向面后,卡凸281嵌入挂孔板282的挂孔中且横向面与挂孔的孔内边缘形成止挡。
可选的,挂孔板282还被构造有把手功能。
在实施例中,挂孔板282的上板缘斜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以形成可供手指拿捏的凸板片结构,用户或操作人员可将该凸板片结构作为把手来对盖板24施加外力,以实现盖板24相对于敞口25的打开/关闭操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24的对应第一框架22的边沿处还凸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挡块291;在盖板24封闭敞口25状态下限位挡块291与第一框架22的边沿内侧相抵接,以在前后方向构成止挡;图中,限位挡块291是位于第一框架22边沿的靠内一侧,这样限位挡块291可限制盖板24在封闭状态下向外侧翻转,进一步提升了对盖板24的锁紧限位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盖板24朝向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肋板292,以用于增强盖板24的抗形变强度。
可选的,加强肋板292包括沿盖板24横向延伸的横加强板,横加强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沿盖板24纵向依次间隔并排的设置,和/或,加强肋板292还包括沿盖板24横向延伸的纵加强板,纵加强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沿盖板24横向依次间隔并排的设置。
可选的,由于加强肋板292靠近容纳腔中的转轴1所在位置,因此为避免加强肋板292对转轴1正常转动产生干涉,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板292的边缘被构造为可避让转轴1的弧形槽线状,以使得转轴1有足够的转动空间。
可选地,如图8至图11所示,吸尘管道4包括上弧部41和下弧部42。上弧部41与滤网框架组固定连接,上弧部41开设有吸口411;下弧部42与上弧部41可拆卸连接,下弧部42和上弧部41共同围合出吸尘管腔。
可拆卸连接的上弧部41和下弧部42便于吸尘管道4的保养和更换。优选地,上弧部41与第二框架23一体成型。这样,能够避免空调室内机运行过程中,在上弧部41与第二框架23间间隙产生气流紊流的问题,降低风噪。此外,上弧部41与第二框架23一体成型,能够避免灰尘积聚在上弧部41和第二框架23之间的空隙中。
可选地,上弧部41的吸口411设置有加强筋412,刮擦部5固定在加强筋412上。这样,当风机3运行时,位于吸口411上的刮擦部5处于负压状态下,能够避免灰尘刮落后在空调室内机中产生扬尘,获得更好的清洁效果。此外,加强筋412的设置能够提高刮擦部5的稳定性,避免风机3运行下刮擦部5发生震动产生噪音。其中,刮擦部5包括刮擦板或刮擦条。
可选地,滤网吸尘机构还包括导向部6,导向部6套设于吸尘管道4内,导向部6开设有第一导向槽61,导向部6可相对吸尘管道4旋转以改变第一导向槽61位置。
具体地,导向部6可转动的设置在吸尘管道4内,导向部6转动可使第一导向槽61相对吸口411移动。当第一导向槽61转动至吸口411侧时,灰尘可依次通过吸口411和第一导向槽61,最后通过风机3排出。当第一导向槽61转动至远离吸口411位置时,吸口411处于封堵状态,在滤网吸尘机构未进行自清洁的时候,能够避免灰尘通过风机3和吸尘管道4倒吸到滤网吸尘机构内。
可选地,吸口411为直线型开口,第一导向槽61沿着导向部6的旋转轴1线开设。
第一导向槽61截面为弧形,导向部6旋转过程中,吸口411与第一导向槽61在轴向方向上的连通位置不断变化。通过设置旋转轴1线形的第一导向槽61,能够有选择的缩小吸口411的导通区域,有针对性地对吸口411处的特定位置提供负压环境。一方面,提高了吸口411处的吸附力,加强了清洁效能;另一方面,能够使滤网吸尘机构更有针对性地对滤网进行清洁,对于灰尘积聚较多的部位,能够更好地进行清洁。
可选地,导向部6呈筒状结构,导向部6还包括第二导向槽62,第二导向槽62位于远离第一导向槽61的一侧。
清洁过程中,第一导向槽61位于吸口411侧,第二导向槽62位于第一导向槽61的下方。吸口411处的灰尘会依次经过第一导向槽61和第二导向槽62,之后通过风机3排出。第二导向槽62的设置,能够对吸尘管腔起到引流的作用,避免灰尘在进入第一导向槽61后发生紊流的问题,降低噪音。
可选地,第二导向槽62为方形槽口,第一导向槽61竖向投影落在第二导向槽62内。这样,在灰尘下落过程中,能够防止灰尘在导向部6内积聚。可以理解的,第二导向槽62可以是在筒状导向部6上开设的槽口,也可以贯穿导向部6,使导向部6呈弧形板状,具体可根据滤网框架组和吸尘管道4在空调室内机中的尺寸和布局位置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第二导向槽62与吸口411相平行,第二导向槽62宽度大于或等于吸口411宽度。
导向部6旋转可使第二导向槽62移动至吸口411侧,从而能够使整个吸口411区域都处于负压环境下,使滤网得到全面清洁。
可选地,导向部6外壁面的弧度与吸口411处的上弧部41内壁面的弧度相同。在导向部6旋转过程中,导向部6始终贴合于吸口411处的内壁面,从而避免灰尘扬洒到吸尘管道4外部的情况。
可选地,吸尘管腔的横截面宽度大于导向部6横截面宽度。这样,在导向部6旋转过程中,能够减少吸尘管腔与导向部6的接触面积,降低导向部6和吸尘管道4的磨损度,提高元件使用寿命。
可选地,转轴1包括轴本体11和刷毛12。轴本体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齿轮111;刷毛12沿轴本体11径向设置,刷毛12可通过滤网的网孔以将滤网表面灰尘顶出;其中,滤网包括一条或多条齿形部,齿形部与齿轮111一一对应啮合。
滤网移动过程中,刷毛12能够将滤网网孔中的灰尘顶出,并在风机3负压下,被吸入吸尘管腔内。优选地,滤网齿形部数量为多条,多条齿形部相互平行,齿轮111数量为多个,并与齿形部一一对应啮合。通过多条齿形部,能够使滤网更稳定的在滤网框架组内滑动。
可选地,滤网吸尘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7和主动齿轮8。驱动装置7的主体固定在滤网框架组上;主动齿轮8与驱动装置7的主动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8固定在轴本体11的端部。驱动装置7驱动主动齿轮8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周向旋转。转轴1与滤网相啮合,通过转轴1转动进而带动滤网正向或逆向移动,以使滤网遮蔽风口或避让风口。
可选地,主动齿轮8的旋转中心与转轴1侧滤网的旋转中心不同心。这样,齿轮111与滤网的啮合齿数小,可以降低滤网变形导致的卡死风险。
可选地,风机3的类型为涡流式风机,涡流式风机的出风方向倾斜向下。倾斜向下设置的涡流式风机更好地避免了风机内部集灰的问题。
可选的,结合图12a至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有一种用于空调吸尘的风机结构,该风机结构包括风机壳30和风轮,风轮可转动的内置于风机壳30中,以产生吸尘风力。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风机壳30包括第一侧壳体31、中间蜗壳33和第二侧壳体32,且第一侧壳体31、中间蜗壳33和第二侧壳体32是沿风机轴线方向叠靠设置。其中第一侧壳体31罩设于中间蜗壳33的蜗壳进风口331侧,第二侧壳体32设于背离蜗壳进风口331的一侧、且其壳壁延展范围覆盖至少部分风机壳30与空调装配状态下的抵接部位。
本实施例中用于空调吸尘的风机结构将装配风轮的蜗壳设置于两个侧壳体之间,利用两个侧壳体替代蜗壳与空调室内机机体装配抵接,使得因震动产生的挤压应力作用对象变为侧壳体,进而起到对蜗壳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风机蜗壳变形情况的出现,有效保障了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可选的,中间蜗壳33为蜗壳形式,其壳内是作为风轮的容置空间,且中间蜗壳33具有沿风轮轴向一侧开口的蜗壳进风口331以及位于周向边缘一侧上的蜗壳出风口332。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蜗壳33的具体构型也可选用相关技术中已有的蜗壳结构形式,本申请不限于此。
可选的,第一侧壳体31包括侧壳主体部311和引风壳部312。其中,侧壳主体部311贴靠于中间蜗壳33的蜗壳进风口331侧的蜗壳侧壁且能够包覆该侧的蜗壳侧壁,该侧壳主体部311可起到对蜗壳进风口331侧的蜗壳侧壁的保护作用;引风壳部312是沿风机轴线方向相对于侧壳主体部311外凸成型,其被构造为具有朝向蜗壳进风口331敞口且封闭的引风腔体,且侧壳主体部311的边缘位置设有与引风腔体相连通的引尘口313,引尘口313也用于与外侧的软管连接,以使灰尘经由引尘口313从软管吸入引风腔体中,进而继续流入中间蜗壳33中。
可选的,引风腔体的敞口的口径与蜗壳进风口331的口径相适配,且引风腔体被构造为自引尘口313向敞口处逐渐扩张的腔体形式,这样灰尘能够被更高效快捷的吸入,加快了除尘排尘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考虑到风机运行过程所产生的振动容易造成中间蜗壳33与第一侧壳体31发生错位位移的问题,侧壳主体部311朝向中间蜗壳33的壳壁上形成有定位挡板314,定位挡板314沿引风腔体敞口周向延伸成型,其用于对中间蜗壳33的外周侧构成限位止挡,以使得中间蜗壳33的蜗壳进风口331与引风腔体的敞口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减少灰尘从中间蜗壳33与第一侧壳体31的错位间隙泄漏的问题发生。
可选的,定位挡板3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挡板314沿同一圆周线间隔排布于引风腔体敞口的外周侧,这里该圆周线所在圆的半径略大于中间蜗壳33的外径,使得中间蜗壳33与第一侧壳体31叠靠配合后中间外壳以类似嵌入的方式卡持于多个定位挡板314围设形成的圆周线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对应于中间蜗壳33外周边缘的蜗壳出风口332位置,第一侧壳体31具有第一排尘部315,第二侧壳体32具有第二排尘部321,第一排尘部315和第二排尘部321共同围合形成有一近似通道形式的排尘口34,排尘口34与中间蜗壳33的蜗壳出风口332相连通,该排尘口34可用于连接集尘盒或外接排尘管,以用于将进入风机壳30中的灰尘外排。
可选的,第一排尘部315被构造为朝向第二排尘部321一侧敞开的半壳形结构,类似的,第二排尘部321被构造为朝向第一排尘部315敞开的半壳形结构,第一排尘部315和第二排尘部321的敞口侧边缘对接的扣合成一该通道形式的排尘口34。
可选的,该排尘口34自连接蜗壳出风口332一端向外端呈口径逐渐收缩的形式,以使连接蜗壳出风口332一端能够与蜗壳出风口332的口径相适配、外端于外接排尘管的口径相适配,实现灰尘所流经通道面积变化的平滑过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侧壳体31和第二侧壳体32通过卡扣组件构成卡接配合。
可选的,卡扣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卡扣件35,两组卡扣件35分别设置于排尘口34的两围合衔接边界上,以分别对两个衔接边界进行锁紧限位,保证第一排尘部315和第二排尘部321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卡扣件35包括卡块352和耳板351,其中卡块352和耳板351的其中一个设于第一排尘部315的对接边缘处,另外一个设于第二排尘部321的对应位置的对接边缘处。耳板351上开设有耳孔,在第一排尘部315和第二排尘部321扣合后卡块352卡入该耳孔中形成卡持配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有一种用于空调的吸尘装置,该吸尘装置至少包括前文实施例中的滤网吸尘结构和/或风机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有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室内机机体和前文实施例中吸尘装置,如图16和图17所示。可选的,吸尘装置内置于室内机机体内部。
该室内机机体开设有进风口,吸尘装置的滤网框架组2设置于室内机机体的进风口处,以使滤网能够对流经的空气进行过滤。吸尘装置的风机结构设置于室内机机体的一侧端位置,风机3通过软管9与吸尘管道4连接。
空调室内机内滤网移动过程中,刷毛12将滤网网孔内的灰尘顶出,通过刮擦部5将灰尘刮落,在风机3形成的负压环境下,灰尘由吸口411落入吸尘管腔内,之后通过软管9和风机3从空调室内机排出到室外,从而实现全自动滤网清洁,解决了用户定期更换集尘盒的问题,同时,通过及时排出灰尘,能够避免灰尘积聚滋生细菌的问题。
可选地,滤网吸尘机构数量为两套,两套滤网吸尘机构共用同一软管9以连接风机3。这样,能够更好适配于大尺寸空调室内机。
在实施例中,该空调具有空调底座100,空调底座100的纵向一侧端部设置该吸尘装置的风机结构,并且风机结构的第二侧壳体32位于靠近空调底座100的一侧。这样在风机结构装配于空调底座100上时,第二侧壳体32与空调底座100相抵靠,避免了中间蜗壳33与空调底座100的直接抵接,从而利用第二侧壳体32保护中间蜗壳33。
可选的,空调底座100与风机结构通过螺接和/或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的,空调底座100具有一体成型的背底座部和下底座部,其中在背底座设置有螺钉孔,风机结构对应位置设置有相配合的螺钉孔,这样风机结构与背底座部通过第一螺钉结构进行螺接。以及,在下底座设置有螺钉孔,风机结构对应位置设置有相配合的螺钉孔,这样风机结构与下底座部通过第二螺钉结构进行螺接。利用第一螺钉结构和第二螺钉结构分别对风机结构的背侧和下侧进行固定,可有效加强风机结构与空调底座100连接的稳定性。
在又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底座100还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夹槽101,风机壳30的部分边缘卡设于限位夹槽101中且在第一侧壳体31和第二侧壳体32的叠靠方向夹持限位,从而能够有效限制风机壳30在空调底座100纵向方向上的位移,降低风机运行的震动影响。
本申请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网框架组(2),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置滤网;
转轴(1),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轴(1)与所述滤网啮合传动,所述转轴(1)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在所述容纳腔内的轨道上往复移动;
吸尘管道(4),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吸口(411);
其中所述滤网框架组(2)在其对应于容纳腔的前侧设有敞口(25),且通过一可开合的盖板(24)罩设于该敞口(2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框架组(2)包括框体上下叠加设置第一框架(22)、隔板架(21)和第二框架(23),所述敞口(25)开设于所述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的前侧衔接边沿位置且沿边沿纵向延伸成型为长条形槽口;
所述盖板(24)被构造为与所述敞口(25)形状相适配的长条形板框结构,所述第一框架(22)、第二框架(23)、隔板架(21)和盖板(24)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与隔板架(21)通过转轴结构进行枢接,和/或所述盖板(24)与所述第一框架(22)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扣合;所述盖板(24)被设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框架(22)解除扣合后可相对于所述隔板架(21)枢转以打开所述敞口(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
枢转轴(261),设于所述盖板(24)的纵向两端部,所述枢转轴(261)被构造为横截面呈倾斜延伸的条块状;
轴孔(262),形成于所述隔板架(21)的对应所述盖板(24)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所述轴孔(262)具有相连通的斜孔部(2621)和旋转孔部(2622),所述斜孔部(2621)是自所述旋转孔部(2622)斜向上延伸成型;
其中,所述枢转轴(261)在所述旋转孔部(2622)内可自由转动,而在所述斜孔部(2621)内则被限定为仅沿其延伸方向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与隔板架(21)还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限位配合,其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导向筋(271),凸设于所述盖板(24)的纵向两端部,所述导向筋(271)被构造为横截面呈与所述枢转轴(261)同向延伸的筋条形;
导向楔槽(272),形成于所述隔板架(21)的对应所述盖板(24)两端部的框体侧壁上;所述导向楔槽(272)具有与所述斜孔部(2621)同向延伸的导向槽面以及位于所述导向槽面上部的止挡槽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卡凸(281),凸设于所述第一框架(22)的前侧衔接边沿处;
挂孔板(282),形成于所述盖板(24)的对应所述第一框架(22)的边沿处,所述挂孔板(282)具有能够与所述卡凸(281)构成卡持配合的卡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的对应所述第一框架(22)的边沿处还凸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挡块(291);在所述盖板(24)封闭敞口(25)状态下所述限位挡块(291)与第一框架(22)的边沿内侧相抵接,以在前后方向构成止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4)朝向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肋板(292),一个或多个所述加强肋板(292)的边缘被构造为可避让所述转轴的弧形槽线状。
9.一种用于空调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滤网吸尘结构。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机体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装置,其中所述滤网框架组(2)设置于所述室内机机体的进风口处,以使所述滤网能够对流经的空气进行过滤。
CN202223548702.2U 2022-12-29 2022-12-29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Active CN219243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8702.2U CN2192438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8702.2U CN2192438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3823U true CN219243823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8702.2U Active CN219243823U (zh) 2022-12-29 2022-12-29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3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6273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6687754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EP2267375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276274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P3276272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503172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609561B2 (ja) フィルタ清掃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9243823U (zh) 滤网吸尘机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CN219242289U (zh) 用于空调吸尘的风机结构、吸尘装置及空调
WO2017092140A1 (zh) 除尘模块、净化装置及挂壁式空调器
KR1008650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036878U (zh) 滤网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CN110848798A (zh) 空调器
JP4760880B2 (ja) フィルタ清掃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70903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1119664U (zh) 空调器
CN22085235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JP43211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5891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23440U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60085497A (ko) 공기정화기를 갖는 에어컨의 공기정화용 흡입구 개폐장치
JP4760879B2 (ja) フィルタ清掃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06211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949947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JP4760878B2 (ja) フィルタ清掃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