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8474U -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8474U
CN219238474U CN202223606694.2U CN202223606694U CN219238474U CN 219238474 U CN219238474 U CN 219238474U CN 202223606694 U CN202223606694 U CN 202223606694U CN 219238474 U CN219238474 U CN 219238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lifting
main controller
connec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66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柯
陈志黄
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66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8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8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8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托盘升降系统包括:升降装置;多个接驳装置,分别设于每层工作平台上与升降装置的出入口对应的位置,接驳装置适于与升降装置对接并对托盘进行转运操作;检测组件,与接驳装置对应设置,用于识别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与升降装置、接驳装置以及检测组件通信连接,主控制器能够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并控制接驳装置和升降装置对托盘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不同规格的托盘进行有效识别,并对规格与升降装置相匹配的托盘进行转运、升降、运输操作,操作准确性更高,有利于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厂内物流环节,通常采用立体式物流系统,以节省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其中,为了实现多层工作平台之间的高效物流,通常设置升降装置以对托盘进行升降操作。然而,由于物流环节涉及到多种不同规格的托盘,而升降装置的空间有限,仅能与部分托盘的规格相匹配,因此,当转运过程中发生托盘规格与升降装置不匹配时,例如托盘尺寸超限等现象,则影响升降装置的正常运行,可能会因相互碰撞挤压而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如何对不同规格的托盘进行准确、高效地升降、转运操作成为了厂内物流环节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托盘升降系统,包括:升降装置,与竖向上的多层工作平台对应设置;多个接驳装置,分别设于每层工作平台上与升降装置的出入口对应的位置,接驳装置适于与升降装置对接并对托盘进行转运操作;检测组件,与接驳装置对应设置,用于识别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与升降装置、接驳装置以及检测组件通信连接,主控制器能够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并控制接驳装置和升降装置对托盘进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通过对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可以对不同规格的托盘进行有效识别,并对规格与升降装置相匹配的托盘进行转运、升降操作,进而对托盘进行运输,操作准确性更高,可以有效防止托盘规格超限而影响正常的转运、升降操作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升降装置包括:提升机,提升机内设有可升降的载货台;第一传输机构,设于载货台上,且第一传输机构能够与每层工作平台上对应的接驳装置对接,以与接驳装置配合对托盘进行转运操作;其中,提升机和第一传输机构均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设于载货台上,用于检测托盘在载货台上的到位信息;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一传输机构上,用于检测托盘在第一传输机构上的占位信息;其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感器包括接近开关,且接近开关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接近开关分别设于提升机的载货台上的不同位置,以检测托盘在不同位置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接驳装置包括:第二传输机构,设于提升机的出入口处,且第二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朝向出入口,第二传输机构上设有用于承接托盘的接驳位,且第二传输机构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其中,提升机在每层工作平台上的出入口处均设有第二传输机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组件包括:识别器,设于第二传输机构上与接驳位对应的位置,并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识别器用于识别托盘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识别器为RFID读写器;电子标签为RFID标签。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三传感器,设于接驳位,用于检测接驳位的托盘的占位信息,且第三传感器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物流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托盘升降系统,用于对与升降装置相适配的托盘进行升降操作;多个无人车,与托盘升降系统的主控制器通信连接,无人车用于根据主控制器的控制指令运输托盘。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物流系统还包括:无人车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以及无人车通信连接,无人车控制器用于根据主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对无人车进行调配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升降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升降系统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载货台和第一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物流的示意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物流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申请概述
目前,在生产制造领域,随着生成自动化的推广和普及,厂内物流效率也随之提高,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厂房面积,节省用地,通常采用立体式物流系统,以向上获取空间的方式实现物流空间的扩展。为此,厂房内通常设置多层工作平台,并通过升降装置对托盘进行升降操作,实现不同层之间的物流移动。其中,货物通常由托盘承载并随托盘一起进行转运,而由于物流环节涉及到多种不同规格的托盘,而升降装置的空间有限,当转运过程中发生托盘规格与升降装置不匹配时,例如托盘尺寸超限、超重等现象,则会影响升降装置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厂内物流系统中,在跨工作平台转运过程中难以准确高效地进行升降、运转操作,一旦发生托盘与升降装置不匹配的现象,可能会因相互碰撞挤压而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有影响整体物流运行效率。
以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的一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托盘升降系统1,如图1和图2所示,托盘升降系统1包括升降装置11、接驳装置12、检测组件13和主控制器14。升降装置11的应用场景中在竖向上设置多层工作平台,升降装置11与多层工作平台对应设置,用于将对托盘进行升降操作,以使托盘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之间转运。接驳装置12的数量为多个,每层工作平台上均设有接驳装置12,且接驳装置12位于与升降装置11的出入口1111对应的位置;接驳装置12能够与升降装置11对接,并对托盘进行转运操作,即将托盘向升降装置11内转运或将托盘由升降装置11内向外转运。检测组件13与接驳装置12对应设置,用于识别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14与升降装置11、接驳装置12以及检测组件13通信连接,主控制器14能够通过检测组件13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以确定托盘的规格与升降装置11是否匹配,进而控制升降装置11以及接驳装置12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得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能够进行正常转运,使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例如尺寸超限、超重等)无法进行转运;主控制器14还能够与无人车通信连接,进而控制无人车对托盘进行相应的运输操作,例如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完成升降操作后转运至接驳装置12上,无人车根据控制指令将该托盘运输至相应的托盘放置点,或者托盘在进而升降装置11之前被确定规格不符合要求,无人车根据控制指令将该托盘运输至相应的位置,以使接驳装置12和升降装置11能够投入正常运行中。
可以理解,在物流现场,由于货物种类繁多,需要通过不同规格的托盘进行转运,而不同规格的托盘的尺寸大小、载重量等参数不同,而升降装置11的承载能力有限,并不能适配每一种规格的托盘。
本实施例中的托盘升降系统1,能够在对托盘进行转运、升降操作之前对托盘进行有效识别,以筛选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并能够与无人车运输操作有效衔接,操作准确性更高,可以有效防止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进入转运、升降流程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车具体可以采用AGV(Automated Guided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装置11包括提升机111和第一传输机构112。提升机111内设有可以升降的载货台1112,第一传输机构112设置在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第一传输机构112的设置方向与接驳装置12相适配,以使得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升或下降至每一层工作平台时,第一传输机构112都能够与该层工作平台上的接驳装置12对接,以与接驳装置12配合将托盘在载货台1112与接驳装置12之间进行转运。提升机111和第一传输机构112均与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以根据主控制器14的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传输机构112具体可以采用传送带、传送链或其他形式的机构。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升降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第一传感器113设置在载货台1112上,用于检测托盘在载货台1112上的到位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托盘的到位信息确定托盘是否到达载货台1112上的指定位置,以防止在托盘未到达指定位置时进行升降而发生碰撞干涉,同时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第二传感器114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112上,用于检测第一传输机构112上的托盘的占位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托盘的占位信息确定是否有托盘置于第一传输机构112上,以在托盘置于第一传输机构112上时控制第一传输机构112运行,以将托盘传输至载货台1112上的指定位置。其中,第二传感器114可以设置于第一传输机构112靠近接驳装置12的位置,以在托盘由接驳装置12进入第一传输机构112上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托盘的占位信息,当托盘由第一传输机构112转运至目标工作平台上的接驳装置12后,第二传感器114的占位信息消除,恢复至空位状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不同,第二传感器114具体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元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传感器113可以采用接近开关,且接近开关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接近开关分别位于载货台1112上不同的位置,以与不同规格的托盘的指定位置相对应。可以理解,尺寸不同的托盘在载货台1112上所占用的空间大小不同,以图3为例,载货台1112上靠近中部的位置和靠近右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接近开关,靠近载货台1112中部的接近开关对应于小尺寸的托盘的指定位置,靠近载货台1112右端的接近开关的对应于大尺寸的托盘的指定位置;当小尺寸的托盘被传送至对应的指定位置时,靠近载货台1112中部的接近开关感应到托盘并向主控制器14发送到位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该到位信息确定小尺寸的托盘到达指定位置;当大尺寸的托盘被传送至对应的指定位置时,靠近载货台1112右端的接近开关感应的托盘并向主控制器14发送到位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该到位信息确定大尺寸的托盘到达指定位置。
其中,接近开关的数量不限于图3中的两个,设置位置也不限于图3中的两个位置,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驳装置12包括第二传输机构122。第二传输机构122设置在提升机111的出入口1111处,且第二传输机构122的传输方向朝向提升机111的出入口1111,以与提升机111内的第一传输机构112的传输方向保持一致。与第一传输机构112类似,第二传输机构122具体可以采用传送带、传送链等形式的机构。第二传输机构122上设置有接驳位1221,用于接收托盘;接驳位122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置,例如可以设于第二传输机构122远离提升机111的一端。在每层工作平台上,提升机111在该层的出入口1111处均设有第二传输机构122。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检测组件13包括识别器131。识别器131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122上与接驳位1221对应的位置,例如接驳位1221的侧方、下方、上方等位置,以能够识别置于接驳位1221上的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托盘对应的规格信息。识别器131与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主控制器14能够通过识别器131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在确定该托盘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后控制接驳装置12以及升降装置11对托盘进行相应的操作,主控制器14还能够向与该托盘相对应的无人车发送控制指令,使无人车将该托盘运输至对应的托盘放置点。其中,托盘放置点具体可以是仓储位置、上料/下料位置、转运位置,不同规格的托盘可以设置不同的托盘放置点。
举例而言,在进行升降操作之前,托盘置于对应的第二传输机构122的接驳位1221时,识别器131通过扫描识别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规格信息确定该托盘的规格是否符合提升机111的要求,在规格符合要求时才控制第二传输机构122以及第一传输机构112运行,否则,控制无人车将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运离第二传输机构122;当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完成升降操作后,由第一传输机构112转运至对应工作平台上的第二传输机构122的接驳位1221,该接驳位1221的识别器131扫描识别托盘的电子标签并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14进而控制无人车将该托盘运输至该层工作平台上与托盘规格相对应的托盘放置点。
进一步地,识别器131具体可以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读写器,相应地,电子标签采用RFID标签,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扫描和信息采集。由于RFID技术扫描范围更大,抗干扰性强,即使RFID电子标签被遮挡或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准确扫描识别。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检测组件13还可以包括第三传感器132。第三传感器132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122的接驳位1221,用于检测接驳位1221上的托盘的占位信息;主控制器14与第三传感器132通信连接,以获取接驳位1221的托盘占位信息,进而确定接驳位1221是否有托盘,以便于对第二传输机构122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传感器132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元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置。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升降装置1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托盘升降系统1包括升降装置11、接驳装置12、检测组件13和主控制器14。升降装置11的应用场景中在竖向上设置多层工作平台,例如图2中的一层工作平台和二层工作平台;升降装置11与工作平台对应设置,用于将对托盘进行升降操作,以使托盘在一层工作平台与二层工作平台之间转运。接驳装置12的数量为多个,每层工作平台上均设有接驳装置12。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装置11包括提升机111、第一传输机构112、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在一层工作平台上,提升机11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出入口1111,且每个出入口1111对应设有一个接驳装置12;在二层工作平台上,提升机111设有一个出入口1111,并对应设有一个接驳装置12。提升机111内设有可以升降的载货台1112,第一传输机构112设置在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第一传输机构112的设置方向与接驳装置12相适配,以使得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升至二层工作平台或下降至一层工作平台时,第一传输机构112都能够与该层工作平台上的接驳装置12对接,以便于将托盘在载货台1112与接驳装置12之间进行转运。其中,第一传输机构112具体采用传送链的形式。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传感器113设置在载货台1112上,用于检测托盘在载货台1112上的到位信息。第一传感器113具体采用接近开关,且接近开关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接近开关分别位于载货台1112上不同的位置,以与不同规格的托盘的指定位置相对应,例如图3中的示例,靠近第一传输机构112中部的接近开关用于检测小尺寸的托盘的到位信息,靠近第一传输机构112右端的接近开关用于检测大尺寸的托盘的到位信息。具体地,托盘的尺寸规格可以在2m×1.5m至2.5m×1.5m的范围内。第二传感器114设置于第一传输机构112靠近接驳装置12的位置,以在托盘由接驳装置12进入第一传输机构112上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托盘的占位信息,当托盘由第一传输机构112转运至目标工作平台上的接驳装置12后,第二传感器114的占位信息消除,恢复至空位状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不同,第二传感器114具体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元件。
如图2所示,接驳装置12包括第二传输机构122。第二传输机构122设置在提升机111的出入口1111处,且第二传输机构122的传输方向朝向提升机111的出入口1111,以与提升机111内的第一传输机构112的传输方向保持一致。第二传输机构122具体可以采用传送链的形式。第二传输机构122上远离提升机111的一端设置有接驳位1221,用于接收托盘。在一层工作平台和二层工作平台上,提升机111在该层的出入口1111处均设有第二传输机构122。
如图2所示,检测组件13包括识别器131和第三传感器132。第三传感器132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122的接驳位1221,用于检测接驳位1221上的托盘的占位信息;当托盘离开第二传输机构122后,第三传感器132的检测信息恢复至空位状态。识别器131具体采用RFID读写器,并设置在第二传输机构122上的接驳位1221的侧方,用于识别置于接驳位1221上的托盘的RFID标签,以获取对应的托盘规格信息。
主控制器14分别与第一传感器113、第二传感器114、第三传感器132以及RFID读写器通信连接,以获取相应的检测信息;主控制器14还分别与提升机111、第一传输机构112以及第二传输机构122通信连接,以根据上述检测信息控制提升机111、第一传输机构112、第二传输机构122以及无人车进行相应的操作。
举例而言,在一层工作平台上,当托盘置于对应的第二传输机构122的接驳位1221时,第三传感器132检测到托盘的占位信息,RFID读写器扫描识别托盘的RFID标签以获取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规格信息确定该托盘的规格是否符合提升机111的要求;当托盘的规格符合要求时控制第二传输机构122运行,将托盘转运至提升机111内载货台1112上的第一传输机构112上,否则,主控制器14则控制无人车将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运离第二传输机构122;当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进入第一传输机构112时,第二传感器114检测到托盘的占位信息,主控制器14控制第一传输机构112运行,将托盘向提升机111内传送,当与托盘对应的接近开关检测到托盘的到位信息时,主控制器14确定托盘已到达载货台1112上的指定位置,第三传感器132的检测信息恢复至空位状态,主控制器14控制第一传输机构112停止运动;之后,主控制器14控制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升至二层工作平台;载货台1112到达二层工作平台后,主控制器14控制第一传输机构112运行,将托盘转运至二层工作平台上的第二传输机构122上,并控制第二传输机构122将该托盘传送至接驳位1221,此时,第一传输机构112上的第二传感器114的检测信息恢复至空位状态;之后,二层工作平台上的RFID读写器扫描识别位于接驳位1221的托盘上的RFID标签,获取该托盘的规格信息,主控制器14根据该规格信息控制二层工作平台上对应的无人车行驶至接驳位1221,并将托盘转运至无人车上,进而通过无人车将托盘运输至对应的托盘放置点。其中,托盘放置点具体可以是仓储位置、上料/下料位置、转运位置,不同规格的托盘可以设置不同的托盘放置点。
托盘由二层工作平台转运至一层工作平台的过程与上述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托盘升降系统1,能够在对托盘的规格信息进行有效识别,以筛选规格符合要求的托盘,进行相应的转运、升降操作,并能够与无人车运输操作准确衔接,操作过程准确、高效,可以有效防止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进入转运、升降流程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物流系统2,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托盘升降系统1和多个无人车21。其中,托盘升降系统1的主控制器14与无人车21通信连接,以根据托盘的规格信息控制对应的无人车21对托盘进行运输操作,实现升降、转运、运输环节的准确衔接,并能够通过无人车21将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运输至指定地点,使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托盘运离托盘升降系统1,以保持物流系统2的畅通运行,进一步提高了物流系统2的整体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物流系统2的多个无人车21分布于每一层工作平台上,同时每一层工作平台上均设置有多个不同的托盘放置点,不同的托盘放置点与不同规格的托盘相对应,无人车21能够根据控制指令将每一个托盘准确性运输至对应的托盘放置点。其中,在每一层工作平台上,还可以预设接驳位1221与不同的托盘放置点之间的行驶路线,无人车21可以根据托盘的规格沿对应的行驶路线将托盘运输至对应的托盘放置点,以优化运输线路,防止不同的无人车21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相互干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物流系统2还可以包括与无人车通信连接的无人车控制器22,通过在无人车控制器22中设置相应的无人车调配系统,以对无人车21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主控制器14与无人车控制器22通信连接,以实现与无人车21之间的通信连接,并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无人车21的运输操作与升降、转运操作的有限衔接。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物流系统2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托盘升降装置1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方案。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装置(11),与竖向上的多层工作平台对应设置;
多个接驳装置(12),分别设于每层工作平台上与所述升降装置(11)的出入口(1111)对应的位置,所述接驳装置(12)适于与所述升降装置(11)对接并对托盘进行转运操作;
检测组件(13),与所述接驳装置(12)对应设置,用于识别所述托盘的规格信息;
主控制器(14),与所述升降装置(11)、所述接驳装置(12)以及所述检测组件(13)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4)能够获取所述托盘的规格信息,并控制所述接驳装置(12)和所述升降装置(11)对所述托盘进行相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11)包括:
提升机(111),所述提升机(111)内设有可升降的载货台(1112);
第一传输机构(112),设于所述载货台(1112)上,且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12)能够与每层工作平台上对应的所述接驳装置(12)对接,以与所述接驳装置(12)配合对所述托盘进行转运操作;
其中,所述提升机(111)和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12)均与所述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1)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113),设于所述载货台(1112)上,用于检测所述托盘在所述载货台(1112)上的到位信息;
第二传感器(114),设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12)上,用于检测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112)上的占位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113)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14)均与所述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113)包括接近开关,且所述接近开关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接近开关分别设于所述提升机(111)的载货台(1112)上的不同位置,以检测所述托盘在不同位置的到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装置(12)包括:
第二传输机构(122),设于所述提升机(111)的出入口(1111)处,且所述第二传输机构(122)的传输方向朝向所述出入口(1111),所述第二传输机构(122)上设有用于承接所述托盘的接驳位(1221),且所述第二传输机构(122)与所述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提升机(111)在每层工作平台上的出入口(1111)处均设有所述第二传输机构(1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3)包括:
识别器(131),设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122)上与所述接驳位(1221)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所述识别器(131)用于识别所述托盘上的电子标签,获取所述托盘的规格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器(131)为RFID读写器;
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3)还包括:
第三传感器(132),设于所述接驳位(1221),用于检测所述接驳位(1221)的所述托盘的占位信息,且所述第三传感器(132)与所述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
9.一种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升降系统,用于对与所述升降装置(11)相适配的托盘进行升降操作;
多个无人车,与所述托盘升降系统的主控制器(14)通信连接,所述无人车用于根据所述主控制器(14)的控制指令运输所述托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无人车控制器(22),与所述主控制器(14)以及所述无人车通信连接,所述无人车控制器(22)用于根据所述主控制器(14)的控制指令对所述无人车进行调配控制。
CN202223606694.2U 2022-12-28 2022-12-28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Active CN219238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694.2U CN219238474U (zh) 2022-12-28 2022-12-28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694.2U CN219238474U (zh) 2022-12-28 2022-12-28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8474U true CN21923847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6694.2U Active CN219238474U (zh) 2022-12-28 2022-12-28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8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70990B (zh) 协作自动化物流设施
CN108750723B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CN110104589B (zh) 一种仓储物流智能搬运设备
CN115311441A (zh) 自动仓储系统、货物盘点方法及服务器
CN219238474U (zh) 托盘升降系统和物流系统
JP3966033B2 (ja) 物流設備
CN116443471B (zh) 仓储系统、其协同存取方法、搬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66910A1 (en) Pallet Lifting Rack and Pallet Handling System
WO2023082977A1 (zh) 货物输送系统和货物输送方法
CN217101530U (zh) 一种立体仓库调度系统
CN216470134U (zh) 一种立体仓库调度系统
CN115676228A (zh) 货物存取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044295B (zh) 一种堆垛机与输送机协同的辅料库信息盘查方法
CN115465589A (zh) 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搬运方法及服务器
CN112693832B (zh) 一种胎胚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KR100322498B1 (ko) 전동랙 입출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738636B (zh) 多楼层建筑仓库及其生产方法、货梯和仓库管理系统
CN219173282U (zh) 智能仓储装置
CN220115364U (zh) 货物搬运系统
CN116198898B (zh) 用于存储货物的仓库
JP7447733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219708017U (zh) 货物搬运系统
CN219990185U (zh) 搬运系统
JP7443986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115924373A (zh) 一种提升机、立体仓储装置和仓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