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8207U -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8207U
CN219228207U CN202222834094.5U CN202222834094U CN219228207U CN 219228207 U CN219228207 U CN 219228207U CN 202222834094 U CN202222834094 U CN 202222834094U CN 219228207 U CN219228207 U CN 219228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lectric cabinet
plate
plate body
exchan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40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睿彤
王定远
张传美
裴玉哲
李扬
郭忠昌
赵鹏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40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8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8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8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电控箱包括:多个板体和换热管路。多个板体围合成安装腔;换热管路设置于多个板体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且位于安装腔的外部,换热管路用于承载换热介质。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控箱通过多个板体围合成安装腔,避免在电控箱的箱体上开设通风孔,进而避免外部环境中水汽和灰尘进入箱体内部,降低箱体内部短路风险。并且,通过换热管路设置于板体,利用换热介质流通于换热管路,实现对电控箱整体降温,提高了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电控箱是空调的重要组件,在空调工作过程中,电控箱各部件热流密度大,发热严重,致使空调能效降低。相关技术中,电控箱散热采用箱体上下开设通风口散热。或者,通过再电控箱内部设置散热模块,对电控箱内的器件进行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通过在箱体上开设通风口,无法防水防尘,导致电控箱体内部有短路风险且电控箱散热性能差。加散热模块的方式,受安装空间及成本限制,选取部分发热量大的器件散热,导致箱体内局部高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提升了电控箱散热性能,降低了电控箱体内部短路风险,以及实现电控箱整体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控箱,包括多个板体,所述多个板体围合成安装腔;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所述多个板体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外部,所述换热管路用于承载换热介质。
可选地,所述板体包括安装部,所述换热管路设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板体还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所述安装部;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接,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开设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换热管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路分别分布于所述多个板体;其中,多个所述换热管路依次串联连通;和/或多个所述换热管路相互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控箱还包括基座,设置于所述板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元器件,所述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换热管路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以及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设置于所述外机壳体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以及前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媒系统,所述冷媒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所述冷凝器的管路或者所述节流阀的出口侧相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包括多个板体和换热管路。多个板体围合成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元器件。换热管路设置于多个板体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且,换热管路内有换热介质。本公开提供的电控箱,将换热管路设置与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且位于安装腔的外部。通过换热管路实现与板体进行换热,板体与安装腔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了对安装腔内的元器件进行散热,进而实现对了整个电控箱进行散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电控箱开口通风的散热方式,本公开的电控箱并不需要开孔,进而避免了外部水气和灰尘进入到安装腔内,实现防水防尘,进而提升了电控箱中的元器件进行的稳定性,且通过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提升了散热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箱体内设置散热模块的散热方式,本公开通过将换热管路设置于安装腔的外部,避免了换热介质泄露对电控箱内部的影响,提升了电控箱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控箱去掉设置有换热管路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控箱中的元器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设置有换热管路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的设置有基座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控箱;12板体;120安装腔;121第一板体;122第二板体;123第三板体;124第四板体;125第五板体;126第六板体;14换热管路;16基座;18元器件;
10室外机;110外机壳体;20室内机;
30冷媒系统;310压缩机;320冷凝器;330节流阀;34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提供一种电控箱1,包括多个板体12和换热管路14。多个板体12围合成安装腔120。换热管路14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12,且位于安装腔120的外部。换热管路14用于承载换热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1包括多个板体12和换热管路14。多个板体12围合成安装腔120,安装腔120用于安装元器件18。换热管路14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12。且,换热管路14内有换热介质。本公开提供的电控箱1,将换热管路14设置于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12,且位于安装腔120的外部。通过换热管路14实现与板体进行换热,板体与安装腔12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了对安装腔120内的元器件18进行散热,进而实现对了整个电控箱1进行散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电控箱1开口通风的散热方式,本公开的电控箱1并不需要开孔,进而避免了外部水气和灰尘进入到安装腔120内,实现防水防尘,进而提升了电控箱1中的元器件18进行的稳定性,且通过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提升了散热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箱体内设置散热模块的散热方式,本公开通过将换热管路14设置于安装腔120的外部,避免了换热介质泄露对电控箱1内部的影响,提升了电控箱1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电控箱1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多个板体12。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换热管路14设置于1个板体上,且位于安装腔120地外部。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电控箱1内的元器件18的类型,将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18靠近安装有换热管路14的板体一侧。或者,将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18安装于安装有换热管路14的板体上。这样,能够提升对电控箱1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换热管路14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上。具体地,根据电控箱1内的元器件18的类型,可以根据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18的排布方式,选择靠近于发热量大的元器件18的多个板体12上设置换热管路14,进而通过换热管路14、板体、安装腔120实现换热,提升散热效率。
可选地,组成箱体的所有板体上均设置有换热管路14,这样,能够增加电控箱1的散热面积,进而能够极大地提升对电控箱1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多个板体12包括安装部。换热管路14设于安装部。
在该实施例中,板体通过安装部与换热管路14连接。有益于换热管路14固定于板体,进而提升换热管路14稳定性。
可选地,板体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安装部。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连接。安装部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通过将安装部设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换热管路14安装于安装部。这样,换热管路14则位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实现对换管路的保护作用。并且,通过将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缩短了换热管路14与安装腔12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降低热量的损耗,提升了换热管路14与安装腔120内的空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了对电控箱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采用压合的工艺实现连接,即压合板。通过采用压合工艺能够提高安装部密封程度,降低换热介质泄露风险。
可选地,形成的压合板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度5mm至8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合板厚度避免安装部过窄,进而降低换热管路14流动阻力,减轻电控箱1承重避免电控箱1变形。同时,避免压合板过厚,导致箱体的重量太大,引起结构变形。
可选地,板体采用铝板或铜板,提升板体的热容蓄热能力,提升散热效果,进而提升内部元器件18的使用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方便加工。
可选地,安装部包括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折弯部。
在该实施例中,流道结构设于板体内部。流道结构靠近大功率元器件18的位置设置多处折弯部。流道结构靠近小功率元器件18的位置设置少处折弯部。根据元器件18功率大小设置流道结构的折弯部,有助于简化流道结构,降低流道结构加工难度。合理设置折弯部数量有益于换热介质流通,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安装部还包括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开设于板体的表面。换热管路14设置于凹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管路14通过凹槽结构与板体连接,一方面,提升了换热管路14安装的稳定性和便利性。一方面,缩小了换热管路14与安装腔12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热量损耗,提升换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凹槽结构设置于板体的外表面。换热管路14嵌设于凹槽结构内,提升安装稳定性和散热效果。
可选地,凹槽结构开设于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换热管路14安装于凹槽结构内,再将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连接,以实现将换热管路14安装于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之间,实现对换热管路14的保护,且能够提升换热效果。
可选地,安装部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设于板体的表面。换热管路14安装于支撑座。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管路14通过支撑座与板体连接,方便了换热管路14的安装,且能够提升对换热管路14安装的稳定性。避免了直接对换热管路14和板体焊接对换热管路14的损坏,提升了安装的便利性和对换热管路14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换热管路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管路14分别分布于多个板体12。多个换热管路14依次串联连通,和/或多个换热管路14相互并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管路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管路14分布于多个板体12。通过在多个板体12上均设置换热管路14,增加了电控箱1与换热管路14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了对电控箱1的换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可选地,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上的多个换热管路14串联连接。具体地,根据多个板体12的换热管路14的串联顺序,合理地布置安装腔120内的元器件18。将串联位置靠前的板体对应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18。依次根据换热管路14的串联位置,结合元器件18的发热量的大小进行依次排布。串联位置靠前的换热管路14的换热介质的温度较低,依次排布,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可选地,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上的多个换热管路14并联设置。通过并联设置的多个换热管路14与多个板体12进行换热,增加了电控箱1的散热面积,提升了散热效果。
可选地,设置于多个板体12上的多个换热管路14中的几个一组进行并联,并联后的几组,再串联,也可以提升散热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多个板体12包括第一板体121、第二板体122、第三板体123、第四板体124、第五板体125和第六板体126。第一板体121与第四板体124相对设置,第二板体122与第五板体125相对设置,第三板体123与第六板体126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1至第六板体126围合成安装腔120,进而隔离电控箱1体内外环境接触,避免外补环境中的水气和灰尘进入安装腔120内,导致电控箱1内部的元器件18发生短路,提升了电控箱1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板体121与第二板体122。换热管路14依次串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二板体122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邻位置。用串联方式连通能够简化换热管路14的连通,有助于换热介质流通于换热管路14,进而提高散热能力。
可选地,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板体121与第四板体124。换热管路14相互并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四板体124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对位置。用并联方式连通能够简化换热管路14的连通,有助于换热介质流通于换热管路14,进而提高散热能力。
可选地,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板体121、第二板体122、第四板体124和第五板体125。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二板体122的换热管路14串联连通为一条换热管路14,第四板体124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五板体125的换热管路14串联连通为一条换热管路14。前述两条换热管路14相互并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二板体122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邻位置。第四板体124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五板体125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邻位置。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四板体124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对位置。第二板体122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五板体125的换热管路14处于相对位置。通过第一板体121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二板体122的换热管路14串联连通为一条换热介质流通通路,第四板体124的换热管路14与第五板体125的换热管路14串联连通为一条换热介质流通通路。前述两条换热介质流通通路相互并联设置。这样,能够优化换热管路14布置方式,进而提高换热管路14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7所示,电控箱1还包括基座16和元器件18。基座16设置于板体,位于安装腔120内。元器件18设置于基座16上。基座16和换热管路14位于板体的相对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基座16和换热管路14布置于板体的相对两侧。换热管路14中的换热介质与板体进行热交换,板体与基座16上的元器件18进行热交换。这样,缩短了换热路径,提升了散热效果。
可选地,基座16采用导热硅脂层或导热垫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热硅脂层或导热垫片连接板体与元器件18能够减小接触热阻,进而提升冷却能力。同时,能够方便元器件18的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板体121。元器件18按层排布。其中,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18分布于第一板体121,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换热管路14设置于第一板体121。元器件18分两层排布。第一层包括模块控制板、电抗器、电容板、风机驱动模块,第二层包括滤波板。第一层器件靠近第一板体121设置或者设置于第一板体121,第二层器件位于箱体内部中间位置。其中,分布于第一层的元器件18的发热量相对较大。根据元器件18的发热量进行排布,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结合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外机10,包括外机壳体110和如前述的电控箱1。电控箱1设置于外机壳体110内。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10包括外机壳体110和前述电控箱1。电控箱1设置于外机壳体110内。室外机10采用前述实施例的电控箱1,进而具备前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效果。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20和如前述的室外机10。室外机10与室内机2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机10包括前述电控箱1。本公开提供的电控箱1,将换热管路14设置与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12,且位于安装腔120的外部。通过换热管路14实现与板体进行换热,板体与安装腔12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了对安装腔120内的元器件18进行散热,进而实现对了整个电控箱1进行散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电控箱1开口通风的散热方式,本公开的电控箱1并不需要开孔,进而避免了外部水气和灰尘进入到安装腔120内,实现防水防尘,进而提升了电控箱1中的元器件18进行的稳定性,且通过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提升了散热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箱体内设置散热模块的散热方式,本公开通过将换热管路14设置于安装腔120的外部,避免了换热介质泄露对电控箱1内部的影响,提升了电控箱1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9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冷媒系统30。冷媒系统30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的压缩机310、冷凝器320、节流阀330和蒸发器340。通过设置冷媒系统30实现对空气的环境温度的调节。
可选地,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与冷凝器320的出口端相连通。通过将冷凝器320的出口端的冷媒引流至电控箱1,以实现对电控箱1内的元器件18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果,且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与冷凝器320的中间管路相连通。在冷凝器320中间管路分出连接管路与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进行连通,以下实现对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提供换热介质,实现对电控箱1的散热。
可选地,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与节流阀330的出口侧相连通。通过将节流阀330的出口侧的冷媒引流至电控箱1的换热管路14内,以用于对电控箱1进行散热。节流后的冷媒温度较低,能够提升电控箱1的散热效率。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板体,所述多个板体围合成安装腔;
换热管路,设置于所述多个板体中的1个板体或多个板体,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外部,所述换热管路用于承载换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
安装部,所述换热管路设于所述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还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所述安装部;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接,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开设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或
所述安装部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换热管路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路分别分布于所述多个板体;
其中,多个所述换热管路依次串联连通;和/或
多个所述换热管路相互并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设置于所述板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元器件,所述元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换热管路位于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
8.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机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设置于所述外机壳体内。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媒系统,所述冷媒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
其中,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所述冷凝器的管路或者所述节流阀的出口侧相连通。
CN202222834094.5U 2022-10-26 2022-10-26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9228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094.5U CN219228207U (zh) 2022-10-26 2022-10-26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4094.5U CN219228207U (zh) 2022-10-26 2022-10-26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8207U true CN219228207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8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4094.5U Active CN219228207U (zh) 2022-10-26 2022-10-26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8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9962B (zh) 水冷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CN104272031A (zh) 制冷装置
TWI461145B (zh) 熱交換機箱結構
CN104247011A (zh) 制冷装置
CN115220545A (zh) 一种非相变浸没式液冷服务器
EP3927127B1 (en)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cooling device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195303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228207U (zh) 电控箱、室外机和空调器
US10959352B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floating cold plate with single pipes
CN102026520A (zh) 散热装置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2108751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6096028A (zh)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CN2121087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685493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0574591C (zh) 热交换器
CN219395354U (zh) 电控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087770U (zh) 电控箱组件及空调器
CN21695329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011606U (zh) 一种液冷机柜
CN212812465U (zh) 一种发热模块散热装置、电控盒及车辆空调
CN217057758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6669395A (zh) 一种用于光模块测试的水冷系统
CN216953295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